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测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304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测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304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8分)
1、下列有关铁的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4Fe+3O22Fe2O3 B. Fe+CuSO4=Cu+FeSO4
C. 2Fe+6HCl=2FeCl3+3H2↑ D. Fe+H2SO4=FeSO4+H2
2、在反应3CO+Fe2O32Fe+3CO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这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2H2+O22H2O B. Fe+CuSO4FeSO4+Cu
C . 2H2O22H2O+O2↑ D. Fe2O3+3H2SO4Fe2(SO4)3+3H2O
3、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4NH3 + 3O2 2X + 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氨气在常压下液化是物理变化 B. X的化学式为N2
C. 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 液氨属于混合物
4、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5、在A+3B===2C+2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 B.32 C.64 D.96
6、小明同学从S+O2SO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7、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用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B.物质丙的化学式是NH3
C.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
D.图示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9、现将2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16gC和9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
A.1:1 B.2:1 C.4:1 D.5:1
10、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64 g O2,同时只生成44 g CO2和36 g H2O,则该物质中( )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只含有氢元素 D.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11、如图,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
A.9 g B.11 g C.12 g D.14 g
12、已部分变质的Ca(OH)2固体试样10 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2.2 g CO2,则该固体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 ( )
A.30% B.40% C.50% D.60%
13、3g碳在10g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
A. 13g B. 11g C. 13.75g D. 5.5g
14、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O2和9g H2O,则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 ( )
A.26 B.40 C.58 D.90
五、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6、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⑴ Al(OH)3+ H2SO4=== Al2(SO4)3+ H2O
⑵ Fe2O3+ CO Fe+ CO2
(3) C3H8+ O2 CO2+ H2O;
(3) FeS+ O2 Fe2O3+ SO2 。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有无色透明液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
(2)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
(3)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分解反应 。
(5)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石灰石高温锻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白磷在空气中发生自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水通电分解 ;
(10) 碳的不完全燃烧 ;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 分)
1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可供选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药品是 ;
(2)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是(用仪器的序号回答) ;
(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5)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19、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某兴趣小组用草酸晶体制取CO,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试回答:
【资料】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CO2和CO.
(1)实验前应先 .
(2)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 (填字母编号) .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3)B装置的作用是 .
(4)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①加热前 . ②停止加热后 .
(5)写出D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6)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改进的方法是 .
20、下图是利用CO、CO2混合气体中的CO还原CuO并验证产物CO2的实验示意图。
(1)仪器a的名称是_ _。乙装置中应该用酒精灯的____ __焰加热。
(2)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 _;乙装置的仪器b中黑色粉末变红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丙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质推断题(每一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 分,共12 分)
21、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
(1)写出D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D ,E 。
(2)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 。
22、常见金属D的制取与转化关系如下(有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是 ;E是 ;
(2)写出上图中①③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③ ;
(3)A与氧气反应生成B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三、计算题(第23、24、26每题5分,第27题9分,共24分)
23、实验室用C还原CuO,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10g白色沉淀,求参加反应的C和CuO的质量?
24、将21g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计算:①生成的氢气和硫酸亚铁各多少克?②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氢气的密度是0.09g/L)
25、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的办法如下:取用8 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
(4)要得到280 kg 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
26、往10g含有Cu粉的CuO粉末中,通入足量干燥的 并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8.4g,求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A中应生成Fe3O4;C中铁与盐酸反应得到的是+2价铁的化合物;D中没有标注气体符号。
2、D 解析:由题目信息可知,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选项中反应前氢气、氧气为单质,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选项A正确;B选项中反应前铁元素为单质,化合价为0价、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铜元素化合价为0价,选项B正确;选项C中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和0价,选项C正确;选项D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D
4、A
5、B
6、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通过计算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X的组成、质量和化学式;经计算知X是一氧化碳,说明乙醇没有充分燃烧,增加氧气的量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
解答:
解: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由于乙醇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质量增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该反应中,乙醇和氧气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是生成物.
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
4.6g乙醇中碳、氢、氧三元素的质量分别是2.4g、0.6g、1.6g;
4.4g二氧化碳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是1.2g、3.2g;
5.4g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6g、4.8g.
因此反应物中共有2.4g碳元素、0.6g氢元素、9.6g氧元素,
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有1.2g碳元素、0.6g氢元素、8g氧元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1.2g碳元素和1.6g氧元素进入了生成物X中,
说明生成物X由碳、氧两元素组成,X中不含氢元素,其质量为1.2g+1.6g=2.8g,所以m的值为2.8.
由于X在反应前的质量为0,反应后的质量为2.8g,
说明X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有变化,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所以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设X的化学式为CxOy,则12x:16y=1.2g:1.6g,解得x:y=1:1,即X的化学式为CO.
有以上分析可知:
A、表中m的值能确定,是2.8,故A错误;
B、X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有变化,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故B错误;
C、由于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说明乙醇燃烧不充分,增加氧气的量,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故C正确
D、X由碳、氧两元素组成,X中不含氢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7、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从S+O2SO2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是分子个数是2,反应后是1,反应前后分子发生改变;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32:(16×2)=1:1.
A、①②③获得信息正确,故该选项错误.
B、①②③获得信息正确,故该选项正确.
C、①②③获得信息正确,故该选项错误.
D、①②③获得信息正确,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A、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B、NaOH与K2CO3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反应,故该化学方程式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C+O22CO.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D.
