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上语文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4046/1-1691754860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四上语文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4046/1-16917548605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四上语文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4046/1-1691754860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四上语文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4046/1-169175486058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四上语文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4046/1-169175486060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四上语文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4046/1-169175486062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四上语文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4046/1-169175486065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四上语文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4046/1-169175486067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四上语文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4046/0-16917548292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四上语文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4046/0-16917548292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四上语文 《语文园地一》 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4046/0-16917548293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精品课件ppt
展开语文园地
一、课前解析
关注内容: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总结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文章,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声音和味道,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由两道题组成,旨在引导学生读词语想画面,让词语学习更加富有情景感;让学生某种事物的动态变化描绘清楚。“书写提示”用《观潮》中的一段话作为书写示范,指导学生书写时,把一段话写工整、美观。“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要求学生积累背诵。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4.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5.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教学“交流平台”
1.(出示课件3)导入: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通过课文,重点学习了“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谁愿意来说一说,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有了哪些阅读体验和收获?
(出示课件4、5)
预设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情景之美,读《观潮》时,我仿佛身临其境,目睹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预设2:读《走月亮》时,随着文章的描写,我脑子里就像放电视剧一样,一路走,一路欣赏月下的美景。
预设3:读《现代诗二首》时,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想象着鸟儿驮着夕阳归巢,夕阳染红芦苇的美景:想象蓝天下,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样子,不知不觉就读懂了这两首诗。
预设4:读《繁星》我仿佛听到了大海的声音,看到了一个人躺在甲板上,仰望满天的星空。
2.(出示课件6)引导:看来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都有了真切的阅读感受,我们来读读“交流平台”,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吧!
指名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7-9)
预设1: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见其形)
预设2:我还能想象文章中描写的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听其声)
预设3: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如《走月亮》中,那果园里的香味扑来,有雪梨、火把梨、紫葡萄……瓜果飘香,令人陶醉。(闻其味)
教师:阅读时除了上面几位同学说的阅读体验,你还能从阅读文章中获得什么呢?(出示课件10)
预设:还能尝到味道,有时书上描写到食物味道的时候,我也好像尝到了。还能触摸到,比如读到大熊猫毛茸茸的,我想起我们家的狗摸上去也是毛茸茸的,就能体会到大熊猫毛茸茸的感觉。
3.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1):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理解文意,也是一种享受阅读的好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不断运用这种方法,形成习惯。
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一)读词语,想画面(出示课件12)
1.借助拼音自读,把词语读正确。
2.指导学生朗读并比较两组词语,发现异同。
预设:(出示课件13)
相同点:这些词语都是形容声音的。
不同点:第一排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排词语形容声音小甚至没有声音。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小组交流:读这些词语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出示课件14)
4.全班交流。
预设1:响彻云霄——(出示课件15)
读“响彻云霄”时,我仿佛看到了“神州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巨响,火箭直入云霄!“响彻云霄”就是那种感觉。
预设2:鸦雀无声——(出示课件16)
我想到了一次期末考试。监考老师端坐在讲台上,同学们奋笔疾书,教室里一片安静,只听得到自己“咚咚咚”的心跳声和“沙沙沙”的写字声。
(出示课件17)小结: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5.积累词语。
(二)选事物,用词语描绘
1.(出示课件18) 请同学们读左、右两部分的词语,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读左部词语,发现它们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指导学生朗读“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体会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
2.(出示课件19)指导学生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绘左边的一个事物。
教师举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烟花,忽然“砰”的一声,一粒烟花飞上了天,紧接着,“啪”的一声,天空中顿时开出了一朵五颜六色的花。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举例这一环节,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这个板块的意图,从而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同学们,你们能尝试着用右边的词语,来选择左边的一个事物进行描绘吗?(出示课件20)
以“风”为例,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提示:风怎样吹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为了让画面更生动形象,还可以用上“霎时”“顿时”等表示时间很短的词。
预设:起风了!顿时,寂静的田野热闹起来了!柳树枝在风中摇摆,忽东忽西;金黄的麦穗沙沙地唱起歌来;草地上像涌起了波浪,红眼睛的蜻蜓上下翻飞,追逐着猎物……
3.(出示课件21)学生自主选择左边的一个事物,把想象到的画面和同桌交流,然后把画面写下来。
4.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过程:
一、教学“书写提示”
1.(出示课件22)导入:字如其人,能写一手好字,就是人生的第一张名片。我们常说要字迹工整,书写美观,可究竟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呢?
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范例,结合右边的书写提示,谈谈把一段话写美观的要点。(出示课件23)
预设:(出示课件24)
(1)字的大小要基本一致。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4)正确握笔,坐姿端正,还要保持“三个一”。
3.教师示范书写,并强调书写要点。
4.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
6.学生再从本单元找出一两句优美生动的句子练习书写,最后展示进步大或写得好的作品。
7.(出示课件25)小结: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26)导入:唐朝有位诗人,因擅长写山水诗而著名。宋朝大文学家苏轼赞誉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就是王维。
2.(出示课件27)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古诗读正确,重点关注“柴”的读音。读出节奏。
3.(出示课件28)如何理解题目“鹿柴”?
“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创作背景: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教师适当点拨。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示课件29)
但:只。 闻:听见。
诗意: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示课件30)
“返景”和“照”怎么理解?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之影,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
诗意: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4.同桌交流诗文大意,全班汇报。(出示课件31)
预设: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5.(出示课件32)教师总结: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6.学生再读古诗,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幽静。引导学生调动听觉,仿佛耳边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调动视觉,仿佛看到夕阳返照进深林里,又照到了青苔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直指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通过想象画面理解古诗,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有效路径。)
7.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应该说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会很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简单总结。
就“交流平台”来说,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以及对于相关课文知识的运用和积累。这部分的学习,教师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积累运用。学生在读、说、交流中发现写景文章主要的在于想象画面,通过看、听、闻、想,将语言文字具体化,在脑中形成画面感。这部分的学习等于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系统的“复习”,通过这个环节的交流,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内容进一步理解了。
在“词句段运用”部分,学生不仅透过这些词语与句段对于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用“风”“烟花”“雷雨”“小狗”说几句话,并且按照要求用上“霎时”“顿时”“忽然”,这其实是对于词语的辨析和运用;而“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则是对于语言组织方面的规范。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于如何丰富语言、如何条理性表达有了更深的认识。
“书写提示”是新增的练习项目,字体范例内容是《观潮》中的语段,最主要的是旁边的提示,对于书写的格式、标点符号、书写态度都有明确要求,让学生对于写字要求更加明确。
在“日积月累”的处理上,教师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由诵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完整版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1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语文园地完整版作业课件ppt</a>,文件包含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课件-pptx、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docx、第一单元·语文园地分层作业-docx、第一单元·语文园地学习任务单-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完美版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11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语文园地完美版课文课件ppt</a>,文件包含1语文园地一pptx、1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docx、语文园地一鹿柴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等奖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五上语文《语文园地》pptx、部编版五上语文《语文园地》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