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导学案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全册
展开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3.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情境导学
1.“水蒸发”、“火柴梗被折断” 、“火柴梗的燃烧”等物质的变化有何不同?
2.“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语句描述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3.酒精用作燃料是由它的什么性质决定的?
三、实验探究
【实验1—1】水的沸腾
1.变化时的现象:有大量 冒出,玻璃片上有 附着
2.变化前后物质状态的变化: ——气——
【实验1—2】胆矾的研碎
1.变化时的现象: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 。
2.变化前后物质形态的变化: 状固体——粉末状固体
【实验1—3】比较块状和粉末状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块状胆矾
粉末状胆矾
分别加水
固体消失得到蓝色溶液
固体消失得到蓝色溶液
再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试管中出现蓝色不溶物(或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中出现蓝色不溶物(或生成蓝色沉淀)
结论
1、都溶于水得到相同的 溶液;
2、都生成同样的新物质 。
【实验1—4】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
1.变化时的现象:a、大理石表面 ;b、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
2.变化前后物种的变化:有二氧化碳气体等新物质生成。
四、小组交流讨论
1.从反应前后物种变化角度分析以上实验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五、归纳总结
1.物理变化: 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 。
3.化学变化的特征: 。
4.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 、 等。
5.化学变化伴随的能量变化:表现为: 、 、 等。化学能可以转化为 能、 能、 能等。
六、小组交流讨论
1.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2. 灯泡发光放热、水烧开了有气泡冒出等是不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七、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一)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举例:氧气有 性;木材可以燃烧等。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 、 、会、易、难等。例如:a、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b、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水溶性等。
(二)动手一试
1.问题情境:小阳在闻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时,将鼻孔凑近集气瓶并深深地吸了一口,立刻被呛得满脸流泪手足无措,如何正确闻气体的气味呢?
2.【实验1—5】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1)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2)交流讨论:
a.物理性质比较:两者都是 色、 味的 体
b.化学性质比较:
① 不能支持燃烧, 能支持燃烧
②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我们在生活中已经了解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乙醇(俗称酒精)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
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__________。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 B.矿石粉碎 C.钢丝弯曲 D.红磷燃烧
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酒精挥发 C.蜡烛燃烧 D.水通电分解
6.关于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 B.白色 C.不溶于水 D.易撕碎
7.下列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用序号填答)。
A.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酒精能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E.水凝结成冰 F.生米煮成了熟饭
G.木头打成了家具 H.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二、拓展提高
1.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分蒸发 B.蜡烛燃烧 C.矿石粉碎 D.铁铸成锅
2.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有导电、导热性 B.有良好延展性
C.具有银白色光泽 D.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3.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具有助燃性
C.铁是银白色的金属 D.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能否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能的在括号里画“√”,不能的画“×”。
A.白糖水和食盐水 B.蜂蜜和香油 C.汽油和花生油
D.铜导线和铝导线 E.食盐和面碱 F.铁粉和黑火药
5.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4·5H2O,胆矾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没有涉及到的是 (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
6.下列是对酒精部分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溶解碘和酚酞等多种物质;④易燃烧;⑤能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氢气;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
⑴用序号回答: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⑵用文字回答: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7.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碳酸钠)中得到一种金属。他对这种新金属作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小金属块浮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融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1)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现象,请列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
硬度: ;密度: ;
熔点: ;颜色: 。
(2)化学性质:该金属能够与 发生反应。
参考答案
三、实验探究
【实验1—1】水的沸腾
1.水蒸气 小水滴 2.液 液
【实验1—2】胆矾的研碎
蓝色硫酸铜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实验1—4】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
1.冒气泡 浑浊的气体
四、小组交流讨论
1、比较异同: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
1—1
液态水
液态水
物质状态变化,没有物质生成
1—2
蓝色块状胆矾
蓝色粉末状胆矾
物质形态变化,没有物质生成
1—3
蓝色硫酸铜溶液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新物质生成
1—4
石灰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新物质生成
2.分类标准即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五、归纳总结
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生成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3.有其他物质生成
4.颜色改变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5.吸热 放热 发光 热 光 电
六、小组交流讨论
1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融化
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2.不是,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七、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一)1.化学变化(1)助燃性(2)能、可以
2.化学变化;色、味、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
(二)(2)交流讨论:
a.物理性质比较: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化学性质比较:
①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生成其他物质、化学反应;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放热。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3、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4.D 5.B 6.A 7.EG;CF;AH;BD
二、拓展提高
1.B 2 .D 3.C 4.A√ B√ C√ D√ E× F√ 5.A 6.(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2)酒精易燃烧 (3) 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 (4) 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7.(1)硬度不大;密度比水小;熔点不高;银白色 (2)水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4.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二、情境导学
从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例如:打开汽水瓶时,为什么会有气体放出,它是什么气体呢?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不是金属铅呢? 涂改液为什么可以使字迹消失呢?------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带着众多的疑问进入本节的探究之旅。
三、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实验药品:蜡烛、烧杯、火柴、小木条、澄清石灰水、水。
(2)步骤、现象及结论如下表:
实验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 和 制成
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乳白色或红色固体,圆柱体
颜色:乳白色或红色;状态:
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
较软,漂浮在水面上
密度: ;硬度: ;溶解性:
燃烧时
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
固态蜡烛 ,火焰呈黄色,放热,偶尔冒黑烟
石蜡具有 性,黑烟是燃烧不充分时生成的炭黑
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2s后取出。
处在火焰 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得最慢
温度最高,加热用
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儿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 出现,澄清石灰水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
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熄灭后
将蜡烛熄灭
有白烟产生
白烟可以 ,白烟是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3)交流讨论:a.检验燃烧产物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检验燃烧产物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 。
2.集思广益归纳总结: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方法和步骤:
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三关注)
(1)关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沸点及化学性质等方面;(2)关注 ,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如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变化现象等;(3)关注
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
(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2)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三方面)
(1)实验操作步骤(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的步骤(八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研究
(1)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
实验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分析
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
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充满气体
呼出气体在集气瓶底部聚集,气压增大将水排出
2.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瓶中石灰水
空气中的 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含量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空气瓶中木条慢慢熄灭,呼出气体瓶中的木条
空气中的 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含量
4.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吹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比较
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吹气的玻璃片表面
空气中的 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含量
(2)小组讨论: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例比较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验结论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是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觉或观察到的,如颜色、气味、状态、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而结论是由现象分析、推理得到的。所以前者是 ,后者是 。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大量灰烬
3.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水 B.食盐水 C.澄清石灰水 D.糖水
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1-3)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 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
二、拓展提高
1.将燃着的火柴分别插入如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a熄灭、b变旺 B. a更旺、b熄灭
C. a、b都变旺 D. a、b都熄灭
2.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B.查找有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3.为什么蜡烛燃烧时既即发生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
4.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向左移动。说明动物呼吸进____,呼出________气体。
参考答案
1.
实验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 和 制成
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乳白色或红色固体,圆柱体
颜色:乳白色或红色;状态:
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
较软,漂浮在水面上
密度: ;硬度: ;溶解性:
燃烧时
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
固态蜡烛 ,火焰呈黄色,放热,偶尔冒黑烟
石蜡具有 性,黑烟是燃烧不充分时生成的炭黑
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2s后取出。
处在火焰 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得最慢
温度最高,加热用
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儿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 出现,澄清石灰水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
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熄灭后
将蜡烛熄灭
有白烟产生
白烟可以 ,白烟是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3)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生成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或将一个干净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儿,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2.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3.变浑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高 立刻熄灭 氧气 氧气 高 有一层水雾 水蒸气 水蒸气 低
(2)现象 结论
课堂检测
一、 巩固练习
1.D 2.C 3.C 4.(1)小 (2)外焰 内焰 焰心 a 外焰(3)水珠 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二、拓展提高
1.B 2.D 3.蜡烛燃烧时,蜡烛受热熔化,液态蜡受热变成蜡蒸气属于物理变化,蜡蒸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4、O2;CO2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易溶于水,能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初中探索和教师的引导,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
3.认识药品放置的规范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难点: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教育。
二、 走进实验室尝试探究
模块(一)化学常用实验仪器
1.情境导学
a.走进化学实验室,我们会看到实验仪器摆放整齐有序,你知道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吗?
b.做化学实验离不开实验仪器,要正确使用仪器,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2.(1)常用化学仪器的分类:
①反应容器:a.可直接加热: 、蒸发皿、燃烧匙b.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 、锥形瓶、烧瓶
②存放药品仪器:a. (固体)b. (液体)、滴瓶(液体试剂)c. (气体)、试管(少量气体)
③计量仪器:a. (称量固体质量)b. (量取液体体积)
④取用仪器:a. (块状或大颗粒状固体)b. (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c.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⑤夹持仪器: a. b.铁架台(带铁夹、铁圈)c.坩埚钳
⑥加热仪器:
⑦分离仪器:漏斗(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⑧其他仪器:玻璃棒、水槽、导气管等。
(2)常用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仪器
用途
注意事项
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①用作少量试剂的
②收集少量气体
①加热时,夹持试管的 ;
②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用于夹持试管
①加热时,反手持 柄,注意不要把拇指按在 柄上;
②防止烧损和腐蚀
①搅拌溶液,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
②过滤时 液体;
③蒸发时 液体,防止局部过热而造成液滴飞溅
①搅拌时不可用力过猛,勿碰击器壁,以防破裂;
②注意随时洗涤,以防污染
用于加热
①灯内酒精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 ,不能超过酒精等容积的 ;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③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④用毕,应用
盖灭
用于吸取和滴加 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①滴管用过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②滴液时,应
于容器上方,不能把滴管伸入容器中,以免滴管碰到容器壁被污染后进一步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③吸有试剂的滴管不可 或 ,以免试剂流入橡胶头,腐蚀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用作 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 ,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加热时,应放置在 上,使受热均匀;
量度液体 (或间接测量固体或气体的体积)
不能加热,不能作
用作 少量气体,也可作反应容器
集气瓶和广口瓶外形相似,但磨口的部位不同,集气瓶磨砂在 部分,广口瓶磨砂在瓶口 侧
模块(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情境导学
a.小明按照下图三种操作进行实验,他的操作是否正确,为什么?
A、借个火 B、有点呛 C、真方便
b.小芳想通过品尝的方法验证实验室内的一种白色粉末是否是氯化钠,她的做法是否正确?
2.实验室规则
(1)实验室规则是 的重要保证,以此为基础,才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地 。
(2)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如图示),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3.药品取用原则
(1)三不原则:a.不用 摸药品;b.不 药品的气味;c.不 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a.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药品用量;b.未说明:液体 mL;固体只需 。
(3)处理原则:
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 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模块(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1.情境导学
小强用镊子把锌粒按如图加入试管中,他的操作是否合理?
1.固体药品的存放与取用
(1)存放: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 中
(2)取用工具: (也可用纸槽代替)、镊子
(3)取用方法:
①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仪器中,可概括为:“一横、二放、三慢立”,即:先把容器 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 以后,再把容器 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 。
②固体粉末的取用可概括为“一斜、二送底、三直立”,即:先使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一面药品沾在管口或管壁上
③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模块(四)液体药品的取用
1.情境导学
小阳按图示操作取用5mL稀盐酸,他的操作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有哪些不当之处?
2.液体药品的存放与取用
(1)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
(2)取用工具:a、 (定量时)b、 (较少量时)
(3)取用方法:
①取用较多量液体—“倾倒法”:倾倒时,试剂瓶的标签应 (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同时瓶口和试管口 ,最后要轻轻转一下(防止药液流下)。
②取用定量液体:a、选量程b、加入液体:将量筒倾斜,倒入液体至接近刻度,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至刻度线c、读数: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 ;俯视会使读数偏 ;仰视会使读数偏 。
③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滴加法”:滴加时,胶头滴管在容器口的 垂直滴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 或 ,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试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 干净,以备再用。
3.想一想议一议: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能否用水冲洗?
模块(五)托盘天平的使用
1.情境导学
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现用“↓”表示向托盘天平上增加砝码,用“↑”表示从托盘天平上减少砝码。你能用“↓”和“↑”在下表中表示出你的称量过程吗?(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6.8g)
砝码(g)
50
20
20
10
5
取用情况
2.托盘天平
(1)原理:等臂杠杆
(2)组成:托盘、指针、标尺、调节零点的平衡螺母、游码、分度盘
(3)称量范围:只能粗略的称量,中学实验所用天平能准确到
(4)操作步骤:
①一调:游码回零调平衡
②二放:干燥的固体药品放在 称量(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 中称量
③三要:要“左物右码”;要“先大后小”,即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还要用镊子夹取砝码,不能用手去那取砝码
④天平平衡后,记录数据。左边质量=右边质量+游码质量
⑤五复:称量完毕,砝码回盒,游码归零。
3.小组讨论
(1)称量2g食盐如何操作?
(2)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未知颠倒了,并使用了游码,如何正确读数?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
A.及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
2.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带回家中 B.随意倾倒在水糟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 D.倒回原试剂瓶
3.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
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
4.实验室里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_______________滴加,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_____________量出体积。
5.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用途等。请你根据左图中的仪器回答:
(1)写出a、b仪器的名称:a. b.
(2)用作热源的仪器是 (填序号下同)
(3)在配制溶液时需要的仪器是 。
二、拓展提高
1. 用量筒量液体时,某同学如下操作: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读数为19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读数为11mL,这个同学取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A.8毫升 B.大于8毫升 C.小于8毫升 D.无法判断
2.学习化学我们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往试管里加锌粒 C.称量氧化钠 D.量取液体
3.要加热150mL的水,可选用下列所示的那些仪器( )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4.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
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右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A.23.g B.27.4g
C.32.3g D.32.6g
参考答案
模块(一)化学常用实验仪器
2.(1)常用化学仪器的分类:
①试管 烧杯 ②广口瓶 细口瓶 集气 ③托盘天平 量筒
④镊子 药匙 ⑤ 试管夹 ⑥酒精灯
(2) 常用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反应容器 中上部 1/3 长 短 少量 竖直悬空 平放 倒置 配制 反应容器 石棉网 体积 反应容器 收集或贮存 瓶口 内
模块(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2.(1)安全地进行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 实验结论
(2)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如图
3.(1)手摸 凑近闻 尝 (2) 1~2 盖满试管底部
(3)指定
模块(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2.(1)广口瓶 (2) 药匙 (3)横 容器口 慢慢竖立 打破容器 倾斜 试管底部
模块(四)液体药品的取用
2.(1)细口瓶 (2)量筒 .胶头滴管
(3)取用方法:
朝向手心 紧靠 最低处保持水平 高 低 正上方 平放 倒置 清水
模块(五)托盘天平的使用
2.托盘天平:
(3)0.1g
(4)纸上 玻璃器皿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C 2.C 3.D 4.胶头滴管、量筒 5.(1)a.铁架台b.试管(2)e(3)d
二、拓展提高
1.B 2.D 3.D 4.(1)g (2)d (3)c (4)h 5.B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初中探索和教师的引导,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
3.认识药品放置的规范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难点: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教育。
二、走进实验室尝试探究
模块(一)物质的加热
1.情境导学
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哪些是错误的,应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
2.酒精灯使用方法
(1)检查:①检查灯芯表面是否平整或烧焦,若不平或烧焦需用剪刀修剪;②检查酒精的量:不能超过容积的 ,不能少于容积的 。
(2)点燃:用 或打火机点燃
(3)火焰: (温度最高)、内焰、 (温度最低)
(4)意外事故的处理: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
。
(5)熄灭:用 盖灭
(6)注意事项:禁止向 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燃着酒精灯 另一盏酒精灯;禁止用 灭酒精灯
3.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1)固体:先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试管口
(2)液体: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试管口与桌面成 角;试管口不能对着 。
(3)注意事项: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能触及灯芯;加热完毕后不能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4.交流讨论
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造成了试管的破裂,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模块(二)仪器的洗涤和连接
1.情境导学:
小强按如图所示操作将试管与导管连接起来,他的操作是否合理?
