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页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页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数学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
    2. 理解对顶角、补角、余角等概念,掌握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并能解决一此实际问题.
    3.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量和图形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
    难点:理解对顶角、补角、余角等概念,掌握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并能解决一此实际问题.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情境引入】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下列图片,学生快速回答.让学生在列举一些生活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实例.
    观察下面几幅生活中的图片:
    思考: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答案:平行 、相交
    教师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提问并且总结完善.
    相交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问题:在你的身边还能找出其他的直线位置关系吗?
    学生主动举例,教师进行评判.
    将图片中直线提取出来,并且思考图形中直线的位置关系.
    总结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通过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在情景中了解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
    环节二 探究新知
    【思考】
    教师活动:在解答时,对于对顶角的概念进行进一步探讨,将思考题进行提问,学生配合回答,从中总结结论.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那么∠1与∠2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
    答案:
    ①有一个公共顶点O;
    ②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思考:还有其他的角也构成对顶角吗?
    答案:∠3与∠4.
    【思考】
    概念区分:下面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吗?
    答案:不是.
    注意:这两个角不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整理思路,并且带领学生书写证明步骤.
    【思考】
    ∠1与∠2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
    答案:
    ∵∠1+∠4=180°
    ∠2+∠4=180°
    ∴∠1+∠4 =∠2+∠4(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减去∠2)
    ∴∠1=∠2
    结论:对顶角相等.
    【想一想】
    教师活动: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完成题目,并且总结出补角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思考1:在图中,∠1与∠3有什么数量关系?
    答案:∠1+∠3=180°
    补角:
    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补角成对出现)
    符号表示:若∠1+∠3=180°,则∠1与∠3互为补角,其中,∠1是∠3的补角,∠3也是∠1的补角.
    思考2:在图中,还有其他的角也构成互为补角的关系吗?
    答案:∠2+∠4=180°→∠2与∠4互为补角
    ∠1+∠4=180°→∠1与∠4互为补角
    ∠2+∠3=180°→∠2与∠3互为补角
    【探究】
    教师活动: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完成题目,并且总结出余角的概念.
    思考1:在图中,∠5与∠6有什么关系?
    答案:∠5+∠6=90°
    余角:
    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余角成对出现)
    符号表示:若∠5+∠6=90°,则∠5与∠6互为余角,其中,∠5是∠6的余角,∠6也是∠5的余角.
    【做一做】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先带领同学理解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几何关系,让同学们根据简化的几何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补充解答过程,最后由教师完善解题步骤.
    如图,打台球时,选择适当的方向用白球击打红球,反弹后的红球会直接入袋,此时∠1=∠2.
    将图1简化为图2,ON与DC相交所成的∠DON和∠CON都等于90°,且∠1=∠2.在图2中
    有哪些角互为补角?有哪些角互为余角?
    答案:互为补角的角:两个角的度数和为180°
    ∠AOD与∠AOC,
    ∠DON与∠CON,
    ∠BOC与∠BOD;
    互为余角的角:两个角的度数和为90°
    ∠1与∠3、∠2与∠4.
    ∠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案:∠3=∠4
    证明:∵∠1=∠2,
    ∠DON=∠CON=90°
    ∴∠DON–∠1=∠CON–∠2
    即∠3=∠4
    思考:你从中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答案: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AOC与∠BO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案:∠AOC=∠BOD
    证明:∵∠1=∠2
    ∴∠1+∠AOB=∠2+∠AOB
    (这一步的证明也可以用补角计算180°–∠1=180°–∠2)
    即∠AOC=∠BOD
    思考:你从中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答案: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分析思考两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对于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概念总结.
    通过观察,思考给出题目中各个角度的大小关系,思考对顶角易错点并且对于易错点进行区分.
    思考证明∠1和∠2的大小关系,并且试探性的书写证明过程.
    利用图形观察除了对顶角还有其他的什么角度关系.
    观察图中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角度关系,学习互为补角的符号表示.
    观察图中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角度关系,学习互为余角的符号表示.
    学生自主学习、尝试独立解答,并交流讨论.
    将实际问题中的模型抽象出来,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让学生们自主找到对顶角的关键点,并能够区分易错点.
    培养学生们的思维严谨性,并且逐渐学会证明步骤的书写.
    理解对顶角、补角、余角等概念.熟练掌握对顶角、补角、余角等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探索出“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结论.
    环节三 应用新知
    【典型例题】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如图,直线a、b相交,若∠1 = 40°,求 ∠2、∠3、∠4的度数.
    答案: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可得, ∠1 = 40°
    ∠2 = 180°-∠1
    = 180°- 40°
    = 140°
    由对顶角相等,可得
    ∠3 = ∠1 = 40°
    ∠4 = ∠2 = 140°
    思考问题,尝试回答问题,明确例题的做法
    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求角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证明的书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环节四 巩固新知
    【随堂练习】
    教师活动: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
    如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你能说出所量角是多少度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方法不唯一
    方法一:利用补角得出所量角的度数
    ∠1=180°-∠2=180°-140°=40°
    方法二: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所量角的度数
    ∠1=∠3=40°
    2、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答案:D
    注意:对顶角直接找相交的两条直线.
    3、如图,在所标注的角中.
    (1)对顶角有( )对,
    邻补角有( )对.
    (2)若∠2+∠3=70°,∠1=150°,求∠3和∠4的度数.
    答案:解:(1)对顶角:∠5与∠7、∠6与∠8;共2对.
    邻补角:∠1与∠2、∠3与∠4、∠5与∠6、 ∠7与∠8、∠5与∠8、∠6与∠7;共6对.
    (2)∵∠1与∠2是邻补角
    ∴∠1+∠2=180°
    ∵∠1=150°
    ∴∠2=30°
    ∵∠2+∠3=70°
    ∴∠3=40°
    ∵∠3与∠4是邻补角
    ∴∠4=180°– ∠3=140°
    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环节五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反思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巩固新知,形成本节课重点内容框架.
    环节六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40页习题2.1
    第1、2、3题
    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关教案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1课时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