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精练
展开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第二框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1.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起点和中间环节分别是 ( )
①感性具体 ②思维具体 ③思维抽象 ④感性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途径,事物以感性具体为起点,经过思维抽象的中间环节,走向思维具体,①③正确,②排除;感性认识与抽象无关,排除④。故选B项。
答案:B
2.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
A.分离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
B.分离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
C.一项具体的认识活动,不可能对现象之间的所有关系加以考虑,必须将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进行分离
D.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A、C、D三项都是对分离环节的正确表述,排除;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提纯,B项认识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B
3.在走向思维具体的过程中,既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的是 ( )
A.思维飞跃的终点
B.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C.某一认识领域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
D.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逐一展现出来的种种矛盾
解析: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排除A项;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以及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都是走向思维具体的起点,排除B、C两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D项正确。
答案:D
4.感性具体只是对事物外在形象的认识,并未揭露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例如,我们可以看到一棵大树,可以看到一只雄鹰,但是我们如果想了解它们是怎样生长、怎样生存的,这就需要 ( )
A.思维抽象
B.思维具体
C.感性具体
D.感性认识
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一棵大树,可以看到一只雄鹰,但是我们如果想了解它们是怎样生长、怎样生存的,这就需要思维抽象。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感性具体、思维具体与感性认识,排除B、C、D三项。
答案:A
5.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逐渐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认识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达到“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但这还不是纯熟的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庖丁弄清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又成为一头完整的牛,但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这时,庖丁才能纯熟地解牛。
试从认识发展的历程,说说“庖丁解牛”对你的启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要得到对事物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必须经过两个不可分割的阶段。解题时一定要紧扣材料,划清层次,且要联系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答案:“庖丁解牛”的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终能纯熟解牛的启发是:要得到对事物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必须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不可分割的阶段。
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评价作业(二十二)
课时评价作业(二十二)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对应课时评价作业第40页)
[基础巩固]
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思维发展阶段上看,其中的“热闹”与“门道”分别指 ( )
A.思维抽象与感性具体
B.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
C.本质与规律
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
解析:“热闹”表明看到的是事物的外部现象,属于感性具体的认识,“门道”则是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属于思维抽象的范畴,B项符合题意;A、D两项顺序错误;C项是从思维抽象的角度说的,没有体现“热闹”这一要求,排除。
答案:B
2.“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取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句话的寓意是 ( )
A.感性具体是对现象的认识,思维抽象是对本质的认识
B.感性具体和思维抽象都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思维抽象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把握既要充分占有感性材料,又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思维抽象的具体过程千差万别
解析:回答本题要明确怎样进行思维抽象。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并对之进行加工制作,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区分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A项不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怎样进行思维抽象,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甲同学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在历次考试中成绩总是不理想。在老师的帮助下,甲找到了原因——审题不准确。在以后的练习和测试中,甲重抓审题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甲的成绩有了起色。甲重抓审题关,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 ( )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解析:回答本题关键是把握思维抽象各环节的内涵,并将之区别开来。题干材料体现了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重抓审题关”,即将审题抽离出来,A项符合题意;甲重抓审题关未涉及其他环节,排除B、C、D三项。
答案:A
- 马克思说:“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所说的“第一条道路”是指 ( )
A.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B.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C.完整的认识过程
D.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
解析: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A项符合题意;B项指的是第二条道路,排除;完整的认识过程包含第一和第二两条道路,排除C项;D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
答案:A
5.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该是 ( )
①某一认识领域里最复杂、最高级的概念 ②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整个世界的一切矛盾 ③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④是认识发展的环节,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该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答案:D
[拓展提高]
6.对玫瑰和百合,有的人认为是爱情和幸福的象征;有的人认为是治疗疾病的良方(玫瑰具有祛斑、养颜、消炎等药用价值,百合具有润肺、清火、安神等治疗功效);还有的人认为玫瑰和百合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是吉祥之花。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
A.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也就不同
B.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
C.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D.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解析:对玫瑰和百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也就不同,A项符合题意;材料列举了三种人对玫瑰和百合的看法,这三个观点之间既没有强调质的规定性也没有涉及共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分离、理想化,排除C、D两项。
答案:A
7.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人生会有不一样的感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认识事物所经历的“是山”“不是山”“还是山”的过程表明 ( )
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认识是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再从理性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③正确认识总是在与错误认识的斗争中发展的 ④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要经历一定的曲折与反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认识事物所经历的“是山”“不是山”“还是山”的过程表明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要经历一定的曲折与反复,①④符合题意;认识是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②错误;③说法太绝对,排除。
答案:D
8.正是通过直觉思维使阿基米德在坐下浴盆的瞬间领悟到(顿悟):浴盆中水面升高部分的体积很可能等于身体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水面升高部分的体积”和“身体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这两件事,从表面上看互不相干,但是阿基米德通过整体把握与直观透视方法,却在瞬间发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称内隐关系)——体积相等。
牛顿从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也与直觉思维分不开:“苹果落地”和“月亮绕地球旋转”,在一般人看来,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是牛顿却从中领悟到苹果之所以掉到地上而不朝天上飞,和月亮始终绕着地球转而没有脱离地球和太阳系飞向宇宙深处,都是由于有地心引力作用,即看到了两个表面互不相关的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内隐关系),这就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直觉思维能力。要想能看出一般人所看不到的内隐关系,就要依靠这种能力。
(1)这里的“直觉思维”指的是什么?
(2)从“直觉思维”到形成“顿悟”体现了科学思维的什么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的理解。应该结合材料内容,从感性具体的特点与局限,与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关系等角度分析说明。
答案:(1)这里的“直觉思维”指的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即感性具体的认识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感官对认识对象的感知,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一种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
(2)从“直觉思维”到形成“顿悟”体现了科学思维的以下道理:①感性思维是认识的起点和必经阶段,是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必要前提,正是通过“直觉思维”才使人们形成“顿悟”。②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并且要从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③从“直觉思维”到形成“顿悟”的过程,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想象,离不开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离不开思维的整体性,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9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后测评</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测试题: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测试题,共10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