2.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方法:倒净废液——用水冲洗——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洗涤——放指定位置
(2)洗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
3.连接仪器装置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小心!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致刺破手掌),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先把橡皮塞慢慢 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交流讨论
在连接仪器时除了以上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课堂检测
一、 巩固练习
1.经过一年的初中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
实验操作的要求。 右图是一个燃着的 (填仪器名称),
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 焰,
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 盖灭。
2.玻璃仪器洗净标准: 。
二、 拓展提高
1.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式叫“热水浴”。针对这种加热方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三脚架上应该垫上石棉网
B.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和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
C.如果试管中为饱和的石灰水,加热后试管中出现浑浊
D.如果试管中盛有硬度较大的硬水,长时间加热不会有任何变化
2.对下列事故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若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酒精灯内酒精不足时,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C.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揉眼睛,缓解一下
D.家用电器着火时刻立即用水浇灭
参考答案
模块(一)物质的加热
2.(1)2/3 1/3 (2)火柴 (3) 外焰 焰心 (4)湿抹布盖灭
(5) 灯帽 (6) 引燃 嘴吹灭
3.(1)略向下倾斜 (2) 1/3 中上部 45 人
4.(1)试管外壁有水珠(2)没有预热直接加热(3)加热后的热试管直接用冷水冲洗(4)加热时,试管底长时间触及灯芯等。
模块(二)仪器的洗涤和连接
2.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方法:倒净废液——用水冲洗——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洗涤——放指定位置
(2)洗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1)用水润湿 (2)用水润湿 (3)转动 4.仪器的规格是否匹配等。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酒精灯 外 灯帽 2.聚成水滴,成股流下
二、拓展提高
1.D 2.A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4.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情境导学(一)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唐朝诗人李峤歌咏风的诗,那么风是怎么形成的呢?形成风的这种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模块(一)空气的组成
1.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结论
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用品】(1)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胶塞、乳胶管(2)药品:红磷、水
【实验步骤】(1)在集气瓶内要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2)连接装置:在集气瓶口连接一个双孔胶塞,一孔插燃烧匙,另一孔插导管,并配上弹簧夹(3)检查气密性: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集气瓶外壁,如果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双手,待集气瓶冷却后,导管口内有一小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4)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进(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2)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分析与结论】文字表达式:红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P + O2
P2O5;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极易溶于水,使集气瓶内气压降低,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大气压把烧杯内的水压进集气瓶,压进的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内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由此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交流讨论】
(1)我们在实验中往往测得结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2)测定实验后,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推测氮气的性质有哪些?
3.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也可粗略表示为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约占4/5。
情境导学(二)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你是否想过空气、氮气、氧气的组成有什么不同吗?
模块(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特性
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一般没有固定的组成,各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
举例
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
空气、海水、大理石、石灰石
联系
不同的纯净物可以混合成混合物;混合物可以分离、提纯纯净物
2.想一想议一议
(1)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水和冰混合后得到的物质使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情境导学(三)
1.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为了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常在灯泡内冲入氮气或稀有气体,为什么呢?
3.“亮化工程”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内容,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装扮的城市夜晚异常美丽,你知道这是谁的作用吗?
模块(三)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在潜水、医疗、炼钢等领域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熔点较低。(2)化学性质:不活泼。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用途:a.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灯泡充氮延长寿命、食品包装充氮防腐;b.液氮冷冻麻醉手术;c.超导材料在液氮低温环境显示超导性能。
3.稀有气体:(1)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2)用途:a.保护气;b.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等。
情境导学(四)
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那么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才能防治大气污染?
模块(四)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污染空气的物质:(1)粉尘;(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1)化石燃料的燃烧;(2)化工厂排放的废气;(3)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4.防治措施:(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等;(2)开发使用新能源,消除污染源;(3)大力植树造林种草。
交流讨论: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温室效应、沙尘暴、酸雨等
2.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不使用一次性方便筷子等。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
A.78% B.21% C.0.94% D.0.03%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3.首先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瑞典的舍勒 B.法国的拉瓦锡
C.中国的祖冲之 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4.下列物质中,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硫气体
C.一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氮气体
5.下列选项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燃放鞭炮 B.汽车排放出的尾气
C.北方冬天烧煤取暖 D.动植物的呼吸
6.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无色的气体一定就是空气
B.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C.空气并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D.一般来说,纯净的空气是无色的
7.下列物质中,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①氧气,②水蒸气,③粉尘,④二氧化硫,⑤氮气,⑥二氧化氮,
⑦一氧化碳,⑧二氧化碳。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⑤⑧ D.③④⑥⑦
8.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干净的果汁 C.冰水混合物 D. 矿泉水
9.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从世界范围内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_________的燃烧和工厂的_________。
10.二氧化碳也是工业废气,它能否污染空气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提高
1.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B. 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变的
C.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 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
3.下列有关氮气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
A.制氮肥 B.直接做燃料 C.做灯泡填充气 D.做瓜果保护气
4.为了改善我国的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B.禁止机动车辆上路行驶
C.限制吸烟场所 D.整治废气超标的工厂
5.空气中不存在的物质是( )
A.稀有气体 B.细菌
C.使钢铁生锈的物质 D.石灰水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B.被污染了的空气会损害人体的健康
C.人们要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D.为了不使空气被污染,应关闭所有的工厂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空气中的氧气对人类及其他生物是很重要的
C.植物对于空气的循环起着重大的作用
D.空气中的所有成分,对人体的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8.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是为了防止( )
①空气污染,②噪声污染,③火灾,④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为了证明一个空玻璃杯中装有空气,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将玻璃杯倒插入水中,水不能完全进入玻璃杯中。
②将玻璃杯倒浸没入水中,再缓慢正立过来时,杯口会有气泡不断地冒出。
③将燃着的蜡烛,放入玻璃杯中,盖好玻璃片,蜡烛还能燃烧一会儿。
④将小白鼠放入玻璃杯中再盖好玻璃片,它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⑤将酒精倒入空玻璃杯中,酒精倒不进去。你认为哪种方法是科学的?
10.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 定”实验, 知道P2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如右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其中一种) 。
参考答案
模块(一)空气的组成
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2)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模块(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想一想议一议
(1)我们所说的洁净空气是指没有特殊气味和烟尘的空气,依然是混合物。
(2)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属于纯净物。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B 2.C 3.B 4.A 5.D 6.A 7.D 8.C 9.烟尘、有毒气体;CO、SO2、NO2。10.否;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二、拓展提高
1.A 2.C 3.B 4.B 5.D 6.D 7.D 8.D 9.①②③④
10.(1) 10 mL。
(2) 是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 。 4P+5O22P2O5 。
(3)装置漏气等合理即可
课题2 氧气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铁等物质在氧气里的燃烧中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知道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4.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5.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模块(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情境导学
2007年创刊的O2氧气生活杂志,启发人的创意想象,分享如何更舒适健康的生活。那么氧气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的物质会让人们推崇氧气生活?
2.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 色、 味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1.429g/L,比空气(1.293 g/L)
氧气
O2
气体
无色
固体
雪花状
淡蓝色
-183℃
-218℃
液体
淡蓝色
(3)溶解性: 溶于水 30mLO2/1LH2O(室温)
(4)三态变化:
3.想一想议一议
水中动物是如何呼吸氧气的?
通常氧气不易溶于水并不是不溶于水,只是溶解的较少,但足以供给动物呼吸。
模块(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情境导学
(1)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2)为什么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火焰颜色不同?
2.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它与木炭、硫、细铁丝反应的现象,化学反应表达式及注意事项做如下归纳:
反应物
反应现象
反应表达式
注意事项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木炭与氧气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
光,生成一种无色气体。
碳 + 氧气二氧化碳
注意将夹持木炭的坩埚钳
缓缓伸入到集气瓶中,以便使氧气得到充分利用
硫与
氧气
持续燃烧放热,有
火焰,无烟
发出明亮的
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
气味的气体
硫 + 氧气二氧化硫
硫的用量不宜太多,以免
红磷与氧气
黄白色火焰,放热和大量白烟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红磷的用量不宜太多,以免
铁与氧气
灼成红热,离火后变冷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 。
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细铁丝应绕城螺旋状,以增大铁丝与氧气的 ;在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以 铁丝;集气瓶底要预先留 或铺一层 ,防止高温生成物炸裂瓶底
蜡烛(主要是石蜡与氧气)
黄白色光亮火焰,火焰分层,放出热量,稍有黑烟
火焰十分明亮,分层,放出热量,瓶壁有 ,还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 + 水
3.交流讨论
(1)如何验证氧气?
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有两瓶无色无味气体,一瓶是氧气,一瓶是二氧化碳气体,如何进行区分?
方法1: ;
方法2: 。
(3)氧气是否具有可燃性,是不是燃料?
(4)可燃物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模块(三)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反应
1.情境导学
(1)从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物质的种类、个数比较木炭、硫、、红磷、细铁丝、蜡烛与氧气的化学反应,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苹果腐烂、食物变馊是否发生氧化反应,与以上反应有何不同?
2.列表比较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区别
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 种物质
物质与 发生反应
类型
属于四大 类型之一
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特征
不一定放热
一般都要放热
标志
多变 ,不一定有 参加
一定要有 参加
联系
二者具有交叉关系
3.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反应的比较
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反应
概念
物质与 发生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 , 的氧化反应
举例
木炭燃烧
铁生锈、食物腐烂
区别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反应和 等
联系
都是 反应;都放热
4.交流讨论
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什么反应类型?人和动物的呼吸是氧化反应吗?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易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小
(C)液态氧气为无色 (D)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 )
(A)镁带 (B)木炭 (C)硫粉 (D)铁丝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 ( )
(A)氧化铁 (B)三氧化二铁 (C)四氧化三铁 (D)氧化亚铁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是 ( )
(A)硫粉 (B)铁丝 (C)木炭 (D)镁带
5.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
(A)用火柴去点燃 (B)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闻氧气的气味
6.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先在酒精灯上加热细铁丝 (B)盛氧气的集气瓶底没有水或沙子
(C)生成物为黑色固体 (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7.下列关于化合反应的定义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B)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C)物质与氧的反应
(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8.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 )
(A)糖溶于水得到糖水(B)水氢气+氧气
(C)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氨气+水+二氧化碳 → 碳酸氢铵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 )
(A)水+二氧化碳→碳酸 (B)氧化汞汞+氧气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氢气+氧气水
10.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 ( )
(A)水氢气+氧气 (B)碳+氧气二氧化碳
(C)水+二氧化碳→碳酸 (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二、拓展提高
1.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4.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没有氧气参加的是( )
A.电灯发光 B.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C.食物腐烂 D.金属器皿锈蚀
5.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术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7.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铁丝可
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铁
丝或含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
“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人,观察现象:
(1)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它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
可能原因是 ;(只答一条)
(2)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细纯铁铁
丝、细含碳铁丝、镁条、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镊子等,你能提出的
假设和验证方法有:
a.假设1: ,验证方法是
b.假设2: ,验证方法是
只要假设合理,验证方法准确,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
模块(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2.(1)无 无 (2)略大 (3) 不易
模块(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2.白 由上而下 淡蓝色 蓝紫色 有刺激性 污染空气 黑色固体 接触面积 引燃 少量水 细沙 水雾 无色气体生成
3.(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时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现象的是氧气。
(3)氧气能支持可燃物燃烧,而本身不燃烧,没有可燃性,不是燃料,是助燃剂。
(4)a.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一次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b.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相对含量(即浓度)有关。
模块(三)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反应
2.另一 氧 反应
3.氧 缓慢的 不易察觉到 缓慢氧化反应 氧化
4.氢气燃烧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人和动物的呼吸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A 2.C 3.C 4.A 5.B 6.B 7.C 8.D 9.C 10.B
二、拓展提高
1.B 2.A 3.B 4.A 5.D 6.C
7.(1)没等到火柴快要熄灭的时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或者集气瓶中氧气不足)
(2)3Fe + 2O2 Fe3O4
(3)假设1: 铁丝中含碳引起的 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细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假设2: 所有金属丝在纯氧中燃烧都会火星四射 同时取上述几种金属丝用砂子将表面打磨后分别在纯氧中燃烧观察现象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
2.能说出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3.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4.建立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应用。
二、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模块(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
1.情境导学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平衡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那么实验室中是如何获得氧气呢?
2.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2)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
模块(二)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1.情境导学
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时,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2.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探究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完成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缓慢细小气泡产生,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产生的量很少
过氧化氢 水+氧气
二
氧
化
锰
是
该
反
应
的
催
化
剂
,
起
催
化
作
用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向盛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大量气泡冒出,试管内有水雾生成,带火星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四
称量反应前二氧化锰的质量,再将实验三试管中剩余物质过滤,得到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
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实验五
将实验四得到的二氧化锰再加到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大量气泡冒出,试管内有水雾生成,带火星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依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化学性质不变
3.催化剂
(1)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特点:一变:指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加快,有的减慢);二不变: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未改变。
4.交流讨论
(1)催化剂是否只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
(2)还有那些物质可以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硫酸铜溶液、红砖粉末等。
(3)举例说明催化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用高效催化剂生产汽油、煤油等;在汽车尾气处理中用催化剂促进有害气体的转化。
模块(三)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情境导学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有哪些?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各自是什么?收集氧气时如何确定以集满?
2.反应原理
(1)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2O2) (H2O (O2)
(2)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
(KClO3) (KCl) (O2)
(3)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3.发生装置的选择
(1)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具体方法:
①固—固加热型
a.固 + 固气体
b.固气体
②固—液不加热型
a.固 + 液 气体
b.分类:简易装置型、可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型、可控速型
4.收集方法:
(1)依据: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比较)和水溶性
(2)具体方法:
a.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排水法
b.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向上排空气法
c.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向下排空气法
d.特殊收集装置:①若瓶中为空气,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从a管进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应从b管进;②若瓶中为水,则收集气体时,气体都应从b管进。
5.想一想议一议
比较排水法与排空法集气的优缺点是什么?
排水法集气较纯但含有水蒸气;排空法集气纯度不高,需要验满,但较干燥。
模块(四)分解反应
1.情境导学
从反应物与生成物个数角度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三个反应原理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比较
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概念
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
AB+C+…
B+C+…A
特征
一变多
多变一
实例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硫在氧气中燃烧
共性
都是化学变化,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使用催化剂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D.必须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是否集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
A.不能产生氧气B.生成氧气速率慢,且质量减少
C.生成氧气的总量减少D.生成氧气的速率慢,但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3.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4.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6.为了制取少量的氧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I 查阅资料.获得信息: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都可以产生氧气,其中过氧化氢价格最低,在常温下就能够分解放出氧气.该过程无副产物;氯酸钾价格较高。分解较困难.且常伴有副产物;高锰酸钾价格较高,加热即可快速分解。二氧化锰能加速上述三种物质的分解。
根据上述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
lI组装仪器,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
Ⅲ实验完毕,洗刷仪器,整理用品,总结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1)要制取一瓶氧气,你认为应选择的最佳实验装置是 (填写字母代号)。,
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 。
(2)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时,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容易引起爆炸。
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中,为预防爆炸应采取的措施是(列举两条);
(3)回顾整个工作过程,你认为在准备工作阶段除应考虑药品的价格、制氧气反应的难易、制氧气过程的安全性等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一条即可)。
7.二氧化锰跟氯酸钾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的作用是_______,在该反应前后的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从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的方法是_______。
8.实验室收集氧气,如需较纯净的氧气,常用_______法,这是因为氧气_______;而欲
得到干燥的氧气,则可用_______法,这是因为氧气_______,而欲检验此种方法收集
的氧气是否集满,可用_______。
9.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氧气不再发生时止,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有_______和_______;用加热高锰酸钾至氧气不再发生时止,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有 和_______;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它在氯酸钾制氧的反应中是_______,起_______作用;但在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中,它只是_______物之一。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10.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
(1)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2)若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能产生氧气 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D.没有氯化钾生成
11.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有以下两个反应可以生成氨气:
a.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下,有铁触媒(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氨气;
b.氯化铵固体和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1)请你帮该小组同学选择制取氨气的方法: ;
(2)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根据以上信息和如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下列空白。
①制取氨气发生装置是 ,理由 ;
②制取氨气收集装置是 ,理由 。
A B C D E
二、拓展提高
1.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氧化物 B.氧气 C.水 D.氧元素
2.“神七”航天员在飞天过程中为了维持太空舱里氧气的含量,可以利用镍铁氧体(NiFe2O4)将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NiFe2O4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你认为NiFe2O4在这一反应中是作 。
3.实验室用加热KMnO4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
A B C D
4.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石蜡在空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5.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C.排水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6.过去教材中实验室制氧气,常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装置如图所示,从预热到收集满一瓶(250mL)氧气大约需8~10分钟,从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比较困难,曾有同学去闻自己收集到的氧气,想找找吸氧的感觉,结果却闻到刺激
性气味(少量氯酸钾发生副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现行教材已改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都有哪些?
