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2021年单元测试卷(4)含答案和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442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2021年单元测试卷(4)含答案和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442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2021年单元测试卷(4)含答案和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442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
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
2021年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为我市“三创一办”的深化注入了新的内涵,而2010年会议期间公布的(贵阳市2010~2020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纲要)》则把生态文明建设从“责任”落实到“行动”.下列做法与低碳行动计划不相符的是( )
A.保护好贵阳市环城林带的森林资源
B.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和塑料盒
C.公交车使用液化天然气、乙醇等清洁燃料
D.街道照明,大量使用太阳能LED灯
2.下列碳单质的各种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焦炭冶炼金属 B.用金刚石做钻头
C.用石墨做铅笔芯 D.用活性炭做冰箱除味剂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验满二氧化碳 B.加热液体
C.液体体积读数 D.滴加液体
4.中考答题时,要求使用2B 铅笔填涂答题卡。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铅 B.石墨 C.金刚石 D.二氧化锰
5.,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森林里空气中的含氧量高于沙漠中的空气
B.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C.动植物呼吸和燃料燃烧过程中都发生了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变化
D.教室中的某个氧原子可能来自上世纪的欧洲田园
6.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
C.C60是一种新型的碳单质
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
7.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A.CO2 B.N2 C.O2 D.CO
8.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或用途,判断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作燃料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的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溶于水
9.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性质相同
B.吃炭火锅时,要注意开窗通风
C.检验CO2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10.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如图四个实验。实验Ⅰ、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从Ⅳ中拿出变红的小花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又变成紫色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本实验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和醋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1.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
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1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B.石墨制铅笔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金刚石切割玻璃
13.有三个未贴标签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下列鉴别方法中最好的是( )
A.观察三瓶气体的颜色
B.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分别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D.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14.下列关于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中CO﹣﹣通入氧气点燃
B.除去N2中的O2﹣﹣通过灼热铜网
C.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
D.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二、填空题
15.现有氮气、干冰、氢氧化钠、硝酸钾、乙醇等五种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能做复合肥的是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3)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的是 。
(4)属于有机物的是 。
16.“舌尖上的化学”.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1)牛肉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
(2)碘盐中的“碘”是指 (填“元素”“原子”或“单质”).食用碘盐是为了预防 (填字母)疾病.
a.贫血 b.甲状腺肿大 c.夜盲症
(3)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
a.霉变大米蒸煮后食用 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适当使用食品添加剂
(4)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作用.
17.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
(1)该转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催化剂是两种 (填“金属”或“非金属”).
(2)在能源领域,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氢是一种 (填“化石能源”或“清洁能源”);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属于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18.有二氧化碳、氮气、氧气三瓶无色的气体:
(1)小明同学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燃烧更旺的是 ;“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描述是氧气的 (填“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
(2)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氧气的一点物理性质 ;
(3)小明问小强“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和氮气中都会熄灭,那又怎样区别开来呢?”小强建议“你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将它们区分开来”!小强的建议属于实验探究活动中的
(填“设计实验”或“交流评价”);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是 ;在倾倒石灰水时,标签要 手心。
三、推断题
19.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D、E为无色气体,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 ;
G 。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20.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写出CO的一种用途 。
(3)X与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性质却不相同的原因是 。
(4)写出图中一个有X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实验题
21.实验室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某同学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1)如果要制取并收集氧气,A应该与 相连.
(2)两个实验都会用到装置A,另外还具有的相同点是 (填序号).
①需要的温度相同 ②都有气体产生
③试管中固体颜色变化相同 ④试管中固体质量均减轻
(3)为了验证A中发生的是哪个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A、B相连,若B中蜡烛燃烧更旺,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方案二:A、C相连,C中可以是紫色的 溶液,还可以是无色的 溶液.
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如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几种气体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甲同学选择装置BE制氧气.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若先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从导管 (填“e”或“f”)进入.用分液漏斗相比较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实验结束后,若将MnO2分离开来的操作是 ,用B装置还用于实验室制取CO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3)乙同学实验发现,只用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的原因是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催化剂的认识是 .
