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专题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专题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专题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2页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专题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小明从化学方程式 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④
    2.关于 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常温下,每2体积的氧气与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每4份质量的氧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3.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镁条燃烧:
    B.铜绿分解:
    C.氨水中和硫酸:
    D.酒精完全燃烧:
    4.学校防控新冠肺炎所用消毒液成分之一是次氯酸钠,以下反应可生成次氯酸钠,Cl2+2NaOH=NaCl+NaClO+X,其中X的化学式为()
    A.ClO2B.H2C.H2OD.Na2O
    5.在高压锅炉水处理时,肼(N2H4)用于脱除氧气以防锅炉腐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A.H2OB.NOC.H2D.HNO3
    6.石灰氮(化学式为CaCN2)是一种固态肥料,遇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N2+3H2O=CaCO3+2X,则x化学式为()
    A.NOB.N2C.CO2D.NH3
    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五种物质B.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D.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
    8.Mn—Ni/H—USY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其主要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共有2种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比为1:2D.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未改变
    9.工业上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B.丙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C.28g甲完全反应至少需要2g乙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10.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说法正确 ()
    A.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3价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1:1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1.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丁一定属于单质B.该反应中, 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 8
    C.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12.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0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D.丙一定作催化剂
    13.在一密闭容器中,甲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待测值为0B.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44:27
    C.物质甲中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D.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46
    14.密闭容器内有M、N、P、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密闭容器内仍然是M、N、P、Q四种物质。反应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为16.8
    B.物质P一定是化合物
    C.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比为7∶3
    D.P和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25∶14
    15.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t1和t2时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等于12B.X、Z、M的质量变化量之比为19:12:7
    C.Y可能是催化剂D.继续加热至充分反应,M的质量为34g
    16.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8.5B.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1
    C.乙一定是化合物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22:9
    17.在一密闭容器中,甲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B.甲中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C.待测值等于 23
    D.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44:27
    18.将某物质R和氧气置于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值为5
    B.R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R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l
    D.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
    19. 如图是表示一定量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t1时a=24.5g,则t2时c=9.6g
    B.a表示MnO2
    C.b是O2,c是KCl
    D.t1和t2时,钾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20.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4.4g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刻,O2和CO2的质量相等
    B.该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为3n
    C.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
    D.反应结束后,密闭容器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3.2g
    21.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密闭容器内各物质的量与时间(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22.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完全相符合的是()
    A.图①表示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B.图②表示电解水
    C.图③ 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D.图④表示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23.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或叙述正确的是()
    A.a=56%B.b=6%
    C.以上发生的反应中只有甲是反应物D.丁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二、实验题
    24.化学社团的同学用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图A中锥形瓶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玻璃管的作用是 。
    (2)某同学按图B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条件下进行实验。
    【答案】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 引燃白磷 遵守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密封装置
    【详解】
    (1)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图A中锥形瓶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加热后引燃白磷。
    (2)碳酸钠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反应后天平不平衡;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为一个化学反应,故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装置条件下进行实验,避免气体逸出影响实验结果。
    三、计算题
    25.将干燥、纯净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取30g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待充分反应后,将剩余固体物质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20.4g,试回答:
    (1)反应后可生成氧气g;
    (2)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26.如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从起始至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计算:
    (1)制得的氧气质量是克;
    (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的石灰石(主个剩余固体的思置要成分是CaCO3)的质量分数,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取24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100克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克。
    (2)当稀盐酸加到__________克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24克石灰石样品与盐酸充分反应后最多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28.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10g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2)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29.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0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20.4g,将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的滤渣经洗涤、烘干后称量为 1.5g。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1)生成氧气_____g。
    (2)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及相应的质量。_____
    30.加热32 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当制得3.2 g氧气时停止加热。剩余固体含有什么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
