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 第24课 《唐诗三首》分层练习 (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1325/0-173926861085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 第24课 《唐诗三首》分层练习 (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1325/0-17392686108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 第24课 《唐诗三首》分层练习 (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1325/0-173926861092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 第24课 《唐诗三首》分层练习 ( 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1325/1-173926861194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 第24课 《唐诗三首》分层练习 ( 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1325/1-17392686119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 第24课 《唐诗三首》分层练习 ( 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1325/1-173926861201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件PPT+分层练习(原卷+解析卷)全册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石壕吏/杜甫精品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石壕吏/杜甫精品达标测试,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24课《唐诗三首》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24课《唐诗三首》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
(1)三男邺城戍( )
(2)老妪( )力虽衰
(3)如闻泣幽咽( )
(4)卷我屋上三重( )茅
(5)高者挂罥( )长( )林梢
(6)下者飘转( )沉塘坳( )
(7)布衾( )多年冷似铁
(8)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
(9)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
(10)晓驾炭车辗( )冰辙( )
(11)手把文书口称敕( )
(12)回车叱( )牛牵向北
【答案】(1)shù (2)yù (3)yè (4)chóng (5)juàn cháng (6) zhuǎn à
(7)qīn (8)bì (9)wù (10)niǎn zhé (11)chì (12)chì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暮投石壕村 投:________
(2)三男邺城戍 戍:________
(3)死者长已矣 已:_________
(4)俄顷风定云墨色 俄顷:_________
(5)秋天漠漠向昏黑 漠漠:_______________
(6)长夜沾湿何由彻 彻:___________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寒士:_____________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突兀:______________
(9)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_____________
(10)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___________
(11)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____________
(12)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_____________
【答案】
(1)投宿(2)防守(3)停止,引申为完结(4)一会儿(5)阴沉迷蒙的样子
(6)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7)贫寒的士人(8)高耸的样子
(9)灰白(10)谋求(11)掉转(12)同“值”,价钱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C.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答案】B
【解析】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文学常识积累
(1)杜甫,字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______”,他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唐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过程,被称为“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________(体裁)的古诗。诗中的“茅屋”指的是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字______,号__________,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________”之称。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等极为有名。
【答案】
(1)子美诗圣 诗史
(2)歌行体 成都近郊的草堂
(3)乐天 香山居士 诗魔 琵琶行长恨歌
5.理解型默写。
(1)《石壕吏》中,点明投宿时间、地点和时代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壕吏》中,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一句含蓄地表达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自己虽然身处穷困之境,却依然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卖炭翁的外貌,突出了他的辛劳。
(8)《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卖炭翁》中反映宫市霸道不公、剥削劳动人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独与老翁别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8)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9)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提升篇
(一)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题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是指“__________”。
【答案】安史之乱
2.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蕴含了怎样的深意?
【答案】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卷、飞、洒、挂罥、飘转、沉”等词语准确、形象地刻画了风大草飞的动感画面。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由主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D.这首诗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案】B
【解析】B项,由客观的描述到直接抒情、议论。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甲】【乙】两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他们都是_____主义诗人。
【答案】古体诗 杜甫 白居易 现实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附书”与【乙】诗“手把文书”的“书”字意思相同。
B.【甲】诗“一何”与【乙】诗“何所营”的“何”字意思相同。
C.【甲】诗“天明”与【乙】诗“晓驾”的“晓”字意思相同。
D.【甲】诗“长已矣”与【乙】诗“日已高”的“已”字意思相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意思。A项,前者是“书信”的意思,后者是“公文”的意思。B项,前者是“多么”的意思;后者是“什么”的意思。C项“天明”“晓”都是“清晨”的意思。D项,前者是“停止,这里是生命结束”的意思,后者是“已经”。故选。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首诗展现的时代背景是不同的。
B.【甲】【乙】两首诗都是作者亲眼目睹的场景。
C.【甲】【乙】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D.【甲】【乙】两首诗都展现了生活的贫苦艰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作品时代背景、写作手法及内容的了解分析。B项错误。
4.【甲】诗“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展现了卖炭翁_______________的心理,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答案】老妇被官吏抓走 衣衫单薄却仍希望天气寒冷的矛盾 对底层百姓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把握。
(三)阅读下列两首古诗,完成题目。
【甲】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1)《观刈麦》这首诗描绘了两幅画面。试概述这两幅画面。
①第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描绘这两幅画面是想揭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描写了一家农民麦收时全家男女老幼辛勤劳碌的情景。②描写了一位贫妇抱着孩子拾麦充饥的情景。
(2)第一幅画面是想揭示农民的辛苦,第二幅画面是想揭示赋税的繁重。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炭翁》和《观测麦》都是唐代的乐府诗,分别反映了宫市和繁重的赋税给百姓造成的痛苦。
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生动描摹老人的外貌,突出其生活艰难。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韩愈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写下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D.“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顶着烈日劳作的情景,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不易。
【答案】C
【解析】“和韩愈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表述有误,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是元稹、白居易。故选C。
3.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两处画线句描写方法与表达情感上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句诗都运用了心理描写,分别描写了卖炭翁希望炭价贵盼天更冷些和刈麦人不知热惜天长的矛盾心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题目要求从描写方法与表达情感角度赏析。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意为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写出了卖炭翁冻得发抖却一心盼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突出了卖炭翁的艰难悲惨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为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不知炎热,只珍惜夏日白天长,时间必须要抓紧。写出了天气炎热,夏日漫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的深切的同情。
综上可知,在描写方法上,都采用了心理描写;在表达情感上,都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据此作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马说/韩愈优秀达标测试,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23课《马说》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23课《马说》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2018)壶口瀑布/梁衡精品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17课《壶口瀑布》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17课《壶口瀑布》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核舟记/魏学洢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11课《核舟记》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11课《核舟记》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