9、A
10、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则,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解答:
解:A、没有遵守客观事实,氧化镁的化学式写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B、氯酸钾化学式写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
C、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D、氢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方程式正确;
故选D
11、D
12、B
13、C
14、D
15、B
16、C
17、C
18、B
14、结合有机物燃烧规律不难计算出A的分子式应为:
CxHyOz + (x+y/4-z/2)O2 ==== xCO2 + y/2H2O
x y/2
44/44 9/18
所以x:y= 1:1 即A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H)mOn
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13m+16n (m、n均为正整数,n可能为0)
根据各选项分析:
A:m=2 n=0 成立
B:不成立
C:m=2 n=2 成立
D:m=2 n=4 成立
则答案选B
二、实验,探究题
19、分析:
(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二氧化碳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还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3)澄清石灰水是验证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的;(4)加热之前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加热之后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驱赶装置中滞留的二氧化碳,使其全部被E装置中碱石灰全部吸收(5)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6)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解答:
解:(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由于漏气使实验失败;
(2)二氧化碳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还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一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所以A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C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吸收水分;
(3)B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故答案为:验证二氧化碳已除尽
(4)加热之前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加热之后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驱赶装置中滞留的二氧化碳,使其全部被E装置中碱石灰全部吸收.故答案为:①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②驱赶装置中滞留的二氧化碳,使其全部被E装置中碱石灰全部吸收.(合理即可)
(5)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写在等号的右边,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写在等号的上边,所以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
(6)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没有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在F后用酒精灯点燃没有参加反应的气体.故答案为:在F后用酒精灯点燃.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ca;(3)验证二氧化碳已除尽;(4)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驱赶装置中滞留的二氧化碳,使其全部被E装置中碱石灰全部吸收;(5)3CO+Fe2O32Fe+3CO2;(6)在F后用酒精灯点燃.
20、(1)澄清石灰水 (2)吸收水分(干燥剂、干燥气体)
(3)黑色粉末变红 (4)防止没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21、答案:(1)铁架台 外
(2)CO2+2NaOH===Na2CO3+H2O CO+CuOCu+CO2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一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造成环境污染;二是在甲乙装置之间应增加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干净
22、(1)CO2 CH4 (2)(3)灭火(或气体肥料或化工原料等)
23、(1)CuO Fe2O3 + 3CO 2Fe + 3CO2 或者 Fe3O4 + 4CO 3Fe + 4CO2
(2)毒 (3)CO2+C 2CO
三、计算题
24、(1)3.4 (2)4.4 (3)80%
25、解:设21g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可生成 质量为 , 的质量为 。
氢气的体积
答:略。 点拨:这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质量的计算题。先写出Fe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的已知量再计算,再利用气体体积 。
26、思路解析:(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为1.2 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5%。
(3)m=5.5 g-(8 g-5.5 g)=3 g。
(4)设需要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CaCO3CaO + CO2↑
100 56
x×80% 280 kg
625 kg
此题通过不断改变所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观察剩余固体的质量来判断稀盐酸何时不足,石灰石中CaCO3何时完全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三次加入10 g盐酸后,固体剩余物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1.2 g固体不和稀盐酸反应,应为杂质。然后,用8 g石灰石样品质量-杂质质量=CaCO3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即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3)问也可从题意得出正解,即第一次加10 g酸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应和第二次一样,所以第二次剩余的固体质量就是3 g。最后一问可利用含杂质问题的解题方法处理。
答案:(1)1.2 g (2)85% (3)3 (4)625 kg
27、 答案: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分数为80%。 点拨:解本题关键是要搞清楚以下三个问题:①原混合物中CuO能被 还原,而Cu不反应。②反应后的8.4g固体残留物中,质量意义。③原混合物中的Cu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28、解:设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1分)
2×34 32
X×10% 1.6g (1分)
(1分)
X=34g (1分)
29、分析: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反应中碳、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8:11。题中碳的质量为3g,而对应给出的氧气质量大于8g,为10g,说明参加化学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g,反应后剩余氧气2g,而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1g。
答案为B。
四、综合题
30、【解析】这是一道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基础题,考查了学生组合装置的能力。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验满方法,我们很容易得到答案。
【答案】(1)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2)向上排空气法;(3)ACDE;(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5)CaCO3+2HCl=CaCl2+H2O +CO2↑
31、(1)CO
(2)CaCO3+2HCl==CaCl2+H2O+CO2↑
(3)碳(C) 氧(O) CO有毒,CO2无毒(或其他正确答案)
32、⑴B是CO E是H2 ⑵①3CO+ Fe2O3 2Fe + 3CO2 ③Fe+ 2HCl ===FeCl2 + H2↑
⑶化合反应。
五、填空题
33、(1)2H2O2H2↑+O2↑ (2)2C+O22CO
(3)3CO+Fe2O32Fe+3CO2 (4)Zn+H2SO4=ZnSO4+H2↑
(5)CaCO3+2HCl=CaCl2+H2O+CO2↑
34、
35、
36、每个2分 略
37、① CaCO3CaO+CO2↑
② CO2+====CaCO3↓+H2O
③ 4P+5O22P2O5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
C.
④⑤
D.
①②③⑤
A.
2Fe+6HCl═2FeCl3+3H2↑
B.
2NaOH+K2CO3═2KOH+Na2CO3
C.
C+O2CO
D.
3CO+Fe2O33CO2+2Fe
序号
加入稀盐酸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
10
5.5
第2次
10
m
第3次
10
1.2
第4次
10
1.2
MnO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后作业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测试题,共5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