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溶液基础提升(1)2020-2021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KNO3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后,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溶液一定变浑浊 B.甲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2.如图所示,甲、乙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试管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
B.甲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加
C.乙试管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D.乙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的质量增加
3.CaCl2和NaCl是常用的融雪剂,又称“化冰盐”。小组同学分别取大小、形状相同的冰块,按①~⑧所示试剂及用量进行实验;90min时,测定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试剂及
用量
24%的NaCl溶液/g
2
4
6
8
6
4
2
0
24%的CaCl2溶液/g
x
0
0
0
2
4
6
8
水/g
6
4
2
0
0
0
0
0
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g
3.57
6.77
9.44
14.19
12.84
11.54
9.97
9.5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x=0
B.对比⑤⑦可得出24%的NaCl溶液的融冰效率高于24%的CaCl2溶液
C.实验②~④说明融冰效率与NaCl溶液的浓度有关
D.实验⑥中,NaCl与CaCl2的质量相等
4.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实验中都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硬度较大时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用水做试剂,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硝酸钾、浓硫酸、无水硫酸铜、石灰石
C.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D.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是在洗涤剂的作用下,使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
5.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C.物质溶于水放热或吸热取决于扩散与水合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D.20℃溶解度为20g的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变为不饱和溶液
B.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b>a=c
D.t2℃时,100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80ga
7.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图示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水的密度为lg/cm-3)
A.12.4% B.12.5% C.16.9% D.7.2%
8.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1℃时甲、丙饱和溶液的试管(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t2℃)的烧杯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溶液质量减少 B.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①
C.t1℃时,溶解度:甲>乙>丙 D.t2℃时,甲和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9.下列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定可行的是( )
A.再加点水 B.再加入少量同种溶质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剂一定是水
C.均一的、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质可以是液体
11.属于悬浊液的是( )
A.矿泉水 B.糖水 C.泥水 D.自来水
12.有100g 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将100g 10%的盐酸与200g 25%的盐酸混合
D.蒸发掉50g溶剂
13.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中原来有水、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且使用了游码、④NaCl固体不纯、⑤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4.图1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按图Ⅱ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时,丙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乙物质
B.A、B、C溶液中,B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将相同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降温到t1℃,B析出晶体最多
D.A、B、C三种溶液中,只有B是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15.在实验室里配制1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列配制方法可以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
A将10g NaCl固体与100 g水混合溶解
B向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50g水
16.将34g晶体W(不是结晶水合物)投入盛有16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A、B、C、D点所示。
①溶液的质量包含溶解的晶体W 的质量和_______的质量之和。
②B、C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
③晶体W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t1℃时,晶体W的溶解度是____g/100g水,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选填字母)。
④t3℃时,若要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提纯得到晶体W,需先______,再____,最后过滤、洗涤、干燥。
17.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洗掉,这是利用洗洁精的____________(填“溶解”或“ 乳化”)作用。
(2)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有些同学用点燃的小木条进行验满时,将小木条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很快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条没有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8.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影响固体物质 A 溶解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
A温度 B压强 C水的质量 D搅拌
(2)t3℃时,A溶液从M点转变成P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t3℃时,将15gA放进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10%的A溶液配制 1%的 A 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和_______(填仪器的序号)。
A托盘天平 B药匙 C玻璃棒 D漏斗 E铁架台 F量筒
19.用“>”、“<”或“=”填空:
(1)生铁的含铁量_____钢的含铁量
(2)钠原子中的质子数_____钠离子中的质子数
(3)10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_____10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
(4)5gNaOH溶于20℃100g水后溶液的温度_____5gNH4NO3溶于20℃100g水后溶液的温度
(5)铁钉生锈速率:一半浸没在蒸馏水中_____一半浸没在食盐水中.
三、简答题
20.20℃时,将10g固体甲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①;再加入xg固体甲,现象如图②;改变温度至t2℃,现象如图③。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④中表示固体甲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选填“A”或“B”)。
(2)图①、②、③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
(3)当x=__________g时,②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且溶液为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物质M是_____;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2)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3)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是_____。
22.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通过图一实验中的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写一点)
(2)图二实验中加入红墨水的作用是什么?
