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下数学 2.3.1平行线的性质探究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9869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 2.3.1平行线的性质探究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9869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并积累了一些直观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的识别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了推理说明的必要性;同时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 ,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转化的方法提供了支撑,,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熟练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逆向猜想;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灵活运用;第四环节:对比学习,加深理解;第五环节:联系拓广,综合应用;第六小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逆向猜想
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因为∠1=∠5 (已知)
所以a∥b( )
因为∠4=∠ (已知)
所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因为∠4+∠ =1800 (已知)
所以a∥b( )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活动内容:课本52页的“探究”部分。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
(1)测量同位角∠1 和∠5 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图中有几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图中有几对同旁内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
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具体教学时,可把该探究细分成如下几个活动:
活动1、先测量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
活动2、根据测量所得的结果作出猜想:
同位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内错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同旁内角呢?
活动3、验证猜测.
另外画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样测量并计算各角的度数,检验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如果直线a与b不平行,猜想还成立吗?
活动4、归纳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活动5、运用与推理
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理由吗?
因为a∥b.
所以∠1=∠5 (_______)
又因为∠1=∠_____(对顶角相等)
所以∠4=∠5,
类似地,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灵活运用;
活动内容:
1.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
∠1相等或互补的角。
2.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缺部分,量得∠A=65°,∠B=80°,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3.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
第一次拐的角∠B 是130°,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
第四环节:对比学习,加深理解;
活动内容:通过刚才的应用,大家能谈一谈今天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和上一节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么? 请大家填写下面的表格,加以对比。
条件
性质
师生共同总结: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归纳:条件:角的关系线的关系
性质:线的关系角的关系
第五个环节:联系拓广,综合应用
活动内容:
1.如图,已知D是AB上的一点,E 是AC上的一点,∠ADE =60° ,∠B =60°,∠AED =40°.
(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
(2)∠C是多少度?为什么?
2. 如图 2-18,一束平行光线 AB 与 DE 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
∠1 =∠2, ∠3 = ∠4.
(1)∠1 与 ∠3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 2 与 ∠4 呢?
(2)反射光线 BC 与 EF 也平行吗?
第六小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活动内容:师生交流,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还存在哪些疑问?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着重突出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测量,猜想、验证,让学生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了教学活动,充分挖掘知识内涵,引导学生体会平行线性质与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需要注意的地方:
(1)对两直线不平行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关系的探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有助于区分性质与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有必要加强。
(2)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不要由老师的包办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3)本课设计的内容较为丰富,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教学班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角
∠1
∠2
∠3
∠4
∠5
∠6
∠7
∠8
度数
条件
结论
平行线的性质
判定平行的条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平行线的性质精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动手操作,巩固新知,灵活运用,对比学习,加深理解;,回顾小结,盘点收获,达标测试,反馈矫正,布置作业,落实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