    2021——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练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小明从化学方程式 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但是反应前的分子是氧分子,个数为5,反应后的五氧化二磷分子个数为2,所以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所以①②④是正确的。
    故选B。
    2.关于 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常温下,每2体积的氧气与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每4份质量的氧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答案】C
    【详解】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常温下,水是液体,体积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每4份质量的氧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镁条燃烧:
    B.铜绿分解:
    C.氨水中和硫酸:
    D.酒精完全燃烧:
    【答案】D
    【详解】
    A、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错误;
    B、铜绿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故B错误;
    C、氨水中和硫酸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化学方程式中硫酸铵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4.学校防控新冠肺炎所用消毒液成分之一是次氯酸钠,以下反应可生成次氯酸钠,Cl2+2NaOH=NaCl+NaClO+X,其中X的化学式为()
    A.ClO2B.H2C.H2OD.Na2O
    【答案】C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保持不变。因此反应物中氯原子时两个,钠原子时两个,氧原子时两个,氢原子时两个,产物中钠原子两个,氯原子两个,氧原子一个,还少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因此缺少的物质时水,故选C。
    5.在高压锅炉水处理时,肼(N2H4)用于脱除氧气以防锅炉腐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A.H2OB.NOC.H2D.HNO3
    【答案】A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前有2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氮原子,还剩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X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A。
    6.石灰氮(化学式为CaCN2)是一种固态肥料,遇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N2+3H2O=CaCO3+2X,则x化学式为()
    A.NOB.N2C.CO2D.NH3
    【答案】D
    【详解】
    根据CaCN2+3H2O=CaCO3+2X可知,反应前Ca、C、2N、6H、3O,反应后Ca、C、3O,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2X含6H、2N,故X含3H、N,化学式为NH3,故选:D。
    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五种物质B.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D.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B
    【详解】
    A、图中只有3种分子,涉及3种物质。错误。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正确。
    C、生成物只含有1种分子,是纯净物。错误。
    D、该反应是2种物质变为1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错误。
    故选B。
    8.Mn—Ni/H—USY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其主要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共有2种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比为1:2D.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未改变
    【答案】A
    【解析】
    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NO2 N2+2H2O+CO2。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涉及到二氧化氮、水和二氧化碳三种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烷和二氧化氮的质量比为16:(46×2)=4:23,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二氧化氮中,氮元素显+4价,在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9.工业上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B.丙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C.28g甲完全反应至少需要2g乙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答案】C
    【解析】
    由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可知:CO+3H2CH4+H2O;
    A、丁是水,相对分子质量=1×2+16=18;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丙是甲烷,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可知:CO+3H2CH4+H2O,28份一氧化碳与6份氢气恰好完全反应,故28g甲完全反应至少需要6g乙;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说法正确 ()
    A.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3价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1:1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D
    【详解】
    A、反应前含硫分子是SO2,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含硫分子是SO3,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故A项说法错误;
    B、由转化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故B项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有4个分子,反应后有3个分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故C项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而反应后虽然也含有两种分子,但其中一种是多余的反应物,生成物只有一种,故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故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1.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丁一定属于单质B.该反应中, 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 8
    C.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18g,是生成物;反应后丙质量减小34g,是反应物;反应后丁质量增加16g,是生成物;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可表示为: 。
    A、根据题意,不能确定甲和丁一定是单质,故选项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8g:16g=9:8,故选项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乙不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不正确;
    D、由上分析可知,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2.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0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D.丙一定作催化剂
    【答案】B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5g-1g=1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4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g-2g=3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0g-3g=17g;由质量守恒定律,m=15+5+3+3-1-2-20=3,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m的数值为3,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4g:3g=14:3,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B。
    13.在一密闭容器中,甲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待测值为0B.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44:27
    C.物质甲中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D.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46
    【答案】C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可得待测值=23+50+1+2-2-45-29=0,故选项正确;
    B、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45-1)∶(29-2)=44∶27,故选项正确;
    C、生成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生成水中的氧元素质量为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50-2=48g,32+24>48g,则物质甲中还含有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D、n甲+x氧气=y二氧化碳+z水,由表格可得出二氧化碳、水、氧气质量分别为44g、27g、48g,可求得xyz最简比为2∶3∶3,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n=3×18+2×44-3×32=46,n值不能确定,当n=1时,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故选项正确。
    故选C
    14.密闭容器内有M、N、P、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密闭容器内仍然是M、N、P、Q四种物质。反应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为16.8
    B.物质P一定是化合物
    C.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比为7∶3
    D.P和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25∶14
    【答案】C
    【解析】
    由表格中密闭容器内M、N、P、Q四种物质,反应前和反应后各自的物质的质量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6.8+8.4+23.6+1.6=X+14+13.6+6,X=16.8g;而N、Q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P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可推测反应为分解反应.
