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授课课件ppt
展开新课导入:你能判定吗? 一起凶杀案,经过侦查得知,作案人可能是赵、钱、孙、李四人中的某一个。这四名犯罪嫌疑人都否认自己作案,大家说法不一。赵:“不是我杀的。”钱:“李就是杀人犯。”孙:“钱就是杀人犯。李:“不是我杀的。①如果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请问凶手是谁?为什么?②如果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请问凶手是谁?为什么?
①遵循同一律的含义、常用公式、②基本内容、要求、③常见的逻辑错误及要注意的问题
提示:有逻辑问题。同一律要求……甲说的“别人"是除乙之外的其他人。乙说的“别人”是除甲和乙之外的其他人。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
结合P10知识,分析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都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
1.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就是真;如果是假就是假。2.公式:A是A
A是思想,既可指代概念,也可指代判断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这里的“好茶”是指质量好的茶
这里的“好茶”是指没变质的茶
卖茶人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结论:运用概念若不遵守同一律的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示例评析:有逻辑错误吗?
(1)小张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经是律师了。(2)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①同一律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②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
灵活变通:下列材料中的论断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吗?
①遵循矛盾律的含义、常用公式、②基本内容.、要求、③常见的逻辑错误及要注意的问题
《韩非子·难一》载:“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结合P11页知识,说说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
因为问话者的问题揭露了其论断中的逻辑矛盾。卖兵器的楚人前一个论断意思是“我的盾是坚固的,没有东西可以戳穿它”,后一个论断意思是“我的矛是锋利的,它可以戳穿所有的东西”。这两个论断同时肯定了“此矛可以戳穿此盾”和“此矛不能戳穿此盾”。
1.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 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2.公式:A不是非A3.要求:保持思维的一致性,不能自相矛盾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下列论断有没有违反矛盾律的要求?①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④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⑤某电站外高挂告示牌,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写着:“严禁触碰电线!千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⑥领导讲话:“今天是安全生产会议,1我想讲几个与之有关的问题:一、1关1 于绿化问题;二、关于计划生育……”
(1)思维中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矛盾。任何科学都要求排除逻辑矛盾,而任何学 科又都要求认识 事物本身的辩证矛盾。(2)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自相矛盾的诊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辩证矛盾断定的是事物同时具有两种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属性。
①遵循排中律的含义、常用公式、②基本内容.、要求、③常见的逻辑错误及要注意的问题
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甲说: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答:我去,也不去。甲说: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乙说: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合作探究三:结合P11页知识,分析两个情境乙违反了排中律还是矛盾律吗?
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违背了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乙的回答,同时肯定了“去”与“不去”,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背了矛盾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同时肯定了“去”和“不去”
1.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是反证法的逻辑基础)2.公式:A或者非A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保持思维的明确性,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4.逻辑错误:两不可5.应用时注意:排中律的作用只在于提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以供人们选择,但它并没有指明两个判断中哪一个是真的。判断的真要靠实践确定。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知识整合】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
归纳: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的思维
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2)来源: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 (3)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
1、爱因斯坦认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既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这个论断( )A.违反了矛盾律,是思维混乱的表现B.违反了同一律,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C.揭示了事物所固有的矛盾二重性D.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2、某班在民主决策是否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两位同学的对话如下:小明:“你投了赞成票吗?”小亮:“没有。”小明:“你投了反对票吗?”小亮:“也没有。”上述对话中的回答( )A.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B.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C.犯了“两不可”的错误D.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
表明小亮投的是弃权票,没有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2、有个小伙子上了火车之后,发现没有空座了,于是就厚着脸皮硬往一位老大爷身边挤座儿。老大爷不高兴了,说:“小伙子,别硬坐了,座位已经满了。”小伙子嬉皮笑脸地说:“老大爷,没办法,我买的就是‘硬座’票。”材料中小伙子的话(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③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④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老大爷说的“硬坐”是强行往座位上坐,小伙子所说的“硬座”是一种座椅类型。 小伙子故意混淆“硬坐”和“硬座”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
一起凶杀案,经过侦查得知,作案人可能是赵、钱、孙、李四人中的某一个。这四名犯罪嫌疑人都否认自己作案,大家说法不一。赵:“不是我杀的。”钱:“李就是杀人犯。”孙:“钱就是杀人犯。李:“不是我杀的。①如果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请问凶手是谁?为什么?
钱和李相互矛盾,根据排中律,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题意告诉我们,只有一人说真话,那么赵和孙说的是假话,所以赵的话和孙的话是假话,故赵是凶手。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背景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能游移不定,P10探究与分享,偷换概念,探究与分享P11,不能自相矛盾,不能骑墙居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授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课把握逻辑的要义,逻辑矛盾,辩证矛盾,辨证矛盾,优秀与不优秀都不选,去与不去都不选,事例评析,课堂小结,本框必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课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课标要求,请你评析,探究活动,矛盾关系,违反排中律,知识框架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