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11单元盐化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11单元盐化肥练习题,共5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1单元 盐 化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2022·山东省·模拟题)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
B.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没有发生反应
C. 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
D. 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是氮肥;尿素没有氨味,不是氮肥
2. (2022·山东省·模拟题)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是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 )
A. 石灰水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烧碱溶液
3. (2022·山东省济宁市·模拟题)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用途
性质
A
干冰
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
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D
稀有气体
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A. A B. B C. C D. D
4. (2022·山东省·模拟题)化肥和农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化肥越多,农作物产量越高
B.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提高肥效
C. 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和食品污染,因此要杜绝使用农药
D. 适当增大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
5. (2021·山东省泰安市·历年真题)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是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
B. 是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 是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 是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6. (2022·山东省·模拟题)下刻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纯碱、NaHCO3、盐 B. 烧碱、NaOH、碱
C. 生石灰、Ca(OH)2、氧化物 D. 水银、Ag、单质
7.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向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CO2后残留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在溶液中插入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开始时溶液pH=2是因为残留液中还有盐酸剩余
B. ab段表示随着Na2CO3溶液的滴入,CaCO3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
C. c点表示此时溶液呈中性
D. 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
8. (2022·山东省·模拟题)下列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注:物质间的转化均通过一步实现)关系与如图不符的是( )
物质/选项
X
Y
Z
A
CO2
O2
CO
B
CaCO3
CaO
Ca(OH)2
C
H2O2
H2O
H2
D
Cu
CuO
CuSO4
A. A
B. B
C. C
D. D
9.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B
鉴别Fe、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
滴加稀硫酸
C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D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提纯硝酸钾
蒸发溶剂
A. A B. B C. C D. D
10. (2022·山东省·模拟题)“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11. (2022·山东省·模拟题)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密不可分,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玻璃钢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B. 用铁桶盛放农药波尔多液安全稳定
C. 铵态氮肥中添加氢氧化钙可增加肥效
D. 燃烧加入脱硫剂的煤炭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12. (2022·山东省·模拟题)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C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除去锌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13. (2022·山东省·模拟题)在阳台上用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蔬菜,已成为城镇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的家庭时尚。营养液配方中属于氮肥的是( )
A. K2SO4 B. Ca3(PO4)2 C. KCl D. CO(NH2)2
14. (2022·山东省·模拟题)化学是无处不在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用化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汽车表面喷涂油漆,可以防止钢铁的锈蚀
B. 紫外线杀菌消毒得到的饮用水是纯净物
C.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或烘焙蛋糕
D. 室内点煤炉,烟囱通畅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15. (2022·山东省济宁市·模拟题)La(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还强的金属元素,它的氧化物La2O3所对应的碱La(OH)3难溶于水,而LaCl3、La(NO3)3都溶于水.下列各组中物质能直接反应制得LaCl3的是( )
A. La与盐酸 B. La2O3与AgCl
C. La(OH)3与MgCl2 D. BaCl2与La(NO3)3
16. (2022·山东省·模拟题)今年我市部分地区的小麦得了“软骨病”,出现倒伏现象,为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应提前施用的化肥是( )
A. K2SO4 B. CO(NH2)2 C. NH4H2PO4 D. NH4NO3
17. (2022·山东省济宁市·模拟题)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如图。
18.
19.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程图I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可以颠倒
B. 过滤I得到的沉淀成分有Mg(OH)2和CaCO3
C. 通入NH3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碱性溶液,有利于CO2的吸收
D. 碳酸氢钠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是其溶解度较小
20. (2022·山东省枣庄市·模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碱水溶液显碱性,它是碱
B. 盐就是食盐,食盐是盐的俗名
C. NaHCO3俗名小苏打,水溶液显碱性
D. 纯碱可以中和面团中的酸,使馒头不再有酸味
21. (2022·山东省聊城市·模拟题)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锌粉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氢氧化钠溶液
D. 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钡溶液
22. (2022·山东省·模拟题)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钡、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把少量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向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固体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向所得滤液中加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 )
A. 硫酸钠、碳酸钙 B. 氯化钡、氯化钠
C. 碳酸钙、氯化钡 D. 氯化钠、硫酸钠
二、多选题
23. (2022·山东省济南市·模拟题)将某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X取三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CuCl2溶液、MgCl2溶液、NH4Cl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可能是( )
加入的物质
CuCl2溶液
MgCl2溶液
NH4Cl溶液
实验现象
出现蓝色沉淀
出现白色沉淀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A. 稀盐酸 B. 石灰水 C. NaCl溶液 D. Ba(OH)2溶液
24. (2022·山东省潍坊市·模拟题)向盛有B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先后滴加MgSO4溶液、9.8%的H2SO4溶液。烧杯中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点对应溶液pH=7
B. b点的溶质只有一种
C. 所加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0%
D. 原溶液中Ba(OH)2和NaOH的质量之比为171:80
25. (2022·山东省潍坊市·模拟题)海水晒盐所得粗盐中主要有泥沙、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粗盐经处理可得较纯的氯化钠。图为利用粗盐获取较纯氯化钠的一种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操作Ⅰ中玻璃棒搅拌可以增大系列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B.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不仅可以除去混合液中的CaCl2,还可除去过量的BaCl2
C. 混合物②中NaCl的质量大于混合物①中
D. 加入的试剂X是稀盐酸,为了保证除杂效果,盐酸不得过量
26. (2022·山东省潍坊市·模拟题)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B. 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
C. 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则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一定能够燃烧
D. 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三、填空题
27. (2022·山东省聊城市·模拟题)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图,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甲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乙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物质乙是指 ______。
(2)40℃时,将25gKCl加入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是 ______。
(3)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KNO3(填写“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硝酸钾属于 ______肥。
28.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按要求从①氧气、②氢氧化镁、③氧化铁、④硝酸钾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29. a.可供给呼吸的气体 ______。
30. b.一种金属氧化物 ______。
31. c.一种可作化肥的盐 ______。
32. d.一种难溶性的碱 ______。
四、推断题
33.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含有氯化钡、硝酸铜、碳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其组成,取少量该固体物质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34.
35. 请回答下列问题:
36. (1)白色沉淀A是 ______(填化学式)。
37. (2)写出向无色滤液1中加过量稀硫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8. (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
39. (4)若溶液a和溶液b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白色沉淀B为23.3g,滤液 3 和足量硝酸银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白色沉淀C为28.7g,则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 ______(选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仍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五、流程题
40. (2022·山东省日照市·模拟题)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难溶于水),还含有少量SiO2(难溶于水、不与稀硫酸反应)、Fe2O3等杂质。现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取胆矾(CuSO4•5H2O)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41.