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量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五、计算题
23.7g石灰石样品与52.7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样品中的杂质既难溶于水,又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2.2g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的质量.
2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前
125g
反应后
122.8g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2021年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为我市“三创一办”的深化注入了新的内涵,而2010年会议期间公布的(贵阳市2010~2020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纲要)》则把生态文明建设从“责任”落实到“行动”.下列做法与低碳行动计划不相符的是( )
A.保护好贵阳市环城林带的森林资源
B.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和塑料盒
C.公交车使用液化天然气、乙醇等清洁燃料
D.街道照明,大量使用太阳能LED灯
【分析】根据生态文明和低碳行动相结合进行选择,低碳是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
【解答】解:A、树木具有净化空气并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所以A相符;
B、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和塑料盒,会造成白色污染,并且在制造塑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碳物质,故B不相符;
C、公交车使用液化天然气、乙醇等清洁燃料不会产生有害的尾气,符合生态文明,故C符合;
D、大量使用太阳能LED灯,会减少因发电产生的有害物质和含碳物质的排放,故D符合。
故选:B。
2.下列碳单质的各种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焦炭冶炼金属 B.用金刚石做钻头
C.用石墨做铅笔芯 D.用活性炭做冰箱除味剂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A、用焦炭冶炼金属是利用金属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用金刚石做钻头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石墨做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活性炭做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验满二氧化碳 B.加热液体
C.液体体积读数 D.滴加液体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得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筒读数时,使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4.中考答题时,要求使用2B 铅笔填涂答题卡。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铅 B.石墨 C.金刚石 D.二氧化锰
【分析】根据铅笔芯是利用石墨和粘土制成的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铅笔芯是利用石墨和粘土制成的,观察选项,
故选:B。
5.,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森林里空气中的含氧量高于沙漠中的空气
B.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C.动植物呼吸和燃料燃烧过程中都发生了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变化
D.教室中的某个氧原子可能来自上世纪的欧洲田园
【分析】根据图示中产生氧气的途径与消耗氧气的途径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故森林里空气的氧含量高于沙漠中的空气,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所以绿色植物的作用不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错误;
C.动植物呼吸和燃料燃烧过程中都发生了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变化,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教室中的某个氧原子有可能来自上世纪的欧洲田园,正确;
故选:B。
6.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
C.C60是一种新型的碳单质
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
【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构成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性质有较大的差异,解答本题主要是利用它们的性质及用途.
【解答】解:A、金刚石不能够导电,所以A这种说法错误
B、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物质之一,可以做铅笔芯,所以B这种说法正确
C、C60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今年才发现的,它的结构酷似足球,被称为“足球烯”,所以C这种说法正确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以做钻头,切割玻璃大理石等,所以D这种说法正确
故选:A。
7.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A.CO2 B.N2 C.O2 D.CO
【分析】根据香烟烟气的成分和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判断;香烟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物质,其中一氧化碳能和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解答】解: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
故选:D。
8.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或用途,判断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作燃料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的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溶于水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和一氧化碳均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和一氧化碳均具有可燃性,都可以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不是黑色的,纯净的金刚石无色透明,石墨是深灰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性质相同
B.吃炭火锅时,要注意开窗通风
C.检验CO2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分析】A、根据活性炭和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进行解答;
B、根据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进行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
D、根据在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难以燃烧进行解答。
【解答】解:A、活性炭和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活性炭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物理性质不相同,故A错误;
B、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吃炭火锅时,要注意开窗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B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CO2的方法用澄清石灰水,故C错误;
D、在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难以燃烧,所以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10.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如图四个实验。实验Ⅰ、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从Ⅳ中拿出变红的小花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又变成紫色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本实验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和醋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分析】Ⅰ可得出稀醋酸能是紫色石蕊小花变红,Ⅱ、Ⅲ可得出水、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由Ⅳ可得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它们反应后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
【解答】解: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
B.碳酸不稳定,常温下就会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从Ⅳ中拿出变红的小花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又变成紫色,说法正确;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并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法错误。
故选:D。
11.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
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分子间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D、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B.石墨制铅笔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金刚石切割玻璃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了焦炭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的质软、有深灰色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有三个未贴标签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下列鉴别方法中最好的是( )
A.观察三瓶气体的颜色