(3)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具有什么用途?(答一条)
2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_____ g;
(2)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 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的;
(3)欲将40℃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 ;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 _____ (填“>”“=”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24.如图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在。若向试管外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较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请分析推断甲试管可能产生的现象和原因。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将25 g KNO3溶于100 g水里,所得溶液分为五等份。
(1)每一份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
(2)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15 g水后,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____。
(3)向第二份溶液中加15 g KNO3并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____。
(4)若将第三份溶液变为10%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5)若将第四份溶液变为40%的溶液,可加热蒸发____水。(无KNO3晶体析出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不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甲中无明显现象,硝酸钾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乙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中溶液均无溶质析出,溶液质量不变,故溶液质量一定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加,故甲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小,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加;
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故乙试管中溶质质量减小,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加。
故选D。
3.B
【详解】
A. 由图表可知,实验①~④为研究NaCl溶液浓度与融冰效果的关系,对比数据可知x=0,正确;
B. 对比④⑧融化水的质量,可得出24%的NaCl溶液的融冰效率高于24%的CaCl2溶液,错误;
C. 实验②~④说明融冰效率与NaCl溶液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融冰效果越好,正确;
D. 实验⑥中,NaCl与CaCl2的溶液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溶质质量相等,正确。
故选B。
4.B
【详解】
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B.石灰石难溶于水,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硝酸钾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用水鉴别这四种物质,符合题意;
C.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氧气,不符合题意;
D.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过滤的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A
【详解】
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是溶液,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和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相当,则溶液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20℃溶解度为20g的M的饱和溶液中,也就是表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0:100,所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
A、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选项说法不正确;
B、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t2℃时溶解度关系为a>b>c,t1℃时,溶解度关系为b>c=a,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析出晶体,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此温度下a的溶解度小于b,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选项说法不正确;
D、t2℃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80g,180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80ga,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7.A
【详解】
小芳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使用的是10g和5g的砝码和2.7g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0g+5g-2.7g=12.3g。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为87mL(合87g)。
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4%。
故选:A。
8.D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根据图示,两支试管内均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此时两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①试管内的甲物质继续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故溶液质量增加;②试管内丙物质析出,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选项说法错误;
B、要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必须明确温度及溶液是否饱和,故无法确定,选项说法错误;
C、由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乙>甲>丙,选项说法错误;
D、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B
【分析】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详解】
A、若溶液底部没有未溶解的溶质,则再加点水溶液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故A错误;
B、再加入少量同种溶质,若是饱和溶液则不再继续溶解,不饱和溶液则继续溶解,故B正确;
C、只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有晶体析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无明显变化,故C错误;
D、只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其余无明显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也有有颜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溶剂不一定是水,也可以是汽油、酒精等有机溶剂,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均一、稳定但不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
11.C
【详解】
A、矿泉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泥沙难溶于水,泥水是泥沙等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自来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A、溶液具有均一性,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x,(100g+x)×20%=100g×10%+x,x=12.5g,溶质质量的一倍是20g,故选项错误。
C、将100g 10%的盐酸与200g 25%的盐酸混合时,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正确。
D、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掉溶剂的同时,溶质也会挥发,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故选:C。
13.A
【详解】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中原来有水,溶剂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且使用了游码,氯化钠质量偏少,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正确:
④NaCl固体不纯,氯化钠质量偏少,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正确:
⑤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②③④正确,故选:A。
14.D
【详解】