42. 请回答:
43. (1)滤渣b的化学式为______。
44. (2)溶液c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H2SO4、______、______。
45. (3)盐溶液d的颜色为______;实验室蒸发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写1种)
46. (4)在气体a生成CaCO3的过程中,发生反应:CO2+CaCl2+2NH3+H2O=CaCO3↓+2X,X的名称为______;孔雀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六、简答题
47. (2022·山东省济南市·模拟题)我国海洋化学资源十分丰富。探索海洋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使命。海洋占了地球的三分之二,调查利用深海资源是我们整个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
48. (1)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为 ______(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49. (2)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填选项序号)。
50.
51. A.溶质质量减少
52. B.溶剂质量减少
53. C.溶液质量减少
54.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55. (3)海水制镁的工艺流程如图,其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56.
57. (4)海水制碱:化学科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食盐溶液、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制得纯碱的工艺。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
58. 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59. ②2NaHCO3−△Na2CO3+H2O+CO2↑。
60. 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61.
62. ①30℃时,NH4Cl的溶解度 ______NaHCO3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63. ②30℃时,将10gNaHCO3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64. ③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从溶解度角度分析,______首先结晶析出(填“碳酸氢钠”“氯化铵”之一)。
65.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2021年6月8日是第13个“世界海洋日”。烟台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某兴趣小组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据如图回答:
66.
67. (1)海水制镁:步骤①②③是利用母液制镁的流程,该流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步骤①中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原因是 ______。
68. (2)海水晒盐:
69. ①利用盐田法晒盐,盐田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70. A.在蒸发池中水蒸发所需能量主要为太阳能和风能
71. B.在结晶池中主要通过降温结晶使氯化钠析出
72. C.当氯化钠晶体析出时,结晶池中的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73. ②粗盐中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依次通过 ______、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蒸发结晶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______。通过步骤④除去粗盐溶液中含有的MgCl2、Na2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需要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其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74. (3)海水制碱:步骤⑧⑨是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步骤⑧中需要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分别是 ______(写化学式)。步骤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75. (4)步骤⑥是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取烧碱,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 ______。
76. (5)步骤⑦用烧碱低温制取次氯酸钠的反应原理为:Cl2+2NaOH=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是 ______。
77.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海水“制碱”可采用浓海水化盐(NaCl)为原料,制取纯碱。其反应原理及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78. 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79. ②2NaHCO3−△Na2CO3+H2O+CO2↑
80. (1)60℃时,每5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76g氯化铵达饱和,则图中m= ______ 。
81. (2)从图看,30℃时,NaHCO3、NH4Cl、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60℃后,NaHCO3的溶解度“消失”了,原因是 ______ 。
82. (3)第①步反应是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即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NH4Cl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0℃~60℃范围),上述操作宜在 ______ (选填“低温”或“高温”)下进行,原因是 ______ 。
83. (4)已知固体Ca(HCO3)2和NaHCO3的化学性质相似,试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列举NaHCO3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 ______ 。
84.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我省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85.
86. (1)矿产资源。海洋中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还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可燃冰作为能源与煤、石油相比,优点是 ______。
87. (2)海水淡化。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88. A.膜分离法的原理是依据各组分沸点的不同
89. B.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90. C.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91. D.该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92. (3)如图2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93. ①步骤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94. ②生产纯碱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 ______;
95. ③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反应后先析出碳酸氢钠的原因是 ______,将氯化铵溶液和碳酸氢钠固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______;
96. ④该流程中可循环的物质除了水外,还有 ______。
97. (4)粗盐提纯(除去粗盐中CaCl2、MgSO4杂质)如图3。
98. ①操作Ⅰ和操作Ⅱ的名称为 ______。
99. ②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100. ③提纯后得到的精盐质量 ______(填“>”“<”或“=”)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101.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
102.
103. 请根据上述题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04. (1)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A的化学式是 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05. (2)步骤④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106. (3)步骤⑤中加入稀盐酸调节pH等于7的目的是 ______。
107.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图:
108.
109. 【小资料】
110. Ⅰ.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111. Ⅱ.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700体积氨气,
112. 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113. Ⅲ.饱和食盐水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114. 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115. (1)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过程③中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116. (2)过程②主要操作名称是 ______,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______。
117. (3)从物质溶解性的角度来分析,过程②______(填“能”或“不能”)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118. (4)为了提高产率,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你认为应该先通入 ______(填“NH3”或“CO2”)你的理由是:______。
119.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120. (6)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有以下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______。
121. 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物可作为原料使用
122. B.副产品可在农业上作氮肥
123. C.流程中的反应类型不包含置换反应
124.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某燃煤发电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铝(A12O3)。某化学小组模拟工厂生产流程,利用该粉煤灰提取得到高纯度的氧化铝,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25.
126. (1)步骤I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______。
127. (2)步骤Ⅱ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128. (3)“灼烧氢氧化铝”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29. (4)该流程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氧化铝;该流程还有的社会价值是 ______。
七、探究题
130. (2022·山东省·模拟题)化学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某探究实验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131. (1)写出锌粉与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132. (2)探究蓝色滤液的成分。
133. 【提出问题】蓝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134. 【作出猜想】猜想一:Zn(NO3)2;
135. 猜想二:Zn(NO3)2和Cu(NO3)2;
136. 猜想三: ______ ;
137. 上述猜想中,该小组有同学直接判断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 ;
138. 【实验设计】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猜想,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相关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① ______
② ______
猜想三成立
③ ______
【结论分析】猜想三成立,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______ 。
139. (2022·山东省济宁市·模拟题)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准备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他们决定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140.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141. 【获得信息】
142. (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143. (2)实验室里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通常使用橡胶塞。
144. (3)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145. 【提出猜想】
146. 猜想一:氢氧化钠;
147. 猜想二:碳酸钠;
148. 猜想三:碳酸氢钠。
149. 【实验探究】
150. (1)小军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_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者是______。
151. (2)小军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______产生,进而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152. (3)小华认为小军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153. (4)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154.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______。
155. 【探究启示】实验中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______(答一点)。
156. (2022·山东省济南市·模拟题)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工业上从海水中可提取许多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物质和原料。
157.
