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4569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
展开第五单元复习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 (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单元复习课是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以及化学式的相关知识,这些都对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在本单元内容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主要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并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本单元的知识网络以达到复习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物质,并能够用文字表达示从质的方面去表示化学反应。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另一重要的化学用语也就是化学方程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书写方面的错误。所以,本章的学习对于初中化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学生现有的能力很难熟练掌握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本章的学习对于初中化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与原因,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了解化学方程式所包含的意义,能够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识与技能)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以及知识整合能力。提高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生活实际问能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3. 通过知识学习探究的过程,提高化学学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目标】
1. 通过对白色粉末与稀盐酸实验的探究,分析白色粉末的元素组成、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诊断和发展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力(探究水平)。
2. 通过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数据处理,诊断与发展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组成,化学方程式等知识体系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
3.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诊断并发展学生对从化学科以及宏微观结合的角度认识世界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量的关系
(2)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反应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建构模型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评价任务 |
任务1:白色粉末由什么元素组成 | 创设情境在实验室中有一瓶没有写标签的白色粉末。通过资料1的实验和资料2的内容进行探究 问题1:白色粉末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 学生先在学案答题区域分析结果。
学生代表展示并分析自己的结论。
其他同学聆听、评价。
| 通过从所提供的资料中提取信息分析白色粉末的元素组成,了解学生对物质、元素组成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建立元素守恒观,探究思维,提升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 通过学生对元素组成的分析结果,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的构成与组成等知识的认知水平和信息提取能力水平。 |
任务2: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复习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通过白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探究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并思考 问题2:为什么反应前后的质量不相等?此反应是否还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思考: 1.为什么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注意什么? | 回顾并写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观看实验视频
学生通过分析实验过程在学案上完成作答,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其他小组聆听、补充、评价。 | 通过对白色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分析,以及对问题串的思考与解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强化宏微结合的化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
|
任务3:由微观示意图得出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问题2: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何写出化学方程式? (展示学生的答案,从中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复习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思考:从这个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
学生在学案进行作答
讨论并分析案例里面方程式所存在的问题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以及意义。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其他同学聆听、评价。
| 通过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过程,让学生回顾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分析化学方程式所体现的量的关系,粒子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分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符号-宏观-微观”三重表征的化学思维,提升学生化学观念等核心素养。 | 通过微观模型搭建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书写以及意义的认识水平。 |
任务4:由大理石的反应完成计算 | 问题4:已知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20 g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以产生6.6 g的CO2 ,求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学生在学案上完成作答,展示学生作业,分析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以及步骤。
总结归纳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其他同学聆听、评价。 |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进一步巩固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化学观念等核心素养。 |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诊断并发展学生对信息提取能力,以及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水平,对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
任务5:课堂测评 | 教师发布课堂测评试题,收集数据,答疑解惑。 | 学生5分钟内完成并提交 | 通过大数据分析课堂测评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质量水平,掌握学生的思维梯度达成情况。 |
|
【板书设计】
【课堂测评】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g水加入100 g酒精中生成200 g溶液,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这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C.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与数目一定不变
D.铁丝在O2中燃烧,反应前固体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总质量
( )2. 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和“ ”分别表示A、B原子。则该反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单质生成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2+B2 =2A2B
( )3. 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后M的质量为13 g
C.反应中N是生成物
D.Q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 )4.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已知KCl与NaNO3不反应;2NaOH+CuSO4= Cu(OH)2↓+Na2SO4]
A B C D
( )5. 为实现CO2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 CO
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X的化学式为CH2
D.该转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
【评价建议】(课时测评试题的质量水平和SOLO分类细目表)
题号 | 1 | 2 | 3 | 4 | 5 | |||||||||||||||
质量水平 | L1 | L1 | L2 | L2 | L2 | L2 | L2 | L3 | L3 | L2 | L2 | L2 | L2 | L2 | L2 | L2 | L3 | L2 | L2 | L2 |
SOLO | U | U | M | M | M | M | M | R | R | M | M | M | U | M | M | M | R | M | M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