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4章 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PPT第1页
    第4章 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PPT第2页
    第4章 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PPT第3页
    第4章 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PPT第4页
    第4章 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PPT第5页
    第4章 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PPT第6页
    第4章 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PPT第7页
    第4章 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PPT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各部门,高速度,运输成本,流动性,空间集聚,可达性,交通运输,欧洲城市,经贸联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学习思路一是充分结合案例,本章内容涉及很多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社会进步以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典型案例,学习时要充分结合教材中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从优势和限制性因素等对区域背景进行分析。
    二是注重意义归纳,归纳总结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发展的主要意义、我国实施一些重大战略(如长江经济带建设等)的意义、维护海洋权益和发展海洋战略的重要意义。三是厚植家国情怀,要通过学习认识我国交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的区域发展宏观战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增强“寸土必争”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捍卫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信心。
    2.学习技法(1)案例分析法:充分结合相关的案例,举例说明、探究分析,用事实说话。(2)图像分析法:充分借助示意图、分布图等专题地图,提高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交通运输,国之重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不辱使命,充分发挥了先行官作用,中国路穿越奇峻险阻迤逦成画,中国桥横跨天堑巍然如诗,中国港化为新名片闪耀世界,中国车挟风逐电驰骋南北,大飞机破茧成蝶直冲云霄……
    今日中国,如神笔在握,描绘出一幅幅壮美的交通运输画卷。中华大地,一张史无前例的交通运输网通畅四方,连起城市和乡村,串起沿海和内陆,带动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什么是交通运输,它与区域发展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提示: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交通运输会提高沿线地区的可达性,加速区域的综合发展。区域整体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发展壮大,又会促进交通运输的建设。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交通运输概述(1)概念: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________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纽带。(3)现代交通运输的特点:种类齐全,形成了________、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2)现代①现代运输方式多样: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②意义增强:大幅度提高运量,降低____________,缩短交通时间,增强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________。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__倾向。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促进
    2.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1)交通运输与城市分布
    (2)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城市格局带来很大影响。
    3.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1)经济带的形成
    小提醒:区分运输工具与运输方式运输工具是指运输人或物所利用的器具,如飞机、汽车、火车、轮船、管道等。运输方式是指运输人或物所采用的方法或形式,如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管道是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合二为一的交通运输方式。
    新视点: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高速化:提高交通运输的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大型化:采用巨型运输船等,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专业化: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小拓展:城市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城市的主要发展轴。
    小提醒:理解交通运输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时易出现的两个误区(1)交通运输并不是影响城市形态的决定因素。交通条件对城市的形态影响很大,但并非起决定作用。因为城市形态的形成受地形、河流、政策、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并非由某一个因素决定。如兰州沿黄河河道分布,并不是因为水运便利,而是地形因素。
    (2)并非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会对城市形态产生很大影响。公路、铁路、河运等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很大,但航空、管道运输对城市形态影响很小,因为飞机场一般远离城市,管道线路一般在地下。
    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 千米B.600~800 千米C.500~700 千米D.400~600 千米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B.普通铁路C.航空D.水路【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高速铁路在600~800千米处客运市场占有率开始迅速下降,而甲运输方式客运市场占有率则迅速上升,因此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600~800千米。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运输方式在远距离运输的客运市场占有率高,远距离运输具有明显优势,速度快,应属于航空运输。