(1) ;(2) ;
(3) ;(4) 。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图1 图2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若实验室对你开放,请从图1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一种你熟悉的气体。你想制取的气体是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选择此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
(3)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2中选取 (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参考答案
课堂检测
一、 巩固练习
1.B 2.D 3.D 4.A 5.A
6.(1)B、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控制催化剂的用量;保证气体通道畅通等(3)反应物应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中选择;考虑实验对环境的影响;实验所需仪器的规格、性能;实验试剂的用量、浓度等问题。
7.催化、增大、过滤
8.排水,不易溶于水;排空,密度比空气大;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复燃证明以集满。
9.氯化钾、二氧化锰;锰酸钾、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催化剂、催化;生成
10.(1)A(2)B
11.(1)b(2)①A该反应是加热固体②D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又因其密度比空气小,因此用向下的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二、拓展提高
1.D 2.催化剂(或触媒)3.C 4.A 5.C
6.(1)常温反应,不需加热(或操作简便) (2)反应速率快 (3)便于回收二
氧化锰 (4)制得的氧气纯净(或无污染)
7.(1)①酒精灯 ②长颈漏斗
(2)O2 B C(或D)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或氧气不易溶于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Ⅲ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
2.能说出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3.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4.建立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应用。
二、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模块(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1.情境导学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一)实验目的
(1)制取一定量的氧气
(2)检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
(1)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MnO2)(O2)
(2)氧气能支持可燃物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三)实验用品
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水槽、集气瓶(2个)、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火柴、木块、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棉花等。
(四)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装置。顺序是 , ,先固体再液体。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胶塞塞紧试管口,把导管的另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没有 冒出。如果有 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有一段 。
(3)向试管中装入适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4)固定试管。用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 处,并使试管口略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5)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先 再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
(6)收集气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气体主要是 。当气泡连续并 冒出时再收集。当瓶口有 冒出时,说明已集满。在水下面用玻璃片的 面盖住瓶口,取出 放在桌面上。
(7)停止加热时,先把 移出水面,然后再 。反之水被倒吸到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8)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红,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完毕,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留有少量水),观察到铁丝在氧气内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交流讨论
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比较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差别?
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产物为 和 ,无污染。不需要 ,安全、环保、节能。操作方便装置简单。
模块(二)氧气的工业制法
1.情境导学
将盛有液态空气的钢瓶的阀门打开,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阀门口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氧气的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空气中液氮和液氧的 不同,采用低温蒸发的方法,使 先分离出来,剩余的主要是 。
(2)膜分离技术法:
空气通过富氧膜得到 ,再进行 得到含氧90%以上的空气
3.交流讨论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与工业制取氧气的差别?
(1)从变化实质角度比较: ;
(2)从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高低、能否大量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角度比较:
。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有导气管的塞子塞紧,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熄灭酒精灯 f.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集空气样品时,如果没有专业仪器,我们可用矿泉水瓶装满水到采样地点倒掉,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做________;实验室制氧气时,也可用这种方法收集,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制备氧气装置内空气配排尽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 B.反应不需要加热
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4.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制取氧气 D.滴管滴加液体
5.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6.如图是实验室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填序号);
①先加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
(2)实验结束后,若要回收MnO2,则可将试管内的剩余物经溶解、 、洗涤、干燥等加以回收。
7.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使用如下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c ;d ;
(2)指出图中三处错误,并对应说明改正方法。
错误:① ;② ;③ ;
改正:① ;② ;③ ;
(3)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 ;
(4)待集气瓶收集满后,将它取出并放置的方法是 。
二、拓展提高
1.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B.反应不需要加热
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验满时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现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①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②氧化汞汞 + 氧气
③水氢气 + 氧气 ④过氧化钠 + 二氧化碳碳酸钠 + 氧气
根据文字表达式确定,其中最适合于潜水艇里再生氧气的方法是 (填序号);与其它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
3.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①
②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 ,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
4.下图: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若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可按下图所示的各步操作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1所示实验操作中,要使氧气瓶内充满水而不留存空气,应如何操作?____ _ _ 。
⑵图4所示实验操作中,当集气瓶内即将充满氧气时,要使集气瓶内充有尽可能多的氧气,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图5中,应选用_______(填a或b)方式放置已充满氧气的集气瓶。
参考答案
模块(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四)(1)自下而上 由左到右 (2)气泡 气泡 水柱
(3)一团棉花 (4) 1/3 向下倾斜 (5)预热 (6)空气 均匀 大气泡 磨砂面 正放在 (7)导管 熄灭酒精灯 (8) 碳+氧气二氧化碳
(9) 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产物为水和氧气,无污染。不需要加热安全、环保、节能。操作方便装置简单。
模块(二)氧气的工业制法
2. (1)沸点 氮气 液态氧 (2)富氧空气 多级分离
3.(1)实验室制取氧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2)工业制取气可以制取大量氧气,原料丰富,所得氧气价格较低。但纯度不高。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bcadfe
2.排水法;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
3.C 4.A 5.A
6.(1)②(2)过滤
7.(1)酒精灯 试管 集气瓶 水槽
(2)
错误
改正
①酒精灯内酒精过多
酒精灯内酒精应倒出一些,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②用内焰加热
用外焰加热
③试管口朝上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④试管口没有棉花
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3)刚开始排出的主要是空气
(4)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正放在桌面上
二、拓展提高
1.C
2.④;不需要加热,在常温下就能反应,且能够将人呼出来的二氧化碳加以利用,维持潜水艇内空气成分的相对稳定。
3.⑴加热氯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等⑵①试管 ②集气瓶 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试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造成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或导管) ⑶甲 浓硫酸、a
4.(1)首先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磨砂面盖住一小部分瓶口,然后沿水平方向推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2)应将集气瓶扶直(扶正).(3)a.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二、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模块(一)构成物质的粒子
1.情境导学
(1)湿衣服晾干后水怎么会消失呢?
(2)一勺白糖放入中搅拌后,为什么白糖没了水反而变甜?
(3)教室内窗台上的茉莉花盛开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香气又是什么物质?
2.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证明: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原子等。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如: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等。
3.想一想议一议:列举你所知道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哪些?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哪些?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硅、铁、汞、等。
模块(二)分子的性质
情境导学(一)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分子的 和 非常小
情境导学(二)
(1)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2)湿衣服放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干,为什么?
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实验目的: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实验仪器及用品:浓氨水、酚酞试液、大、小烧杯、试管、蒸馏水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
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
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慢慢滴加浓氨水
酚酞溶液变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A烧杯内酚酞溶液变 ,B烧杯内酚酞溶液 。
浓氨水具有 性,氨分子运动到 烧杯中,溶于水又得到氨水,使酚酞溶液变 。由于大烧杯的阻隔,氨分子不能运动到
内。
结论
分子总是在不断
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二:分子总是在不断
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 ,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 。
情境导学(三)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为什么会小于100mL;如何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气体易被压缩,液体和固体不易被压缩的原因是什么?
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三:分子间有一定的
影响因素——温度: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气、液、固三态时,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 ;气态时,分子间隔 。
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还受压强影响: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越 。
情境导学(四)
一滴香油和一瓶香油都有香味;通常氧气能助燃,而二氧化碳却不支持燃烧,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分子的基本性质之四: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
模块(三)认识几种分子模型掌握分子的构成
水分子 氧分子 氢分子
1.分子是由 构成。
2.一个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和 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 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 构成。
3.分子既可以由 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 种原子构成。
3.想一想议一议: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什么构成?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是由什么组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
4.交流与讨论:用分子的观点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 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由 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
模块(四)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情境导学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在这两种变化中水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由此你能得出分子的概念吗?
1.水的蒸发:
水分子本身 ,分子间的间隔 ——属于 变化。所以水的 性质也没变。
2.水的电解:
水氢气 + 氧气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水分子本身也变了——属于 变化,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不再保持水的 性质。
3.交流与讨论: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变化前后反之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分子种类
原子种类
变化前
分子、 分子
氢原子、氯原子
变化后
分子
原子、 原子
4.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最小粒子。
5.学以致用:保持二氧化碳这种物质的最小粒子是 分子。
模块(五)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以水电解为例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 ,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
以氧化汞受热分解说明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而 不可分。
模块(六)原子的概念及性质
情境导学
(1)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水电解、氧化汞受热分解反应前后分子与原子变化情况能否得出原子的概念?
(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具有哪些性质呢?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
(1) 和 都很小;(2)原子是不断 的;(3)原子之间有 。
3.交流与讨论:体温表内汞柱变化的原因。
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 。
模块(七)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分子
原子
不同点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可
在化学反应中
构成物质的情况
有些物质是由 构成
有些物质是由 直接构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微粒之间有间隔;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粒子性质不同。
注意点
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联系
分子可以 原子,原子可以 分子。
交流与讨论:“分子的体积比原子的体积大”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分子的体积比构成它的原子的体积 ,但不一定比其他原子的体积 。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夏日的校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4.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5.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
A.不同的体积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6.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8.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 —— 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9.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二、拓展提高
1.春暖花开季节,滨河路边常闻到怡人的紫丁花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很大 D.分子之间有间隔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
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医院里充满了来苏水药味
3.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4.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B.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C.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D.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6.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7.20世纪26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参考答案
模块(二)分子的性质
质量 体积
无明显现象 蒸馏水 红 氨水 红 无变化 挥发 A 红 B 运动着
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二: 运动着
越大 越快
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三:间隔
不同 变大 最大 越小。
分子的基本性质之四: 相同 不同
模块(三)认识几种分子模型掌握分子的构成
水分子 氧分子 氢分子
1. 原子 2. 两个 一个 两个 氢原子
3.同 不同
3. 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碳元素和氧元素
4. 同种 不同种
模块(四)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1. 没有变 增大 物理变化 化学
2.化学 化学
3.氢 氯 氯化氢 氢 氯
4. 化学
5.二氧化碳
模块(五)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原子 原子 分子 分子 原子
模块(六)原子的概念及性质
1. 化学变化
2.质量 体积 运动 间隔
3. 变大
模块(七)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可分 不可分 分子 原子 化学 化学变化 原子 分成 构成
大 大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A 2.C 3.D 4.D 5.C 6.B 7.C 8.D 9.D
二、拓展提高
1.A 2.C 3.B 4.D 5.B 6.D 7.D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结构;
2.掌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3.解离子的形成,会写离子符号,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了解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了。
二、前置作业
1.分子的性质:分子 都很小;分子总是在 ;分子之间 ;同种分子性质 ,不同种分子性质 。
2.物理变化:分子本身 ,分子的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 ,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 。
3.化学变化的本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为 、原子重新组合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
三、学习过程
1.情境导入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如在氧化汞分解的微观过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也没有发生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原子还能够再分吗?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模块(一)原子结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视频,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总结下列原子结构(独立完成)
原子核(带 ) (带正电)
原子( ) 中子( )
核外电子(带 )
2.请同学们组内讨论:
(1)原子为什么不限电性?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 所带的 , 。
(2)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 上, 和 的质量差不多, 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3.观察下列表格,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硫
16
16
16
氯
17
18
17
钾
19
20
19
(1)在原子中,质子数= = 。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 。
(3)不同种原子的 数不同。
【跟踪练习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汤姆森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 )
A.原子很小,但可以分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下列粒子中质量最小的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分子
3.不显电性的一组粒子是( )
A.原子、中子、电子
B.原子核、原子、分子
C.中子、电子、原子
D.中子、分子、原子
4.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稼合金制备氧气的新门艺,稼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则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1 B.39 C.70 D.101
模块(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视频,阅读课本,小组内讨论总结电子排布的规律。
1.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 ,能量低的离核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 。
2.排布规律:(1)第一层最多 个电子;(2)第二层最多 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 个电子。
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视频,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学案。
1.结构示意图含义:圆圈( );圆圈内数字( 数);弧线( );弧线上数字(该电子层上 )。
2.总结原子种类。
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形成离子
金属原子
(H、He除外)
易 电子
离子
非金属原子
易 电子
离子
稀有气体原子
(He2个和离子除外)
性质 ,不得失电子
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PT,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学案。
1.定义:带电的 或 。
2.分类:阳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带 的离子。
阴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带 的离子。
3.书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先写数字再写 ,数值为 时省略不写。
4.在结构示意图中,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判断依据:
在原子中:质子数 电子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 电子数;在阴离子中:质子数 电子数。
5. 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例如: 、氯化钠等。
【跟踪练习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为7
C.容易得到电子 D.有3个电子层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氯化钠 C.铁 D.水
模块(三)相对原子质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视频,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学案
1.定义: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 的质量的 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理解(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个质量是个 ;(2)有单位,是“ ”常省略不写;(3)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实际质量之比;(4)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是为了书写、记忆和运算 。
3.公式:
(1)定义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 / 。
小组内讨论:找规律: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氯
17
18
17
35
铁
26
30
26
56
近似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数+ 数
【跟踪练习3】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认真分析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示意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12 B.16
C.5 D.10
2·2015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2·下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实际质量的简称
B.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D.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
3·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A.15 B.16 C.31 D.46
4·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A. B. C. 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6·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前置作业
1. 质量和体积 不断运动 有间隔 相同 不同
2. 没有发生变化 不变 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
3. 原子 新的分子 最小粒子
三、学习过程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模块(一)原子结构
1.不显电性 正电 不带电 质子 负电
2.(1)质子和电子 电荷数相等 电性相反
(2)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子
3(1)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中子数 中子 (3) 质子
【跟踪练习1】1·B 2·C 3· D 4· A
模块(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1.远 近 分层排布 2. 2 8 8
二、1.原子核 核内质子 电子层 电子数
2.1-3 失去 阳 4-7 得到 阴 8 稳定
三、1. 原子 原子团
2.大于 正电 小于 负电
3. 右上角 正负号 1
4.等于 大于 小于
5.离子 氯化钾
【跟踪练习2】1·A 2·C 3·B
模块(三)相对原子质量
1.碳12原子 1/12 2.比值 1 方便
3.实际质量 碳原子质量×1/12 质子 中子
【跟踪练习3】1·B 2·D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B 2·D 3·A 4·C 5· D
6·0,1,6,12,11,23,26,30
(1)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2)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
(4)质子数≥1,中子数≥0。
课题3 元素
一、学习目标
1·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二、前置作业
1. 原子核(带 ) (带正电)
原子( ) 中子( )
核外电子(带 )
2.在原子中,质子数= =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 。
3.结构示意图含义:圆圈( );圆圈内数字( );弧线( );弧线上数字(该电子层上 )。
4.带电的 或 是离子。分为阳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带 的离子。阴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带 的离子。书写离子符号时,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先写数字再写 ,数值为 时省略不写。
5.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 的质量的 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 / 。相对原子质量= 数+ 数。
三、学习过程
1.情境导入
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人们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一节我们进行了解。
2.主学习,合作探究
模块(一)元素
(一)元素概念
仔细观看屏幕中表格,归纳元素概念,并小组内讨论完成学案。
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思考:(小组内讨论)
(1)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是否相同,质子数相同则为 元素,不同则是 元素。
(2)原子与元素的区别?