    A、由分析可知X的值为16.8,故A正确;
    B、因为N、Q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P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可推测反应为分解反应,故物质P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
    C、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分别为:14-8.4=5.6,6-1.6=4.4,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比为14:11,则“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比为7:3”,故C错误;
    D、P和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P的反应物质量与N的生成物质量之比为10:5.6=25∶14,故D正确;
    故选C。
    15.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t1和t2时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等于12B.X、Z、M的质量变化量之比为19:12:7
    C.Y可能是催化剂D.继续加热至充分反应,M的质量为34g
    【答案】D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50+2+8+6=a+2+32+20,a=12;X质量减少50-12=38g,为反应物;Z、W质量分别增加32-8=24g、20-6=14g,为生成物;Y质量不变,可能不反应可能为催化剂;
    A、a等于12,正确;
    B、X、Z、M的质量变化量之比为38:24:14=19:12:7,正确;
    C、Y可能是催化剂,正确;
    D、 X、M的质量变化量之比为19:7,若50gX全部反应生成M质量为 ,则最终M的质量为18.4+6=24.4g,错误。
    故选D。
    16.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8.5B.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1
    C.乙一定是化合物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22:9
    【答案】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2+16.8+0.8+0.1= x+8.4+3.0+1.0,x=8.5;甲、丙、丁质量分别增加8.5g-3.2g=5.3 g、3.0g-0.8g=2.2g、1.0g-0.1g=0.9g,三者均为反应物;乙物质质量减少16.8g-8.4g=8.4g,为生成物;
    A、由分析可知,x=8.5,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2g:0.9g=22:9,错误;
    C、反应为乙生成甲、丙、丁,则乙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D、若丙、丁之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则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正确。
    故选B。
    17.在一密闭容器中,甲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B.甲中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C.待测值等于 23
    D.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44:27
    【答案】B
    【解析】
    甲和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均为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此选项错误;
    B、通过分析,反应物是甲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全部来源于甲中;氧元素有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有可能一部分来自于氧气,一部分来自于甲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45-1=44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反应生成水的质量=29-2=27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 ,故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24g+32g=56g>48g,所以生成物中的氧元素大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来自于甲物质,故甲中一定含碳、氢、氧元素,此选项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40+48+1+2=待测+0+45+29,求得,待测=17,此选项错误;
    D、在该反应中,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5-1):(29-2)=44:27,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8.将某物质R和氧气置于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值为5
    B.R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R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l
    D.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
    【答案】B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由上表可知,反应前的总质量为51g +96g+0g+0g =147g;即反应后的总质量为xg +0g +88g +54g=147g;所以x=5,此项正确。
    B、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 g,则其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88 g ×(×100%)=24 g;生成水的质量为54 g,其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54g ×(×100%)=6g;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R中碳氢两元素的总质量为24g+6g=30g,而R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1g-5g =46g,所以R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此项不正确。
    C、根据B项中的计算数值可知R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4 g:6g=4:1,此项正确。
    D、假设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依次为N和M,可根据两物质的质量关系列式为44N:18M=88 g:54g,可解得N:M=2:3,此项正确。
    故选:B。
    19. 如图是表示一定量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t1时a=24.5g,则t2时c=9.6g
    B.a表示MnO2
    C.b是O2,c是KCl
    D.t1和t2时,钾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t1时反应开始发生,是因为氯酸钾质量开始减小,所以a为氯酸钾,t2时反应结束,氯酸钾完全反应,由化学方程式中氯化钾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9:96可知,b为氯化钾,c为氧气,d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为二氧化锰;
    A.由上述的分析可知,a为氯酸钾,c为氧气,由化学方程式中氯酸钾与氧气的质量比可知,若t1时a=24.5g,则t2时c=9.6g,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氯酸钾,d为二氧化锰,故选项B说法不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氯化钾,c为氧气,故选项C说法不正确;
    D.t1和t2时,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由于有氧气放出,t1时固体质量大于t2时固体质量,因此t1时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小于t2时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故选项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20.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4.4g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刻,O2和CO2的质量相等