158. (1)海水晒盐
159. ①利用盐田法晒盐,盐田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160. A.在蒸发池中水蒸发所需能量主要为太阳能和风能
161. B.在结晶池中主要通过降温结晶使氯化钠析出
162. C.当氯化钠晶体析出时,结晶池中的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63. ②粗盐中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依次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每步操作都会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______(填仪器名称)。
164. (2)海水制镁
165. ①为了使海水中含量较低的镁元素富集,工业生产中在第Ⅰ步反应中应加入适量的 ______(写化学式),则该反应属于 ______反应。(填写“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之一)
166. ②请写出第Ⅲ步,电解熔融状态的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67. (3)海水“制碱”
168. ①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在流程Ⅱ中,先向饱和精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______。
169. ②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70. 将t2℃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 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t1℃时,将不同质量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此时所得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或“无法判断”之一)。t2℃时,在90g水中加入45gNa2CO3,经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171. (2022·山东省济宁市·模拟题)某校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72.
173. 【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将稀盐酸逐滴滴到氢氧化钙溶液中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该实验如果由你来完成,为了更好的观察二者恰好反应。你建议甲同学应该先往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______ 。
174. (2)乙同学在将稀盐酸逐滴滴到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到有气泡发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75. (3)甲乙同学将反应完成后试管中的溶液倒入洁净的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176. 【提出问题】废液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177. 【猜想与假设】
178. 猜想1: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
179. 猜想2: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HCl
180. 猜想3: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______ (写化学式)
181. 【验证与探究】甲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则猜想 ______ 正确;乙同学取少量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氧化铁粉末,发现溶液变黄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82.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都认为将该溶液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最佳方法是 ______ 。
183. 【归纳与总结】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______ 。
184. (2022·山东省泰安市·模拟题)某实验室的老师准备实验药品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未盖瓶塞。对于该固体是否变质,老师让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来探究:
185.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
186. 【猜想与假设】
187. 猜想Ⅰ:没有变质,全部是NaOH;
188. 猜想Ⅱ: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
189. 猜想Ⅲ:全部变质,全部是Na2CO3。
190.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1. 【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分成三份,三位同学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李
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Ⅰ成立
小王
向第二份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Ⅰ成立
小陈
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______
猜想Ⅲ成立
【答案讨论】
①小王和小陈认为小李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______;
②经过讨论他们认为通过小王的实验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不含Na2CO3,原因是 ______。
【得出结论】综合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可以得出猜想 ______成立。
实验结束后大家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内观察到废液呈红色,且有白色沉淀。为了不污染环境,他们向废液缸里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酚酞除外)种类最多时,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有 ______(填离子符号)。
【反思与拓展】
(1)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室的NaOH必须密封保存。
(2)已知:①Na2CO3+CO2+H2O=2NaHCO3
②NaHCO3+NaOH=Na2CO3+H2O
如果向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可以多选,不考虑CO2和H2CO3作溶质)。
A.溶质为NaOH和Na2CO3
B.溶质为NaHCO3
C.溶质为Na2CO3
D.溶质为Na2CO3和NaHCO3
192.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化学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CO2并验证其与Na2O2的反应。
193.
194.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 b.______
195.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196. (3)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
197. (4)同学们对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198.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2CO3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2O2;猜想四:______。
199.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
无气泡产生
猜想 ______ 不成立
Ⅱ.取少量Ⅰ所得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______ 溶液,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成立
Ⅲ.将Ⅱ所得溶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为 ______ 色
(5)如何检验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______。
200.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201. 【对固体猜想】
202. 猜想1:未变质;
203. 猜想2:完全变质;
204. 猜想3:部分变质。
205. 【实验和推断】
206.
207. (1)若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样品没有变质。请评价该方案是否正确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208.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请评价该方案是否正确______,并请说明理由______。
209. (3)探究氢氧化钠变质情况。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加入适量的水使样品完全溶解,先加入 ______
______
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4)分别取少量的完全变质的样品形成的无色溶液,甲同学向一份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乙同学向另一份样品中加入一定量澄清石灰水,过滤,把乙同学滤液加入到甲同学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请你对混合废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混合废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和实验】
猜想1:NaCl;
猜想2:NaCl、NaOH;
猜想3:NaCl、NaOH、Na2CO3;
猜想4:______。
请回答哪个猜想不正确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210. (2022·山东省日照市·模拟题)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久置且标签受损的药品(如图),根据你的判断该药品不可能是 ______。
211.
212. A.氧化物
213. B.酸
214. C.碱
215. D.盐
216. 经查阅药品管理记录发现,此药品可能是氢氧化钾。
217.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218. ②K2CO3溶液呈碱性,KCl溶液呈中性。
219. KOH变质的原因是 ______(用方程式解释)。
220. 小明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他做了如下猜想。
221. 【猜想假设】:
222. 猜想I:成分可能是KOH;
223. 猜想II:成分可能是 ______;
224. 猜想III:成分可能是K2CO3。
225.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假设 ______ 不正确
(2)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
的 ______ 溶液,振荡,静置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Ⅱ正确
(3)取(2)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
______
为了除去已经变质的物质提纯KOH,小明设计了如图2方案:
①操作1、2、3中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______;在操作3的作用是 ______。
②下列溶液,可以用作a溶液的是 ______。
A.稀盐酸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钡溶液
D.澄清石灰水
【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KOH也有利用价值,从K2CO3的组成或性质看,K2CO3在农业上的用途是 ______(填一种即可)。
226.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厨房中常见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进行探究。
227. 主题I探究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228. 【实验方案】: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229.
230.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信息,甲同学得出结论:此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231. 【实验分析与反思】
232.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33.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它碱溶液代替,如 ______。
234. (3)乙同学认为,依据此方案甲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请说明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说明原因 ______。改进措施 ______。改进实验方案后,通过进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此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235. 主题Ⅱ测定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236. 确定了样品中的成分后,丙同学对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称取5.0g样品做了测定实验。实验方案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各装置中试剂皆为足量,假定每步均完全反应或吸收)
237.
238. 【信息】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239. (4)装置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40. (5)该实验要测定实验前后装置E的质量,其质量差为样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结束之后应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241. (6)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E的质量,比反应前增重2.2g,则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242. (7)若没有装置D,会造成测定结果 ______(选填“不变”“偏大”或“偏小”)。
243.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市售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测定市售小苏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取10g小苏打样品放入烧瓶中,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关数据(B、C、D装置中的试剂均足量)。
244.
