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章末复习
展开
知识系统整合
规律方法收藏
1.指数式、对数式的运算、求值、化简、证明等问题主要依据指数式、对数的运算性质,在进行指数、对数的运算时还要注意相互间的转化.
2.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特点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而底数a的不同取值对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影响则是重中之重,要熟知a在(0,1)和(1,+∞)两个区间取值时,函数的单调性及图象特点.
3.比较几个数的大小是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在具体比较时,可以首先将它们与零比较,分出正数、负数;再将正数与1比较,分出大于1还是小于1;然后在各类中两两相比较.
4.求含有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复合函数的最值或单调区间时,首先要考虑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再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来确定其单调区间,要注意单调区间是函数定义域的子集.其次要结合函数的图象,观察确定其最值或单调区间.
5.函数图象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历年高考中都有涉及.考查形式有知式选图、知图选式、图象变换以及用图象解题.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在解方程或不等式时,特别是非常规的方程或不等式,画出图象,利用数形结合能快速解决问题.
6.方程的解与函数的零点:方程f(x)=0有实数解⇔函数y=f(x)有零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7.零点判断法: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解.
注意:由f(a)f(b)<0可判定在(a,b)内至少有一个变号零点c,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其他的变号零点或不变号零点.若f(a)f(b)>0,则f(x)在(a,b)内可能有零点,也可能无零点.
8.二分法只能求出其中某一个零点的近似值,另外应注意初始区间的选择.
9.用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
学科思想培优
一、指数、对数函数的典型问题及求解策略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主要是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其中单调性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并且经常以复合函数的形式考查,求解此类问题时,要以已学函数的单调性为主,结合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法则,在函数定义域内进行讨论.
1.求定义域
[典例1] (1)函数y=的定义域是( )
A.[-2,+∞) B.[-1,+∞)
C.(-∞,-1] D.(-∞,-2]
(2)函数f(x)=+的定义域为( )
A.[-2,0)∪(0,2] B.(-1,0)∪(0,2]
C.[-2,2] D.(-1,2]
解析 (1)由题意得2x-1-27≥0,所以2x-1≥27,即2x-1≥-3,又指数函数y=x为R上的单调减函数,所以2x-1≤-3,解得x≤-1.
(2)要使函数式有意义,需
即得x∈(-1,0)∪(0,2].
答案 (1)C (2)B
2.比较大小问题
比较几个数的大小是指数、对数函数的又一重要应用,其基本方法是:将两个需要比较大小的实数看成某类函数的函数值,然后利用该类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有时也采用搭桥法、图象法、特殊值法、作图法等方法.
[典例2] 若0<x<y<1,则( )
A.3y<3x B.logx3<logy3
C.log4x<log4y D.x<y
解析 因为0<x<y<1,则
对于A,函数y=3x在R上单调递增,故3x<3y,错误.
对于B,根据底数a对对数函数y=logax的影响:当0<a<1时,在x∈(1,+∞)上“底小图高”.因为0<x<y<1,所以logx3>logy3,错误.
对于C,函数y=log4x在(0,+∞)上单调递增,故log4x<log4y,正确.
对于D,函数y=x在R上单调递减,故x>y,错误.
答案 C
[典例3] 比较三个数0.32,log20.3,20.3的大小.
解 解法一:∵0<0.32<12=1,log20.3<log21=0,20.3>20=1,∴log20.3<0.32<20.3.
解法二:作出函数y=x2,y=log2x,y=2x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画出直线x=0.3,根据直线与三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位置,即可看出log20.3<0.32<20.3.
3.与指数、对数函数相关的单调性问题
[典例4] 是否存在实数a,使函数f(x)=loga(ax2-x)在区间[2,4]上单调递增?如果存在,求出a的取值范围;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设g(x)=ax2-x,假设符合条件的a存在.
当a>1时,为使函数f(x)=loga(ax2-x)在区间[2,4]上单调递增,只需g(x)=ax2-x在区间[2,4]上单调递增,故应满足解得a>,∴a>1.
当0<a<1时,为使函数f(x)=loga(ax2-x)在区间[2,4]上单调递增,只需g(x)=ax2-x在区间[2,4]上单调递减,故应满足此不等式组无解.
综上可知,存在实数a,使f(x)=loga(ax2-x)在区间[2,4]上单调递增,a的取值范围是a>1.
二、函数的图象问题
对于给定的函数图象,要能从函数左右、上下的分布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能够通过变换画出函数的图象.
1.图象的变换
[典例5] 为了得到函数y=lg 的图象,只需把函数y=lg 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
A.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解析 ∵y=lg =lg (x+3)-1,∴只需将y=lg 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即可得到函数y=lg 的图象.
答案 C
2.根据函数解析式确定图象
[典例6] 已知f(x)=ax-2,g(x)=loga|x|(a>0,且a≠1),若f(4)g(4)<0,则y=f(x),y=g(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
解析 由f(4)g(4)<0知a2·loga4<0,∴loga4<0,∴0<a<1,∴f(x)和g(x)在(0,+∞)上都单调递减.
