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真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787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真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787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真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787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真题)
展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真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与硝酸钾相似
C.a、b、c三点对应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2、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盛有10℃、T1℃、T2℃、T3℃不同温度的水各100g,分别向其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T1℃<T2℃<T3℃
B.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g/100g水
C.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四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d
3、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真假黄金 | 观察颜色 |
B | 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 取样,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 |
C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通入氧气后点燃 |
D | 鉴别N2和CO2 |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A.A B.B C.C D.D
4、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 B.冰水 C.碘酒 D.白醋
5、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蔗糖 C.茶油 D.泥土
6、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图示错误的是
A.称固体 B.量液体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设计 |
| |||
实验 目的 | 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 | 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 | 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
A.A B.B C.C D.D
8、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蔗糖 C.食盐 D.味精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下表是KNO3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1)上述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是________。
(2)要使KNO3从其溶液中全部结晶出来,应该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3)60℃时,用100g水配成KNO3饱和溶液再将其降温到10℃,析出结晶_______g。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从A.钛合金B.洗涤剂C.湿毛巾D.稀有气体E。煤F。金刚石 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可用___________切割大理石;
②可用___________制得焦炭;
③可用___________捂口鼻逃离火场;
④可用___________制造电光源;
⑤可用___________除衣服上的油污;
⑥可用___________制造人造骨骼。
(2)根据下列信息回答:
①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有关;
②做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作贡献。下列可回收垃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
A.塑料瓶 B.旧报纸 C.铝制易拉罐
3、根据图示信息,用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溶质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______;
(2)写出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______;
(3)写出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式______;
4、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回答:
(1)日前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均为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石油的综合利用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
(3)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引起的中毒。
(4)为保证安全,凡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气体的________。
(5)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
(6)炭雕以活性炭为原料,对甲醛等有害气体有很强的__________作用,能净化室内空气。
(7)洗涤灵能洗去盘子上的油渍,原理是洗涤灵对食用油有____作用,它能增强乳浊液的___性。
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将20.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表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散失)。
反应时间/s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液温度/℃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0.8 | 20.7 |
(1)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是_________℃。
(2)计算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徐州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4.0g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用量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第一次加入10g | 3.0g |
第二次加入10g | 2.0g |
第三次加入10g | 1.0g |
第四次加入10g | 0.4g |
(1)4.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__g。
(2)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将20g氯化钠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01%)
4、将13克的锌粒放入87.4克的稀盐酸中,当锌粒完全反应后:
(1)最多可以放出多少克的氢气?
(2)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5、某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24g“石头纸”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向其中逐渐加入100g稀盐酸,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石头纸”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g;
(2)样品与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3)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6、在80g质量分数为15%溶液里加入20g水或20g溶质(全部溶解),计算这两种方法制成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7、 “黄铜”是铜锌合金,具有较机械性能,比纯铜耐腐蚀。现将20g黄铜投入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剩余的溶液和残余固体总质量为119.8g。
已知:Zn+H2 SO4=ZnSO4+ H2↑。
请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这种黄铜中锌的质量为多少?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8、如图,小明同学将20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
(1)往甲烧杯溶液加入5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到0.1%)
(2)若将乙烧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多少g?
9、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进行研究。
(1)①如图所示进行实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生氧气的质量远高于理论数值。则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
(2)浓度为0.05%的高锰酸钾溶液有消炎、防感染扩散等作用。
①若用10g1%的高锰酸钾溶液稀释成0.05%的高锰酸钾溶液需要蒸馏水_______mL(水的密度是1g/mL)。
②在量取蒸馏水时,若俯视读数,则会导致高锰酸钾溶液得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0.05%。
(3)经查阅资料得知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小组成员进行了以下实验: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不同的溶液中18小时,现象如下表。
编号 | Ⅰ | Ⅱ | Ш | Ⅳ | |
实验 | 25mL、0.1% KMnO4溶液 | 25mL、0.1% KMnO4溶液 +10滴浓硫酸 | 25mL蒸馏水+10滴浓硫酸 | 25mL、1% KMnO4溶液 +10滴浓硫酸 | |
铜片质量 | 实验前 | 0.54g | 0.54g | 0.54g | 0.54g |
实验后 | 0.54g | 0.52g | 0.54g | 0.43g |
(解释与结论)
①通过对比实验Ⅱ和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②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进行对比实验的编号为_______。
③该实验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味精做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味精能溶于水,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易溶于水,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另外还含有氯化钠,其它成分不考虑。
(1)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填字母)。
A 5mL B 10mL C 50mL D 100mL
(2)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编号)。
(3)为测定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然后精确测定氯化银沉淀质量,从而计算该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的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Ⅰ:硫酸是工农业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试剂。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49g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
(1)经计算,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g,所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mL。(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量取上述体积的浓硫酸所选用的仪器为_______。(填选项)
A 10mL量筒 B 100mL烧杯 C 100mL量筒 D 胶头滴管
(3)稀释浓硫酸时,将_______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______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Ⅱ:小兵同学对“锌与硫酸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设计并实验:小兵同学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在相同时间内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硫酸的质量分数(均取20mL) | 锌的形状(均取1g) | 氢气的体积(mL) |
① | 20% | 锌粒 | 31.7 |
② | 20% | 锌片 | 50.9 |
③ | 30% | 锌粒 | 61.7 |
④ | 30% | 锌片 | 79.9 |
(4)收集证据:小兵用如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氢气应从_______(填e或f或g)管通入。
(5)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6)下表是小兵开展第②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时段 | 第1分钟 | 第2分钟 | 第3分钟 | 第4分钟 | 第5分钟 | 第6分钟 |
H2的体积 | 3.1mL | 16.7mL | 10.9mL | 8.6mL | 6.6mL | 5.0mL |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变化并解释原因________,综合以上信息,分析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可能还受哪些因素影响________,设计实验验证_______。
Ⅲ:(7)用惰性电极电解只含一种溶质A的水溶液可得到稀硫酸、铜和氧气,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若电解生成了200g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则至少需要_______g质量分数为10%的A的水溶液。
4、现有50g氯化钡溶液与10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30.3g。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g。
(2)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