序号
反应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0
10
10
10
10
10
C装置总质量/g
100.0
101.1
102.2
103.3
104.4
104.95
【资料】Ⅰ.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Ⅱ.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内盛放的试剂为 ______(写名称);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2)10g小苏打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 ______ g。
(3)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 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解:A、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
B、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B错;
C、元素守恒,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变,故C错;
D、碳酸氢铵和尿素中都含有氮元素,都属于氮肥,故D错。
故选:A。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木炭的性质,化学肥料的分类,质量守恒定律等,难度不大。
2.【答案】A
【解析】解:A、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生成沉淀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溶液质量也随之减小,故此选项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烧碱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减小,也就是物质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据此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制造舞台烟雾效果,故选项说法错误。
B、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能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中和反应应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适量使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不能大量使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选项说法错误;
B.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时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所以铵态氮肥与熟石灰不能混合使用,选项说法错误;
C.农药对于防止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作用很大,不能杜绝使用,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适当增大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化肥使用的原则来分析;
B.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农药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物质与生活得关系、化肥农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解题中联系到平时积累的知识。所以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做题时要积极联想,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5.【答案】D
【解析】解:A、煅烧大理石固体质量不会为0,说法错误;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的质量不会从0开始,说法错误;
C、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不会相等,说法错误;
D、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盐酸和氢氧化钠先反应,沉淀不会从0开始,盐酸反应完,则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说法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与图像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答案】B
【解析】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NaHCO3的俗称是小苏打,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属于碱,故B正确;
C、生石灰是CaO,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属于单质,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分类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开始时溶液pH=2是因为残留液中还有盐酸剩余,该选项说法正确;
B、ab段表示随着Na2CO3溶液的滴入,稀盐酸不断反应,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c点表示碳酸钠恰好和氯化钙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溶液呈中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D、d点溶液中碳酸钠过量,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显酸性溶液pH小于7,显中性溶液pH等于7,显碱性溶液pH大于7;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碳在氧气不充足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B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无法直接制得过氧化氢,C符合题意;
D、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选项内容,结合适当试剂,推断是否满足逻辑框图,得出正确答案。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9.【答案】B
【解析】解: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B、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u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碳与稀硫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过量的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的仍是两者的混合物,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故选:B。
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C、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B
【解析】解:A、取用粗盐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不锈钢是金属材料,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能用铁桶盛放农药波尔多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铵态氮肥中不能添加氢氧化钙,否则会降低肥效,故选项说法错误。
D、燃烧加入脱硫剂的煤炭,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铵态氮肥的性质、金属材料、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A、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先加足量水溶解,碳酸钠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硫酸钾能与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锌粉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错;
B、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错;
C、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错;
D、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正确。
故选:D。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因此汽车表面喷涂油漆隔绝了铁与氧气和水蒸气的接触,可以防止钢铁的锈蚀,故A正确;
B、紫外线杀菌消毒得到的饮用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因此得到的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小苏打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小苏打受热时会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或烘焙蛋糕,故C正确;
D、室内点煤炉,烟囱通畅可以防止煤气中毒,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铁锈蚀的条件以及防锈措施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预防煤气中毒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铁锈蚀的条件、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等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5.【答案】A
【解析】解:A、La(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还强的金属元素,则镧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镧,故A正确;
B、金属氧化物不与氯化银发生化学反应,故B错误;
C、氢氧化镧是不溶于水的碱,不能与氯化镁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氯化钡与硝酸镧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反应不能进行,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酸碱盐的溶液若两两结合能产生气体、沉淀或水,则反应能够进行,据此解答即可.
本题为信息给予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16.【答案】A
【解析】解:为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减少农业损失,应该适量增加施用的肥料是钾肥。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A、K2SO4中含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正确;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
C、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错;
D、NH4NO3中含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
故选:A。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物质中是否含有钾元素,如果含有钾元素就属于钾肥。钾肥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答案】A
【解析】解:A.流程图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和新生成的氯化钙无法除去,故A错误;
B.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Ⅰ得到的沉淀成分有:Mg(OH)2和CaCO3,故B正解;
C.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故C正确;
D.碳酸氢钠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是其溶解度较小,故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利用课本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18.【答案】C
【解析】解:A、纯碱水溶液显碱性,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溶液显碱性,故A错误;
B、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所以食盐只是盐的一种,故B错误;
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水溶液显碱性,故C正确;
D、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纯碱可以处理面团中的酸,使馒头不再有酸味,但不是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纯碱水溶液显碱性,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进行分析;
B、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水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中基础知识的应用,难度不大,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解答。
19.【答案】D
【解析】解:A、向一定量的不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会产生变化,故A图象错误;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锌粉,开始时硫酸锌的质量为0,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反应完后不再增加,故B图象错误;
C、稀盐酸为酸,其pH值小于7,而图中的溶液的起始pH值大于7,故C图象错误;
D、硫酸和硫酸铜溶液都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所以一开始加入氯化钡马上产生沉淀,但是当把硫酸及硫酸铜完全消耗完之后就不会继续产生沉淀了,故D图象正确。
故选:D。
A、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分析;
B、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溶液中硫酸锌智爱玲分数的变化分析;
C、根据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时溶液pH的变化分析;
D、氯化钡和硫酸及硫酸铜都能反应生成沉淀,可以据此进行解答。
此题为反应和图象的题目,解答时要结合题给的反应或信息结合图象进行分析各种量的变化,利用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20.【答案】C