元素是宏观概念,表示物质的组成,只讲 。原子既可以讲 ,也可以讲 。
(二)元素的分布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完成学案。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地壳前五位元素: 。
(三)归纳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 素
原 子
定 义
具有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的最小粒子
区 分
1.只讲 ,不讲 。
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2.组成物质
1.既讲 ,又讲 。
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使用范围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跟踪练习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碘盐”等物品,这里的“氟”、“碘”指的是(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2·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模块(二)元素符号
仔细阅读PPT和课本,完成学案。
(一)元素符号的书写
1.书写:采用拉丁字母,国际通用。
2.书写原则:“ ”即一个字母的 ,二个字母的第一个大写,第二个 。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宏观:一种 。
微观:一个 。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 。
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只表示 意义,不再表示某元素。
【跟踪练习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下列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书写都正确的是( )
A.锌Zn
B.硅SI
C.氯cl
D.贡Hg
2·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
A.Cl2 B.2Cl2 C.2Cl D.2Cl﹣
模块(三)元素周期表
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学案。
1、元素周期表结构:每个横行叫 ,共7个横行,即 个周期; 每个纵行叫 ,共18个纵行, 个族(8、9、10三个纵行合成为1个族);
2、每个小格信息:
A是 、 B是 、
C是 、 D是 ;
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 。
3、规律:(1)横行: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 ;
(2)纵行:最外层 相同(即化学性质相似);从上到下电子层数 。
【跟踪练习3】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镓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镓的核电荷数是31 B.镓原子核外电子数是31
C.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2·在元素周期表中,不能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
A.原子序数 B.元素符号
C.元素名称 D.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高钙牛奶”中的“钙”应理解为( )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2·磷的元素符号是( )
A.H B.C C.P D.Fe
3·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 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 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元素可能组成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
B.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S2﹣>S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5·全球近140个国家将根据签署的《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出口含汞产品,如电池、荧光灯、化妆品、温度计、血压计等。汞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汞为非金属元素 B.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80
C.汞原子的质子数为80 D.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
6·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填字母序号);
A.Na、Cl B.O、S C.F、Cl D.Cl、Ar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3)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
参考答案
二、前置作业
1.不显电性 正电 质子 不带电 负电
2.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中子
3.原子核 核内质子 电子层 电子数
4.原子 原子团 大于 正电 小于 负电 右上角 正负号 1
5.碳12原子 1/12 实际质量 碳原子质量×1/12 质子 中子
模块(一)元素
(一)元素概念
1.质子数 2.质子数 (1)同种 不同种
(2)种类不讲个数 种类 个数
(二)元素的分布
氧 铝 氧、硅、铝、铁、钙
(三) 归纳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质子数 化学变化中 种类 个数 种类 个数
【跟踪练习1】
1·A 2·A
模块(二)元素符号
(一)元素符号的书写
2.一大二小 大写 小写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元素 原子 物质 微观
【跟踪练习2】
1·A 2·C
模块(三)元素周期表
1.周期 7 族 16
2.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核电荷数
3.相同 增多 电子数 递增
【跟踪练习3】
1·C 2·D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D 2· C 3·A 4·A 5·A
6·(1)BC;
(2)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等;
(3)S2﹣;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二、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模块(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情境导学: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2011年3月22日至28日是我国的第24届“中国水周”,主题为:“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那么人类拥有的水资源状况如何呢?
2.地球储水
地球上总储水量约为 m3,地球表面约为 被水覆盖。
3.海洋资源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地球总储水量的 。浩瀚的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 多种。排在前几位的是 、 、 、钠、镁等。
4.水资源概况
(1)地球上总储水量 ,但可直接利用的淡水 ,大部分是 ,由于含盐量高,不能直接利用。 是解决淡水危机的理想途径。
(2)淡水水资源概况
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为:海水占 ,陆地淡水占 (可用淡水占30.4%,即1.07×1016m3;大部分不可用分布在两极、高山冰雪、冻土层),陆地咸水占 。
(3)淡水水资源短缺原因
分布不均;由于人口增多、 、 、 用水量增大;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 、 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 ,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
(4)我国水资源
总量为 ,居世界第 位,但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且分布不均匀。
(5)水资源紧缺指标
紧缺性
极度缺水
重度缺水
中度缺水
轻度缺水
人均水量
~
~
~
模块(二)爱护水资源
1.情境导学: 2011年东非遭受60年来最严重干旱,我国贵州、云南等地也遭遇严重干旱,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节约用水: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具体措施:农业上改变灌溉方式改大水漫灌为 、 ;工业上通过水的 利用、循环利用降低水耗;生活中可使用 器具,生活用水的 利用等。
3.防止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是指什么?
水体污染是指 。
(2)水体污染源:
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 、 、 )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
②农业污染: 、 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③生活污染: 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
(3)水体污染的危害:
不仅会影响工农业生产、 生产、破坏 ,还会直接危害 。
(4)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工业上应用新 、新 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 ;农业上提倡使用 , 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 后再排放
4.交流与讨论
(1)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列举生活中合理用水的具体做法。
(2)还可以开发的水资源有哪些?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 地球上储水量最大的是 ( )
A.河流 B.海洋 C.地下水 D.湖泊
2.下列有关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地球上水的存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且分布也不均匀
B.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还要防止水体污染
D.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3.下列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方式不宜提倡的是 ( )
A.园林喷灌 B.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C.口杯接水刷牙 D.不间断地边注水边洗衣
4. 能造成水质污染的是 ( )
①工业“三废” ②生活污水 ③天然森林的乱砍滥伐
④滥用农药化肥 ⑤水生植物的繁殖 ⑥暴雨洪水激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5.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C.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6.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7.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作为北京市民,下列生活习惯应该摒弃的是( )
A.用盆接水洗菜 B.用养鱼水浇花草 C.使用节水龙头 D.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
8.下列污染因素中会对水造成重大污染的是 ( )
①频频发生的沙尘暴 ②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含磷洗衣粉 ③造纸厂排放污水 ④乱砍乱伐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赤潮”是水质恶化的一种表现,在我国沿海多次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下列可能造成此现象的是 ( )
A.鱼虾的大量养殖 B.沿途建水电站
C.工业废水排放 D.大量含磷物质的使用排放入海
二、拓展提高
1.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2.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形式存在
B.水对调节地球温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水能溶解很多物质,在生物体内起着运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D.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4.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我们要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 B.开发利用地下水
C.使用节水龙头 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6.今年天津市科技周的主题是“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下列资料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资料一(见下表):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单位:立方米/年)
资料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立方米/年)
(1)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的数据,分析天津市的水资源紧缺程度为________。
(2)节约用水是每一位市民应遵守的公德,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水龙头漏水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毫升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为________升。(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紧缺性
极度缺水
重度缺水
中度缺水
轻度缺水
人均水量
~
~
~
参考答案
模块(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2.1.39×1018m3 71% 3.80 氧、氢、氯
4.(1)很大 很少 海水 海水淡化 (2)96.5% 2.53% 0.97%
(3)降水 工业 农业 生活 农药 化肥 污染
(4)2.8×1012m3 六
模块(二)爱护水资源
2.喷灌 滴灌 重复 节水 二次
3.(1)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2)废气 废渣 废液 农药 化肥 生活污水
(3)渔业 水生生态系统 人体健康
(4)技术 工艺 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农家肥 合理使用 集中处理
4.(1)淘米水浇花、洗衣水冲厕所、使用节水龙头等。
(2)修建盛接雨水的地窖;人工降雨;合理开发地下水;海水淡化等。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B 2.B 3.D 4.B 5.C 6.B 7.D 8 B 9 D
二、拓展提高
1 D 2 D 3 B 4 D 5 B
6 (1)极度缺水。
(2)一昼夜为24×60×60=86400秒;一昼夜流失水的体积为:86400×2÷20=8640≈8.6升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 学习目标
1.知道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并学会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初步了解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方法。
二、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模块(一)纯水和天然水
1.情境导学:我们知道海水是咸的,那么天然水与纯水成分上有什么差别呢?
2.纯水: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属于纯净物。而自然界中的天然水(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含有许多可溶性(如盐、矿物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因此常呈现浑浊。
模块(二)天然水的净化过程
1.情境导学:(1)某些乡村如何净化饮用水?(2)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的那些净化过程才变成饮用自来水的?(3)常用的净化方法有哪些?
2.某些乡村,利用 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 ,使杂质 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及作用:
过程
作用
取水
提供水源,从江、河、湖或地下的水源取水
加 剂
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
反应 池
沉降、分离杂质
过滤池
除去以上各步的沉淀物与原有水体中的漂浮物
吸附池
除去水体中一些可溶于水的有气味的、有颜色的杂质
投药
水体中存在一些有毒、有害的病毒、病菌等,通过化学消毒剂才能除去
配水泵
经过以上步骤后,所得水基本上是比较干净的水,可供用户使用
模块(三)过滤实验操作
1.原理: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适用于把不溶于液体的 与 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2.实验目的:探究浑浊天然水的吸附、过滤操作
3.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 、 、 、滤纸等
4.实验步骤:(1)取2个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天然水,向其中1个烧杯中个加入3药匙 粉末,搅拌溶解后,分置于2个烧杯中,静置,观察现象。(2)再取一张圆形滤纸,折好并放入漏斗,使之紧贴 内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 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 。(3)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 内壁,以使滤液能沿烧杯壁流下。(4)将用明矾处理过的一烧杯液体沿 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要始终低于 的边缘。
5.实验结论:经过吸附、静置沉降、过滤后的水较纯净。
6.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要紧贴 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要略低于 口、待过滤液体的液面要低于 边缘;
三靠:倾倒待过滤液体的烧杯要靠在 的中下部、玻璃棒下端要靠在 处、漏斗的下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 内壁。
7、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及原因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原因或可能引起的后果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防止留有气泡,加快 速度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防止 被水润湿后破损
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得不到
烧杯紧靠引流玻璃棒的中下部
防止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
防止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防止
8.想一想议一议:(1)经过过滤后的水是不是就是纯水了?(2)过滤后的水依然浑浊怎么办?
模块(四)硬水和软水
1.情境导学:有些地区的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水垢,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种跟谁我们成为应税,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我们常采用什么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使之变成软水呢?如何鉴别硬水和软水?
2.硬水和软水的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 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 的水。
注:(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指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碳酸氢镁、碳酸氢钙等可溶性的盐。它们的化学符号为MgCl2、CaCl2、MgSO4、CaSO4、Mg(HCO3)2、Ca(HCO3)2等。
(2)软水和硬水都是 物,只是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 不同。
(3)出现水垢的原因是:当水温升高或因蒸发水量减少时,水中不溶性杂质和溶解的钙、镁化合物会析出形成沉淀。
3.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步骤: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两种水样的烧杯中,搅拌,观察两只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
现象及结论:烧杯中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烧杯中浮渣少,泡沫多的是软水。
4.硬水的危害
(1)用硬水洗涤衣服,既 ,时间长了还会使 。
(2)锅炉用硬水,易 ,妨碍热传导,不仅 ,还会引起管道变形,严重时可能引起 。
(3)人长期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
5.硬水软化的方法
(1)生活中:采用 法。
(2)实验室:采用 法。
①原理: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 不同进行分离。
②适用范围: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
③注意事项:a、烧瓶下必须垫 ;b、烧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c、烧瓶中加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 ;d、个连接部位不漏气;e、温度计不能直接插入蒸馏烧瓶的液体之中,应使水银球上端恰好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位于 。因蒸馏时需控制的是出口蒸汽的温度。f、不能使液体剧烈沸腾以防液体 ;g、冷凝管中冷水的走向应是 进, 出,以使蒸汽被充分冷凝。h、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6.水的净化方法、作用及净化程度比较
方法
作用及净化程度
静置沉淀
静置,使水中较大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与水分层,不能除去较小的固体颗粒
吸附沉淀
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不能将不溶性杂质彻底除去
过滤
净化程度高于沉淀,可以除去已沉降的固体杂质和质量较小但体积较大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对于一些可溶性杂质则不能除去
活性炭吸附
净化程度高于过滤,不仅能除去水中悬浮的固体杂质,还可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一些大分子物质,如有色和具有特殊气味的、有毒的物质,但不能除去能溶于水的离子杂质
蒸馏
是一种比较全面综合的净化水过程,所得水的纯度非常高,不仅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还可以除去可溶性杂质,得纯净水的。但成本较高。
7.家庭小实验:如何自制简易净水器?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如图: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清纯的井水 B淡化的海水 C净化的河水 D 蒸馏水
2.下列关于过滤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 B漏斗里的液体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C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 D为加速过滤,用玻璃棒搅动烧杯的内壁
3.在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
A量筒 B烧杯 C玻璃棒 D 漏斗
4.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消毒 C吸附 D 过滤
5.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
A.观察颜色 B.加入明矾,搅拌 C.溶解食盐 D.加肥皂水搅拌
6. 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通过下列哪种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
A.过滤 B.煮沸水 C.结晶 D.加入肥皂水
7.下列不属于净化水的措施是( )
A.吸附 B.过滤 C.电解 D.蒸馏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9.活性炭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臭味,是因为它具有( )
A.导电性 B.传热性 C.吸附性 D.氧化性
10.对于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①上述操作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②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_______________;③综合运用上述4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提高
1.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D.雨水是纯净物
2.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物 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 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3.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称为硬水,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加热硬水时间长了在锅炉内结垢容易产生爆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硬水形成水垢是化学变化
B.加热硬水时只发生物理变化
C.肥皂溶于硬水只发生物理变化,不发生化学变化
D.硬水可以增加人体所需钙元素,长期饮用有益健康
4.玉树地震后饮用水主要取自于地下水,如井水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井水是混合物 B.静置对井水有净化作用
C.用肥皂水可以检验井水的硬度 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井水软化
5.下列过滤装置及其操作的简图(图中固定装置和混合液、滤液均省略,且玻璃棒末端均已轻靠漏斗内的三层滤纸处),其中正确的是 ( )
6.我省干旱地区的农村饮用水主要是水窖收集的雨水,这种雨水中常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饮用水窖水之前加入明矾和漂白粉处理,漂白粉有消毒杀菌作用。下面是对水窖的处理步骤:水窖水→加入明矾→沉淀→过滤→加入漂白粉→饮用水
(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杂质的步骤是 ;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
(3)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
(3)该农户得到的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其原因是 。
7.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 操作达到。
(2)生活中可以采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水的用途广泛,许多化学实验中用到水,请你列举一例: 。
(4)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①矿泉水 ②自来水 ③蒸馏水 ④汽水 ⑤糖水
(5)小明家长期饮用“××牌纯净水”,专家认为这是不科学的,理由是 。
参考答案
模块(二)天然水的净化过程
2.明矾 吸附 沉降
3.絮凝 沉淀 活性炭 消毒
模块(三)过滤实验操作
1. 固体 液体 3.烧杯 漏 玻璃棒 4.实验步骤:(1)明矾 (2)漏斗 漏斗 气泡
(3) 烧杯 (4)玻璃棒 滤纸 6.漏斗 滤纸 玻璃棒 三层滤纸 烧杯 7.过滤 滤纸
过滤 液体溅出 戳破滤纸 液体溅出
8. 想一想议一议:(1)经过过滤后的水是不是就是纯水了?不是,还溶有大量可溶性物质。(2)过滤后的水依然浑浊怎么办?可能引起的原因有哪些?检查装置重新过滤。滤纸破了;液面高于滤纸上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模块(四)硬水和软水
2.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2)混合 含量
4.(1)浪费肥皂 衣物变硬 (2)形成水垢 浪费燃料 爆炸
5.(1)煮沸 (2)蒸馏 沸点 石棉网 1/3 防爆沸 同一水平线上 下口 上口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A 2、D 3、D 4、B 5、D 6、B 7、C 8、B 9、C
10、①蒸馏、吸附、过滤、静置 ②蒸馏 ③静置、过滤、吸附、蒸馏
二、拓展提高
1、B 2、D 3、A 4、D 5、D
6、(1)C(2)D(3)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悬浮杂质沉降
7、(1)过滤 (2)肥皂水、煮沸 (3)配制溶液(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4)③ (5)因为纯净水中矿物质含量太少,长期饮用不利于人体健康。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能判断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二、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模块(一)水的组成
1.情境导学: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国古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土、气、水、火)中也有水。那么水的组成到底是怎样的呢?
