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4.3.1 角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4.3.1 角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新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
2.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
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时钟、四棱锥.
2.提出问题: 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平面图形──角.
板书:角.
二、新授
1.角的概念.
(1)提出问题:
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两条射线.
(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
(两条射线:角的两条边
公共端点:角的顶点)
2.角的表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7页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习,其余学生独立练习.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习情况,给予评价,对多数同学作出肯定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8页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交流,并用多媒体演示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答案:分别形成平角、周角.
3.角的度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8页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
板书:1周角=_____°,1平角=_____°,1°=____′,1′=____″.
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
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39页练习.
2.计算:(1)48°39′+67°41′;
(2)90°-78°19′40″;
(3)22°30′×8; (4)176°52′÷3.
此:此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习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
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答案..
四、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1.什么是角?组成角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角?
2.本节课还复习了平面、周角?怎样得到这两种角?
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
(注意的问题: 1、不能漏掉角的符号 2、以一个字母为顶点的角有多个时,不能用单独一个顶点字母表示)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34页第1、2、3题.
六、板书设计:
4.3.1 角的度量(1)
一、问题导入 二、新授 三、课堂练习
七、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1 角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3 角4.3.1 角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角的概念,角的表示,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3 角4.3.1 角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