【解析】解:碳酸钙和硫酸被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而白色沉淀在加入硝酸后溶解,说明不含有硫酸钡,硫酸钡不溶于酸,碳酸钙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推断含有碳酸钙,而硫酸钠和氯化钡不同时存在,滤液加入硫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钡,排出硫酸钠,而氯化钠无法判断,所以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钡,故选C;
故选:C。
碳酸钙和硫酸钡为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固体溶解有气体放出,说明固体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硝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钡不能溶于酸,所以可知,此时硫酸钠和氯化钡不能同时存在,而滤液加入硫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钡,据此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1.【答案】BD
【解析】解:A、稀盐酸与氯化铜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B、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氯化铵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C、NaCl溶液与氯化铜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D、Ba(OH)2溶液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氯化铵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根据题意,某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X取三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CuCl2溶液、MgCl2溶液、NH4Cl溶液,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氯化铵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AD
【解析】解:向盛有B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先后滴加MgSO4溶液、9.8%的H2SO4溶液,发生的反应为Ba(OH)2+MgSO4=BaSO4↓+Mg(OH)2↓、2NaOH+MgSO4=Na2SO4+Mg(OH)2↓、H2SO4+2NaOH=Na2SO4+2H2O、Mg(OH)2+H2SO4=MgSO4+2H2O;其中Mg(OH)2沉淀溶于水,BaSO4沉淀不溶于酸;
A、由图示可知,a点后加入稀硫酸,但a到b段沉淀质量并没有减少,说明a到b段所加的稀硫酸被混合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所消耗,说明a点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值应该大于7,故选项错误;
B、b点对应溶液中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均被消耗完,此时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钠一种溶质,故选项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产生的氢氧化镁沉淀质量为32g-23.3g=8.7g,设所加200g硫酸镁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x,
硫酸镁与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关系为
MgSO4~Mg(OH)2
120 58
x 8.7g
120x=588.7g x=18g,则所加200g硫酸镁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18g200g×100%=9.0%
故选项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可求出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设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y
Ba(OH)2+MgSO4=BaSO4↓+Mg(OH)2↓
171 233 58
x 23.3g y
171x=23323.3g x=17.1g
23323.3g=58y y=5.8g 说明氢氧化钡产生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5.8g
设5.8g氢氧化镁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z
Mg(OH)2+H2SO4=MgSO4+2H2O
58 98
5.8g z
585.8g=98z z=9.8g
说明氢氧化钠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450g×9.8%-9.8g=34.3g
设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氢氧化钠与消耗的硫酸的质量关系为
2NaOH~H2SO4
80 98
m 34.3g
80m=9834.3g m=28g
故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17.1g:28g=171:280
故选项错误;
故选:AD。
A、根据a→b段沉淀质量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
B、根据b点溶液中的成分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进行计算;
D、根据所消耗的硫酸及产生的沉淀的质量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难度较大。
23.【答案】BC
【解析】解:A.操作Ⅰ中玻璃棒搅拌可以增大系列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不能增加溶解度,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故A错误。
B.加入过量Na2CO3溶液不仅可以除去混合液中的CaCl2,还可除去过量的BaCl2,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混合物②中NaCl的质量大于混合物①中,故C正确。
D.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用稀盐酸除去。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加入的试剂X是稀盐酸,为了保证除杂效果,盐酸必须过量,故D错误。
故选:BC。
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氯化钡要在碳酸钠之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用稀盐酸除去。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AD
【解析】解: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推理正确。
B、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汽油除油污利用的溶解原理,故选项推理错误。
C、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则但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不一定能够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AD。
A、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25.【答案】氯化钾 70g 降温结晶 复合
【解析】解:(1)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如甲大,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物质乙是指氯化钾。
(2)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0g,其含义是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氯化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40℃时,将25gKCl加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则得到溶液的质量是20g+50g=70g。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硝酸钾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
(1)氯化钾;
(2)70g;
(3)降温结晶;复合。
(1)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如甲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0g,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化肥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结晶的方法、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① ③ ④ ②
【解析】解:a.氧气是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故填:①;
b.氧化铁是由铁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金属氧化物;故填:③;
c.硝酸钾是一种盐,其中含有氮元素与钾元素,可作化肥;故填:④;
d.氢氧化镁是一种难溶性的碱;故填:②;
故答案为:①;③;④;②。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7.【答案】BaCO3 H2SO4+Na2CO3=Na2SO4+CO2↑+H2O BaCl2、Na2CO3; NaCl 一定不存在
【解析】解:(1)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白色沉淀溶解在酸中,说明沉淀是碳酸钡,故答案为:BaCO3;
(2)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CO2↑+H2O;故答案为:H2SO4+Na2CO3=Na2SO4+CO2↑+H2O;
(3)硝酸铜溶液蓝色,滤液无色,一定不含硝酸铜,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白色沉淀溶解在酸中,说明沉淀是碳酸钡,故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和硝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钠;故答案为:BaCl2、Na2CO3;NaCl;
(4)溶液a和溶液b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白色沉淀B为硫酸钡,钡元素质量23.3g×137233×100%=13.7g,滤液3和足量硝酸银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白色沉淀C为氧化银,氯元素质量28.7g×35.5143.5×100%=7.1g,氯化钡中钡元素和氯元素质量比为137:71=13.7g:7.lg,故,钡元素和氯元素质量比和氯化钡中钡元素和氯元素质量比相等,一定不含氯化钠,故答案为:一定不存在。
(1)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白色沉淀溶解在酸中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硫酸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进行书写;
(3)根据硝酸铜溶液蓝色,滤液无色,一定不含硝酸铜,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白色沉淀溶解在酸中,说明沉淀是碳酸钡,故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和硝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钠进行分析;
(4)根据溶液a和溶液b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白色沉淀B为硫酸钡,钡元素质量23.3g×137233×100%=13.7g,滤液3和足量硝酸银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白色沉淀C为氧化银,氯元素质量28.7g×35.5143.5×100%=7.1g,氯化钡中钡元素和氯元素质量比为137:71=13.7g:7.lg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题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对于现象不能确定的,需要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8.【答案】(1)SiO2;
(2)CuSO4;Fe2(SO4)3;
(3)蓝色;玻璃棒;
(4)氯化铵;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解析】
【分析】
本题为工艺流程题,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题目所给信息,依据流程对物质成分进行推断,书写较陌生的化学方程式时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并要注意配平。
【解答】
(1)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铁、碱式碳酸铜会与硫酸反应,所以滤渣b的化学式为SiO2;
(2)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溶液c中的溶质有:H2SO4、CuSO4、Fe2(SO4)3;
(3)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盐溶液d的颜色为蓝色;实验室蒸发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所以X是NH4Cl,名称为氯化铵,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故答案为:(1)SiO2;
(2)CuSO4;Fe2(SO4)3;
(3)蓝色;玻璃棒;
(4)氯化铵;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29.【答案】蒸发结晶 BC Mg(OH)2+2HCl=MgCl2+2H2O 大于 9.1% 碳酸氢钠
【解析】解:(1)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为蒸发结晶,因为氯化钠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2)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减少错误,因为溶质质量不变;
B.溶剂质量减少正确;
C.溶液质量减少正确;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错误,因为质量分数增大;
故答案为:BC;
(3)海水制镁的工艺流程如图,其中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Mg(OH)2+2HCl=MgCl2+2H2O;
(4)①30℃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溶解度;②3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是10g,将10gNaHCO3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g55g×100%≈9.1%;③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从溶解度角度分析,碳酸氢钠首先结晶析出;故答案为:①大于;②9.1%;③碳酸氢钠。
(1)溶液结晶的方法;
(2)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溶剂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少;
