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九化上人教版[课件+教案+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含答案解析),共6页。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 [2022·广东广州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
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与水的质量等于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的质量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D.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2 真情境 社会热点 [2022·河南郑州校级期中]学校防控新冠肺炎所用消毒液成分之一是次氯酸钠,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为2NaOH+Cl2NaCl+H2O+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a2O B.NaClO C.NaOH D.NaClO3
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S+O2SO2 B.Cu+O2CuO
C.2Al+O22AlO D.4P+5O22P2O5
4 化学反应A2+2B2AB中,A2与B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12 g A2和12 g B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为( )
(第4题图)
A.24 g B.21 g C.18 g D.15 g
5 [2022·山东菏泽校级期中]在反应A+2B3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2∶17,当6.4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9.6 g C,则D的质量为( )
A.0.2 g B.1.8 g C.3.6 g D.4.4 g
6 [2021·湖北孝感中考]为了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丙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B.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7 新趋势 优秀文化 [2022·四川成都校级期中]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Ag2S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银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H2S中硫元素为-2价
8 如图所示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9 [2021·湖南常德中考]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8.5
B.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1
C.乙一定是化合物
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22∶9
10 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存放会因分解而使溶液质量减轻。实验室有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共减少8 g,则该过程共有多少过氧化氢分解( )
A.17 g B.8 g C.64 g D.32 g
11 向一个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a为4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丁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D.乙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1
12 [2021·山东潍坊中考]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 g,丁的质量为3 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 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2分)
13 (6分)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现有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①H2CO3H2O+CO2↑
②CaCO3CaO+CO2↑
③Cu2(OH)2CO32CuO+H2O+CO2↑
通过比较发现:
(1)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写出其中的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14 真情境 科技发展 (6分)[2022·天津南开区校级期中]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1)甲物质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燃料。甲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甲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元素。
(2)一些心脏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可以在突发心跳骤停时刺激心脏,恢复心跳。一种用于心脏起搏器的锂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4Li+2SOCl24LiCl+X+S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使用了大量的钛合金,工业上通常是在高温条件下用四氯化钛(TiCl4)与金属镁发生反应获得金属钛和氯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2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小组分别选取以下三组药品,通过称量比较各组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_____。
A.碘和酒精
B.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C.大理石和稀盐酸
(2)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粒种类变化如图所示(“”“ ”表示不同原子):
(第15题图)
则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A、B、C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对反应前后的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b.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个数没有改变
d.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16 (8分)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定律。
(1)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化学反应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2)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①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
②反应中Y和Z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③若X、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7 (10分)[2021·山东德州模拟]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第17题图)
【讨论与探究】(1)甲组实验中,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乙组和丙组的实验记录。
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平衡;此反应___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____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实验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__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_______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交流】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0分)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见图)。他想对“果冻蜡烛”进行探究。
(第18题图)
【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
【探究实验】
【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因此,“果冻蜡烛”中含有碳、氢、氧元素。他做出此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2分)
19 (12分)[2022·江西宜春月考]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求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第五单元答案与解析
一、1. B 【解析】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与水的质量等于双氧水的质量,二氧化锰是催化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气体逸出后导致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 B 【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NaClO。
3. DA 【解析】 选项中硫燃烧需要的条件为点燃;B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C选项中氧化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应为Al2O3;D选项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是正确的。
4. A 【解析】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A2和 B的质量比为1∶1,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且给出的反应物的质量相等,都为12 g,即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生成物的质量为两者之和,即12 g+12 g=24 g。
5. C 【解析】 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a、17a,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
A + 2B 3C + 2D
32a 34a
6.4 g x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的质量为6.4 g+6.8 g-9.6 g=3.6 g。
6. D 【解析】 结合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丙是甲醇,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1)=1∶4;丙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应为1∶3;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18=16∶9。
7. C 【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是Ag2S;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银元素的化合价是0,反应后是+1;H2S中硫元素为-2价。
8. A 【解析】 红磷燃烧是化学变化,且装置是密闭的,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酒精与水混合是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生成的氧气会扩散到空气中,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所以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9. B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0-0.8)∶(1.0-0.1)=22∶9,B说法错误。
10. A 【解析】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共减少8 g,说明反应生成了8 g氧气。设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11. 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5+5+10+30-5-15-26=4;反应后甲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即丙反应生成甲、乙,属于分解反应;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乙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0-4)∶(15-5)=3∶5。
12. D 【解析】 反应中甲物质的质量减少16 g,乙物质的质量增加8 g,丙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丁物质的质量增加8 g。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因此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A不正确;该反应中丙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其他物质,B不正确;反应中生成丁的质量为8 g,反应前丁的质量为3 g,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1 g,C不正确;该反应中生成的乙和丁质量都是8 g,因此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D正确。
13. (1)都是分解反应(2分) 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2分) (2)③生成物是三种,而①、②是两种(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解析】 归纳相同点与不同点时,可以从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等方面去比较。三个反应的特点都是“一变多”,因此都是分解反应,并且三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且都有二氧化碳;从生成物的种类看,①、②两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两种,而反应③生成物是三种,从反应条件看②与①、③也不同。
14. (1)碳、氢(或C、H)(2分) (2)S(2分) (3)TiCl4+2Mg2MgCl2+Ti(2分) 【解析】 (1)甲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甲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S。(3)工业上通常是在高温条件下用四氯化钛(TiCl4)与金属镁发生反应获得金属钛和氯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2MgCl2+Ti。
15. (1)BC(3分) (2)2∶1(3分) A、C(3分) d(3分) 【解析】 (1)碘和酒精混合发生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与硫酸钠,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在密闭容器中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可知2个A分子和1个B分子反应生成2个C分子,因此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2∶1,A、C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都不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选d。
16. (1)ACD(2分) (2)①11.6(2分) ②11∶12(2分) ③1∶3(2分) 【解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获得的信息是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2)①表中m的数值为10+5+20+8-7.2-13.8-10.4=11.6;②反应中Y和Z变化的质量比为(13.8-5) g∶(20-10.4) g=11∶12;③设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x∶y,根据题意有7x8y=(10-7.2) g(20-10.4) g,x∶y=1∶3。
17. 【讨论与探究】(1)吸收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让装置快速冷却,同时防止锥形瓶局部骤热而炸裂(1分) (2)①否(1分) 遵守(1分) ②等于(1分) 催化(1分)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1分)【实验分析】种类(1分)数目(1分) 质量(1分) 【反思与交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1分)
18. 【探究实验】(1)水(1分) (2)澄清石灰水(2分)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 【实验结论】质量守恒定律(2分) 【反思与评价】不正确(1分) 生成物中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反应物中的氧气(2分)
【解析】 【探究实验】(1)根据现象可知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证明“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有水。(2)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实验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做出此判断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反思与评价】空气中氧气参加了反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不能判断“果冻蜡烛”中一定含有氧元素,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准确。
19. (1)9.6(3分)
(2)解: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1分)
答: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 g。(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