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提升练习试题
展开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提升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课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简介《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朝代等信息以及元曲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踊跃回答。下列回答有误的一项是( )
A.晓丽回答说:“《观沧海》的作者曹操,西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等。”
B.培杰回答道:“《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C.亦柯抢答说:“《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小艺答曰:“一般来说,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体式上又可分为两类,即小令和套数。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2.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久前在武汉圆满结束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城市形象。
B.《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创新升级的亮点很多,最大的变化是推出了新的年轻主持人龙洋。
C.好的演讲材料不是抄来的,而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认真研究、整理、搜集的结果。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3.下面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B.“始龀”指七八岁的孩子,“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古稀”指七十岁。
C.古人将“水的南面,山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
D.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史册等。
5.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中“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原野开阔、大江奔腾、波涛汹涌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C.颈联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揭示时序的交替、暗示时光的流逝,和旧事物中孕有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既是美景又含哲理。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传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二、综合性学习
6.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局》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学对联
(2)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就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作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的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首句中的“杨花”“子规”两个意象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季节)是________,还渲染了一种________的气氛。
(2)请从使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古诗词中常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请你写出含有“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理解。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竦峙”的意思是_____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字总领全篇,诗人将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B.“水何澹澹”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
C.“洪波涌起”是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
D.“若出其中”的“若”字是诗人表达主观感受的虚景。
四、现代文阅读
春是春天的春
鲍尔吉·原野
①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禾垛的积雪把孩子脸蛋映衬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向往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②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呆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③春是春分的春。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零度,昼夜均,寒暑平,阴阳相半。这天正午,在太阳的脚步落下那一刻,被天文学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保定农谚唱: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④春是春水的春。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⑤春是春草的春。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⑥春是春耕的春。祭土神的春社过了,“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牛登场,地表阳升。农人扶犁挥鞭,头顶有燕子飞掠。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
⑦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⑧教员(温柔):春……
⑨孩子(倔犟):春!
⑩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⑪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⑫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9.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春美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本文内容回答)
10.文章第二段文字主要描写了春雪。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段文字。
11.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从多个方面描写了春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本文第五段写的是春草,朱自清的散文《春》第三段同样写到了春草。请你比较一下,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现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3.文中以“春是……的春”开头,分别从春节、春雪、春分等方面来写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你认为“春”还是什么呢?请仿照文章写法,以“春是……的春”开头,再续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B
6.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项两句中,“满地香”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
7.(1) 暮春(晚春) 凄凉(哀愁、悲惋)(意近即可)
(2)示例: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意近即可)
(3) 小时不识月(或“举头望明月”或“春风又绿江南岸”) 呼作白玉盘(或“低头思故乡”或“明月何时照我还”)
8.(1)耸立
(2)C
9.春,寄托了人们春节的希望,给人们带来春雪美景,是丰收的开始,展示了生命的力量,蕴含着开张奔放的活力,充满忙碌的气息,预示着生命的重新绽放。
10.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作答即可。
11.对春的喜爱、赞美,对春的生命力量的激情呼唤。
12.朱自清的《春》从正面描写草的情态,而本文从书法角度侧面表现草的气势。《春》中的草绿、嫩、多;而本文中的草肆意奔放,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13.仿照句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