(3)海水制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有关的计算要正确。
本考点考查了海水淡化、海水制镁、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0.【答案】2HCl+Mg(OH)2=MgCl2+2H2O 母液中镁离子的浓度高 AC 溶解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滴飞溅 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NH3、CO2 2NaHCO3−△Na2CO3+H2O+CO2↑ NaCl、H2O NaCl
【解析】解:(1)步骤①②③是利用母液制镁的流程,该流程中发生的中和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Mg(OH)2=MgCl2+2H2O。步骤①中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原因是母液中镁离子的浓度高。
故答案为:2HCl+Mg(OH)2=MgCl2+2H2O;母液中镁离子的浓度高。
(2)①A.在蒸发池中水蒸发所需能量主要为太阳能和风能,该选项正确。
B.在结晶池中主要通过蒸发结晶使氯化钠析出,该选项不正确。
C.当氯化钠晶体析出时,结晶池中的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C。
②在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依次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蒸发结晶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滴飞溅。通过步骤④除去粗盐溶液中含有的MgCl2、Na2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需要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其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故答案为:溶解;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滴飞溅;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海水制碱:步骤⑧⑨是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步骤⑧中需要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分别是NH3、CO2。步骤⑨中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
故答案为:NH3、CO2;2NaHCO3−△Na2CO3+H2O+CO2↑。
(4)步骤⑥是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取烧碱,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NaCl、H2O。
故答案为:NaCl、H2O。
(5)反应前氯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钠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2个,氢原子都是2个,则X的化学式是NaCl。
故答案为:NaCl。
(1)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步骤①中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原因是母液中镁离子的浓度高。
(2)①A.在蒸发池中水蒸发所需能量主要为太阳能和风能。
B.在结晶池中主要通过蒸发结晶使氯化钠析出。
C.当氯化钠晶体析出时,结晶池中的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时,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适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过量的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3)氯化钠、水、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4)步骤⑥是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取烧碱,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NaCl、H2O。
(5)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1.【答案】55.2g NH4Cl>NaCl>NaHCO3 温度高于60℃时,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低温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较低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小,易结晶析出 Ca(HCO3)2−高温CaCO3↓+H2O+CO2↑ 发酵粉
【解析】解:(1)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质量;所以500g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铵的质量是276,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276g÷5=55.2g;故填:55.2g;
(2)由图象看出,在30℃时,NaHCO3、NH4Cl、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NH4Cl>NaCl>NaHCO3;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60℃后,NaHCO3的溶解度“消失”了,原因是温度高于60℃时,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故填:NH4Cl>NaCl>NaHCO3;温度高于60℃时,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3)从图象看出,氯化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较低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小,易结晶析出;故填:低温;氯化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较低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小,易结晶析出;
(4)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推出碳酸氢钙受热分解为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高温CaCO3↓+H2O+CO2↑;NaHCO3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是做发酵粉;故填:Ca(HCO3)2−高温CaCO3↓+H2O+CO2↑;发酵粉。
(1)根据溶解度概念分析解答;
(2)根据图象以及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
(3)根据图象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分析;
(4)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碳酸氢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本题考查利用课本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2.【答案】CH4+2O2−点燃CO2+2H2O 同等条件下,甲烷燃烧产生的热量比煤、石油多 BC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更易吸收CO2 在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 NH4Cl、NaHCO3 CO2 过滤 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OH)2 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OH)2=BaCO3↓+2NaOH >
【解析】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可燃冰作为能源与煤、石油相比的优点是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合理即可);
(2)A、膜分离法的原理是依据分子的大小的不同,故A错误;
B、膜分离法只能让水分子透过,故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故B正确;
C、膜分离法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故C正确;
D、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盐类物质,故D错误。
故选:BC;
(3)①步骤Ⅲ的反应是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②生产纯碱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更易吸收CO2;
③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析出的物质是碳酸氢钠,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小;将氯化铵溶液和碳酸氢钠固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H4Cl、NaHCO3;
④该流程中可循环的物质除了水外,还有CO2;
(4)①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Ⅰ和操作Ⅱ的名称为过滤;
②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OH)2,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OH)2=BaCO3↓+2NaOH;
③每一步的除杂过程中都会生成氯化钠,所以提纯后得到的精盐质量>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故答案为:(1)CH4+2O2−点燃CO2+2H2O;同等条件下,甲烷燃烧产生的热量比煤、石油多(或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合理即可);
(2)BC;
(3)①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②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更易吸收CO2;
③在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NH4Cl、NaHCO3;
④CO2;
(4)①过滤;
②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OH)2;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OH)2=BaCO3↓+2NaOH;
③>。
(1)根据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以及燃料的特点进行分析;
(2)根据海水淡化中膜分离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
(3)①根据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进行分析;
②根据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以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行分析;
③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进行分析;
④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
(4)①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②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③根据每一步的除杂过程中都会生成氯化钠进行分析。
本题较难,考查海水资源的利用,学生应熟悉粗盐提纯及物质转化中的化学反应并利用信息来综合解答,在物质转化中应学会利用组成的差异来选择合适的试剂。
33.【答案】BaCl2 BaCl2+Na2SO4=BaSO4↓+2NaCl 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解析】解:(1)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A的化学式是BaCl2,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步骤④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步骤⑤中加入稀盐酸调节pH等于7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答案为:(1)BaCl2;BaCl2+Na2SO4=BaSO4↓+2NaCl;
(2)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1)根据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3)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4.【答案】CaCO3−高温CO2↑++CaO 分解反应 过滤 漏斗 不能 NH3 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先通氨气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生成较多的碳酸氢钠 CO2 ABC
【解析】解:(1)反应①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O2↑+CaO,过程③中碳酸氢钠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纯碱、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2)过程②是将碳酸氢钠固体与氯化铵溶液分离,过程②的名称是过滤;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3)析出碳酸氢钠固体后的溶液仍然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通过过滤不能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4)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应该先通入氨气,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先通氨气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生成较多的碳酸氢钠,故填:NH3;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先通氨气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生成较多的碳酸氢钠;
(5)从反应过程看出将二氧化碳通过铵盐水制取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可循环利用;
(4)A、生产过程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可作为制碳酸氢钠的原料循环使用,所以A正确;
B、副产品是氯化铵,其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种氮肥,所以B正确;
C、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制备氨气是化合反应,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属于分解反应,没有涉及到置换反应,所以C正确。