B.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分别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D.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分析】鉴别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颜色,用观察三瓶气体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若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则是氢气和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氢气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氧气、氢气,故选项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则是氢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下列关于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中CO﹣﹣通入氧气点燃
B.除去N2中的O2﹣﹣通过灼热铜网
C.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
D.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5.现有氮气、干冰、氢氧化钠、硝酸钾、乙醇等五种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能做复合肥的是 KNO3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CO2 。
(3)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的是 N2 。
(4)属于有机物的是 C2H5OH 。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可做复合肥,其化学式为:KNO3。
(2)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
(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其化学式为:N2。
(4)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其化学式为:C2H5OH。
故答案为:
(1)KNO3;
(2)CO2;
(3)N2;
(4)C2H5OH。
16.“舌尖上的化学”.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1)牛肉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蛋白质 .
(2)碘盐中的“碘”是指 元素 (填“元素”“原子”或“单质”).食用碘盐是为了预防 (填字母)疾病.
a.贫血 b.甲状腺肿大 c.夜盲症
(3)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c .(填字母)
a.霉变大米蒸煮后食用 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适当使用食品添加剂
(4)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吸附 作用.
【分析】(1)根据常见的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分析;
(2)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根据碘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进行分析;
(3)a、根据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分析判断;
b、根据甲醛能够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
c、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进行分析;
(4)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在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2)加碘盐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碘易得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3)a、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所以不能食用,故a错误;
b、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会影响人体健康,故b错误;
c、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故c正确;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与异味;
故答案为:(1)蛋白质;(2)元素;b;(3)c; (4)吸附.
17.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
(1)该转化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催化剂是两种 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
(2)在能源领域,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氢是一种 清洁能源 (填“化石能源”或“清洁能源”);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 ,属于 化合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以及催化剂汉语名称的偏旁判断物质分类进行分析;
(2)根据液态氢的组成和反应的生成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1)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或甲醇,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镍和钯其汉字偏旁为金字旁,属于金属;
(2)液态氢是氢气的液体形式,燃烧产物是水,所以液态氢是一种清洁能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化学,金属;
(2)清洁能源;2H2+O2 2H2O;化合.
18.有二氧化碳、氮气、氧气三瓶无色的气体:
(1)小明同学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燃烧更旺的是 氧气 ;“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描述是氧气的 化学性质 (填“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
(2)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氧气的一点物理性质 不易溶于水 ;
(3)小明问小强“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和氮气中都会熄灭,那又怎样区别开来呢?”小强建议“你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将它们区分开来”!小强的建议属于实验探究活动中的
设计实验 (填“设计实验”或“交流评价”);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是 二氧化碳 ;在倾倒石灰水时,标签要 向着 手心。
【分析】(1)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性质、药品取用的规则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小明同学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燃烧更旺的是氧气;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所以;“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描述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等;
(3)小强建议“你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将它们区分开来”!小强的建议属于实验探究活动中的设计实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在倾倒石灰水时,标签要向着手心。
故答案为:
(1)氧气;化学性质;
(2)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等;
(3)设计实验;二氧化碳;向着(朝、对着等)。
三、推断题
19.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D、E为无色气体,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 H2 ;
G Ca(OH)2 。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根据“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推测H为碳酸钙;结合图框:B通电生成D和C,则B为水,D为氢气,C为氧气;A分解生成CF,则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根据“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推测H为碳酸钙;结合图框:B通电生成DC,则B为水,D为氢气,C为氧气;A分解生成CF,则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等知识,则F为碳,E为二氧化碳,G为氢氧化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为H2;G为Ca(OH)2。
(2)反应①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其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3)反应②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
(1)H2;Ca(OH)2;(2)分解反应;(3)Ca(OH)2+CO2═CaCO3↓+H2O。
20.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CO2 。
(2)写出CO的一种用途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
(3)X与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性质却不相同的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
(4)写出图中一个有X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CO3=H2O+CO2↑ 。
【分析】(1)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出X;
(2)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用途;
(3)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结构分析;
(4)根据书写方程式的步骤分析;
【解答】解:(1)碳酸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X为CO2;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3)一个一氧华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
(4)图中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H2CO3=H2O+CO2↑;
故答案为:(1)CO2;
(2)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3)分子构成不同;
(4)H2CO3=H2O+CO2↑。
四、实验题
21.实验室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某同学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1)如果要制取并收集氧气,A应该与 D 相连.
