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
展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2.下列仪器在进行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 烧杯
B. 烧瓶
C. 试管
D. 量筒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 水
B. 二氧化碳
C. 水和二氧化碳
D. 灰烬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胆矾研碎
C. 葡萄酿酒
D. 铁水铸成锅
5.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焰火表演
B. 霓虹灯表演
C. 音乐喷泉
D. 气球升空
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溶解性
B. 腐蚀性
C. 助燃性
D. 可燃性
7.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
B. 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
D. 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
8.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 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9.诗句、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既隐含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C. 白玉为床,金作马
D. 伐薪烧炭南山中
10.某同学在观察镁条燃烧时记录了如下现象:①发出耀眼的强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 ③镁条变短 ④镁条由银白色固体变成了白色固体。请帮助他选出能作为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下列描述的,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氢气的可燃性
B. 汽油的挥发性
C. 浓硫酸的腐蚀性
D. 氧气的助燃性
12.科学研究时,判断某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 需加热观察现象
B. 发现气体消失
C. 发现固体消失
D. 有其他物质生成
1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态上不同的物质
D.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14.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 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 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 蜡烛中含有炭黑
15.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人的呼吸作用
B. 燃放烟花
C. 蜡烛燃烧
D. 电灯通电发光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实验室里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药品,因此在使用时,不能用手__________,不要把鼻孔________________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品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我们要注意节约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即液体取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__。
17.进入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请仔细观察下图,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任写两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请你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反应中是否有能量变化。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20.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21.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往容器口塞橡胶塞时,不应把容器放在桌面,然后再塞进塞子,这样容易把容器压碎,故B不正确。所以答案应选B。
2.【答案】D
【解析】烧杯、烧瓶、试管均可以用作反应容器;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加热且不能作反应容器。
3.【答案】C
【解析】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将烧杯正放,倒入澄清石灰水并震荡,会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答案】C
【解析】根据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A.冰雪融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胆矾研碎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水铸成锅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5.【答案】A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焰火表演时会发生燃烧,生成新物质,属化学变化;霓虹灯表演是在灯中充入了稀有气体,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音乐喷泉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气球升空没有产生新物质属物理变化。
6.【答案】A
【解析】B.腐蚀性、 C.助燃性、 D.可燃性均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关键是要看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7.【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题意: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II中产生白色浑浊现象。可知CO2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由于只是加入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判断其中氧气的含量,分析所给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是正确的。
8.【答案】B
【解析】对待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应抱着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的探究,而不应该不予理睬。故选B。
9.【答案】D
【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 B.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里面有燃烧过程,隐含化学变化;C.“白玉为床,金作马”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 D.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过程中隐含物理变化,“烧炭”过程中隐含化学变化。
10.【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是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有上述现象发生,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我们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应抓住它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镁条由银白色固体变成了白色固体,说明生成了新物质。
11.【答案】B
【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氢气的可燃性、 浓硫酸的腐蚀性 、氧气的助燃性都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所以均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汽油的挥发性,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12.【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与加热观察无关;有气体生成、有水生成、有沉淀生成,以及发现气体消失、发现固体消失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D。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认识,能正确理解“ 新物质”。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于电解水这个化学变化生成的氧气,氧气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但却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不正确;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如水变成水蒸气就是状态的改变,变化前后是同一种物质,故B不正确;C.形态上不同的物质不一定是新物质,例如玻璃破碎,形状发生改变,变化前后是同一种物质,故C不正确;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D正确。
14.【答案】A
【解析】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故选择A。
15.【答案】D
【解析】人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燃放烟花是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电灯通电发光由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16.【答案】接触; 凑到容器口; 任何药品的味道; 1~2 mL; 盖满试管底部
【解析】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明确规定,实验室里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药品,因此在使用时,不能用手接触,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实验中,我们要注意节约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7.【答案】(1)在实验室里打闹;(2)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
【解析】仔细观察图中学生的实验情况,有以下错误:
在实验室内打闹;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或尝药品的味道);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加热;把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把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使用试管夹时,手指不能按在短柄上;用湿手接触电源插座等(任意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8.【答案】(1)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2)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气体,放出热量;(3)反应中放出热量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金属钠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是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气体,放出热量;
19.【答案】A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B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
【解析】A可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以进行对比实验。
B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时,由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所以玻璃片会出现水雾,而另一片上不出现。
20.【答案】(1)氮气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明确实验设计的内容。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又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较多的氮气;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21.【答案】(1)光合 (2)左移 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解析】(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可使瓶内的植物因接触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2) 由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使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