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
本册主线树立科学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
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都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
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结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3.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
买茶叶的人所说的“好茶”指的是品质优良的茶叶,卖茶叶的人说的“好茶”指的是没有变质的茶叶。 卖茶叶的人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探究问题:卖茶人的回答违背了什么要求,犯了什么错误?
教师留了题目为《人贵有志》的作文,有个学生在开头说“人必须有志,有理想”之后,就笔锋一转,大谈特谈“有了志向必须奋斗才行。没有奋斗,理想就成了空想”。结果他的作文得了零分。
探究问题:这个学生在文章写作时犯了什么错误?
结论:这个学生把“人贵有志”的论题换成了“人贵奋斗”了论题,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5.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①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②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1)偷换概念: 混淆概念就是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因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改变了概念也就改变了判断。例如:“我对法律上规定‘公开审判应当有律师为被告辩护’有意见。怎么罪犯还会有理?还要有人替他辩护?请问,这是站到什么立场上去了!” “被告”与“罪犯”是交叉关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不同一。这里恰恰把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混淆概念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语词表达两个不同的概念引起的。(2)偷换论题:偷换论题就是把不同的判断当作同一判断来使用,从而使议论离开了原来的论题。 例如:写作当中的“走题”或“跑题”,其实也是偷换论题。例如,有人写一篇题为“人贵有志”的文章,在开头说“人必须有志向,有理想”之后,就笔锋一转,大谈特谈“有了志向必须奋斗才行。没有奋斗,理想就成了空想”。那么请问,这篇文章究竟要写“人贵有志”还是“人贵奋斗”?
小张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经是教师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1)同一律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2)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
下列材料中的论断有没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探究问题: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卖兵器的楚人之所以“弗能应”,在于问话者的问题揭露了其论断中的逻辑矛盾。卖兵器的楚人前一个论断意思是“我的盾是坚固的,没有东西可以戳穿它”,后一个论断意思是“我的矛是锋利的,它可以戳穿所有的东西”。这两个论断同时肯定了“此矛可以戳穿此盾” 和“此矛不能戳穿此盾”。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①“概念”角度,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个对象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来反映。
例如:对于同一个几何图形,不能既用“三角形”又用“非三角形”来反映它。
②“判断”角度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
例如:“所有人都是善良的”与“有些人是不善良的”。 根据矛盾律,对这两个判断不能同时肯定。
5.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①和④论断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要么画圆,要么画方,不存在“一个方的圆”;既然“太紧张”,就不可能“不知不觉”。②和③论断没有自相矛盾。“噪”与“静”“鸣"与“幽”是对立统一的;认识能力的“无限"与“有限”也是对立统一的。
判断:下列论断哪些是自相矛盾的,哪些不是。①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 。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④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1)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2)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某珠宝店钻石被盗,现查明罪犯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 赵:不是我偷的。 钱:李是罪犯。 孙:钱是罪犯。 李:不是我偷的。 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请问罪犯是谁?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形式逻辑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矛盾律的相关内容,得出钱与李的口供矛盾;同时应结合“只有一人说假话”这一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罪犯是钱。因为钱的口供“李是罪犯”和李的口供“不是我偷的”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据题意说假话者只有一人,那么说假话者非钱即李。因此,赵和孙的口供都是真的,按照孙的口供,钱是罪犯。
《它倒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
探究问题: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主持人对这两个判断同时加以否认
结论:主持人的话不符合逻辑。因为两个判断构成矛盾关系,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之一加以否定,必须对另一判断予以肯定。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三)排中律:思维的确定性及要求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
5、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某珠宝店钻石被盗,现查明罪犯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 赵:不是我偷的。 钱:李是罪犯。 孙:钱是罪犯。 李:不是我偷的。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请问罪犯是谁?为什么?
答案:罪犯是赵。因为钱的口供“李是罪犯”和李的口供“不是我偷的”相互矛盾,根据排中律,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根据题意说真话者只有一人,那么说真话者非钱即李。因此,赵和孙的口供都是假的,按照赵的口供,赵是罪犯。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背景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能游移不定,P10探究与分享,偷换概念,探究与分享P11,不能自相矛盾,不能骑墙居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授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课把握逻辑的要义,逻辑矛盾,辩证矛盾,辨证矛盾,优秀与不优秀都不选,去与不去都不选,事例评析,课堂小结,本框必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授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要“偷换概念”,不能自相矛盾,不当“骑墙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