故选:ABC。
故答案为:
(1)CaCO3−高温CO2↑++CaO;分解反应;
(2)过滤,漏斗;
(3)不能;
(4)NH3;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先通氨气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生成较多的碳酸氢钠;
(5)CO2;
(6)ABC。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2)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溶液中的成分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5)根据工艺流程图来分析;
(6)根据该方法的原理、产物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侯氏制碱法”的模拟流程,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分解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5.【答案】硫酸铝、硫酸 将硫酸铝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 2Al(OH)3−△Al2O3+3H2O 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资源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解析】解:(1)煤灰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铝,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稀硫酸过量,故步骤I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硫酸铝、硫酸;
(2)步骤工加入适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硫酸钠,故目的是将硫酸铝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
(3)氢氧化铝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Al2O3+3H2O;
(4)该流程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资源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硫酸铝、硫酸;
(2)将硫酸铝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
(3)2Al(OH)3−△Al2O3+3H2O;
(4)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资源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1)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
(2)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硫酸钠;
(3)氢氧化铝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水;
(4)根据流程的特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6.【答案】(1)Zn+Cu(NO3)2=Zn(NO3)2+Cu;
(2)Zn(NO3)2、Cu(NO3)2和AgNO3;
Zn(NO3)2溶液是无色的,溶液是蓝色,说明一定含有硝酸铜;
①稀盐酸;②产生白色沉淀;③HCl+AgNO3=AgCl↓+HNO3;Ag。
【解析】解:(1)反应物是锌和硝酸铜,生成物是铜和硝酸锌,所以方程式是:Zn+Cu(NO3)2=Zn(NO3)2+Cu;
(2)【作出猜想】Zn先与硝酸银反应,所以猜想三:Zn(NO3)2、Cu(NO3)2和AgNO3;
溶液是蓝色,说明一定含有硝酸铜,猜想一中不含有硝酸铜,所以猜想一错误;
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利用氯离子,所以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硝酸银,所以猜想三正确;
由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所以锌只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了银和硝酸锌,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
故答案为:
(1)Zn+Cu(NO3)2=Zn(NO3)2+Cu;
(2)Zn(NO3)2、Cu(NO3)2和AgNO3;
Zn(NO3)2溶液是无色的,溶液是蓝色,说明一定含有硝酸铜;
①稀盐酸;②产生白色沉淀;③HCl+AgNO3=AgCl↓+HNO3;Ag。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7.【答案】气泡 碳酸氢钠 白色沉淀 2NaOH+CO2=Na2CO3+H2O 氢氧化钠 标签朝向手心(或取用完毕后立即密封瓶塞)
【解析】解:【实验探究】(1)碳酸钠与盐酸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以看到气泡,另外除了碳酸钠,碳酸氢钠也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气泡;碳酸氢钠。
(2)实验结论为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因此可以看到白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白色沉淀。
(3)因为瓶口为密闭,若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可以生成碳酸钠,也可以发生上述类似现象,此时可能是氢氧化钠变质溶液;
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实验结论】根据(3)中实验现象可知含有碳酸钠,根据(4)中现象则推断含有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未发生完全变质,便符合(3)和(4)的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
【探究启示】由于瓶口未及时密封,造成了氢氧化钠变质,另外倾倒液体时,标签若不朝向手心,液体流下腐蚀标签,造成标签受损无法辨认;
故答案为:标签朝向手心(或取用完毕后立即密封瓶塞)。
【实验探究】(1)(2)根据实验结论推断实验现象;
(3)根据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回答此题;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回答此题;
【探究启示】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38.【答案】B 玻璃棒 Ca(OH)2 复分解 MgCl2−通电Mg+Cl2↑ 氨盐水显碱性,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变小 等于 9:20
【解析】解:(1)①A.在蒸发池中水蒸发所需能量主要为太阳能和风能,该选项正确。
B.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在结晶池中主要通过蒸发结晶使氯化钠析出,该选项不正确。
C.当氯化钠晶体析出时,结晶池中的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②粗盐中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依次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每步操作都会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故答案为:玻璃棒。
(2)①为了使海水中含量较低的镁元素富集,工业生产中在第Ⅰ步反应中应加入适量的Ca(OH)2,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则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Ca(OH)2;复分解。
②电解熔融状态的MgCl2时,氯化镁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l2−通电Mg+Cl2↑。
故答案为:MgCl2−通电Mg+Cl2↑。
(3)①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氨盐水显碱性,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氨盐水显碱性,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②将t2℃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t1℃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将不同质量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都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此时所得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45g,在90g水中加入45gNa2CO3,经充分溶解,能够溶解40.5g,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40.5g:90g=9:20。
故答案为:变小;等于;9:20。
(1)在蒸发池中水蒸发所需能量主要为太阳能和风能。
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在结晶池中主要通过蒸发结晶使氯化钠析出。
当氯化钠晶体析出时,结晶池中的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粗盐中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依次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每步操作都会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
电解熔融状态的MgCl2时,氯化镁分解生成镁和氯气。
(3)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氨盐水显碱性,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时,应该用蒸发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时,应该用降温结晶。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9.【答案】酚酞试液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Cl、CaCl2、Ca(OH)2 2 Fe2O3+6HCl=2FeCl3+3H2O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过滤后排放 反应物是否过量
【解析】解:【实验探究】
(1)为了更好的观察二者恰好反应,甲同学应该先往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酚酞试液,是因为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恰好完全反应或稀盐酸过量时溶液变成无色。
故填:酚酞试液。
(2)乙同学在将稀盐酸逐滴滴到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到有气泡发生,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氯化钙过量时,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
猜想2:稀盐酸过量时,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HCl
猜想3:氢氧化钙过量时,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Ca(OH)2。
故填:NaCl、CaCl2、Ca(OH)2。
【验证与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即溶液中含有盐酸,则猜想2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氧化铁粉末,发现溶液变黄色,是因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2;Fe2O3+6HCl=2FeCl3+3H2O。
【表达与交流】
甲、乙同学都认为将该溶液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最佳方法: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过滤后排放。
故填: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过滤后排放。
【归纳与总结】
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故填:反应物是否过量。
【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恰好完全反应或稀盐酸过量时溶液变成无色。
(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氯化钙过量时,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
猜想2:稀盐酸过量时,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HCl
猜想3:氢氧化钙过量时,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Ca(OH)2。
【验证与探究】
显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表达与交流】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归纳与总结】
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0.【答案】CO2+2NaOH=Na2CO3+H2O 有白色沉淀产生 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加入酚酞溶液,也会使溶液变红 盐酸加入后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盐酸量较少的话,无法检测是否存在碳酸钠 Ⅱ Na+、Ca2+、H+、Cl- ABCD
【解析】解:【猜想与假设】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设计并进行实验】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因此可以看到白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讨论】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溶液也会变红色,因从无法排除是否有碳酸钠;
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加入酚酞溶液,也会使溶液变红。
②当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混合物加入盐酸后,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若加入盐酸较少,则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与碳酸钠反应,无法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故答案为:盐酸加入后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盐酸量较少的话,无法检测是否存在碳酸钠。
【得出结论】加入酚酞显红色,说明显碱性,加入氯化钙有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而加入盐酸没有明显现象,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因此说明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Ⅱ成立;废液倒在一起,显红色,还有白色沉淀,说明显碱性,说明不含有稀盐酸,若增加溶质,则此时氯化钙也过量,加入稀盐酸得到澄清溶液,说明不再显碱性,若盐酸过量,此时溶质最多,所以此时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钙、稀盐酸,所以离子为钙离子、钠离子、氢离子和氯离子;
