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
展开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
时间 |
| 地点 |
| 召集人 |
| |
课题 | 1.4有理数的加减(2) | 课时 | 1 课时 (总第 8 课时) | 科 任 教 师 |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能力:掌握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法则,并会应用法则说明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划归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
重难点 |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 难点: 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完成有理数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 |||||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 一、创设情境:(3min)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由于引人了负有理数,打破了小学所学的算术加法的运算秩序,我们在实例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同样地,引人了负有理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呢?我们还是从实例出发来研究这个问题。 现在时刻广州的气温为 28 ℃ ,固镇三中的气温为20 ℃ ,长春气温为-5 ℃,那么此时此刻广州比固镇三中气温高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广州比长春高多少?怎么算? 二、学习目标:(1min) 1.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 2.理解把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的转化思想; 3.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三、自学提纲:(8min) 1.何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两个有理数相减时必须同时改变几个符号? 3.计算: (1)(-3)-(-9); (2)2-7 (3)0 - (-2.5) (2)(-2.8)- (+1.7); 四、合作探究:(10min) 问题: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 ,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归纳: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式子a-b=a+(-b) 强调2个变化要素:减变加,减数变为相反数 五、理解应用:(10min) 1.计算:(1)(-3)-(-9); (2)2-7; (3)0-(-2.5); (4) (-2.8)- (+1.7); 注: 进行有理数减法必须同时改变两个符号: 一是运算符号由“-”变为“+”; 二是减数的性质符号由“正”变为“负”或 由“负”变为“正”;
归纳: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步骤: (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2)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1,即时练习1和即时练习2 2,课本第21页 第1,2,3,4题
,例题2:.某次法律知识竞赛中规定:抢答题答对一题得20分,答错一题扣10分,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得分相差多少分? 理解应用:1,2.3(略) 六、归纳小结:(3min) 本节主要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 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应注意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10min) 课堂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26页 习题1.4 2中奇数题 选做题:课本第27页 习题1.4 7 课外作业:课本第26页 习题1.4 2中偶数题,6,8 | 讨论补 充记录
| ||||
板书 设计 | 1.4有理数的加减(2) 1.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 两个有理数相减法必须同时改变几个符号: 3. 例题 4. 练习
|
| ||||
教学反思: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问题1,问题探究,课堂小结,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