2.法国化学家 首先确定了水的组成,水是由 和 两种元素组成的。
3.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用品:电极、导线、水槽、试管、直流电源、水。
实验步骤:往试管和水槽里注入水,通 电电解水。
实验现象:两电极表面都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 ,发出 色火焰,说明是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说明是 。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
实验结论:水在 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 和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氢气 + 氧气(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 ) ( ) ( )
分析及结论:氢气是由 组成,氧气是由 组成,由此说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是由 和 两种元素组成的。
实验点拨:由于水的导电性很弱,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
4.想一想议一议:水通电时生成了氢气和氧气,那么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吗?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吗?
模块(二)氢气的性质
1.情境导学:某商场开业庆典,放飞氢气球时,部分氢气球氢气泄露并因气球相互摩擦产生静电发生爆炸,致使部分顾客被灼伤。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备什么性质?
2.氢气(H2)
(一)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 颜色, 气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温度为-252 ℃时,能变成 色液体,在-259 ℃时,能变成 状固体,氢气 于水,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 的气体。
(二)化学性质—— :①在点燃的条件下,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里 燃烧,产生 色火焰,燃烧产物是 ,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②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就有可能会发生 。
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
(三)验纯方法:
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斜向下靠近酒精灯火焰,然后移开拇指,如果发出尖锐的 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 则表示氢气较纯。
模块(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
1.情境导学:(1)水(H2O )、 氢气(H2)、氧气(O2)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在化学上如何对物质进行分类?(2)水(H2O )、高锰酸钾(KMnO4)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是否都属于氧化物?
2.单质和化合物比较: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成中含有 种元素的纯净物
区别
由 元素组成
由 元素组成
举例
氢气(H2)、氧气(O2)、氮气(N2)
水(H2O )、高锰酸钾(KMnO4)
联系
都是 物,单质发生化合反应可以变成 ,化合物发生分解反应能变成
3.交流讨论: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单质吗?
4.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氧化物
含氧化合物
概念
由 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 元素的化合物
含有 元素的化合物
举例
H2O、H2O2、MnO2、CO2
KMnO4、K2MnO4、H2O、Cu2(OH)2CO3
不同点
仅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 元素
无论几种元素组成(≥2种),只要有 元素即可
相同点
都含有 元素,都属于
联系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课堂检测
一、 巩固练习
1.水是( )
①单质 ②化合物 ③纯净物 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氧气 B.水 C.蛋白质 D.脂肪
3.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由水元素组成
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空气 B.河水 C.冰 D.红磷
5、黑火药是由木炭、硫粉和硝石按一定比例配成的,它属于(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
6、人们在阳光照射的树林里,会感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其原因就是树林里有极少部分的氧气被转化成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的臭氧(O3)。下列关于臭氧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氧化物 B、它们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C、它们同属于一种物质 D、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A.铁粉、硫磺粉 B.空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氧气 D.水蒸气、冰
8.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可能是混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单质 D.可能是化合物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0.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 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 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 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 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
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碳⑤高锰酸钾⑥铁粉⑦氮气⑧氧化铁
二、拓展提高
1.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氢气单质和氧气单质组成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混合物组成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高锰酸钾 B.臭氧(O3) C.干冰 D.矿泉水
3.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
4.鉴别H2、O2、N2、空气四种气体最好先用( )
A.观察其颜色和状态
B.嗅其气味
C.用带火星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5.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B.①单质、③氧化物
C.①单质、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台物、④氧化物
6.下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
试回答问题:(1)①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两管水位均下降,其中_____管水位下降多,其原因是_____。②a、b两管理论上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
(2)氢气作为新能源普遍被人们看好。它有许多其他燃料所不及的优点。石油、煤、天然气等资源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而氢气可以用水做原料来制取。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汽油,前者放出的热量约是后者的三倍。氢气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一种——水,不污染环境。根据以上短文的内容,请归纳总结出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7.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测得两极逸出的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表:
电解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负极生成气体体积(mL)
正极生成气体体积(mL)
填写下列空白:(1)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二者的体积比理论上为 。(2)电解开始阶段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 。(3)自第 分钟起,每分钟内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理论值。
参考答案
模块(一)水的组成
2.拉瓦锡 氧元素 氢元素
3.直流 冒气泡 燃烧 淡蓝 氢气 复燃 氧气 2:1。
直流 氢气 氧气 分解 (H2O) (H2) (O2) 氢元素 氧元素 氢元素 氧元素
增强水的导电性
4.不是,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不含氢气和氧气。
模块(二)氢气的性质
2.氢气(H2)
(一)没有 没有 无 雪花 难溶 最小
(二)可燃性 安静地 淡蓝 水 爆炸
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
(三)爆鸣声 很小
模块(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
2.同种 不同 同种 不同种 纯净 化合物 单质
3.不一定,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
4.两种 氧 氧 两 氧 氧 氧 化合物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B 2.B 3.C 4 .C 5.A 6.B 7.C 8.A 9.D 10.D
1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②⑥⑦;③④⑤⑧;③④⑧。
二、拓展提高
1.C 2.C 3.D 4.D 5.A 6.(1)a、生成氢气的体积比氧气多,2:1。(2)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大,制取氢气的资源丰富,可再生。
7.(1)氧气、氢气、1:2(2)从水中溶解性考虑,氧气不易溶于水,而氢气难溶于水,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从化学性质分析,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能与电极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一部分,从装置角度分析可能漏气(3)5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式及其含义,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2.记忆常用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模块(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1情境导学: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H2O可以表示水,O2可以表示氧气,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这些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叫化学式,那么化学式又表示什么意义呢?
2.化学式:
(1)定义:用 和 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2)(1)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所以一种纯净物对应唯一确定的化学式,而混合物没有化学式。如水—— 高锰酸钾——
3.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以H2O为例
宏观上:①表示某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情况 以水(H2O)为例说明
化学式的涵义
以H2O为例
宏观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
表示该物质有哪些元素组成的
表示
微观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
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多少个原子
表示
4.想一想议一议
说出CO2表示的含义
。
模块(二)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
1.情境导学: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几个单位的电荷,如2Mg2+,前面的“2”表示2个镁离子,右上角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那么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和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意义呢?
2.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
(1)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 个数
(2)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 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水分子 2H2O
表示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说明:与元素符号的意义相似,在化学式前面有数字时,不能表示宏观含义,只能表示微观含义
3.交流讨论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模块(三)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1.情境导学:
(1)氧气的化学式为O2,汞的化学式为Hg,那么其它单质的化学式如何书写?
(2)水的化学式是H2O,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那么其它化合物的化学式如何书写?
(3)CO2读作二氧化碳,CO读作一氧化碳,那么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如何命名?
2.化学式的写法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①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用 表示。
如:金属单质: 铁)、 (钠)等; 固体非金属: (硫)、 (磷)等;
稀有气体: (氦)、 (氖)等
②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 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 个数的数字。
如: (氧气)、 (臭氧), (氯气)
(2)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
①化学式书写的依据:实验的结果,还可以根据化合价推求元素
②注意事项:
A、当某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是1时,1可省略。
B、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 ,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 ,如CO2。
C、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书写其化学式时,一般把 的元素符号写在左方, 的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如NaCl。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
(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
根据元素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作“ ”。如NaCl读作“氯化钠”。有时还需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 ,如CO2读作二氧化碳,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但要注意一些习惯读法,如H2O就是“ ”,不能读成“氧化氢”,NH3就是“ ”,不能读作其它的名称。
(2)含有OH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如:NaOH读作“ ”,Cu(OH)2读作“ ”
(3)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根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到左的顺序读作“某酸某”。
如:CaCO3读作“ ”,CuSO4读作“ ”
但注意,H2CO3就读作“ ”,H2SO4就读作“ ”等。
(4)某些比较复杂物质的命名
如:Cu2(OH)2CO3读作“碱式碳酸铜”,H2O2读作“ ”等
模块(四)化合价及其表示方法
1.情境导学:
(1)在书写某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要知道这种化合物含哪几种元素及不同元素原子的个数比,那么如何求算不同元素原子的个数比呢?
(2)根据表中提供信息归纳化合价的定义
物质
HCl
H2O
NaCl
Fe2O3
原子个数比
1﹕1
2﹕1
1﹕1
2﹕3
2.化合价:
(1)定义: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 都是一个固定的比值,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就是化合价。
(2)根、根价:有一些物质,如Ca(OH)2、CaCO3等,它们中的一些 ,如OH、CO3、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 ,叫做原子团,又叫做根。根也有化合价,叫 。
(3)元素化合价的有关规定:
①H为 价;
②O为 价;
③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
(4)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A、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B、常见根价:(正)一价铵根(负)一价硝酸根、氢氧根,负二碳酸根、硫酸根。
(5)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需注意事项:
⑴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①氧通常显-2价;
②氢通常显+1价;
③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 ,非金属元素显 。
④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⑵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
⑶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化学性质,因此,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
3.比较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
化合价
离子符号
表示方法
用+1、—1、+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1”不省略)
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1”省略)
实例
、、
H+、Cl—、CO32—
联系
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的电荷,通常数值 ,正负号 ,只是 不同。
模块(五)化合价的应用
1.情境导学:
(1)已知磷为+5价,氧为—2价,写出磷的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锌铬黄(化学式为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6 D、+7
2.根据化合价推求化学式的一般步骤(以: 五氧化二磷为例)
⑴写出元素符号(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P O
⑵求出正、负化合价数的最小公倍数;
5×2=10
⑶求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
=原子数
P:=2 O:=5
⑷把原子个数的数字标在各元素符号的右下方,即得化学式:
P2O5
⑸检查化学式,当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等于0时,化学式才是正确的。
(+5)×2+(—2)×5=+10—10=0
3.利用化学式确定某元素的化合价:
依据: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一般是根据无变价元素的化合价来求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的求算:(+2)+ 铬元素的化合价 +(—2)×4=0
铬元素的化合价=+6
模块(六)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情境导学: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有质量的,且很小,为了应用的方便,在化学上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那么分子也是有质量的,而且也很小,能不能用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呢?
2.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 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的符号(Mr)。
(2)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 + 16=18
②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就是 与 之比,如CO2中碳、氧两种元素元素质量比为:
12︰(16×2)=12︰32=3︰8。
③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 。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例题:计算化肥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可先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的NH4NO3相对分子质量:
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
=80
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35%。
④交流讨论
查看药品、食品等商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上物质成分或纯度的表示方法。
3.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类型及公式
计算类型
公式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应原子个数乘积之和
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应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含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质量××100%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O2不能表示( )
A.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氧分子 C.氧气 D.氧原子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2个碳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D.一个氢气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3.下列化学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元素的是( )
A.H2 B.Cu C.NaCl D.H2O
4.下列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的是( )
A.NH3 B.NO2 C.KNO3 D.NaNO2
5.下列硫的单质和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A.S B.SO2 C.H2S D. H2SO4
6.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分子与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反应使其变成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在重铬酸钾和硫酸铬中,铬的化合价依次是( )
A.+3、+5 B.+5、+3 C.+3、+6 D.+6、+3
7.用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白: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_;(2)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_;
(3)4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4)正五价的氯元素____________;
(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____________;(6)氦气____________。
8.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1)2He______________;(2) 2NO______________;
(3)SO2 _____________;(4)O2— 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6)2OH— ___________。
二、拓展提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物质都能用化学式表示
B.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分子的实际质量
C.化学式只反映物质的宏观组成
D.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个比值
2.由化学式难以确定的是( )
A.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B.分子的组成
C.分子的体积 D.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3、2SO2表示( )
A、2个二氧化硫分子 B、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
C、2个硫原子和2个氧分子 D、2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
4、SO2的读法是( )
A、氧化硫 B、二氧化硫 C、硫酸 D、硫化氧
5、五氧化二氮化学式的写法是( )
A、5O2N B、O5N2 C、P2O5 D、N2O5
6、某工地发生多人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2 B、+3 C、+4 D、+5
7、在NO、NO2、N2O5、NH3、N2、NH4NO3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共呈现( )种。
A、4 B、5 C、6 D、7
8、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则其化学式正确的是( )
A、 Ca2(PO4)3(OH) B 、Ca5(PO4)3(OH)
C 、Ca4(PO4)3(OH) D 、Ca3(PO4)3(OH)
9.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Cl2 B.2N2 C.Cu D.CO2
10.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56 B.23 C.28 D.14
11.某氮氧化合物中氮与氧的质量比为7∶4,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2O B. NO C.NO2 D. N2O5
12.比较5个SO2分子和5个CO2分子,含量一样的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气
13、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4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2)氮气______(3)氧化钾中钾显+1价_______
(4)+2价的镁元素_____ (5)3个硫酸根离子____
14、已知下列元素在氧化物中的化合价,写出它们氧化物的化学式
+3 +4 +2 +5 +2 +2
Al 、 S 、 C 、 N 、 Mg 、 Ca
15、 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许多发达国家自来水厂采用ClO2代替Cl2来进行自来水的消毒。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C1O2应读作____________;
(2)C1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3)C1O2所属物质的类别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模块(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2.(1)元素符号 数字 (2)H2O KMnO4
3. 水这种物质 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中由2个氧原子和1个原子构成
4.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②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③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④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模块(二)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
2.(1)分子 (2)原子
3.H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原子;H2表示氢气,一个氢分子,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2H2表示2个氢分子。
模块(三)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2.(1)元素符号 Fe Na S P He Ne 右下角 原子 O2 O3 Cl2
(2)原子个数比 右方 左方 金属 非金属
3.(1)某化某 原子个数 水 氨气
(2)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 (3)碳酸钙 硫酸铜 碳酸 硫酸
(4)过氧化氢
模块(四)化合价及其表示方法
2、(1)原子数目 (2)原子集团 原子集团 根价
(3)+1 -2 零
(5)正价 负价 0 0
3.正上方 右上角 相等 相同 位置
模块(六)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2(1)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个数乘积 该元素的质量与组成物质的元素总质量之比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D 2.C 3.B 4.C 5.D 6.D
7.(1)2N(2)3CO2(3)4Fe2+(4)(5)H2O(6)He
8.(1)2个氮原子 (2)2个一氧化氮分子 (3)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4)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5)硫酸根的根价为—2价 (6)2个氢氧根离子
二、拓展提高
1.D 2.C 3.A 4.B 5.D 6.B 7.B 8.B 9.B 10.C 11.A 12.B
13.(1)4CO2 (2)N2 (3)2O (4) (5)3SO42—
14.Al2O3、SO2、CO、N2O5、MgO、CaO
15.(1)二氧化氯(2)+4(3)氧化物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目标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二、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模块(一)质量守恒定律
1.情境导学
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什么关系呢?
