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自编知识点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1517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自编知识点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1517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自编知识点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1517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自编知识点
展开
1《古诗三首》
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者宋代诗人范成大,能体现夏日农忙的诗句是“昼出耘田夜绩
麻”,从中能体会到村子里大人们勤劳能干的特点。
2. 《稚子弄冰》作者宋代诗人杨万里,诗中的孩子在早晨用彩丝穿取一块冰。当敲打时,发出玉磬
般的声音,可孩子正在高兴时,忽然冰碎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在做这种游戏时心情由快乐到
失望的,从中体会到他们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3. 《村晚》是宋代诗人雷震所写。诗中描写山村傍晚自然景色的句子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
落日浸寒漪。”描写牧童的诗句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 本课中对小孩子的称呼有童孙、稚子和牧童。表示小孩子的称呼还有小儿、幼子等。
5. 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
自在、无忧无虑 。
6. 稚.(zhì)子 玉磬.(qìng) 水满陂.(bēi) 涟漪.(yī)
7. 多音字
供:gōng 提供、供给 gòng 供职、口供
巧记:爸爸供(gòng)职于一家大企业,公司给他提供(gōng)了一日三餐。
解:jiě 解释 jiè 押解 xiè 浑身解数
巧记:林冲由于无法解(jiě)释进入白虎堂的原因,被陷害押解(jiè)边疆,他的兄弟鲁智深使
出浑身解(xiè)数才救下了他。
8. 字词解释
《四时田园杂兴》①昼(zhòu):白天 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稚子弄冰》①稚(zhì)子:幼小的孩子。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③钲(zhēng):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④馨(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
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村晚》①陂(bēi):池岸。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④漪(yī):水中的波纹。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⑥腔:曲调。⑦信口:随口。
9.“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
种瓜。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
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
10.“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
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这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
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11.“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
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横”坐不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表现了牧童的天真顽皮。
12.描写少年儿童的词语:天真无邪、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天真烂漫
13.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袁枚《所见》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池上》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14.改写《稚子弄冰》
冬天的早晨,凉飕飕的空气迎面扑来,稚子跑到昨晚放铜盆的地方。一夜之间,铜盆里的水已经
变成厚厚的冰了。他把盆子倒过来,敲打一番,再慢慢地拿掉铜盆。一块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冰出现
在面前。
小孩子在冰块中间钻出一个小窟窿,找来漂亮的五彩线,穿进窟窿,再把五彩线两头打结,提起
来就像银钲一样。他一面举起冰块,一面拿起棍子轻轻敲打起来。“当当”,犹如玉磬发出的响声穿
林而过,深远高亢。忽然,“叮当” 一声,冰块从小孩子的手中滑落,像玻璃落地一样,发出清脆
的声音。他提着手中的五彩线,呆呆地望着地上的碎冰,眼中满是无奈!
2《祖父的园子》
1.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作者为女作家萧红。通过描写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以及作者
在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
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茅盾曾评价这样评价《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
2.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园子。园子里有花、昆虫、蔬菜、鸟等,“我”和祖父
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还追蜻蜓、摘吃黄瓜、捉玩蚂蚱等。
3. 作者在园子里感到自由快乐的原因是:①园子里有“我”喜爱的色彩,喜欢的昆虫、花和鸟,“我”
可以尽情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②慈爱的爷爷给“我”心灵的自由,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
倾注了爱心和耐心。
4. 倭.(wō)瓜 拴.(shuān)住 啃.(kěn)食 樱.(.yīng)花
5. 多音字
晃:huǎng 明晃晃、一晃眼 huàng 摇晃、晃动
巧记:一晃(huǎng)眼的工夫,翠鸟没了踪影,只剩下苇秆在晃(huàng)动。
6. 词语搭配
蓝悠悠的天空 红艳艳的云霞 亮晶晶的星星 黑压压的乌云
7. 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孩子,爷爷是一个和善慈祥、呵护孩子的老人。
8.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
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园子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太阳的照耀下都显现出美丽的光辉。而
且这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灵气的。
9.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
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园子里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完全自由的。不光“我”是自
由自在的,就连这里的植物、动物仿佛也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人来干涉。
10. 描写自由的词语:悠然自得、怡然自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1. 现代作家及代表作
茅盾《寒夜》 老舍《骆驼祥子》 巴金《春蚕》 冰心《繁星》
林海音《城南旧事》 钱钟书《围城》 肖复兴《我们曾经相爱》 冯骥才《雕花烟斗》
12.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
3《月是故乡明》
1.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写的。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
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2.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点明了本文主旨:
爱故乡。
3.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段话通
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徘.徊.(pái huái) 篝.(gōu)火 澄.(chéng)澈 点缀.(zhuì) 无边无垠.(yín)
5. 多音字
燕:yān 燕国、燕园 yàn 燕子、海燕
巧记:燕(yān)山上飞来了几只小燕(yàn)子,啾啾地唱着歌。
6. 近义词: 陪衬—衬托 澄澈—清澈 广阔—辽阔 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7. “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的出处?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
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
收兵。”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
“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
为传诵。
8. 借“月”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4《梅花魂》
1. 《梅花魂》一文依次写了读唐诗宋词流泪、珍爱梅花图、不能回国哭泣、赠送梅花图、码头送别
这五件事,充分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
这两篇课文表达的情感都是思念家乡。
2. 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
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
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梅
花象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
4. 玷.(diàn)污 华侨.(qiáo) 眷.(juàn)念 秉.(bǐng)性 腮.(sāi)边
5.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6. 每逢佳节,人们引用王维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对海外游子的思念之情。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1. 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①提问的时候,注意使用礼貌用语。②认真、耐心地听别人
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2. 示例:
乐乐:爷爷,您小时候在什么地方上学呢?请您给我讲一讲您的童年生活吧!