故答案为:Ⅱ;Na+、Ca2+、H+、Cl-。
【反思与拓展】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二氧化碳足量,则此时为碳酸氢钠,若二氧化碳量适宜,则此时为碳酸钠,若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碳酸钠后,碳酸钠再与二氧化碳少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此时溶质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故选ABCD;
故答案为:ABCD。
【猜想与假设】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设计并进行实验】根据碳酸钙的特点分析回答此题;
【答案讨论】①根据碳酸钠溶液酸碱性分析回答此题;
②根据反应特点分析回答此题;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根据反应分析回答此题;
【反思与拓展】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以及题目给出的信息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41.【答案】长颈漏斗 集气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吸收氯化氢 Na2CO3、NaOH、Na2O2 三、四 氯化钡 红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
【解析】解:(1)a是长颈漏斗。b是集气瓶。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集气瓶。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
故答案为:吸收氯化氢。
(4)【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2CO3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2O2;猜想四:Na2CO3、NaOH、Na2O2。
故答案为:Na2CO3、NaOH、Na2O2。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
无气泡产生(固体中不含有过氧化钠)
猜想三、四不成立
Ⅱ.取少量Ⅰ所得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
猜想二成立
Ⅲ.将Ⅱ所得溶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为红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三、四;氯化钡;红。
(5)检验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
故答案为: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
(1)a是长颈漏斗。b是集气瓶。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4)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
(5)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2.【答案】不正确 如果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 CaCO3 不正确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不变色 NaCl、NaOH、Ca(OH)2 猜想1 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
【解析】解:(1)该方案不正确,理由是如果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
故填:不正确;如果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钙的化学式是CaCO3;
该方案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故填:CaCO3;不正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3)取少量样品加入适量的水使样品完全溶解,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
故填: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不变色。
(4)过滤,把乙同学滤液加入到甲同学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甲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后碳酸钠过量,过量的碳酸钠和乙中过量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猜想1:NaCl;
猜想2:过量的碳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是NaCl、NaOH;
猜想3:碳酸钠过量时是NaCl、NaOH、Na2CO3;
猜想4:氢氧化钙过量时是NaCl、NaOH、Ca(OH)2;
猜想1不正确,理由: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
故填:NaCl、NaOH、Ca(OH)2;猜想1;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
(1)如果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3)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4)过滤,把乙同学滤液加入到甲同学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甲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后碳酸钠过量,过量的碳酸钠和乙中过量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3.【答案】B CO2+2KOH=K2CO3+H2O KOH、K2CO3 Ⅰ 氯化钙(答案合理即可) 溶液变为红色 玻璃棒 防止液体沸腾溅出 CD 用作化肥(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解:含有钾元素,不符合酸的特点,酸阳离子为氢离子,所以不属于酸,故选B;
故答案为:B。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KOH=K2CO3+H2O;
故答案为:CO2+2KOH=K2CO3+H2O。
【猜想与假设】若氢氧化钾部分变质,则此时为氢氧化钾和碳酸钾;
故答案为:KOH、K2CO3。
【进行实验】(1)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钾,所以猜想Ⅰ不成立;
故答案为:Ⅰ。
(2)猜想Ⅱ成立,说明含有氢氧化钾和碳酸钾,加入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此可以加入氯化钙溶液,也可以是氯化钡溶液、硝酸钙溶液、硝酸钡溶液等,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氯化钙(答案合理即可)。
(3)在(2)去除了碳酸钾,此时再加入酚酞,看到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含有氢氧化钾;
故答案为:溶液变为红色。
①操作1为溶解,操作2为过滤,操作3为蒸发,都需要用玻璃棒;玻璃棒在蒸发中不断搅拌,避免液体沸腾溅出;
故答案为:玻璃棒;防止液体沸腾溅出。
②为了去除碳酸钾,而又不引入新杂质,因此需要加入含有钙离子或者钡离子的物质:
A、稀盐酸与氢氧化钾也会反应,最后无法制备氢氧化钾固体,选项A错误;
B、氯化钡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氯化钠无法去除,无法制备氢氧化钾固体,选项B错误;
C、氢氧化钡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可以制备氢氧化钾固体,选项C正确;
D、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可以制得氢氧化钾固体,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CD。
【拓展应用】碳酸钾含有钾元素,可以作为化肥使用,也可以用于酸性土壤改良,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用作化肥(答案合理即可)。
根据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定义分析回答此题;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猜想与假设】根据氢氧化钾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进行实验】(1)根据实验现象推动实验结论;
(2)(3)根据实验结论推断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
①考查溶解、过滤、蒸发常用仪器名称;根据蒸发操作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此题;
②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回答此题;
【拓展应用】根据碳酸钾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44.【答案】NaHCO3+HCl=NaCl+H2O+CO2↑ 氢氧化钡溶液 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2NaOH+CO2=Na2CO3+H2O 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E装置吸收 84% 偏大
【解析】解:(1)步骤①中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他碱溶液代替,如氢氧化钡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钡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水。
(3)科学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明同学的结论,是因为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一致认为将上述方案中使用的一种试剂进行调换,如仍出现上述现象,则小明同学的结论正确,调换措施是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是因为稀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稀硝酸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不影响实验结果。
(4)装置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5)反应结束之后应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E装置吸收。
(6)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E的质量,比反应前增重2.2g,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2g,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68 88
x 2.2g
16888=x2.2g
x=4.2g。
则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4.2g5.0g×100%=84%。
(7)浓硫酸有吸水性,若没有装置D,测得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质量偏大,则求出碳酸氢钠质量偏大,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1)NaHCO3+HCl=NaCl+H2O+CO2↑;
(2)氢氧化钡溶液;
(3)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4)2NaOH+CO2=Na2CO3+H2O;
(5)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E装置吸收;
(6)84%;
(7)偏大。
(1)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2)氢氧化钡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水。
(3)稀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5)反应结束之后应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E装置吸收。
(6)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7)浓硫酸有吸水性,若没有装置D,测得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质量偏大,则求出碳酸氢钠质量偏大,质量分数偏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5.【答案】浓硫酸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4.95 装置中二氧化碳没有完全吸收
【解析】解:(1)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为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B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浓硫酸,D中药品为碱石灰,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避免对实验的干扰,故答案为: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2)C中质量的增加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4.95g-100.0g=4.95g,故答案为:4.95;
(3)设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68 88
x 4.95g
16888=x4.95g x=9.45g
则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9.45g10g×100%=94.5%
答: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94.5%。
(4)反应后装置会存在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故实验会有误差,故答案为:装置中二氧化碳没有完全吸收。
(1)根据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及碱石灰中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C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4)根据装置中存在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常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于干燥气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1 盐 化肥——2023年河南省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推断题,实验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第11单元 盐 化肥,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11单元 盐 化肥,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