2.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与验证实验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设计实验】把白磷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用天平称量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
【实验用品】天平、锥形瓶、玻璃棒、气球、白磷。
【实验步骤】①取出天平,调平衡。待用。②从试剂瓶中取一块白磷,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在水下用小刀切下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放入锥形瓶中。(为防止白磷燃烧时,灼裂锥形瓶,可以瓶下事先放入少量的 。)③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④将盛白磷的锥形瓶、绑有小气球的玻璃管一起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⑤取出锥形瓶及导管,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可见白磷燃烧,产生浓厚的 。
⑥ 待锥形瓶冷却,白烟沉降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
【实验现象】
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 ,放出大量的
②玻璃管上的气球先 后
③天平 。
【分析与结论】天平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填<、>、=)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表达式】
磷+氧气
P + O2 P2O5
(2)用天平先称量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再称量二者反应后的质量。
【实验用品】天平、烧杯、铁钉、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①取100mL的烧杯,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
②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③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1④待硫酸铜和铁钉完全反应后,再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
【实验现象】
①铁钉表面覆盖一层 色物质,溶液由 色变为 色
②两次称量,天平 。
【分析与结论】m1 m2,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均填<、>、=)
【表达式】
铁 +硫酸铜 铜 +
+CuSO4 + FeSO4
3、质量守恒定律概念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4、资料在线
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中各物质的 不变,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 也不变。
模块(二)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镁条燃烧
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用品】天平、烧杯、小试管、盐酸、碳酸钠粉末
【实验步骤】①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的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调平;②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与小烧杯中的碳酸钠粉末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
【实验现象】
①反应迅速进行,产生
②天平 ,指针偏 。
【分析与结论】由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 ,左边减少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若将二氧化碳气体收集,则天平平衡。
【表达式】
盐酸+碳酸钠粉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HCl + Na2CO3 NaCl + +
2、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用品】天平、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镁条等
【实验步骤】①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②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然后再将镁条燃烧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
【实验现象】①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 ,放出大量的 ,冒 ,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②反应完成后,天平不能平衡。
【分析与结论】镁条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应该是镁条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通常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天平指针偏左。但由于反应时,生成少量氧化镁白烟冒出,减少了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无法计量。
【表达式】
镁 + 氧气氧化镁
Mg + O2
3、想一想议一议:
(1)上述两个实验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
(3)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碳原子 、 不变, 也不变;一个氧分子分成 氧原子, 氧原子与 碳原子结合成一个 分子,故氧原子的 、 也不变,所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模块(二)用分子、原子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1.情境导学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实质是:分子原子分子新物质,那么质量为什么会守恒呢?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即:
“六个一定不变”:
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 不变;
元素的 不变;
元素的 不变。
微观上:原子的 不变;
原子的 没有增减;
原子的 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改变, 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可能改变;元素的 可能改变。
模块(三)化学方程式
1、情境导学
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
A、S+O2SO2
B、2CO+O2 2CO2
C、2H2+O2 2H2O
D、CH4+2O2 CO2+2H2O
2.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质的方面:表明 和 及反应 ;量的方面:宏观上: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 之比;微观上: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 数目比。
3.读法:以C+O2CO2为例
(1)质的方面: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2)量的方面:每 份质量的碳和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水。每 碳原子和 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讨论
(1)化学方程式中的“+”、“=”与数学中的“+”“=”写法相似,意义是否相同?
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和”或“跟”、“及”的意思,不能读成“加上”;“=”读作“生成”或“变成”,不能读成“等于”。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了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g碳和4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A.18g B.11g C.8g D.5.5g
3.下列变化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的是 ( )
A.10 g水变成10 g冰 B.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C.9 g水完全电解生成l g氢气和8 g氧气 D.5 g糖放入25 g水中得到30 g糖水
4.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不正确读法是( )
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B.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C.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
D.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5.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共2.8克,且消耗的反应物B的质量为( )
A.1.6克 B.1.2克 C.0.3克 D.0.9克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A.XY2 B.X2Y2 C.X2Y4 D.X2Y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7.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8.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9
9.现有mgKClO3跟2g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A.(m+n)g B.(m+2-n)g C.(m-2+n)g D.(n+2)g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10.某元素R的氧比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R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A.RO B.RO2 C.R2O D.R2O5
1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0
80
3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0
10
x
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
A.50 B.40 C.10 D.70
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www.zk5u.com (1)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www.zk5u.com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www.zk5u.co二、拓展提高
1.下列叙述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2 g碳与4 g氧气反应生成6 g二氧化碳
B.5 g酒精与5 g水混合得到10 g酒精溶液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试管内固体药品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D.分离液态空气时,液态空气的质量等于得到的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2.化学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 ( )
①反应条件 ②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③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硫粉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含空气)中加热,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容器中所盛物质质量变化的是( )
m m m m
0 t 0 t 0 t 0 t
A B C D
4.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把木炭粉、硫磺粉和硝酸钾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制得黑火药.点燃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S+3CK2S+3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2 C.SO2 D.N2O5
5.已知反应3A+B=3C+2D,生成物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4,若A和B的混合物34克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C的质量为( )
A.18克 B.16克 C.9克 D.8克
6.将4.6 g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 D.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7.以下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9.为判断某化合物是否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取一定质量该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接下来还需进行的实验有( )
①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④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早在三百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了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尔在一只敞121的容器中加热金属,反应后他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质量增加了。这一实验导致波义尔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讨论:你能说说波义尔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吗?
参考答案
模块(一)质量守恒定律
2.细砂 白烟 白烟 热 变大 变小 重新平衡 平衡 =
五氧化二磷 红 蓝 浅绿 均保持平衡 = = 硫酸亚铁 Fe Cu
3.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
4.质量总和 质量
模块(二)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镁条燃烧
1.大量气泡 不平衡 偏右 逸出 CO2 H2O
2.白光 热 MgO
3.(1)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比较。
(2)生成物质量大于镁条质量。
(3)种类 个数 质量 两个 两个 一个 二氧化碳 个数 质量
模块(二)用分子、原子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2.总质量 种类 质量 种类 个数 质量 物质种类 分子种类
分子总数 化合价
模块(三)化学方程式
1.化学式
2.反应物 生成物 条件 质量 粒子
3.(1)二氧化碳 (2)12 32 44 一个 一个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D 2.D 3.C 4.A 5.B 6.A 7.D 8.C 9.B 10.A 11.D
12.(l)氯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氯化钾(固体)和氧气。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氯酸钾的质量应当等于生成物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剩余固体的质量必然比原氯酸钾的质量要小。
www.zk5u.com (2)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重。
二、拓展提高
1.C 2.D 3.B 4.A 5.A 6.B 7.A 8.D 9.B
10.因为研究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实验必须要将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质量算入,在波义尔所做的实验中,由于反应后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导致外界空气进入容器中,从而使质量变大,因此他没有发现这一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能真正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4.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5.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写②配③注④等;
6.初步学会用化程式来表所获得的信息。
二、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模块(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情境导学
小明书写了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1)H2+ O2H2O2;(2)H2+ O2H2O。有的同学认为都错了,为什么呢?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是必须以 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是要遵守 ,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3.想一想议一议:
小明书写的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违背了什么原则?
(1)违背了客观事实
(2)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从原子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是如何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1)木炭燃烧:
C+O2CO2
原子种类:等号两边都有 、 两种原子;
原子个数:C原子都为 个,O原子都为 个。
(2)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H2+O2→H2O
原子的种类:等号两边都为 、 两种原子,
原子的个数:不等。如O,等号前有 个O原子,等号后只有 个O原子,而且原子总个数也不相等,等号前共有 个原子,等号后共有 个原子。
总结:这样的式子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它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要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就需要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这个过程称为 。
模块(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1)写 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 和 的化学式,中间写一条 ,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 ”连接;
P + O2 ─ P2O5
(2)配 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前面配上适当的 ,使左右两边每一种原子总数相等。
4P +5 O2 ─ 2P2O5
(3)等 配平后把短线改为“ ”;
4P +5 O2 = 2P2O5
(4)注 在等号的上下方标注反应条件,生成物的后面要用“ ”或“ ”注明生成物的状态。
4P +5 O2 2P2O5
(5)查 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是否表明、标注是否恰当。
2.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 )、高温、催化剂等。
3.符号“△”表示条件为 ;“↑”表示有 生成;“↓”表示有 (或不溶物)生成。
4.“↑”“↓”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
模块(三)化学方程式配平常用的方法
(1)配平
①概念: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 ,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 ,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 相等
②原则:
a、配平时只能改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下标数字
b、要将化学计量数化为最简整数比
(2)常用配平方法
方法名称
方法技巧
最小公倍数法(以磷在氧气中燃烧为例)
首先找出其中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原子作为配平起点,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再由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化学方程式。如P + O2 ─ P2O5中的O最小公倍数为2×5=10,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其商就是该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如P2O5中含有5个O原子,P2O5的化学计量数为=2;O2中有2个O原子,O2前的化学计量数为=5;从而知P的化学计量数为4,最后得出配平的方程式为4P +5 O2 = 2P2O5,并注明反应条件、“↑”“↓”等,
即4P +5 O2 2P2O5
观察法(以铁在氧气中燃烧为例)
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找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或元素在物质中出现次数比较多的,将它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如在Fe+O2—Fe3O4中,把Fe3O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其次,以此化学式为准,来确定有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由于Fe3O4中有3个铁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反应物中也应有3个铁原子和4个氧原子,因此铁的化学计量数为3,O2的化学计量数为2。注明反应条件、“↑”“↓”等,即得3Fe+ 2O2Fe3O4
课堂检测
一、 巩固练习
1.化学方程式为aC2H6+bO2=mCO2+nH2O, 下述各式物质间计量数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3n=2a C.3n=a D.2b=2m+n
2.下列4个反应中,生成物均为Z,若Z的化学式为XY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3XY2+Y2=2Z B.2XY2+Y2=2Z C.3XY2+Y2=2Z D.XY2+2Y2=2Z
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MnO2
A.2H2↑+O22H2O B.4Fe+3O22Fe2O3
C.2H2O2=====2H2O+O2↑ D.S+O2SO2↑
4.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该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是 ( )
A.2:l:2 B.1:8:9 C.4:16:32 D.2:32:18
5.有X、Y两种元素,已知12 g X2与XY3反应生成24 gC,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XY3=3C,则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 )
A.1:1 B.1:2 C.3:l D.3:4
6.在反应2X+Y=2Z中,已知1.2 gX完全反应生成2 gZ,若已知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2 B.34 C.40 D.80
7.高级汽车中常配置有一种汽车安全气袋,内部贮有硝酸铵(NH4NO3)。当汽车在高速行驶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气体与另一种氧化物充满气袋。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被撞的林肯牌轿车的乘员正是由于这种安全气袋填补在自己与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才没有受伤。请给出:
(1)NH4NO3受撞击后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此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左到右依次为 。
8.为了研究物质之间反应的质量关系,小李同学作了如下实验:将6 g镁分别在不同质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请将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填入下表:
序号
氧气(g)
生成的氧化镁(g) ┃
1
2
2
4
3
8
4
10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
(1)上述4次实验中,第____ 次氧气过量;第_____次镁过量。
(2)解释为什么后面几次实验中,虽然氧气的量不断增加,但是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却不再增加?
9.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计量数写在括号里,1也要写入)
(1)( )CH4+( )O2 ( )CO2+( )H2O
(2)( )FeCl3+( )NaOH =( )Fe(OH)3↓+( )NaCI
(3)( )FeS2+( )O2 ( )Fe2O3+( )SO2
△
(4)( )Fe3O4+( )CO ( )Fe+( )CO2
△
(5)( )HgO====( )Hg+ ( )O2↑
(6)( )WO3+( )H2=====( )W+( )H2O
二、拓展提高
1.下列是小明课堂笔记中记录的有关化学用语,其中准确无误的是( )
A.氦的元素符号:Ha B.2个碳酸根离子:2CO3
C.氧化铝的化学式:Al2O3 D.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2.根据化学方程式A+NaOH=B十H2O推断,B,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
A. 12 B. 18 C.22 D.40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P+O2 PO2 B.2P+5O2P2O5
C.4P+5O2 P2O5 D.4P+5O2 2P2O5
4.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化学计量数之比:v(CH4):v(O2)等于
A.1:1 B.1:2 C.16:32 D.16:64
5.化学反应可以从多种角度认识和分析。下列反应中没有化合价改变的是( )
A.CO2+H2O=H2CO3 B.2H2O2H2↑+O2↑
C.Mg+2HCl=MgCl2+H2↑ D.2CO+O22CO2
6.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各物质的质量比
为4︰5︰2
7.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8.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2Mg +O22MgO 2H2 + O22H2O 2CO + O22CO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 ;② 。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 。
9.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请回答:
高温
(1)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_____元素。
(2)工业上用石英(主要成分为SiO2)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2R↑,则R的化学式为 。
(3)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未来新能源,其反应方程式为 。
10.液化石油气是常用的燃料。请回答:(1)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归纳丁烷的性质有
;
(2)写出丁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11.(1)如下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理由是 。
(2)自来水厂净水时消毒杀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X=HCl+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3)铝能与氢氧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模块(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2.(1)客观事实 (2)质量守恒定律
4.(1)C O 1 2
(2)H O 2 1 4 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模块(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1)反应物 生成物 短线 + (2)化学计量数 (3)= (4)↑ ↓
2.△ 3.加热 气体 沉淀 4、↑ ↓
模块(三)化学方程式配平常用的方法
(1)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计量数 原子数目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D 2.B 3.C 4.B 5.C 6.C
7.NH4NO3=N2O+2H2O
8.(1)3、4,1、2;(2)因为镁已经反应完了。
9.(1)1;2;1;2。(2)1;3;1;3。(3)4;11;2;8。(4)1;4;3;4。(5)2;2;1。(6)1;3;1;3。
二、拓展提高
1.C 2.C 3.D 4.B 5.A 6.B 7.A
8.(1)①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②都是化合反应等
(2)Mg与O2反应是固体与气体反应,另外两个是气体与气体间的反应等
(以上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均给分)
9.(1)(1分)氧(或O) (2)(1分)CO (3)(2分)Si+O2SiO2
10.(1)通常状况下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常温加压时可变为液体。可燃性(2)
2C4H100+13O28CO2+10H2O
11.(1)B、生成的气体逸出或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H2O;(3)2Al+2NaOH+H2O=2NaAlO2+3H2 ↑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学习目标
1.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计算能力。
3.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模块(一)
1.情境导学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条件;(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那么如何依据已知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求算其它物质的质量呢?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列比例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一定值。
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关系式中的数据要标在相应物质化学式的正下方,各物质的质量单位要统一;
(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
(4)体积要换算成质量
(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6)已知量要带单位进行运算;
(7)解题的六个步骤要完整,规范
模块(二)
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g氧气?
【解】
(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
质量为x。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 2KMnO4 K2MnO4+MnO2+O2↑
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 2×158 32
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6g x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
(6)解比例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x=0.6g
(7)简明地写出答语。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
质量为0.6g。
2.仿照练习:(1)【例题2】(2)课堂练习
课堂检测
一、 巩固练习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 +Y ==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一定是化合物
B.在反应中X 、Y 、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 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
3.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A和8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
A.9g B.11 g C.12 g D.14 g
4.二氧化硫工业上可用于生产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SO2 + O2 + 2H2O = 2H2SO4。现有32吨SO2气体,欲使它完全转化为硫酸,至少应通入氧气多少吨?
