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1)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职责: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3)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4)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2.演变(1)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归三司掌管。(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拓展延伸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说明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提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古代政治的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明确行政分工,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后者更为突出,因为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三省分别体现了相权的一部分,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二、选官制度1.军功爵制度:战国时期开始用立军功便授官爵的制度替代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2.察举制和征辟制:汉武帝时期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3.科举制(1)背景: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2)来历:隋朝实行的分科举人制度。(3)完善:唐代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4)发展:宋代重视科举;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5)评价: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自主思考科举制为什么能在中国社会长期延续?提示: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克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客观、公平、公正的特点。
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制度(1)秦朝:御史大夫掌管监察。(2)汉朝:设置刺史监察地方。(3)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2.谏议制度(1)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2)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3)明清:取消专门的谏议机构。
3.评价(1)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2)积极性: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究点三省六部制史料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钱穆《国史大纲》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概括汉、唐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2)根据史料,探究中国古代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提示:(1)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2)方式:转移相权;分割相权。
三省六部制(1)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出现了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反映了古代政治的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明确行政分工,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分散相权,强化皇权。(3)三省之下的分权体制和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本质的区别,三省之上还有独裁专断的皇帝,不可能真正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图示: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
例题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高中岳麓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岳麓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萌芽秦汉,有事上报,执行机构,决策机构,⒉确立隋唐,确立隋唐,中书省,相权反弹威胁皇权,选官制度发展演变,课堂设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事上报,执行机构,决策机构,皇帝皇权至上,历史重现,延伸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评课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枢密院,中书门下,二府三司,相权再被分割,宋代二府三司,一省制,御史大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