    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该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沿线的八达岭长城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高铁地下车站。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据此,完成第3~5题。
    3.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密度大B.工业密度大C.景点密度大D.建筑密度大4.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  )A.保持温度恒定B.节约建设用地C.减轻地面震动D.避免雨水渗漏5.京张高铁的修建有利于(  )A.解决货运紧张问题B.促进京津冀一体化C.劳动力向西部转移D.加快沿线矿产开发
    【答案】3.A 4.C 5.B【解析】第3题,铁路沿线站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沿线人流量的多少,所以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大,A项正确。第4题,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减轻地面震动来保护八达岭长城,C项正确;保持恒定温度、节约建设用地、避免雨水渗漏没必要埋藏深度超过100米,A、B、D项错误。
    第5题,京张高铁的修建使得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方便了区域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京津冀一体化,B项正确;高铁主要用于客运,对解决货运紧张问题影响不大,A项错误;可以促进地区间的联系,不会使得劳动力西移,且西部劳动力条件相对优越,C项错误;沿线没有矿产资源,D项错误。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材料一 京沪铁路是我国运输最繁忙的南北铁路干线之一,全长1 400多千米。京沪铁路连接首都北京和全国最大城市上海,沟通环渤海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区,沿线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途经10多个人口100万以上城市,为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材料二 京沪高速铁路(简称“京沪高铁”)大体与京沪铁路平行,全长1 300多千米,2011年通车,年输送旅客1.6亿人次。目前列车运营时速250~350千米,京沪之间全程运行仅需4~5小时。为进一步缓解旅客运输压力,推动沿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已规划建设京沪高铁二线。
     (1)铁路运输有哪些优势?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铁联系了我国哪两大经济区?【答案】铁路运行速度快,运输能力大,适合长途运输,可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铁路运输过程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连续性强。联系了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
    (2)与京沪铁路相比,京沪高铁的优势是什么?【答案】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可节省旅客的时间。(3)我国为什么还要规划建设京沪高铁二线工程?【答案】沿线地区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大,修建京沪高铁二线可缓解旅客运输压力,拉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只有通过比较掌握各种方式的差异、特征,才能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在比较时注意进行综合评价,尤其要注意比较运费、运量、速度等几个方面的差异。
    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
    交通运输方式的判断——抓住典型特点(1)运量:最大——海运;最小——航空。(2)运速:最快——航空;最慢——海运。(3)运费:最高——航空;最低——海运。(4)连续性最强——管道(不考虑管道的情况下是铁路)。(5)灵活性最强——公路。
    3.不同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的关系(仅考虑运费)(1)短途运输公路运费最低,最适合选择公路。(2)中途运输铁路运费最低,最适合选择铁路。(3)长途运输水路运费最低,最适合选择水路。
    我国许多大城市中都修建了地铁,修建地铁有哪些好处?(1)少占地面空间,节约城市用地。(2)缓解地面交通紧张状况。(3)地铁受其他交通影响小,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益高。
    [考向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2019年“五一”假期,国内长线旅游人群首选乘坐飞机,其次是高铁。出游距离在1 000千米以内,往返均乘坐高铁的线路尤其火爆。据此,回答第1~2题。1.“五一”假期国内长线旅游首选航空运输的原因是(  )A.速度快B.价格低C.安全舒适D.连续性强
    2.“高铁旅游”数量的快速增长,说明(  )A.高铁网已经连接到每个城市B.城市郊区的自助游成为趋势C.游客对行程时间和舒适程度要求提高D.与旅游地的距离已经不再是考虑因素【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五一”假期时间相对较短,长线旅游耗时长,因此首选速度较快的航空运输。第2题,高铁虽然价格偏高,但速度较快,舒适度较高,随着游客对行程时间和舒适程度要求提高,高铁成为中长途的首选,乘客数量快速增长。
    [考向2: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我国将京台高铁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计划采用海底隧道连通京福高铁和台湾高铁。读图,回答第3~4题。
    3.下列现代交通运输的特点中,京台高铁不能体现的是 (  )A.大型化B.高速化C.专业化D.网络化4.京台高铁建成后,下列运输线路中客运业受到冲击最大的是(  )A.北京至天津铁路线B.上海至台北航空线C.台湾海峡两岸航海线D.台北至新竹公路线【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京台高铁速度快,体现了高速化;高铁主要以客运为主,体现了专业化;通过海底隧道,与京福高铁、台湾高铁相互连通,体现了网络化。大型化主要强调以货运为主,而京台高铁主要是客运,不能体现大型化。第4题,题目要求是对“客运业”的冲击,京台高铁主要是对大陆与台湾直接的客运产生影响,对大陆内部的“北京至天津铁路线”和台湾内部的“台北至新竹公路线”基本没有影响,故排除A、D项。台湾海峡两岸的航海线主要以货运为主,客运量小,受京台高铁影响较小,故C项错误。京台高铁速度较快,与航空相比价格相对便宜,故对上海至台北航空线影响最大,B项正确。
    材料一 宋绍兴年间,襄城和樊城双城合并称襄阳,随着北方民族南下,襄阳的军事地位日益凸显,城市的防御功能加强。汉江航运在这一时期也快速发展,襄阳作为汉江中上游重要物质中转地和津埠,商业经济的繁荣促进城市快速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汉丹、焦柳、襄渝等铁路的相继修建,使襄阳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城市沿铁路迅速发展。汉江铁路—公路桥的修建,使双城的联系更为便利,加快了汉江两岸一体化。未来,襄阳将形成“三纵三横”“米”字形铁路运输网络,成为联系武汉、成渝、中原、关中四大城市群的区域性铁路枢纽。
