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学案
展开【课标解读】
政治认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坚持真理,驳斥诡辩。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的相关内涵与基本要求。
公共参与: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让思维合乎逻辑。
【预习自测】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请问罪犯是谁?为什么?
某珠宝店钻石被盗,现查明罪犯是赵某、钱某、孙某、李某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
赵某:不是我偷的。
钱某:李是罪犯。
孙某:钱是罪犯。
李某:不是我偷的。
【核心知识点】
(一)同一律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同一律常用公式是“A是A”。其基本内容为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当然,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思维中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二)矛盾律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矛盾律常用公式是“A不是非A”。其基本内容为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或两可。
(三)排中律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其基本要求为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背排中律就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知识整合】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体系构建】
【习题演练】
1、一天,小方、小林做完数学题后发现答案不一样。小方说:“如果我的不对,那你的就对了。”小林说:“我看你的不对,我的也不对。”旁边的小刚看了看他们两人的答案后说:“小林的答案错了。”这时数学老师刚好走过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并查看了他们的运算结果后说:“刚才你们三个人所说的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请问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小方说的是真话,小林的答案对了。
B、小刚说的是真话,小林的答案错了。
C、小林说对了,小方和小林的答案都不对。
D、小林说错了,小方的答案是对的。
2、某人做了好事但没留下姓名。已知在甲、乙、丙、丁四人中有一人是做好事的人。当有人问到甲、乙、丙、丁四个人时,他们的回答如下:
甲:不是我做的;
乙:是丁做的;
丙:是乙做的;
丁:不是我做的。
若其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根据他们的回答我们可知,做好事的人是( )
A、甲 B、乙 C、丙 D、 丁
3、在《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郑县有一位姓卜的人,常常在外鬼混。一天他的裤子弄出了一个洞。他买了新布,回家让妻子为他做一条新的裤子。妻子问他如何做,他说“照原样”。于是他妻子把裤子照原来的样式做好后,照样在裤子原来的地方剪了一个洞。妻子违反了( )
A、同一律 B、矛盾律 C、排中律 D、对立统一律
4、某位父亲在看完儿子成绩报告单上的操行评语后勃然大怒,质问儿子:“你说,你都跟谁打架了?”儿子说:“我没有跟别人打架啊!”父亲说:“你还嘴硬!这上面不是写着经常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吗?”这位父亲违反了 ( ) 的要求。
A、差异律 B、排中律 C、同一律D、综合律
5、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都无分别,是非真假相混,落入如此境地的人便绝不能说出使人明白的道理。”他实质上是强调了( )
A、要避免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要遵守矛盾律
C、要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D、要遵守排中律的要求
答案:罪犯是钱某。因为钱的口供“李是罪犯”和李的口供“不是我偷的”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据题意说假话者只有一人,那么说假话者非钱即李。因此,赵和孙的口供都是真的,按照孙的口供,钱某是罪犯。
AAACD 规律名称
内涵/基本内容
公式
要求
适用范围
逻辑错误
同一律
任何一种论断都必须具有确定性
A是A
确定性(自身同一)
概念和判断
偷换/混淆概念、偷换/转移论题
矛盾律
任何一种论断都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
A不是非A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
自相矛盾
/两可
排中律
任何一种论断都否定论断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
A或者非A
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矛盾判断
两不可
高中人教统编版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a href="/zz/tb_c401586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预习自测,核心知识点,知识拓展,体系构建,习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的多种含义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5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逻辑”的多种含义学案设计</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预习自测,核心知识点,知识整合,体系构建,习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54_t4/?tag_id=42" target="_blank">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案</a>,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预习自测,核心知识,体系构建,习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