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环节二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4.4环节一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5.1环节一 变化率问题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5.1环节二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5.2环节一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高中人教A版 (2019)4.4*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展开问题1:什么时候需要应用数学归纳法?
答案:例如,要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n,等式恒成立,可以直接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左边展开,合并同类项,就能得到右边. 这时,我们就不必应用数学归纳法了. 再如,证明的单调性,用数学归纳法就难以实现.
例1 下面这道题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有没有错误?
求证: .
证明: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则当时,有,所以当时等式也成立. 由此得出,对任何,等式都成立.
答案:证法有错误.
追问1:这道题需要证明n=1的情况吗?
答案:这道题需要证明n=1的情况. 这个证法只有第二步,而缺少了第一步,没有证明n=1的情况. 第一步是后面递推的出发点,没有它,递推就成为无源之水. 所以,我们应该先考虑当n=1时该式是否成立. 当n=1时,该式的左边. 而右边. 左边等于右边,所以n=1时该式成立.
追问2:上述证法如果加上证明n=1的情况,还有错误吗?
答案:这个证法当n=k+1时,有,直接把k给换成k+1. 然后就说当n=k+1时也成立. 而把k换成k+1的前提是当n=k+1时成立,这正是我们要证明的结论,不能把它当作已经条件.
追问3:如何修改上述证法?
答案:首先要明确目标:我们是假设n=k时该式成立,并以此为条件证明n=k+1时该式也成立,从而证明命题的成立具有递推性. 所以,这个式子是需要我们证明的,是我们的目标. 那该怎么证明呢?我们一定要用上假设. 既然假设当n=k时该式成立,那么这个式子就成了已知条件. 然后比较一下已知条件和要证明的式子,等号左边多了一个这一项,那不妨在式子两边同时加上,就有. 再进行化简,我们的目标就达成了. 说明n=k时该式成立能推出n=k+1时该式也成立,加之k的任意性,我们由这两个步骤就可知:对任何,等式都成立.
方法归纳
问题2:怎样正确地使用数学归纳法?
答案:首先,一定不要忘了验证第一步,我们称这一步为归纳奠基,它为后续的证明奠定了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我们的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基础上证明命题的成立具有递推性,这实际上是以逻辑的推理代替了无限的验证过程. 假设P(k)为真,要用上假设,以此为已知条件,证明P(k+1)也为真,要明确“用上假设,递推才真”.
典例剖析
例2 已知数列满足,(),试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答案:这个数列,已知首项,又已知反映相邻两项关系的递推公式. 我们可以对这个式子稍加变形,把提出来,化为(),这样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出后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们由,可得. 同理可得,,. 归纳一下:每一项的分母就是该项的序号,分子比分母小1. 故猜想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 第一步,当n=1时,该式左边,右边,猜想成立. 第二步,假设n=k()时,该式成立,即,这个式子就可以作为已知条件,我们后面要用上它. 而我们此时要证明n=k+1时也成立,即证明,这是我们的目标. 那么与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递推公式 ,把代入,得出,分子分母同时乘上k,就得出,也就是. 这样就证明了n=k+1时也成立. 由这两个步骤可知,猜想对任何都成立. 这样,我们就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过程解决了这一问题.
例3:已知数列{an},an≥0,a1=0,,求证:当n∈N*时,an<an+1.
答案:(1)由题意得,当n=1时,,因为an≥0,所以,即a1<a2成立.(2)假设当n=k(k∈N*)时,0≤ak<ak+1,所以=(ak+2-ak+1)(ak+2+ak+1+1)>0,又an≥0,所以ak+2+ak+1+1>0,所以ak+1<ak+2,即当n=k+1时,an<an+1也成立.
综上可知,an<an+1对任意n∈N*都成立.
例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
思路点拨:分别确定当n=1,n=k,n=k+1时不等式的左边的值,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数学归纳法证题.
证明 (1)当n=1时,①,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时,不等式成立,
即则当n=k+1时,即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由(1)和(2)可知,不等式对任意n∈N*都成立.
例5 设x为正实数,n为大于1的正整数,若数列1,1+x,,…,,…的前n项和为,试比较与n的大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 这道题有哪些思路?
答案:一种思路是不求和,直接通过n取特殊值比较与n的大小关系,并作出猜想;另一种思路是先由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出,再通过n取特殊值比较与n的大小关系,然后做出猜想.
追问1:该如何解决这道题?
答案:我们不求和,由已知可得. 然后我们通过n取特殊值比较与n的大小关系. 当n=2时,,而此时n=2,那就是要比较与2的大小. 这取决于x的正负. 而题目中说了x为正实数,所以可得. 当n=3时,. 同样,因为x>0,所以这一部分是大于0的,那自然就有. 由此,我们猜想,这在是x为正实数(),n为大于1的正整数的前提下(且n>1).
下面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 首先,我们这里的n是大于1的正整数,最小是2. 所以第一步应证明n=2时命题成立. 而n=2的情况我们前面已经算过了,不等式是成立的. 然后是第二步,假设n=k时不等式成立. 因为n最小也得是2,所以k应该是≥2的正整数. 那么我们就有,这个式子就可以作为已知条件使用了. 然后,我们必须明确一下证明的目标,就是要证明n=k+1时不等式成立,即,那我们接下来就要寻求与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而,所以,而我们要证明的是,如果有就可以了. 因为x>0,所以1+x>1,而k又是大于等于2 的正整数,所以1+x的k次幂一定是大于1的. 这就说明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以上两步,就证明了对任何大于1的正整数n都成立.
追问2: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答案:实际上这个数列是一个以1为首项,以1+x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我们可以先把前n项和给求出来,. 我们接下来通过n取几个特殊值来比较与n的大小关系. 当n=2时,,因为x为正实数,所以可得. 当n=3时,. 因为x>0,所以. 由此,我们猜想.
下面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 第一步,应证明n=2时命题成立. 而n=2的情况我们前面已经算过了,不等式是成立的. 然后是第二步,假设n=k时不等式成立,那么我们就有,即这个式子就可以作为已知条件使用了. 而我们的目标是要证明n=k+1时不等式成立,即. 我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式子的差异,可以把写成. 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已知条件:两边同时乘x,再同时加1,就有,然后我们就可以得到. 分子展开化简,再除以x,得到xk+k+1. 我们要证明的是它>k+1,而x和k都是正数,所以自然是成立的. 这就说明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综合以上两步,就证明了对任何大于1的正整数n都成立.
课堂小结
问题3: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答案:这节课学习了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回答了“什么时候需要应用数学归纳法”和“怎样正确地应用数学归纳法”这两个问题.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演绎证明方法,用于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应用比较广泛,并且某些时候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 数学归纳法通过有限归纳无限,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令人不得不赞叹它的力量与魅力.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5.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a href="/sx/tb_c400034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例题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第四章 数列4.4* 数学归纳法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a href="/sx/tb_c400034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章 数列4.4* 数学归纳法第二课时教案</a>,共6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4.4* 数学归纳法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4.4* 数学归纳法精品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