    B.该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为3n
    C.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
    D.反应结束后,密闭容器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3.2g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每(6n-n)个氧分子和n个CxHy分子恰好反应生成3n个二氧化碳分子,也就是反应的氧分子、CxHy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个数比为5:1: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以推测x=3,根据氢原子守恒可知每(6n-n)个氧分子和n个CxHy分子恰好反应生成3n个二氧化碳分子同时生成4n水分子,则y=8;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O2+C3H83CO2+4H2O;
    A、由图可知纵坐标为分子数,故t时刻,O2和CO2的分子数相等,错误;
    B、该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为4n,错误;
    C、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3×44):(4×18)=11:6,错误;
    D、 4.4g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可知,O2和C3H8的分子个数比为6:1,设氧气质量为m, ,m=19.2g;由图可知,反应后氧气剩余六分之一,则剩余氧气质量为19.2g÷6=3.2g,正确;
    故选D。
    21.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密闭容器内各物质的量与时间(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
    A.在一密闭的容器中,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O2SO2,所以1个氧分子参加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则气体的分子数不变,故选项A正确;
    B.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由可知 ,气体的质量增加,至完全反应后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B错误;
    C.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最终硫完全反应,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减少至0,故选项C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22.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完全相符合的是()
    A.图①表示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B.图②表示电解水
    C.图③ 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D.图④表示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答案】C
    【详解】
    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导致压强增大,完全反应后氧气消耗,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至小于原来压强,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锰元素质量不变,因此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锰元素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由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2Mg+O22MgO,参加反应镁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2,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后,镁反应完全,氧气有剩余,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23.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或叙述正确的是()
    A.a=56%B.b=6%
    C.以上发生的反应中只有甲是反应物D.丁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A
    【解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4%,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6%,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8%:6%=14:3,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14%,故a=70%-14%=56%,正确;
    B、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b=8%,错误;
    C、通过分析可知,反应物是甲物质、乙物质,生成物质丙物质, 错误;
    D、丁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错误。
    故选A。
    二、实验题
    24.化学社团的同学用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图A中锥形瓶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玻璃管的作用是 。
    (2)某同学按图B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条件下进行实验。
    【答案】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 引燃白磷 遵守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密封装置
    【详解】
    (1)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图A中锥形瓶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加热后引燃白磷。
    (2)碳酸钠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反应后天平不平衡;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为一个化学反应,故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装置条件下进行实验,避免气体逸出影响实验结果。
    三、计算题
    25.将干燥、纯净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取30g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待充分反应后,将剩余固体物质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20.4g,试回答:
    (1)反应后可生成氧气g;
    (2)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
    (1)9.6
    (2)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x=24.5g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分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0g-20.4g=9.6g;
    (2)
    见答案。
    26.如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从起始至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计算:
    (1)制得的氧气质量是克;
    (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9.6克(2)98%
    【详解】
    (1)根据图示显示,在固体质量稳定在15.4g时,固体质量变化,变化的质量为产生的氧气质量,故填:9.6;
    (2)设定混合物中氯酸钾质量为x,根据该反应可知:


    那么混合物中氯酸钾质量分数为,故填98%。