A、t3℃时,丙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丙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它物质,故能继续溶解乙物质,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28g,该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14g甲,甲能全部溶解,得到A溶液(不饱和溶液),继续加入14g甲,甲还能全部溶解,得到B溶液(恰好饱和),A、B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溶质质量:B>A,故溶质质量分数:B>A,再加入14g甲,升温至t3℃,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50g,故甲还能全部溶解,得到C溶液(不饱和溶液),与B相比,C溶液,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增加,故C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28g,故将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降温到t1℃,B、C肯定有溶质析出,A可能有溶质析出,C中溶质质量最大,故C析出晶体最多,不符合题意;
D、由B的分析可知,A、B、C三种溶液中,只有B是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15.B
【分析】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详解】
A、将10g NaCl固体与100 g水混合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A不正确;
B、向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50g水,溶液质量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B正确。
故配制方法可以达到目的的是B。
【点睛】
16.水 C 增大 100 AB 降温 蒸发
【详解】
(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故填水。
(2)B、C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温度不同,溶剂质量为16g,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多,则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C,故填C。
(3)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溶液质量在增大,所以晶体W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填增大。
(4)t1℃时,将34g晶体W(不是结晶水合物)投入盛有16g水的烧杯中,最终形成32g溶液,即t1℃时,16g水中最多能溶解W32g-16g=16g,所以t1℃时,晶体W的溶解度是,故填100g。
(5)将34g固体物质W(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16g水的烧杯中,A、B点形成的溶液质量均小于50g,说明固体X有剩余,为饱和溶液;C、D点对应的溶液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50g,无法确定是否还能继续溶解,无法确定是否是饱和溶液,故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B。
(6)晶体W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要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提纯得到晶体W,应先降温,再蒸发,最后过滤、洗涤、干燥,故填降温。
(7)晶体W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要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提纯得到晶体W,应先降温,再蒸发,最后过滤、洗涤、干燥,故填蒸发。
17.乳化 温度没有达到木条的着火点
【详解】
(1)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洗掉,这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2)燃烧的三个条件为: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用点燃的小木条进行验满时,将小木条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很快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条没有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温度没有达到木条的着火点。
18.A 增加A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饱和 20% CF
【详解】
(1)A是固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温度,与压强、水的质量、搅拌无关。
故选A;
(2)由图可知,M点是t3℃时,A的不饱和溶液,P点是t3℃时,A的饱和溶液,从M点转变成P点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A物质,恒温蒸发溶剂;
(3)由图可知,t3℃时,A的溶解度是25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A物质,该温度下,将15gA放进50g水中,只能溶解12.5g,故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所需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量取所需的水和浓溶液的体积);玻璃棒(搅拌);烧杯(混合容器)。
故选CF。
19.< = > > <
【解析】
【分析】
(1)根据生铁、钢的含铁量分析;
(2)根据钠原子、钠离子中的质子数分析;
(3)根据选项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它们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1g这些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再进行比较即可;
(4)根据NaOH、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的变化分析;
(5)根据氯化钠溶液具有导电性能加快生锈的速率分析.
【详解】
(1)生铁的含铁量<钢的含铁量
(2)钠原子中的质子数=钠离子中的质子数
(3)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7g铝可反应生成3g氢气,即1g铝生成 克氢气.
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24g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镁生成 克氢气.
10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10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
(4)由于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所以,5gNaOH溶于20℃100g水后溶液的温度>5gNH4NO3溶于20℃100g水后溶液的温度;
(5)由于氯化钠具有导电性,加快了生锈的速率,所以,铁钉生锈速率:一半浸没在蒸馏水中<一半浸没在食盐水中.
故答为:(1)<;(2)=;(3)>;(4)>;(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20.A ② 2.5g 4:1
【解析】
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概念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由题目信息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图④中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的是A;
(2)在①、②、③溶液中,溶液②中有没溶解的固体剩余,一定是饱和溶液,故填:②;
(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是25g,20℃时,100g水溶解25g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50g水溶解12.5g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当x=12.5g-10g=2.5g时,②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且溶液为饱和溶液,此吋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50g:12.5g=4:1。
21.硝酸钾 ②③ 37.5% ②>③>①
【详解】
(1)根据图1可知,在t1℃时,氯化铵溶解度为40g,硝酸钾溶解度大于40g小于60g,150g溶剂水可以溶解60g氯化铵,可以溶解大于60g的硝酸钾,都可以被完全溶解,无法判断M,当温度升高至t2℃时,溶剂水减小了50g,此时溶剂水为100g,此温度下氯化铵溶解度大于40g,小于60g,硝酸钾溶解度为60g,而此时溶液中没有沉淀,说明溶质全部溶解,而加入M为60g没有沉淀,全部溶解,说明M为硝酸钾,若为氯化铵则有固体沉淀,不能被全部溶解;在②的情况下,100g水中正好可以溶解60g硝酸钾,此时恰好为饱和溶液,而当降温至③的情况下后,温度降低,溶解度降低,硝酸钾析出,但是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所以②③都是饱和溶液;
(2)②中为硝酸钾在t2℃下的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 ,另外此时为饱和溶液,也可以直接利用硝酸钾此时的溶解度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相同,所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3)①中硝酸钾质量分数= ,②中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37.5%,③为t1℃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无法计算,但若①与③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28.6%,S=40g,而根据图中信息可知,t1℃下硝酸钾溶解度大于40g,同一物质饱和溶液,随饱和溶液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③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①,所以答案为②>③>①。
【点睛】
饱和溶液溶质分数=;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随饱和溶液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22.
(1)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合理即可)
(2)显色,利于观察现象
(3)医疗上用的注射液(或化学实验室用的溶液等)
【分析】
(1)
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碘不溶于水,但是碘能溶于汽油,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
水和酒精都是无色的,加入红墨水的作用是:显色,利于观察现象;
(3)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如医疗上用的注射液等。
23.40g 不饱和 降温或加溶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