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 专项训练 考点15 动点在梯形中的分类讨论(基础)
展开专题15 动点在梯形中的分类讨论
【精典例题】
1、如图,在梯形中,厘米,厘米,的坡度动点从出发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方向向点运动,动点从点出发以3厘米/秒的速度沿方向向点运动,两个动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设动点运动的时间为秒.
(1)求边的长;
(2)当为何值时,与相互平分;
(3)连结设的面积为探求与的函数关系式,求为何值时,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解析】:(1)作于点,如图(3)所示,则四边形为矩形.
又······································2分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2)假设与相互平分.由则是平行四边形(此时在上).
即解得即秒时,与相互平分.
(3)①当在上,即时,作于,则
即=[来源:Z#xx#k.Com]
当秒时,有最大值为
②当在上,即时,=
易知随的增大而减小.故当秒时,有最大值为
综上,当时,有最大值为
2、在梯形中,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动点同时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1)求的长. (2)当时,求的值.(3)试探究: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
【解析】:(1)如图①,过、分别作于,于,则四边形是矩形
∴在中,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2)如图②,过作交于点,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由题意知,当、运动到秒时,
∵∴又
∴∴即解得,
(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时,如图③,即∴
②当时,如图④,过作于
解法一: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得
在中,
又在中,
∴解得
∵
∴∴即∴
③当时,如图⑤,过作于点.
解法一:(方法同②中解法一)
解得
解法二:
∵
∴
∴即∴
综上所述,当、或时,为等腰三角形
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3, 0),D为抛物线的顶点,直线AC与抛物线交于点C(5, 6).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E在x轴上,且△AEC和△AED相似,求点E的坐标;
(3)若直角坐标系平面中的点F和点A、C、D构成直角梯形,且面积为16,试求点F的坐标.
满分解答
(1)如图1,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3, 0),设y=a(x+1)(x-3).
将点C(5, 6)代入y=a(x+1)(x-3),得12a=6.[来源:Zxxk.Com]
解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由,得顶点D的坐标为(1,-2).[来源:学科网ZXXK]
由A(-1,0)、C(5, 6)、D(1,-2),得∠CAO=45°,∠DAO=45°,AC=,AD=.
因此不论点E在点A的左侧还是右侧,都有∠CAE=∠DAE.
图2 图3
如果△CAE∽△DAE,那么它们全等,这是不可能的.
如图2,图3,如果△CAE∽△EAD,那么AE2=AC·AD=.
所以AE=.所以点E的坐标为,或.
(3)因为∠CAD=90°,因此直角梯形存在两种情况.
①如图4,当DF//AC时,由,得.
解得DF=.此时F、D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都是2,所以F(3,0).
②如图5,当CF//AD时,由,得.
解得CF=.此时F、C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都是,所以F.
图4 图5
4、如图1,把两个全等的Rt△AOB和Rt△COD方别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直角边OB、OD在x轴上.已知点A(1,2),过A、C两点的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E、F.抛物线y=ax2+bx+c经过O、A、C三点.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点P为线段O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交x轴于点N,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四边形ABPM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AOB沿AC方向平移(点A始终在线段AC上,且不与点C重合),△AOB在平移的过程中与△COD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试探究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如果四边形ABPM是等腰梯形,那么AB为较长的底边,这个等腰梯形可以分割为一个矩形和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边分成的3小段,两侧的线段长线段.
2.△AOB与△COD重叠部分的形状是四边形EFGH,可以通过割补得到,即△OFG减去△OEH.
3.求△OEH的面积时,如果构造底边OH上的高EK,那么Rt△EHK的直角边的比为1∶2.
4.设点A′移动的水平距离为m,那么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都可以用m表示.
满分解答
(1)将A(1,2)、O(0,0)、C(2,1)分别代入y=ax2+bx+c,
得 解得,,. 所以.
(2)如图2,过点P、M分别作梯形ABPM的高PP′、MM′,如果梯形ABPM是等腰梯形,那么AM′=BP′,因此yA-y M′=yP′-yB.
直线OC的解析式为,设点P的坐标为,那么.
解方程,得,.
x=2的几何意义是P与C重合,此时梯形不存在.所以.
图2 图3
(3)如图3,△AOB与△COD重叠部分的形状是四边形EFGH,作EK⊥OD于K.
设点A′移动的水平距离为m,那么OG=1+m,GB′=m.
在Rt△OFG中,.所以.
在Rt△A′HG中,A′G=2-m,所以.
所以.
在Rt△OEK中,OK=2 EK;在Rt△EHK中,EK=2HK;所以OK=4HK.
因此.所以.
所以.
于是.
因为0<m<1,所以当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5、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2,0)、C(0,12) 两点,且对称轴为直线x=4,设顶点为点P,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来源:学科网ZXXK]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P的坐标;
(2)如图1,在直线 y=2x上是否存在点D,使四边形OPBD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M是线段OP上的一个动点(O、P两点除外),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P向点O 运动,过点M作直线MN//x轴,交PB于点N. 将△PMN沿直线MN对折,得到△P1MN. 在动点M的运动过程中,设△P1MN与梯形OMNB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秒,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图1 图2
思路点拨
1.第(2)题可以根据对边相等列方程,也可以根据对角线相等列方程,但是方程的解都要排除平行四边形的情况.
2.第(3)题重叠部分的形状分为三角形和梯形两个阶段,临界点是PO的中点.[来源:学.科.网Z.X.X.K]
满分解答
(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代入A(2,0)、C(0,12) 两点,得 解得
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顶点P的坐标为(4,-4).
(2)由,知点B的坐标为(6,0).
假设在等腰梯形OPBD,那么DP=OB=6.设点D的坐标为(x,2x).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解得或x=-2.
如图3,当x=-2时,四边形ODPB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当点D的坐标为(,)时,四边形OPBD为等腰梯形.
图3 图4 图5
(3)设△PMN与△POB的高分别为PH、PG.
在Rt△PMH中,,.所以.
在Rt△PNH中,,.所以.
① 如图4,当0<t≤2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PMN的面积.此时.
②如图5,当2<t<4时,重叠部分是梯形,面积等于△PMN的面积减去△P′DC的面积.由于,所以.
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