爷爷:我小时候在离我们村有 10 里地远的邻村小学读书,每天都是早早起床走着上学。
乐乐:爷爷,学校的桌椅板凳是什么样的啊?
爷爷:学校里的桌子是用水泥板做的,从家里带去自制的木凳。晚上上夜校时,也是用自制的煤油灯
照明。
乐乐:爷爷,你们在学校主要学习什么东西呢?
爷爷:在学校里,我们主要学习数学、语文、自然常识、书法、劳动技术等一些课程。一些手工课上,
我们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东西。女孩子做毽子,男孩子做手枪等。
乐乐:爷爷,你们下课后玩什么游戏呢?
爷爷:我们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下课我们可以玩踢毽子、挑棍、跳绳、玩石头等等,这些游
戏挺有趣的。现在还忘不掉呢!
感受:我了解到爷爷童年时期的学习生活,生活学习条件很艰苦,可是他们依然克服困难学习。和爷
爷比起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多么优越。宽敞明亮的教室,漂亮美观的桌椅,冬天有暖气,夏天
有电扇。所以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进取。
语文园地一
1. 我们可以抓住中心句感受作者的情感;我们可以仔细读,从字里行间来把握情感;可以通过把自
己想象成文中的“我”的方法体会情感;可以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2. 在描写情景的时候,可以先总写事物特点,再具体表现。这样能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体会到所描
写的情景。
例:慢——蜗牛在树下往上爬,它爬的真慢啊,等它爬到树梢的时候,花谢了,叶黄了。
3. 表达时可以通过两种事物的对比,凸显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
例:这里的饭菜再香,也比不上妈妈做的菜香。
4.游子指的是离家远游的人。吟是诗歌体裁的一种。文中的游子指的是唐代诗人孟郊。“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这两句诗用形象的比喻,寄托了游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习作 1:那一刻,我长大了
第一步:审题
本次习作是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第二步:立意
“长大”不仅指身体长高长壮,更是指受到了教育,明白了道理。
三:写作思路
①回顾一下,那件事,能凸显自己长大的内涵。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开始懂事了:能够体谅父母的辛苦,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冷静处理问题,学会换位
思考……这些,都表明我们长大了。
②聚焦“那一刻”,写出成长的细节。
选定了一件事后,我们还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生动,让大家自己的故事中受到感染,得到启发。
我们可以对事件的精彩之处进行重点描写,添加一些人物的心心理、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让读者身
临其境。
③直击“那一瞬间”,抒发自己成长的感悟。
把自已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思考与
感悟。总之,我们可以多角度去思考成长的内涵,紧紧抓住触动自己成长的那个瞬间,抒发自己的真实
情感.这样,读者就会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写作示范提纲: 《我是小小男子汉》
开头:每一个人都会慢慢成长,从一个需要父母呵护的小孩,转变成一个能帮父母分忧的少年,那是一
次蜕变。(开门见山,抒发感情)
中间: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成长过程中的细节写具体.
偶遇困难,进退维谷
妈妈开车载我回家,偶遇闸门栏杆故障,车子处于进退维谷的状态。
全力以赴,寻找办法
在用力抬栏杆无效的情况下,我想到了向物业求助,奈何物业此时无人。我鼓起勇气,克服害羞心理,
寻求过路保安的帮助。
成功脱险,展现成长
闸门栏杆在保安修理后徐徐向上,我和妈妈成功脱困。
结尾: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是一个小小男子汉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妈妈解决难题
了。(写出感受)
范文:
此刻,我长大了
---记一次家庭风波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妈妈都宠着我。我简直成了家里的“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
口的日子。一件意外的事情,彻底改变了我的坏习惯
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那是一个暑假的晚上,我吃完了饭,一抹嘴便向房间走去,突然爸爸叫住了我:“小新,你都这
么大了,也该干点家务活了吧,把碗洗一洗吧!”我不情愿地说:“不行,我还得看书呢!”说完便
“咚”地关上了门,看书去了。就在这时候,我听见客厅里爸爸妈妈的争吵声,一声比一声大。我小
心翼翼地拨开门帘,清楚地听到爸爸大声对妈妈吼着:“哎!你看你把他惯得,整天什么活都不干!”
妈妈不耐烦地说:“孩子还在看书,别打扰他。”
听到妈妈的话,我很开心。妈妈护着我,我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放下了。爸爸突然又火冒三丈:
“学习,学习,就知道学习!迟早变成书呆子,什么也不会做!”看着爸爸火冒三丈的架势,我放下
的心又悬了起来,担心老爸来收拾我一顿。此时,妈妈说:“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就你这样。”爸
爸回敬道:“看书和做点家务不矛盾,脑子需要休息,吃完饭,顺便洗洗碗筷,举手之劳。孩子要从
小养成热爱劳动,生活自立的好习惯,这难道是害了他吗?”听了爸爸的话,我的内心突然一阵颤动,
我觉得爸爸讲得很有道理。于是,我赶紧出去收拾碗筷,扫起地来。
爸爸妈妈看到我忙碌的身影,互相对视了一下,会心地笑了。那一刻,突然感觉我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