    材料三 下图为“襄阳区分区图”。
    (1)简述宋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襄阳城市空间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答案】宋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襄阳城沿汉江两岸呈带状分布,由樊城和襄城组成。原因:河流沿岸水运便利,有利于商贸业发展;军事防御。
    (2)20世纪60年代后,襄阳的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答案】20世纪60年代后,襄阳出现了铁路,部分城区沿铁路延伸。汉江铁路—公路桥的兴建加强了汉江两岸城区的联系,实现一体化,呈面状分布。(3)“米”字形铁路运输网布局,将对城市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案】铁路运输网的形成,将沿线各城市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缩短了各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强了沿线各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沿铁路分布的城市带。
    1.内河航运与城市的分布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城市形态的变化
    3.交通线的变化影响城市形态和发展速度
    4.交通运输对城市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
    5.交通运输对城市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考向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赞誉与向往。扬州位于京杭运河沿岸,历史上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下图为“京杭运河古今通航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古代京杭运河沿线城市众多的原因是(  )A.水源丰富      B.水运便利C.景色优美      D.便于军事防卫2.今日扬州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京杭运河沿线环境污染严重B.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C.扬州能源资源的枯竭D.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发展变化【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古代京杭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所以沿线城市众多的原因是水运便利。第2题,今日扬州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区域铁路、海运、公路的发展,同时京杭运河通航河段减少,其在区域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导致经济地位下降,故D项正确。
    [考向2: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读“西成高铁线路图”,完成第3~4题。
    3.西成高铁的正式开通运营将(  )A.加快西部地区农矿产品的输出B.直接连接东部地区高铁运输网络C.促进西南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D.缓解川渝地区东西方向运输紧张状况4.如西安北、成都东站一样,我国很多高铁车站都建在城市边缘或远郊,而非城市中心区,如此布局的主要意义是(  )A.缓解市区交通压力  B.带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C.减轻市区噪声污染  D.分散城市交通职能
    【答案】3.C 4.B【解析】第3题,西成高铁是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对西部地区农矿产品的输出影响不大,A项错误;西成高铁属于西部地区,要通过中部地区才能与东部地区高铁运输网络相连,B项错误;交通条件改善,可以促进西南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C项正确;接近南北方向,不通过重庆,不会缓解川渝地区东西方向运输紧张状况,D项错误。第4题,高铁车站成为人员的集散地,是人们活动的中心,建在城市边缘或远郊,可以带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B项正确。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83页 探究1.略。2.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使郑州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转运中心;加强了郑州的对外联系;扩大了郑州的服务范围;促进了郑州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等级,使郑州由一个小县城成为省会城市,进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3.举例:石家庄原为河北省正定县下属的一个村庄,1907年正太铁路全线通车,当时的石家庄村东侧,便成了京汉、正太两条铁路的交会点,石家庄成为交通枢纽,从而发展为大城市。石家庄的发展变化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有直接关系。
    教材第85~86页 活动1.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线路里程长,密度大,通达度高,交通线路类型多样,形成网状交通运输格局;西部交通线路里程短、密度小,通达度相对较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交通线路修建的难度低。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修建难度大、成本高。
    2.现在人们出行首选高铁,因为高铁比其他类型的列车耗时少、乘坐舒适、价格合理。这源于高铁的运行速度快,输送能力强,安全性能好,能源消耗少,正点率高,乘坐舒适度高。3.略。
    教材第87页 活动京杭运河的开凿,使扬州成为我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盐运中心和南北漕运咽喉,交通的繁荣使扬州成为当时世界大城市之一;清代中叶以后,京杭运河淤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沪铁路的修建、京杭运河的疏浚使扬州又迅速发展起来。扬州的兴衰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和布局密切相关。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又是闻名的旅游城市,在全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京杭运河大规模疏浚,加强了扬州与运河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扬州经济的发展;随着连淮扬镇高铁的修建,扬州进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交通地位得以提升,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教材第89~90页 活动1.
