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23)-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2851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23)-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2851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5 圆1 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5 圆1 圆的认识教案设计,共5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体现以下两个特点:①有机整合教学资源,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圆的基本特征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②在审美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设计思路1.通过“认圆”、“赏圆”、“画圆”、“识圆”、“用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圆的本质,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科学的认知材料。2.以“画圆”为主线进行教学。先通过“画圆”、“赏圆”,使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感受圆是光滑、饱满和匀称的曲线图形;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相关概念,之后回顾画圆过程,理解圆规画圆原理的同时内化对概念的理解;再通过引导学生画画、量量、比比、想想、说说、验验,理解圆的特征,其间引导学生关注赏圆,达到知识内化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3.课末引导学生解释生活中运用圆的知识的现象,理性感受圆的“美”的同时梳理全课知识,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上册p55-58页例1.例2的内容。学情与教材简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教材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学生学习水平存在差距。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具有新鲜的感觉,从而增加探索问题的兴趣。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概念,会画圆。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方法。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圆与生活的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等教学线索 (一)复习回忆,唤醒经验,引出学习方向。1.思考并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2.交流谈话,了解学情,总结学习方法,引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感官感知圆和欣赏圆,回忆生活中的圆,唤起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使他们体会到圆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内驱力。】(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用圆规能画出光滑、饱满、匀称的曲线图形。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5.简单认识圆内、圆上、圆外,为概念的引入铺垫。【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画圆的辅助工具是为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的启发。对于圆规的使用学生已有一定的掌握,让他们在不断操作中悟出画圆的技巧并进一步规范自己的画圆方法,这时的感触和记忆才应该是最深刻的。】(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2.通过观察老师画图,认识直径及字母表示。3.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发现半径与直径的特征。4.学生汇报交流成果。5.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6.沟通:圆的内部特征与外部特征之间具有怎样的有机联系?【设计意图: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时,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思考,那怎样抓住这个关键呢?我以创设一个又一个问题情境为突破口。“学贵有疑”、“疑者则大进”。因此我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画画、量量、观察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安排学生动手合作交流的环节,使他们激起探究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对于知识的探究中。自觉得出“在同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板书简洁清晰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四)在练习中形成结构 1.寻找:给定的圆中没有标出圆心,半径是多少厘米?2.想像: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会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进一步走进数学世界,用他们的慧眼和巧手去发现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采的数学世界。】(五)在收获中深化体验 1.巩固练习。2.联系实际,初步应用圆。3.谈收获丰富对圆这一曲线图形内在美感的认识。【设计意图:设计这组练习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对整堂课加以梳理归纳,同学们交流与反思中,使知识得以整理内化。】(六)课后延伸 1.用圆规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①画一个直径4厘米。②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2.交流多种多样的画圆方法。不用圆规,还可能怎样画出一个圆?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半径、直径之间关系的认识。【设计意图:对拓展题作的是弹性安排,具体视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决定是在课堂上解决还是留给学生课后解决,或是课堂作部分提示。设计练习最重要的原则是匹配原则。即根据每个习题的功能与作用,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特别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利用生活学习数学的作用,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板书设计:圆 的 认 识 直径d 半径r圆心o 圆心(O) 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r) 无数条 都相等 决定圆的大小在同一圆内 (d=2r或r=1/2d)直径(d)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本节课中,我从生活情境入手,然后顺势提出“圆有哪些特征?”这一全课的核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猜测、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伴随着问题的圆满解决,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在体验“生活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与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获得了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需的数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5 圆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描述,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评价方案,学习过程,学习目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圆的认识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请你来当小老师,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圆的认识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立体研讨,迁移运用,整理建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