细菌
5.理含有甲醇的工业废水,能使其转变成无毒的物质。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1202+6NH3====3B+5C02+19H20
(1)上述反应中B物质的化学式为 ,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若处理含有0.32%甲醇的工业废水500t.理论上需要氨气多少吨?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二、拓展提高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 )
A.镁的质量2 g,氧气质量3 g,氧化镁质量5 g
B.镁持质量3 g,氧气质量2 g,氧化镁质量5 g
C.镁的质量1 g,氧气质量4 g,氧化镁质量5 g
D.镁的质量4 g,氧气质量1 g,氧化镁质量5 g
2.在反应2X+Y==2Z中,已知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4 B.48 C.64 D.128
3.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如下:2Mg +O2====2MgO 3M+N2==Mg3N2,已知24 g镁在纯氧气中燃烧可得40 g产物,则24 g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得产物的质量是( )
A.等于40 g B.小于40 g C.大于40 g D.无法确定
4.某二价金属13 g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生成0.4 g氢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3 B.26 C.52 D.65
5.将23 g钠、24 g镁分别投入等质量的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a g和b g,则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判断
6.6.4g某物质R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R+3O22CO2+4H2O则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R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②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5%
③6.4gR燃烧还生成了7.2gH2O
④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64
A.① ② B. ③④ C.①④ D. ②③
7.将16 g硫在给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给定氧气的质量
1.5 g
16 g
20 g
生成二氧化硫质量
3.0 g
32 g
32 g
分析数据回答:
(1)在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2)在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g;
(3)第 次实验中硫有剩余,剩余 g。
参考答案
一、巩固练习
1.D 2.C 3.C
4.解:设至少应通入氧气的质量为x
2SO2 + O2 + 2H2O = 2H2SO4
128 32
32t x
128∶32 = 32t∶x
x = 8t
答:至少应通入氧气8t。甲醇(CH3OH)有毒,误饮可使眼睛失明,甚至死亡。最新研究证明用氨气(NH3)处
5.(1) N2 50%
(2) 解:设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为x
5CH3OH+1202+6NH3===3B+5C02+19H20
5×32 6×17
500t×0.32% x x=1.02t
答:理论上二需要氨气1.02t。
二、拓展提高
1.B 2.C 3.B 4.D 5.A 6.D
7.(1)Ⅱ(2)Ⅲ 4 g(3)Ⅰ 14.5 g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木炭与活性炭的吸附性,及与此相关的一些用途;
二、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模块(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1.情境导学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各如何呢?是否相同?为什么?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比较
物质
金刚石
石墨
C60
组成
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
结构
图示
碳原子排列方式
体网状排列
排列
个碳原子构成1球状分子
物
理
性
质
外观
色透明的 体形状的固体
色 状固体,有 光泽、有 感
分子为 状
硬度
最 (天然存在)
很
质脆
导电性
不导电
导热性
不良
不良
用途
钻头、刻刀、装饰品等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
材料科学、超导体
模块(二)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1.构成: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都是由 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具有 的结构。
2.实验探究: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实验
【实验操作】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的红色 。
【实验分析】由于木炭(或活性炭)有吸附性,将水中色素吸附。
3.应用:
(1)利用木炭的吸附性来吸附一些食品哈工业产品里的 ,也可以用它来吸附有 的物质。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要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 的,制糖工业中也是利用活性炭来 以制白糖。
4.想一想议一议:
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模块(三)碳的化学性质
1.情境导学
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什么呢?
2.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碳
的
化
学
性
质
常温下
稳定性
化学性质
书写或绘制的字画、填写档案
高温时
碳跟氧气
( )
充分燃烧:C+O2CO2
作
不充分燃烧:2C+O22CO
煤气中毒的原因
碳跟氧化物( )
2CuO+C2Cu+CO2↑
冶炼
2Fe2O3+C4Fe+3CO2↑
模块(四)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实验用品】木炭粉(黑色)、氧化铜(黑色粉末)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3)固定装置
(4)集中加热(5)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中有 色固体生成;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 的气体。
注意事项:
(1)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中有水倒流回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3)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撤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石灰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4)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以防热的铜又被氧化。
模块(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CuO+C2Cu+CO2↑
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发生了 ,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碳得到氧变成二氧化碳,发生了 ,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关系: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②化学性质相似 ③物理性质相似 ④是同一种物质 ⑤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⑥都是黑色固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电线短路,这是因为石墨( )
A. 质软 B. 耐高温 C. 具有导电性 D. 具有润滑性
3.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千百年都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 )
A.具有氧化性 B. 具有还原性 C. 具有吸附性 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4.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
A.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B. 金刚石是单质,而石墨是化合物
C. 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金刚石不含杂质,而石墨含杂质
5.下列对碳元素的几种单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C.金刚石可制钻探机的钻头 D.石墨是优良的绝缘材料
6.用墨书写的字或绘的画能保存多年不褪色,是由于常温下碳( )
A. 化学性质不活泼 B. 具有吸附性
C. 具有还原性 D. 具有氧化性
7.化学中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CO2 和CO B、金刚石和石墨 C、冰和水 D、液氧和氧气
8.有关碳的化学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和氧气反应时,产物可以是CO2也可以是CO
B. 碳和氧气的反应无论产物是什么,都是吸热反应
C. 碳和氧气的反应无论产物是什么,都是放热反应
D. 灼热的碳能还原二氧化碳
9. 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固体单质是( )
A. 氢气 B. 二氧化碳 C. 木炭 D. 二氧化硫
二、拓展提高
1、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 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
2.金刚石、石墨、木炭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3.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碳片”(示意图如下),碳片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片是一种单质 B.碳片和C60是同一种物质
C.在一定条件下,碳片可还原氧化铁 D.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4.轻轨电车是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接触点上的材料应选用( )
A.金刚石 B.石墨 C.铝 D.锡
5.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6.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B.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
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疏松的棉花
D.称取一定量的食盐时,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
7.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为 ,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2)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止水夹
澄清的
石灰水
C+CuO
8.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C+CuO
澄清的
石灰水
甲 乙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
(2)小周建议用如图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
置的作用是 。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
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参考答案
模块(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2.碳 正四面 层状 60 无 正八面 深灰 细鳞片 金属 滑腻 足球 硬 软 不导电 良好 良好
模块(二)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1.疏松多孔 2.消失。
3.(1)色素 异味 (2)毒气 脱色
4.结构决定性质
模块(三)碳的化学性质
2.不活泼 燃料 可燃性 还原性 金属
模块(四)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红 变浑浊
模块(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C 2.C 3.D 4.C 5.D 6.A 7.B 8.B 9.C
二、拓展提高
1.C 2.B 3.B 4.B 5.A 6.C 7.(1)6(2)C
8.
【猜想与假设】
Cu2O (Cu4C、Cu2C等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分析与交流】
(1)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应,使用颗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
的进行。
(2)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3) A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
的进行。
【实验与结论】
气密性 不能 放 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模块(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1.情境导学
下列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①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③蜡烛燃烧;④碳与氧化铜反应;⑤石灰石(块状)与硫酸反应;⑥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⑦石灰石(块状)与浓盐酸反应;⑧石灰石(块状)与稀盐酸反应;⑨石灰石(块状)与稀硫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里采用什么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为什么不使用其他反应,请选取任意两个说明原因。
2.实验室制取CO2
药品:块状的 (或 )和 。
反应原理:CaCO3 + 2HCl=CaCl2 + CO2↑+ H2O
3.想一想议一议:
(1)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有 ,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2)不用稀硫酸是因为: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 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
(3)不用碳酸钠等粉末代替块状石灰石是因为:反应太 ,产生的气体不易收集。
模块(二)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
1.情境导学: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制取氧气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操作是否安全、简便、是否便于收集、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那么如何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呢?
2.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
(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 装置和 装置两部分。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从两个方面考虑:①反应物的 ;②反应的 。
其具体装置如下图所示: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加热 反应物是固体且需加热
(2)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主要考虑:
①气体的 ;
②气体在水中的 。
(3)具体装置如下:
当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时,可用 ;
当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时,可用 ;
当收集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 。
3.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其相关性质比较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比空气的大或小
是否溶于水
是否与水反应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二氧
化碳
固体+液体
常温
大于空气密度
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与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装置相同
二氧化碳只能用于向上排空法;氧气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法又可以用排水法
氧气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固体+液体
常温
大于空气密度
不易溶于水
与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相同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固体+固体
加热
大于空气密度
不易溶于水
不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
4.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根据制取CO2所用的反应物的 、反应 (常温)和CO2的 等方面的因素选择如下装置:
5.实验室制取CO2的操作步骤:
连接仪器、检查装置 、加入药品:先加 体,后加 体药品、收集气体。
6.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与验满
检验方法:将待检验气体通入 ,若 则CO2是。
验满方法:将 放在收集CO2的集气瓶口,若 ,则气体已收集满。
7.议一议: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
。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不到的仪器是( )。
A.长颈漏斗 B.广口瓶 C.酒精灯 D.集气瓶
2. 检验集气瓶中的CO2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
A. 向瓶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B. 在瓶口闻其气味
C. 将带火星的木插入瓶里 D.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3.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 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
B. 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D.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不同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
A. 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导气管
B. 集气瓶、试管、水槽、导气管
C. 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
D. 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
5. 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一般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④③⑤⑥
C. ②①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6. 要鉴别空气、O2、CO2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
B.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
D. 测定和比较三种气体的密度
7.为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在鸡蛋壳上滴加 ( )
A. 酒精 B. 水 C. 石灰水 D. 稀盐酸
8.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共同点是( )
A.气体发生装置相同 B.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反应时都需要加热 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二、拓展提高
1.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是否与水反应
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氧气 B.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向试管内滴加液体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4.N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的NO在人体内却有有益于扩张血管、增加记忆力的功能。已知NO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易与O2反应生成NO2。请你从下列集气方法中选择收集NO的方法( )
C
D
B
A
A B C D
5.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参与实验室气体制备的研究与实践。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导管、橡皮塞等未画出):
实验药品:氯酸钾、5%双氧水、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高锰酸钾
【比较研究】 请填写下表
制取气体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收集方法和依据
氧气
固体
加热
排水集气法
O2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
固体和液体
常温
______
______
【实践研究】
(1)某同学选用a、c、d、f、j等组装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该同学选用的药品是 。
下列是该同学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D.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2)四位同学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分别设计了下列四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可上
下移
动的
铜丝
装固
体的
铜网兜
A B C D
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和
{
他们对设计的装置相互进行了交流评价。其中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 ;能够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的装置是 。
【反思小结】
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参考答案
模块(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2.大理石 石灰石 稀盐酸
反应原理:CaCO3 + 2HCl=CaCl2 + CO2↑+ H2O
2、 (1)挥发性 (2)硫酸钙 (3)快
模块(二)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
2.(1)发生 收集 (2)状态 条件
(2)密度 溶解性 (3)向下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4.状态 条件 性质 5.气密性 固 液 6.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燃着的木条 木条熄灭 7.不一定,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C 2.D 3.B 4.D 5.C 6.C 7.D 8.B
二、拓展提高
1.A 2.D 3.C 4.C
5.【比较研究】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
【实践研究】(1)高锰酸钾 BC (2)A D
【反思小结】气体是否与水反应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对比,学习对比的学习方法。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4.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污染。
二、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模块(一)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组成、结构的比较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组成
都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
构成
由 分子构成
由 分子构成
性质不同的原因
分子的构成不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 原子
三、走进实验室尝试探究
模块(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验满
1.情境导学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那一套装置相同?
2.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3.验满及依据
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若木条
则已经收集满。
模块(三)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1.情境导学
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如果穿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就一命呜呼了。因此,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
2.【活动与探究】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如右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气体,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现象
烧杯内燃着的蜡烛由 到 依次熄灭
分析
这是由于二氧化碳不 ,也不 ,且密度比空气 的缘故。
3.交流与讨论
①一个两端均挂有纸筒且已平衡的天平,往右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会偏向哪边?
②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还是倒放在桌面上?
模块(四)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1.情境导学
F1赛车结束后常用香槟庆祝胜利,启塞时响声清脆、悦耳。酒倒入杯中后有洁白的泡沫,而且泡沫不断地从杯底向上翻涌,可持续几十分钟不止。这是为什么呢?
2.【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
塑料瓶变
结 论
二氧化碳 溶于水
原 理
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 ,外界大气压使瓶作用变瘪。
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二氧化碳
色
体
味
比空气
溶于水
模块(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
紫色石蕊
试液
1.情境导学:
如右图,用试管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塑料瓶中的液体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
猜想:①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可能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③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生成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2.【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实验
对第1朵花喷稀醋酸
对第2朵花喷水
对第3朵花直接放入CO2中
对第4朵花喷水后放入CO2中
对实验后的第4朵花烘烤
现象
变
不变色
不变色
变
红色又变回 色
结论
(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 ;
(2)水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也不能使石蕊变红;
(3)CO2与H2O生成 , 使石蕊变红;
(4)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 和 。
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 + H2O = H2CO3
H2CO3 = CO2↑+ H2O
模块(六)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1.情境导学
一瓶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为什么试剂瓶瓶壁上会出现白膜?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①原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CO2 + Ca(OH)2 = CaCO3↓+ H2O
②应用: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3.交流与讨论
为什么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不生成大量白色沉淀呢?
①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常温下它的溶解度很小,这样石灰水的浓度也就很低。通常我们能得到的氢氧化钙溶液只能说是澄清的。
②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水溶性也不大,大多数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分散在水分子之间,只有少数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结合生成碳酸。当我们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时,生成碳酸钙的量很少,并且生成碳酸钙也不会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沉淀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只会看到变浑浊而不会看到生成沉淀。
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②与水反应:CO2 + H2O = H2CO3
③与石灰水反应:CO2 + Ca(OH)2 = CaCO3↓+ H2O
模块(七)干冰与人工降雨
1.情境导学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变成固体,那么固体二氧化碳我们称着什么?它有什么性质?有何用途?
2.干冰与人工降雨
①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②将干冰撒布在云层中,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开始下雨了。
模块(八)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①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②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浑浊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4%~5%
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
10%
使人神智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③由于空气流通不畅,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内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含量较高,进入之前要进行灯火试验。
2.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用途
对应的性质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灭火
密度比空气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化工产品的原料
气体肥料
促进绿色植物的
干冰可作制冷剂或人工降雨
干冰 吸热
3.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烧放出 ,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 ,放出 。因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 的。
模块(九)温室效应
1.情境导学
①什么是“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哪些?
②地球为什么喊“救命”?
③“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
2.温室效应
①温室效应:大气中的 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 ,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②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CO2)、 (O3)、 (CH4)、 (商品名为氟利昂)等。
③危害:全球变暖可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④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产生的原因
防止措施
人类消耗能源的急剧增加
减少 、 、 等化石燃料,更多使用 、风能、 等清洁能源
人类的乱砍滥伐,森林遭到破坏
大力 ,严禁 ,扩大 面积
模块(十)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水溶性
密度
物理性质
色
体
味
溶于水
比空气略 ,但接近空气密度
模块(十一)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情境导学
①在煤炉的上方,我们常常看到蓝色火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
②在冬天用煤(或木炭)取暧或用燃气洗澡时,若室内不通风,容易造一氧化碳中毒。那么为什么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呢?
③一氧化碳和木炭一样能与氧化铜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利用该性质其用途是什么?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①现象:燃烧时火焰呈 色,放出大量的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 的气体。
②2CO + O22CO2
③用途:
(2)毒性:
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 结合,从而使 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②冬季取暖煤炉中有关化学反应(自下而上)
a、C + O2CO2 2C + O2 2CO
b、2C + CO22CO;
c、2CO + O22CO2
③防治措施:
a、冬季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安装烟囱,并注意室内通风。
b、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目的是为了一旦发生气体泄漏,可以及时察觉。
c、一旦发生人员中毒事件,应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严重时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3)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实验步骤】①一氧化碳验纯后,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防止加热时引起 );②加热;③熄灭酒精灯;④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又被 )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 的气体。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与木炭一样具有 ,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CuO + CO△
Cu + CO2
【注意事项】一氧化碳有毒,为了防止 ,需要进行尾气处理。通常采用 或收集。
用途:冶金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鉴别CO、O2、CO2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测定这三种气体是溶解性 B.测定这三种气体的密度
C.将三种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瓶气体中
2. 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
A.一氧化碳 B.尼古丁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有很大不同的原因是( )
A.组成元素不同 B.分子构成不同
C.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D.碳元素含量不同
4.下列气体与温室效应无关的是( )
①二氧化碳 ②臭氧 ③甲烷 ④氟氯代烷 ⑤氮气 ⑥氧气
A.⑤⑥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5. 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紫色石蕊溶液里通入CO2,溶液变蓝
B.在温室中施CO2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C.空气里CO2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
D.CO2是气体,不能像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7.除去CO中混入的少量CO2,可采用的方法是( );除去CO2中少量CO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8.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是( )
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 ②禁止生产含氟冰箱 ③大量植树造林 ④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 ⑤用大量石灰水吸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某气体完全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则该气体中( )
A.一定含有碳元素 B.一定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D.可能含有碳元素
10.国外试行用“汽水”(碳酸饮料)烧灌植物,它的作用是( )
A.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 B.改良土壤
C.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 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11.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
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
1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_________,这种不同的分子构成,使得它们性质_________。
13.一氧化碳主要化学性质是_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它的主要用途是作_________和在冶金工业中作_________剂。
14.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是________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15.用纯净的CO还原CuO时,试管中的CuO由_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__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
16.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你的改进方法是 ,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人一氧化碳? ,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 有哪几种可能? 。
二、拓展提高
1.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矿物燃料的燃烧 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 ④矿物如CaCO3的分解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变化是( )
A.CO2→O2 B.CO→CO2 C.N2→CO2 D.O2→CO2
4.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A.CO B.CO2 C.SO2 D.NO2
5.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6.2010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该聚合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全降解塑料
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
D.二氧化碳聚合物就是固体二氧化碳
7.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 B. 蒸馏水
C.灼热的氧化铜 D.紫色的石蕊试液
8.仔细观察在煤炉中燃烧的煤,你会发现有如下图所示的现象。请你指出在图中蓝色火焰处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C+O2 CO2 B.2C+O2 2CO
C.2CO+O22CO D.CO2+C2CO
9.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下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
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纯净气体通过下图装置时,可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黑色粉末可能的组合是什么?
