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劝学完整版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劝学完整版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识作者,正字音,悟文本,二段结构,第三段结构,第四段结构,积字词,拓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 “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从外观上看上,有点像孩子用双手构木为屋的样子。
学,教子也,就是用两只手辅佐学习者。
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必须经过外界改造才能变得有礼。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篇》。
读准字音1.木直中绳(zhòng) 2.鞣以为轮(róu) 3.槁暴(gǎ pù) 4.参省(xing) 5.须臾(yú) 6.跂而望(qǐ) 7.舆马(yú) 8.舟楫(jí) 9.蛟龙(jiā) 10.跬步(ku) 11.骐骥(qí jì) 12.驽马(nú) 13.锲而不舍(qiè) 14.金石可镂(lòu) 15.二螯(á) 16.蛇鳝(shàn)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同“ ”,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动词,接
近、靠近。砺,磨刀石
第(1)段 段意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段: 语句点评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点评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这一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意在突出“学习”对人的改造作用。 段意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青”“冰”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
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本文第一句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青 出 于 蓝冰 寒 于 水輮 以 为 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第(3)段: 语句点评①:先通过“终日而思”和“须臾之所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然后用“跂而望”与“登高之博见”的对比,加以形象论述,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的效果。语句点评②:这些效果的获得,并非因为人自身的固有条件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善假于物”。 段意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质疑:根据上文的比喻推论,说明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以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论述学习的作用在于能够弥补不足。
兼词,相当于“于此”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没有用来……的,无从
车走十天。驾,一天的行程
第(4)段: 语句点评①:先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兴风雨,积水成渊生蛟龙,全赖于“积”。同样,人如果能“积善成德”,就能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 接着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海”。 语句点评②:对比论证。先用“骐骥”与“驽马”对比,说明自身条件的好坏不是跑得远近的决定性因素;接着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段意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质疑: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是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耐心 恒心 专心
1. 以为轮(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 )
而闻者彰( ) 博闻强识(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
声非加疾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
青,取之于蓝( ) 而青于蓝( ) 善假于物也( )
吾尝跂而望矣( )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四、古今异义1.劝学古义: 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2.假舆马者古义:今义:不真实的。
3.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4.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黄金。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 今义:托付。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古义:今义:认为。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如果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安身,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的缘故。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 )译文:4. 以为轮。( )译文: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文: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用火烘烤使它弯曲成这样。
用小火烤把(木材)做成车轮。
骏马跳跃一次,也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译文:
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蓝草颜色深。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无从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无从形成江海。
1.通读《劝学》,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来说理的段落。仿照示例,谈谈第四段是如何运用比喻手法来说理的,并进一步探究本文设喻的特点。
示例:第二段用了四个比喻。“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木” “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四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水平、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少有过错。
答案:①第四段中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推论到人的“积善成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接着作者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然后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得好与不好的决定性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舍之”“锲而不舍”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最后,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学习时还要专一。 ②提示:可以从设喻内容广泛、设喻方式灵活和设喻说理性强等方面去探究设喻特点。
2.分组讨论。当今社会知识激增,学习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有人认为荀子的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人认为荀子的观念已经过时。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案: 观点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当今时代,知识不断更新,终身学习是明智的选择。如果固守旧有的知识,哪怕过去的成就再大,地位再高,也会落后于时代。荀子的终身学习的观念对我们具有指导意义。 观点二:荀子在《劝学》中勉励人们学习,认为后天的学习能改善人的德行,使人具有非凡的智慧,从而具备“圣心”成为君子。这是按照封建社会上层的道德标准来要求的,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二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烛之武,退秦师,作者介绍,相关知识,写作背景,重点字音,词语解释,梳理课文,文章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一 国殇精品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文朗读,文章内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劝学教学ppt课件,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