    2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的石灰石(主个剩余固体的思置要成分是CaCO3)的质量分数,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取24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100克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克。
    (2)当稀盐酸加到__________克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24克石灰石样品与盐酸充分反应后最多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答案】(1)20;(2)80;(3)8.8
    【详解】
    (1)由图可知,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4g-4g=20g。
    (2)当稀盐酸的质量加到80g时,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
    (3)设20g的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得x=8.8g
    28.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10g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2)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答案】(1)2.88g(2)73.5%
    【解析】
    由表可知,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12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1g-8.12g=2.88g。
    (2)设10g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2.88g
    得x=7.35g
    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73.5%
    29.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0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20.4g,将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的滤渣经洗涤、烘干后称量为 1.5g。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1)生成氧气_____g。
    (2)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及相应的质量。_____
    【答案】(1)0.3(2)1.5gMnO2、14.9gKCl、4gKClO3
    【详解】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是30g-20.4g=9.6g
    (2)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且不溶于水,将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的滤渣经洗涤、烘干后称量为 1.5g,1.5g是二氧化锰,则反应前混合物中含有氯酸钾的质量是30g-1.5g=28.5g。
    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x,生成氯化钾的是y。
    2KClO32KCl+3O2
    245 149 96
    x y 9.6g
    = ,解得x=24.5g,反应后剩余氯酸钾的质量是28.5g-24.5g=4g
    =,解得y=14.9g
    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含有1.5g二氧化锰、4g氯酸钾、14.9g氯化钾。
    30.加热32 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当制得3.2 g氧气时停止加热。剩余固体含有什么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
    【答案】剩余固体有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其质量分别为高锰酸钾0.4 g、锰酸钾19.7 g、二氧化锰8.7 g。
    【详解】
    设当生成3.2g氧气时,消耗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生成的锰酸钾的质量为y,生成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z,
    2KMnO4K2MnO4+MnO2+O2↑
    316 197 87 32
    x y z 3.2g
    =31.6g,y=19.7g,z=8.7g。剩余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2g-31.6g=0.4g,所以剩余固体有高锰酸钾其质量为0.4g,锰酸钾19.7g,二氧化锰8.7g。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15
    5
    3
    3
    反应后的质量/g
    1
    2
    m
    20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23
    50
    1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45
    29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6.8
    8.4
    23.6
    1.6
    一段时间后质量(g)
    X
    14
    13.6
    6
    物质
    X
    Y
    Z
    M
    t1时的质量/g
    50
    2
    8
    6
    t2时的质量/g
    a
    2
    32
    20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3.2
    16.8
    0.8
    0.1
    反应后的质量/g
    x
    8.4
    3.0
    1.0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40
    48
    1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值
    0
    45
    29
    物质
    R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51
    96
    0
    0
    反应后质量(g)
    x
    0
    88
    54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10.04
    9.08
    8.12
    8.12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15
    5
    3
    3
    反应后的质量/g
    1
    2
    m
    20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23
    50
    1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45
    29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6.8
    8.4
    23.6
    1.6
    一段时间后质量(g)
    X
    14
    13.6
    6
    物质
    X
    Y
    Z
    M
    t1时的质量/g
    50
    2
    8
    6
    t2时的质量/g
    a
    2
    32
    20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3.2
    16.8
    0.8
    0.1
    反应后的质量/g
    x
    8.4
    3.0
    1.0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40
    48
    1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值
    0
    45
    29
    物质
    R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51
    96
    0
    0
    反应后质量(g)
    x
    0
    88
    54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10.04
    9.08
    8.12
    8.12

    相关试卷

    初中人教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