(2)两个实验都会用到装置A,另外还具有的相同点是 ②④ (填序号).
①需要的温度相同 ②都有气体产生
③试管中固体颜色变化相同 ④试管中固体质量均减轻
(3)为了验证A中发生的是哪个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A、B相连,若B中蜡烛燃烧更旺,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方案二:A、C相连,C中可以是紫色的 石蕊 溶液,还可以是无色的 Ca(OH)2 溶液.
【分析】(1)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解答;
(2)根据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分析解答;
(3)根据蜡烛燃烧更旺说明有氧气生成解答;根据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利用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如果要制取并收集氧气,A应该与D相连;
(2)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放出氧气,固体质量减少,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少,故选②④;
(3)
方案一:,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应该用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方案二: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紫色的石蕊试液;也可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
(1)D
(2)②④
(3)
方案一:2KClO32KCl+3O2↑
方案二:石蕊 Ca(OH)2
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如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几种气体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锥形瓶 .
(2)甲同学选择装置BE制氧气.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O2不易溶于水 ,若先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从导管 e (填“e”或“f”)进入.用分液漏斗相比较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可控制反应速率 ,实验结束后,若将MnO2分离开来的操作是 过滤 ,用B装置还用于实验室制取CO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CaCO3+HCl→CaCl2+CO2+H2O .
(3)乙同学实验发现,只用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的原因是 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催化剂的认识是 CD .
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量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分析】(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2)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气;
分液漏斗相比较长颈漏斗而言,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可控制反应速率;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并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符号表达式;
(3)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也会产生氧气解答;
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本身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标号仪器是锥形瓶;
(2)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气;
分液漏斗相比较长颈漏斗而言,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可控制反应速率;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说明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生成水,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实验结束后,若将MnO2分离开来,可进行过滤的操作;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反应,也可用此装置,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CaCO3+HCl→CaCl2+CO2+H2O;
(3)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不是作催化剂,原因是加了高锰酸钾之后,产生氧气速度加快是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实验反思:A、MnO2还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A错误;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B错误;
C、催化剂是改变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多少没有影响,故C正确;
D、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也是高锰酸钾分解的生成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O2不易溶于水;e;可控制反应速率;过滤;CaCO3+HCl→CaCl2+CO2+H2O;
(3)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CD.
五、计算题
23.7g石灰石样品与52.7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样品中的杂质既难溶于水,又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2.2g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的质量.
【分析】(1)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克,则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后的溶液质量.
【解答】解:设参加反应的CaCO3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2H2O
100 44
x 2.2g
,
解得:x=5g,
(1)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1.4%
(2)生成物的溶液为氯化钙溶液,CaCl2溶液质量为:5g+52.7g﹣2.2g=55.5g;
答:(1)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1.4%;(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5.5g.
2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前
125g
反应后
122.8g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2 g
(2)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钙的质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122.8g=2.2g;
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
x=5g
答:(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2g
(2)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5g.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1/21 11:31:41;用户:兴义民族中学;邮箱:xymz@xyh.com;学号:4140692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