答案 B
三、等价转化思想的体现
一般来说,小题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考查,仅限于这两类函数本身的概念、图象与性质.而解答题往往注重考查与这两类函数有关的复合函数的性质.这类题目的解题思想是:通过换元转化成其他函数,或是将其他函数通过转化与化归,变成这两类函数来处理.
[典例7] 已知函数f(x)=x,当x∈[-1,1]时,求函数y=[f(x)]2-2af(x)+3的最小值g(a).
解 ∵x∈[-1,1],∴x∈.
∴y=[f(x)]2-2af(x)+3=2x-2ax+3
=2+3-a2.
令t=x,则t∈.
若a<,则当t=,即x=1时,
ymin=-+3=-.
若≤a≤3,则当t=a,即x=loga时,ymin=3-a2.
若a>3,则当t=3,即x=-1时,
ymin=9-6a+3=12-6A.
综上可知:g(a)=
四、函数零点与方程的解
根据函数零点的定义,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解,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有零点,有几个零点,就是判断方程f(x)=0是否有解,有几个解.从图形上说,函数的零点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函数零点、方程的解、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解决很多函数、方程与不等式的问题.在高考中有许多问题涉及三者的相互转化,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典例8] 关于x的方程x+lg x=3,x+10x=3的解分别为α,β,则α+β等于( )
A.6 B.5
C.4 D.3
解析 将方程变形为lg x=3-x和10x=3-x.令y1=lg x,y2=10x,y3=3-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y1=lg x,y2=10x,y3=3-x的图象,如图所示.这样方程lg x=3-x的解可以看成函数y1=lg x和y3=3-x的图象的交点A的横坐标,方程10x=3-x的解可以看成函数y2=10x和y3=3-x的图象交点B的横坐标.因为函数y1=lg x和y2=10x互为反函数,所以y1=lg x和y2=10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由题意可得出A,B两点也关于直线y=x对称,于是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α,β),B(β,α).而A,B两点都在直线y=3-x上,所以β=3-α,所以α+β=3.
答案 D
[典例9] 已知函数f(x)=x+2x,g(x)=x+ln x,h(x)=x--1的零点分别为x1,x2,x3,则x1,x2,x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x1<x2<x3
解析 令x+2x=0,得2x=-x;
令x+ln x=0,得ln x=-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y=2x,y=ln x,y=-x的图象,如图可知x1<0<x2<1.令h(x)=x--1=0,则()2--1=0,所以=,即x3=2>1.所以x1<x2<x3.
五、函数模型的应用
针对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函数模型来刻画.这当然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已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熟练掌握已学函数的特点,并对一些重要的函数模型要有清晰的认识.对于一个具体的应用题,原题中的数量间的关系,一般是以文字和符号的形式给出,也有的是以图象的形式给出,此时我们要分析数量变化的特点和规律,选择较为接近的函数模型进行模拟,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预测一些结果.
[典例10] 为了估计山上积雪融化后对下游灌溉的影响,在山上建立了一个观察站,测量最大积雪深度x与当年灌溉面积y.现有连续10年的实测资料,如表所示.
(1)描点画出灌溉面积随积雪深度变化的图象;
(2)建立一个能基本反映灌溉面积变化的函数模型,并画出图象;
(3)根据所建立的函数模型,估计若今年最大积雪深度为25 cm,则可以灌溉土地多少公顷?
解 (1)描点、作图,如图甲所示:
(2)从图甲中可以看到,数据点大致落在一条直线附近,由此,我们假设灌溉面积y与最大积雪深度x满足一次函数模型y=a+bx(a,b为常数且b≠0).取其中的两组数据(10.4,21.1),(24.0,45.8),代入y=a+bx,得用计算器可得a≈2.2,b≈1.8.这样,得到一个函数模型:
y=2.2+1.8x,作出函数图象如图乙,可以发现,这个函数模型与已知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这说明它能较好地反映最大积雪深度与灌溉面积的关系.
(3)由(2)得到的函数模型为y=2.2+1.8x,则由y=2.2+1.8×25,求得y=47.2,即当最大积雪深度为25 cm 时,可以灌溉土地约为47.2公顷.
[典例11] 载人飞船是通过火箭发射的.已知某型号火箭的起飞重量M t是箭体(包括搭载的飞行器)的重量m t和燃料重量x t之和.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条件下,假设火箭的最大速度y km/s关于x的函数关系为y=k[ln (m+x)-ln (m)]+4ln 2(其中k≠0,ln x是以e为底x的对数).当燃料重量为(-1)m t时,该火箭的最大速度为4 km/s.
(1)求此型号火箭的最大速度y km/s与燃料重量x 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若此型号火箭的起飞重量是479.8 t,则应装载多少吨燃料(精确到0.1 t,取e=2.718)才能使火箭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8 km/s,顺利地把飞船发送到预定的椭圆轨道?
解 (1)由题意,得4=k{ln [m+(-1)m]-ln (m)}+4ln 2,解得k=8,
所以y=8[ln (m+x)-ln (m)]+4ln 2=8ln .
(2)由已知,得M=m+x=479.8,则m=479.8-x.
将y=8代入(1)中所得式中,得
8=8ln .
解得x≈303.3.
答:应装载约303.3 t燃料,才能使火箭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8 km/s,顺利地把飞船送到预定的椭圆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