    2.(1)从东京出发0~400千米内,短距离高速公路所占比重较高,随距离的增加高速公路比重下降,新干线比重上升;400~800千米内,新干线占绝对优势;800千米后,新干线比重下降,航空比重最高。(2)1975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小,密度小,连通主要城市;1985年,交通线路总长度增加,密度增大,由沿海向内陆发展,连通城市数量增多;2014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大,密度大,形成网状交通运输。
    (3)促进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技术传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短出行时间;加强区域联系。(4)日本资源能源短缺、国内市场狭小,交通运输发展能加强日本对外联系,缓解资源和市场问题;日本经济对交通依赖度高,沿海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捷,促使产业向太平洋沿岸布局,形成太平洋沿岸经济带;太平洋沿岸经济带的发展,促进沿岸经济发展,提升运输能力,促进沿线交通运输的发展。
    京张铁路沿线的研学之旅2019年12月31日京张高铁全线通车,原有京张铁路的客运是否继续运营,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为了探究这条1909年建成的我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北京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京张铁路沿线的研学之旅”。
    研学1 追溯历史,参观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见证京张铁路的历史。
    【参观要求】(1)了解京张铁路的历史;结合沙盘模型,画简易图,体现人字形铁路的相关原理。【答案】京张铁路由詹天佑负责设计并主持修建,是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千米,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简易图略。
    (2)对比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变化图,说明交通运输发生的变化。探究交通运输的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答案】变化: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大。对聚落兴衰的影响:由现代交通示意图可知,古驿站已成遗址,说明古驿站衰落;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
    研学2 关照现在,展望未来——实地研学,见证京张高铁的伟大成就。【研学要求】(1)搜集沿途相关地理信息并整理,验证所学知识,拍摄或者自绘一张沿线景观图。【答案】京张高速铁路东南起北京北站,西北到张家口站,是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重点配套基础设施。
    铁路穿越八达岭隧道时经过长城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此处隧道埋藏较深,下穿了石佛寺村和“百年老站”——青龙桥车站,工程采用精准微损伤控制爆破技术,运用人工机械开挖。2019年京张高铁建成通车后,张家口纳入北京“一小时生活圈”,建成观光、休闲、度假和疗养基地,打造成北京的“后花园”。景观图略。
    (2)运用相关信息资料,说明京张高铁修建难度大的原因。【答案】穿越山地,地势起伏大,需要修建隧道;经过河流,需要架桥;桥隧比重高,工程技术要求高。对沿途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保护要求高,建设难度大。
    (3)京张高铁开通后,京张铁路的客运是否继续运营,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针对以上争论,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可行。京张铁路站点多,便于旅客乘坐;沿线旅游景点密集;距离北京城区较近(客源市场),可发展为旅游专线;票价较低;利于铁路遗产保护等。不可行。京张铁路停靠站点多,行驶速度慢;运输的时间长,乘坐舒适度低(沿途公路客运便捷);运营和维护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差;可能对沿途环境造成破坏。

    相关课件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空间位移,各部门,网络化,运输成本,流动性,空间集聚,流动和集聚,交通干线,点击右图进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2讲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PPT:

    这是一份第32讲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主观题专题指导,知识体系导学,空间集聚,城市格局,交通干线,大中城市,可达性,经济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集体备课ppt课件,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材料一,材料二,不利方面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