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28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20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28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20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28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20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28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201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28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201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28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201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28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201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28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201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背景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中重点字词提示,翻译提示,五石之瓠,惠子的故事,庄子的特点,惠子的特点,所用之异,庄子的故事,小大之辩,惠子的故事五石之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任务一:庄子与《庄子》
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称为“老庄哲学”。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经》。
庄子思想
天道观念:“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自由思想: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提出“不滞于物”的观点。
平等思想: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重视事物天然的本性,认为天然的本性都合乎性命之常情,因此天然的差异也是合理的,而对个性和差异的尊重,正是庄子平等观念的深刻之处。辨证思想: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认为道既派生了万物,又不滞于万物中,表现出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统一。游世思想:在内篇七篇,游世几乎是核心思想。一方面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继承了隐者传统的心情灰暗的主题叙述,就是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在这样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
《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原有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五十二篇,十余万言。郭象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字,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庄子》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任务二:梳理文言大意,积累文言知识
1、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下面的文段断句。然后比对课文,检查完成效果。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本文的字词句,准确理解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自主落实字词句,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梳理过程中如遇障碍、疑惑,做好标记。要求学生使用《同步解析与测评》,完成上面的“语言知识梳理”。 2)集中提问:针对文中难懂的字词句,课堂上由学生集中提问,其他同学或老师相互解答。【学生能够相互解答的尽量让学生解答,学生无法解答的,老师才解答】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任务三:理解思想内容,品味艺术特色
文章借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展开说理,突显了小大之辨、“无用”之大用;同时也鲜明地体现了长子文章的艺术特点。阅读文本,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任务1:阅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内容,在此基础上填写下面的结构图。
庄子的故事:不龟手指药
任务2:文章中惠子和庄子讲的故事各有什么用意?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理解惠子和庄子的这场争论?请结合文本和所学知识加以探讨。 提示:结合庄子的思想观点进行探究。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形成小组统一意见 各小组代表发言,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补充
第一问: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第二问:这里蕴含着对“有用”和“无用”的认识问题。庄子认为只要不凝滞于物,则大小皆为可用,这是有用。有用必须超然物外,游于忘我之境。当然,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也无困苦,就可以逍遥自在,绝对自由了。因而无用就是大用,这是庄子追求的思想境界。而惠子则基于对现实的认识,自然限于一般的理解和困惑。
任务3:本文虽然短小,但是特点鲜明,能够鲜明地体现庄子文章的风格特点,请结合下面的问题,赏析其艺术特色 1、结合文本说说庄子运用寓言说理的特点。 2、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语言说说庄子和惠子各自的形象。
《庄子》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
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是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的,惠子和庄子的对话辩白了彼此的观点。从这些对话可以看出,庄子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随顺自然;而惠施则斤斤计较,锱铢必争。
任务4: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你想象一下,在庄子说完“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之后惠子会有怎样的表现和说辞。
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想象,注意要符合惠子的形象特点。 课堂进行展示和交流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 B .能不龟手一也 一:一样 C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思虑 D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中惠子与庄子就“有用”“无用”展开论证,表现了庄子善于从世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 B .文章写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考虑大葫芦的功用,这从侧面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C .同样是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那个外地人用它来获得封赏,宋国的那户家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D .作者以哲学观点代替寓言故事,在逻辑推理中巧妙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让读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领悟其中的哲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2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备课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复习ppt课件,共2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