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复习课件ppt
展开第3、4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发展
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央官制度(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官制(中央vs地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选官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完善——监察和谏议制度
西汉前期,丞相位尊权重,礼遇殊隆。丞相进见,皇帝要起座;丞相生病,皇帝要亲临问候。皇帝的诏命,丞相认为不妥的,可以据理力争,也可以拒绝执行。吕后曾想封吕氏兄弟为王,丞相王陵就当面抵制,力言“不可”。汉景帝欲封皇后之兄王信为侯,丞相周亚夫坚决反对,说:“高皇帝曰:非刘姓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汉景帝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阅读教材,完成《中央行政体制演变》表格
(2)结果: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激化,诸侯王接连叛乱。
作用:当时:1)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决策的失误2)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牵制,皇权得到加强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
深远影响: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更加完备,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这种制度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
(1) 行政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2)相权反弹,威胁皇权
废除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明太祖:位低权轻 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位高权重,参与机密事物的决策明宣宗:票拟权,地位上升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结论:明朝内阁虽然有类似于宰相的职权,但不能统领百官、指挥诸司。它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原负责处理军国大事,雍正年间被军机处取代。乾隆56年被撤
初仅参与军务,后发展为“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清朝雍正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军机处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a.设置目的、时间 地点、人选
c.特点:简、速、密
d.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军机大臣的任命具有临时差遣值班性质,任命后不得私自和官员交往。 军机大臣被召见时只能跪奏笔录,谕旨撰写完毕后迅速将皇帝旨意直接传达给中央或地方各部去执行。
军机处实质为皇帝的秘书班子。
思考: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实质?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阅读教材,完成《地方行政体制演变》表格
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
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
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
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承秦制)
结果:导致地方割据势力产生,王国问题形成,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请思考: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呢?
汉武帝后期将地方分区监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节度使权力: 政治—较大自主权; 经济—财权; 军事—拥兵自重
唐:节度使和藩镇割据
A、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C、“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部兵原则
利:改变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②弊:造成“三冗两积”局面。
A、三衙—禁军统领机构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
⑴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⑵分割权力,相互制约。⑶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有效地巩固了统一;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有利于巩固政权;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启示:中央集权应当适中,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使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发挥。
用此制度来统治中国,是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行省制(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性质: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优点: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国省制开端。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阅读教材,完成《选官制度演变》表格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选官制度
材料一:东汉末年举孝廉的有关规定,察举标准为“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宰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
汉代实行的一种自下而上选拔人才的制度。看德行、才能,以举荐为主,辅以考试
中央和地方政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容易任人唯亲,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制)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特 点:1、重视出身;2、具有贵族政治色彩 3、士族垄断政权
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总之,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喻大华《帝制往事》
消极:无考核标准,形成门阀士族政治。
积极:选举权收归中央,利于中央集权,为科举奠定基础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产生于隋,发展于唐,完善于宋,衰落于明清
宋:严格考试程序,严密考试方法,减少考试科目,增加录取名额
明清: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文体为八股文
材料一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三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进步性。①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拔人才的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②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③科举制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
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
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完善监察和谏议制度
阅读教材,完成《监察与谏议制度演变》表格
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评价: 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实质: 是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工具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1、以皇权为核心,权力高度集中;2、人治高于法制;3、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4、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5、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三大基本特征。
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复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复习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两强相争,三足鼎立,时空坐标,分道扬镳,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新兴力量,多极兴起,一超多强,世纪90年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十年文革重大事件,“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郭路生《相信未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复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复习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篇章,罗马法,课堂检测,各抒己见,高考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