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
A. 防止试剂腐蚀胶管
B. 防止试剂腐蚀皮肤
C. 防止试剂挥发
D. 防止液体流出
2.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甲烷燃烧
B. 干冰升华
C. 西瓜榨汁
D. 酒精挥发
3.若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再加热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回原处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④③②①
4.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 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5.下列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6.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 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D.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7.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人的呼吸作用
B. 燃放烟花
C. 蜡烛燃烧
D. 电灯通电发光
8.加热某种固体时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是化学变化
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 是物理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 也不是化学变化
9.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
A. 用镊子
B. 用玻璃棒
C. 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 直接倒入
10.诗句、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既隐含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C. 白玉为床,金作马
D. 伐薪烧炭南山中
11.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mL,则实际液体体积为( )
A. 大于20mL
B. 小于20mL
C. 等于20mL
D. 无法判断
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车胎爆炸
B. 高粱酿酒
C. 酒杯破碎
D. 汽油挥发
1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 发光发热
B. 有颜色的变化
C. 有其他物质生成
D. 有气体、沉淀产生
14.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 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
D.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
15.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三聚氰胺是白色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可溶于甘油,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向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是违法行为。三聚氰胺加热分解时会释放出大量氮气。通过以上文字,你认为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
17.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
(1)量取4.5 mL蒸馏水,必须用到的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
(2)吸取和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时,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学实验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在横线上填写以下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
(2)用量筒量取20mL水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会 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20.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防止试剂腐蚀胶管,所以答案应选A。
2.【答案】A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甲烷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西瓜榨汁的过程中只是分离出西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答案】C
【解析】若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再加热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首先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回原处,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所以答案应选C。
4.【答案】B
【解析】对待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应抱着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的探究,而不应该不予理睬。故选B。
5.【答案】B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石墨导电是利用石墨具有导电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粉尘爆炸是剧烈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金属拉成丝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活性炭吸附毒气是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
6.【答案】C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综上所述,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时,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做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A选项正确;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B选项正确;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故C选项错误;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故D选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人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燃放烟花是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电灯通电发光由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8.【答案】B
【解析】加热某固体有气体产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错误;加热某种固体时有气体产生,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高锰酸钾加热能生成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故选项C和D都是错误的;选项B是正确的。
9.【答案】C
【解析】往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粉末状的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纸槽,所以答案应选C。
10.【答案】D
【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 B.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里面有燃烧过程,隐含化学变化;C.“白玉为床,金作马”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 D.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过程中隐含物理变化,“烧炭”过程中隐含化学变化。
11.【答案】B
【解析】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会导致读数偏大,则实际液体体积应为小于所以答案应选B。
12.【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车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高粱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酒精这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3.【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是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有上述现象发生,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也是物理变化。我们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应抓住它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14.【答案】A
【解析】本题需把握好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臭氧与氧气是不同种物质,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氧气,生成物是臭氧,属化学变化;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所以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
15.【答案】D
【解析】取用任何化学固体药品,都不能用手接触;大理石是块状固体,应先将试管横放,再用镊子夹取大理石,放入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直立起来,以免将试管底部撞击破裂;粉末状固体的取用,如氯化钠、二氧化锰粉末,应先将试管倾斜,即一斜二送三直立。故答案应选D。
16.【答案】三聚氰胺是白色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可溶于甘油 ;
三聚氰胺加热分解时会释放出大量氮气
【解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不需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受热分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17.【答案】(1)5 mL量筒 (2)胶头滴管
【解析】量取4.5 mL蒸馏水,需要量筒,为了减少误差,量筒的量程越接近越好,所以选用5 mL量筒。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应用胶头滴管。
18.【答案】(1)会污染原瓶试剂,污染原瓶药品 (2)偏大 (3)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解析】(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会污染原瓶试剂,污染原瓶药品。(2)用量筒量取20mL水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会偏大。(3)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19.【答案】(1)氮气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明确实验设计的内容。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又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较多的氮气;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20.【答案】(1)光合 (2)左移 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解析】(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可使瓶内的植物因接触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2) 由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使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21.【答案】A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B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
【解析】A可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以进行对比实验。
B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时,由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所以玻璃片会出现水雾,而另一片上不出现。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