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全套
语文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课文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汉乐府诗,格律诗常识,五言七言,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品秋情鉴手法,断肠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识记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歌。2.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 内容与艺术特色,学会解答诗歌中的炼字题。3.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故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原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指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军事著作《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
当时他正处于事业的最高峰:他削平北方群雄,打垮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后患,统一北方。如果再以优势的兵力去消除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一统天下。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把自己宏伟的抱负、旷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全诗可以分成几层?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附文:为和乐而加.)
总写
主旨:借写大海的雄伟壮阔之景,抒发自己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本诗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诗人把眼前海上壮阔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即对大海的感悟,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本诗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气魄,表现了诗人的豪迈之情和开阔的胸襟,感情奔放。“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写景的高潮,诗人运用想象和夸张,创设了一个极其开阔、宏大的意境;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出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和波澜壮阔的气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绝句规定为四句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其诗多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渡荆门送别》等。
王昌龄是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内涵?
2.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杨花、子规、明月“杨花”:“子规”: “明月”:
柳絮,给人的飘忽不定之感。
杜鹃,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代表思念,自古以来就有遥寄相思之意。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惜别。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水:因水的切剪不断,唱以水喻愁。如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竹:苍翠挺拔,不屈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
“杨花落尽子规啼”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一是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两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杨花飘忽不定,子规的啼声哀伤凄凉,渲染一种伤感凄冷的气氛。
作者为什么把“愁心”寄与“明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诗寓情于景,开头写“杨花落尽”,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子规”即布谷鸟,在古代诗歌中是悲苦的象征。因此本诗不着悲痛之语,却现悲痛之情。2.想象丰富,笔势灵动。诗人在后两句诗中发挥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够寄托“愁心”的人,托明月传情,气度超逸,笔势灵动。
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 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到今天的不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
思考:题目中“次”、“北固山”分别什么含义?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中。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未逝,江面已显露春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宽阔之景-----------宽阔胸襟
1.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2.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赏析诗歌从何入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③修辞: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对偶句式工整有节奏,富有情趣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①画面:当残夜还未消退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时,江上已呈现春意;(翻译)
②哲理 : 即写景又点明时令,蕴含着一种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节律感。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诗人停宿在北固山下,面对十分开阔的江面,身在“客路”的诗人怎能不顿生思乡之情呢?颈联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的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表现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诗人无意说理,所描写的景物中却蕴含哲理。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散曲《天净沙·秋思》,杂剧《汉宫秋》《青衫泪》《岳阳楼》等。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1.小令中共写了几种景物?小令中的景物各自有何特点?
小桥流水人家旅途所见景象内心向往 精神家园
“道”,象征人生之路“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点睛之笔,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的画面。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1.映衬手法的运用。 这首散曲的艺术效果,得益于成功地运用了映衬手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古道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深秋晚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萧瑟深秋中的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的一抹金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漂泊他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2.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 前三句十八个字,一词一景,全是形容词和名词,无一动词,却把景物描写得特征鲜明。各种本来并不相干的景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让读者通过想象将其紧密联系起来。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做到了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海(cāng) 涌起(yōng) 枯藤(téng)B.萧瑟(sè) 咏志(yǒng) 残夜(cán)C.澹澹(zhān) 归雁(yàn) 碣石(jié)D.竦峙(shì) 丰茂(mà) 断肠(cháng)
B【点拨】A.涌—yǒng。C.澹—dàn。D.峙—zhì。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观之景,情景交融,示例在下一页哦,诗歌朗读脚本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四言诗,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大海沧水深绿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优质课件ppt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优秀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