11.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对人类有利,也可能对人类不利。请仿照事例填写下表:
物质
有利的一面
不利的一面
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使金属表面锈蚀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12.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当然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 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 高温 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③原因三:……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
参考答案
模块(一)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组成、结构的比较
碳 氧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氧
三、走进实验室尝试探究:
模块(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验满
3.口 熄灭
模块(三)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2.下 上 燃烧 支持燃烧 大
模块(四)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2.瘪 能 减小
3.无 气 无 大 能
模块(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2.红 红 紫 红 碳酸 碳酸 CO2 H2O
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 + H2O = H2CO3
H2CO3 = CO2↑+ H2O
模块(六)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2. 碳酸钙
3.①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常温下它的溶解度很小,这样石灰水的浓度也就很低。通常我们能得到的氢氧化钙溶液只能说是澄清的。②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水溶性也不大,大多数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分散在水分子之间,只有少数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结合生成碳酸。当我们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时,生成碳酸钙的量很少,并且生成碳酸钙也不会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沉淀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只会看到变浑浊而不会看到生成沉淀。
模块(八)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大 光合作用 升华
3.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氧气 稳定
模块(九)温室效应
2.二氧化碳 全球变暖 二氧化碳 臭氧 甲烷(CH4) 氟氯代烷 煤 石油 天然气 太阳能 地热能 植树造林 乱砍滥伐 绿化
模块(十)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 气 无 难 小
模块(十一)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1)淡蓝 热 变浑浊 燃料
(2)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3)爆炸 氧化 红 变浑浊 还原性 污染空气 点燃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D 2.A 3.B 4.A 5.C 6.B 7.B、C 8.B 9.A 10.C 11.D
12.碳 氧 氧原子 有很大的不同
13.可燃 还原 毒 燃料 还原
14.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作制冷剂 用于人工降雨
15.黑 红 变浑浊[
16.C+O2CO2 Ca(OH)2+CO2====CaCO3↓+H2O
17. (1)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2)先通入一氧化碳
(3)黑色的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的固体 CuO+CO△
Cu+CO2
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4)全部为铜; 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氧化铜、氧化亚铜的
混合物; 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二、拓展提高
1.C 2.D 3.A 4.B 5.D 6.D 7.B 8.C
9.(1)B同学的实验方案合理
(2)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作用的结果,而是酸作用的结果,二氧化碳溶于水一定生成了具有酸性的物质
10.氧气和炭粉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粉末。
11.作燃料或冶金 煤气中毒;气体肥料 温室效应
12.(1)Cu或铜 (2)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CO2= CaCO3↓+ H2O
(3)CO
(4)C+CuOCu+CO↑ 或CO2+C2CO
(5)尾气处理或点燃尾气或尾气收集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
二、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模块(一)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情境导学
燃烧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弊。那么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呢?
烧烤 北京奥运会主火炬 森林火灾 住宅楼火灾
2.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实验仪器】500ml烧杯、100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酒精灯、镊子、导管;
【实验药品】白磷、红磷
【实验过程】(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并观察现象。(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或空气,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 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 ; 不燃烧; 的白磷不燃烧。(2) 的白磷也能燃烧,发出 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 。
3.想一想、议一议:
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所处的条件相同,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白磷和红磷本身固有的性质(即 )不同。
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这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
③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再一次说明燃烧需要 。
④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4.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 。
(2)燃烧的条件:
① ;
② (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 )。
模块(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情境导学
常言道水火无情,如果燃烧失去控制就会造成火灾危害很大,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哪些呢?
2.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过程】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现象
烧杯中的蜡烛一会儿熄灭; 烧杯中的蜡烛燃烧情况不变;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的烧杯中蜡烛 。
分析
倒扣烧杯中的蜡烛因 而熄灭;正放烧杯中的蜡烛与氧气接触,温度保持在其着火点以上,所以继续燃烧;加入碳酸钠和稀盐酸的烧杯中,产生了大量不支持燃烧的 ,使蜡烛熄灭。说明将可燃物置于隔绝空气(或氧气)的条件下,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清除 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 ,隔绝 (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 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简易灭火器的原理:
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生成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 气体。瓶内气压 ,液体随气体喷出。
(3)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①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
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降低温度到 以下。
③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清除 。
(4)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灭火器
灭火原理
适用范用
泡沫灭火器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具有流动性、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模块(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情境导学
2010年2月25 日20时40分,广元市朝天区宣河乡国道108二专线小龙洞背段一运输化学药品的车辆发生爆炸,引发的森林火灾,火灾过火面积近10亩,3000多株树木被烧毁”。 那么那些物质易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是什么?
2.爆炸
爆炸:可燃物在 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 ,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3.粉尘爆炸实验
现象
砰的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产生,放热,塑料盖被掀起。
分析
面粉被吹起后,与空气充分接触,又被蜡烛点燃,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地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说明可燃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能发生爆炸。
结论
任何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当可燃性气体泄露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4.爆炸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
(2)油库、面粉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 ”字样,在醒目位置张贴 。
(3)爆炸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经常会看到下面的—些图标:
当心 禁止放 当心 当心
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5.想一想、议一议:
爆炸是否都是化学变化?
不都是,生活中的爆炸有些是化学变化,例如煤矿的瓦斯爆炸、火药的爆炸等都是化学变化;而有些爆炸是物理变化,例如车胎爆炸、暖瓶爆炸等就是物理变化。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
A.狭小的空间 B.与氧气接触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支燃烧现象
3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33333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4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4.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汽油等火灾
5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5.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6.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66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
7.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
A. B. C. D.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8.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9.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10.关于爆炸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A.爆炸一定是物理变化 B.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C.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D.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11.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12.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 ②味精 ③液化石油气 ④食糖 ⑤面粉 ⑥食用油。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13.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A.可燃物本身是否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C.周围空间里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4.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151515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所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A.打电话打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15.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16.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如图所示: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1)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2)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3)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提高
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2. 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 )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A.O2不够 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3.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5. 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
A.剧毒品 B.爆炸品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吸烟
6.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
A.氧气不足 B.没达到着火点
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空气不足
7.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右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
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
②
③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变化。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
②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
参考答案
模块(一)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实验现象】(1)铜片 白烟 红磷 水下 (2)水中 黄 白烟
3.着火点 氧气 氧气
4.(1)氧化反应 (2)可燃物 氧气 着火点
模块(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倒扣 正放 熄灭 缺氧 二氧化碳
3.(1) 可燃物 隔离 氧气 着火点 (2)二氧化碳 增加 (3)隔绝空气 着火点
可燃物
模块(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有限的 大量的热
4.(2)严禁烟火 (3)火灾 易燃物 爆炸 火灾 烟火 带火种 燃放鞭炮 吸烟
课堂检测
一、巩固练习
1..A 2.B 3.C 4.D 5.C 6.C 7.A 8.C 9.D 10.B 11.B 12.C 13.B 14.C
15. (1)白色固体(或白色粉末或白色粉末状固体)、受热能分解(或受热易分解)
(2)2NaHCO3Na2CO3 + H2O + CO2↑
(3)分解
16.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16(1)不能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2)不能缺少氧气(3)能具备燃烧的条件
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 2.通风;严禁烟火
二、拓展提高
1.A 2.C 3.D 4.B 5.B 6.B
7.(1)①可燃物 ② 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要求顺序) (2)热量 混合物 (3)①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 氧气或空气
课题2 燃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3.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二、自主预习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_ _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的变化,即有 现象或 现象发生。
(2)化石燃料包括 、 、 等,是重要的能源。
(3)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 ,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 ,综合利用资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习过程
知识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完成实验7-3
现象:
反应方程式:
【思考】燃料燃烧时产生热量,是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获得能量呢?
【归纳总结】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_ 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的变化,有些反应是 热量的,如 、 等,有些反应是 热量的,如 。
【交流讨论】1.有热量放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2.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被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你有举出一些实际应有物例子吗?
【知识巩固】
1.许多变化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A.缓慢氧化放热 B.镁放热
C.生石灰与水化合放热 D.灯泡通电放热
知识点 :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开成的,是 能源,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有 、 、 。
1.煤和石油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回答:
(1)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层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煤是一种复杂的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主要含有 元素,还含有 和少量的 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加强热,使煤分解为 、 、 等。
(3)石油是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层下经过非常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粘稠液体。它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混合 物。主要含有 和 两种元素,从油进中开采出的石油叫 ,石油的炼制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
(4)煤的炼制(也叫干馏)属于 变化,石油的炼制(也叫分馏)属于 变化。【2.天然气
(1)天然气主要是由 和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 。
(2)甲烷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是 色, 味的 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3)完成实验7-4:
现象:产生 火焰,火焰上方罩干燥烧杯,烧杯壁有 生成,迅速把烧杯倒转过来,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 。
结论(方程式): 。
(4)由实验可知,甲烷具有 性,在点燃前为防止爆炸,要先 。
3.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燃料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2)为什么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我们应该如何做?
(3)碳不充分燃烧有什么危害?
(4)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什么?
(5)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可燃冰为未来新能源,储存量大,为什么目前没有大量使用?
【知识巩固】
2.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乙醇 D.天然气
知识点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回答:
1.燃料的使用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
缺点:
2.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3.煤燃烧排放的哪些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4.酸雨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止酸雨的产生?
危害:
防止:
5.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有什么优点?
6.酒精的化学式为 ,属于 (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料的化学方程式为 。
【知识巩固】
3.为了减少酸雨的产生有下列措施:(1)少用煤作燃料;(2)把工厂的烟囱建高;(3)在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4)燃料脱硫;(5)开发新能源,其中有效的措施是 ( )
A.(1)(2)(3) B.(2)(3)(4)
C.(1)(4)(5) D.(1)(3)(4
知识点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回答:
1.新能源的种类有 能、 能、 能、 能、 能等。
2.氢能源有哪些优点?
3.氢能源为什么还没有广泛应用?
4.开发新能源有什么作用?
【知识巩固】
4.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潮汐能 C.核能 D.天然气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
四、课堂检测
1.能源危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有的能源消耗完了以后,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我们称此类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下列各种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水能 C.风能 D.化石能源
2.在图中,以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来获取电能的是( )
A.太阳能电池板 B.风力发电机 C.水力发电站 D.核能发电站
3.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9,正确的是( )
A.石油是混合物
B.石油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
C.石油是一种纯净物
D.石油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H2 B.CO C.CO2 D.CH4
5.“可燃冰”[CH4•(H2O)n]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下面关于“可燃冰”叙述正确的是( )
A.CH4•(H2O)n是氧化物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D.“可燃冰”可直接拿回家作为燃料使用
6.目前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冬天烧木炭烤火取暖 B.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7.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8.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一些能量变化,有些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如木炭燃烧等;有些化学反应则吸热,请你列举一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一些不同能量间的相互转化,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干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请你再举出一个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 。
9.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问题之一,能源家族中:①煤炭、②核能、③石油、④天燃气、⑤水能、⑥风能、⑦地热能、⑧潮汐能等,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与太阳能无关的是 .(填序号)
10.人们常说,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从能源能否可以在短期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角度看,太阳能属于 能源(“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在石油、天然气、煤、核能中,不是间接来自太阳能的是 。
五、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源中,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柴草 B.树木 C.石油 D.地热能
2.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3.下列化工产品中,不属于石油加工产品的是( )
A.汽油 B.石蜡 C.煤油 D.煤焦油
4.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石油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它们是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人类可以无尽地开发利用
C.如果大量利用太阳能,可使太阳能在短期内消耗殆尽
D.水能和风能可以从自然界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
5.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
B. 煤属于可再生能源
C. 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D. 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能减排”非常重要
6.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太阳能、核能、氢能等属于新能源
C.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D.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7.家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粉末,你的分析或做法是( )
A.是液化气瓶中固体杂质很多,应由燃气公司负责
B.炉温太高,铝制锅底被氧化烧坏造成的 C.燃气没有充分燃烧,应把灶具的通空气阀门开大
D.属于正常现象,不必采取措施
8.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木炭和氧化铜反应 B.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C.蜡烛燃烧 D.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能放出热量
C.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取之不尽的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
10.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当今开发的洁净能源之一,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
(1)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沼气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等。沼气略带臭味,你认为臭味可能来自 气体。
11.能源、环境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两种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12.目前,化石燃料仍是世界上的主要能源。
(1)化石燃料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完全燃烧4m3的天然气可放出 J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是7.5×107 J/m3)。
(3)化石燃料燃烧可造成空气污染,为减少有害物质排放,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参考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能量 热量 放热 吸热 (2)石油 煤 天然气 (3)合理开采 清洁燃料
三、学习过程
知识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CaO+H2O=Ca(OH)2 不是,如氧化钙与水反应也能放出热量
能量 热量 放出 氧化钙与水反应 镁与盐酸反应 吸热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交流讨论】1.不是,如灯泡通电时也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或物质的物态变化等
3. 燃料燃烧做饭、取暖或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发电、冶炼金属等
【知识巩固】
1.D
知识点 :化石燃料的利用
不可再生 煤 石油 天然气
1.(1) 混合物 碳 氢元素 硫、氮、氧
(2)焦炭 、煤焦油 、煤气
(3)碳 氢 原油 沸点 (4)化学 物理
2.(1) 碳 氢 甲烷 (2)无 无 气 小 难 (3) 淡蓝色 水雾 变浑浊 CH4+2O2 CO2+2H2O (4)可燃 验纯
3.(1)储存有限,资源短缺
(2)锅底出现黑色是因为氧气不足,碳不能充分燃烧;可以调节进风口
(3)使燃料利用率降低,浪费资源,产生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4)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5)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水合物;不易开采,目前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着困难
【知识巩固】
2.C
知识点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促进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燃料中含有硫等杂质,产生空气污染物 燃烧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在空气中形成浮尘
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4.腐蚀建筑物、污染水、酸化土壤等 将煤进行脱硫、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找化石燃料的替代产品等
5.节省资源,减少污染
6.C2H5OH 可再生 C2H5OH +3O22CO2+3H2O 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知识巩固】
3.C
知识点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1.太阳 潮汐 氢 风 生物质
2.发热量高、来源广泛、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3.没有廉价制取方案、储存和运输困难
4.解决化石能源枯竭,减少环境污染
【知识巩固】
4.D
四、课堂检测
1.D 2.D 3.A 4.D 5.B 16.B 7.A 8.CaCO3 CaO+CO2↑ 手机电池充电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9. ①②③④ ②⑦⑧ 10.可再生 核能
五、课时作业
1.C 2.A 3.D 4.D 5.B 6. B 7.C 8.A 9.A
10.(1) CH4 + 2O2CO2 + 2H2O (2)硫化氢
11.(1) 天然气 (2)①C+H2OCO+H2 ② 1:1
12.(1)不可再生 (2)3×108 (3)开发使用清洁燃料等
初中化学课题1 空气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1 空气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检测,学习过程,课堂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学案设计,共2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情境导入,自主探究,知识拓展,交流讨论,有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