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件多份
化学第二节 醇酚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第二节 醇酚课文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资料卡片,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蒸馏水,+NaOH,+稀盐酸,实验分析,弱酸性,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切开的苹果、削了皮的土豆、香蕉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棕色,这种现象在化学上被称作“酶促褐变”
植物组织中天然存在一些酚类物质,它们在完整的细胞中作为呼吸传递物质。当被果蔬被碰伤、切割、去皮等操作后,细胞被破坏,邻苯二酚等酚类物质会在氧气条件下,与多酚氧化酶(PPO)反应生成醌类物质,大量的醌类物质再进一步氧化聚合,就形成了褐色色素沉着。
酚的概念及其代表物的结构
酚是羟基与______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
室温下,在水中溶解度是9.2 g,65℃以上时能跟水混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无色晶体,有特殊的气味
(常用乙醇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苯酚)
(3)常温下苯酚为粉红色晶体( )(4)实验时手指上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 ℃以上的热水清洗( )
(1)苯酚分子中13个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上( )
(2) 和 是同系物( )
(原理:强酸与弱酸盐反应制弱酸)
已知,酸性:H2CO3 > 苯酚 > HCO3- ,写出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的化学方程式。
酸性:HCl > CH3COOH > H2CO3 > 苯酚 > HCO3-
向试管中加入 0.1 g 苯酚和 3 mL 水,振荡,得到苯酚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饱和溴水,边加边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受羟基的影响,苯基上的邻、对位的H变得更活泼
在苯酚分子中,羟基和苯环相互影响,使苯环在羟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较易被取代
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 FeCl3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可用来检验苯酚的存在,也可用于检验Fe3+
6C6H5OH+Fe3+ → [Fe(C6H5O)6]3-(显色离子) + 6H+
苯酚是无色晶体,但放置时间过长往往显粉红色
部分苯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白藜芦醇( )广泛存在于食物(如桑葚、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具有抗癌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白藜芦醇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D.可与NH4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泡E.属于醇类
【例1】白藜芦醇( )广泛存在于食物(如桑葚、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具有抗癌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2)1 m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_____ml NaOH。
(3)1 ml该有机物与浓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_____ml Br2。
(4)1 ml该有机物与H2加成时,最多消耗标准状况下的H2的体积为_______L。
芳环上的电荷密度较高,因此烷基化、酰基化反应可以在较弱的催化剂作用下进行。苯酚的羟基和苯环均可发生酰基化反应,情况如下
1.下列有关苯酚的叙述正确的是A.苯酚呈弱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浅红色B.向浓苯酚溶液中滴加稀溴水能看到白色沉淀C.苯酚有腐蚀性,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冲洗,再用水冲洗D.常温时,苯酚易溶于有机溶剂和蒸馏水
【答案】C【详解】A.苯酚酸性很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故A错误;B.苯酚与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生成的2,4,6-三溴苯酚可溶于浓苯酚溶液,无法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B错误;C.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苯酚易溶于酒精,沾在皮肤上可用酒精冲洗,再用水冲洗,故C正确;D.苯酚是一种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易溶于有机溶剂,常温下可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故D错误;
2.下列实验中,能证明苯酚的酸性极弱的是A.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B.跟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C.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能生成苯酚D.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答案】C【详解】A.苯酚能够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说明苯酚可能具有酸性,A项不符合;B.苯酚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是特征反应,不能证明苯酚的酸性,B项不符合;C.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能生成苯酚,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符合题意;D.在水中溶解度与酸性无关,D项不符合;
3.下列不能用“分子内基团间相互影响”来解释的是A.苯酚的酸性比乙醇的强B.苯和苯酚发生溴代反应的条件和产物有很大的不同C.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答案】D【详解】A.乙醇和苯酚均含有-OH,二者性质不同,说明乙基、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不同,苯环能使-OH活化,体现了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B.酚-OH影响苯环,苯与苯酚发生溴代反应条件和产物有很大的不同,可说明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上没有可以被氧化的氢原子,而甲苯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能说明苯环的影响使侧链甲基易被氧化,故C不符合题意;D.乙烯的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中则没有,不是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导致的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4.扑热息痛是一种优良的解热镇痛药,其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与烧碱溶液反应B.该有机物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C.该有机物中有3种官能团D.该有机物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C【详解】A.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可以和烧碱溶液反应,A正确;B.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具有酚的性质,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C.该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和肽键,一共两种官能团,C错误;D.该有机物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正确;
5.BHT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由对甲基苯酚()合成BHT的常用方法有2种(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甲基苯酚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面B.BHT与对甲基苯酚互为同系物C.BHT中加入浓溴水能产生白色沉淀D.两种合成方法的原子利用率方法一高于方法二
【答案】C【详解】A.苯环是平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氧原子、碳原子处于苯环平面上,饱和碳原子为四面体结构,但单键可旋转,则对甲基苯酚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面,故A正确;B.BHT与对甲基苯酚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8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B正确;C.BHT的苯环上与酚羟基邻位、对位的碳原子上无H原子,与浓溴水不反应,故C错误;D.方法一通过加成反应生成BHT,原子利用率为100%,而方法二通过取代反应生成BHT,原子利用率不是100%,所以方法一的原子利用率高于方法二,故D正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 醇酚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醇的概述,CnH2n+1OH,CnH2n+2O,烃基或苯环侧链,-OH,步骤原则,选主链,碳编号,标位置,-丙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 醇酚示范课ppt课件,共4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 醇酚课前预习ppt课件,共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