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6单元 19 父爱之舟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60282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6单元 19 父爱之舟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60282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9 父爱之舟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报考、心疼、席子、糖果、抽象、启迪、毕业、轮换、领略、磨灭、精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父爱的深厚与伟大。
教学重点
通过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父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吴冠中的资料
教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我们从《慈母情深》一课中看到了一位慈爱、深明大义的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父爱的课文——《父爱之舟》,共同感受父爱的伟大,体会文中浓浓的父爱。
2.(板书课题:父爱之舟)学生齐读。
3.作者简介。
指名介绍课后搜集的有关吴冠中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识记“蚕、席、屑”等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以梦境回忆的方式,记叙了作者在艰难求学的经历中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默读课文,想想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作出批注。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重点围绕以下几点进行交流:
课文先回忆了过去:①父亲送“我”报考学校和上学,见“我”晚上在旅馆被臭虫咬,父亲心疼的样子。
②逛庙会时,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给“我”做万花筒。
③在大雨大雪天背“我”上学。
④为了供“我”读书,到处筹钱;为了节省路费,借船送“我”考试、上学。
5.分组讨论,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6.学生总结,汇报。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以梦境开头,引入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第2~9自然段)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第三段(第10自然段)以梦醒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四、布置作业
1.生字词书写。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馆;父亲带“我”去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在鹅山高小为“我”铺床;无锡师范送考,路上为“我”缝棉被。)
3.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父爱之舟》。(板书课题)
二、细读品味,感受“父爱”
1.快速默读课文,回想课文共写了梦中的哪些难忘场景。
2.指名回答。
3.再次默读课文,找出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反复进行朗读,读出你个人的独特感受,画出重点词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4.根据自己画的词句在小组内把感受和体会说给同学听听。
5.全班交流。
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展开学习——
(一)半夜给蚕添桑叶、卖了茧子买枇杷。
1.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为什么作者会把“半夜给蚕添桑叶、卖了茧子买枇杷”这个场景放在梦境的开始?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父母深夜为蚕宝宝添桑叶,卖了茧子买枇杷,这些是“我”童年难忘的记忆,这一情景既交代了家庭生活背景,写出父母的辛劳,也引出了父亲对“我”的疼爱。)
4.指导朗读。
(二)花钱住旅店。
1.(课件出示: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教师要抓住“动心”“节省”“不肯”等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1)父亲“平时节省到极点”,而看到“我”被臭虫叮咬时“心疼极了”,体现出父亲对“我”深切的关爱;“父亲动心了”说明父亲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贫苦的情况下,还打算为孩子换房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2)童年的“我”出身贫寒,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因此住旅店时不愿父亲花钱换好房间,也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
2.指导朗读,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评读——全班齐读。
教师小结:读书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带着你们各自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三)逛庙会。
1.默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描述了几件事。(两件:吃热豆腐脑、做万花筒)
2.画出描写庙会场景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作者详细描写庙会盛况的目的是什么。
(详细描写庙会的盛况,尤其详细描写各种小吃,表达出当时“我”想吃的愿望。)
3.同桌交流:“我”为什么会选择庙会中的这两件事进行描述?
(这两件事都可以体现出父亲对“我”的爱。)
4.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说明“我”非常体谅父亲,也非常爱父亲。)
5.教师小结:这两件小事给童年的“我”带来了莫大的幸福,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四)背“我”上学、凑钱给“我”交学费。
1.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课件出示: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3.齐读句子,说一说从这个细节描写中能够体会到什么。
(这个细节刻画了父亲负重跋涉艰难前行的情态,使父亲的形象更丰满;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流露出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4.课件出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5.“我”为什么哭?句中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6.引导学生体会回答。
(“我”是因为读书时交不起学费,使家人困窘而心酸哭泣。句中的“新滋味”包含着父亲为供自己上学凑钱的艰难,对父亲的依恋,以及感受到了自己肩上责任的沉重。)
7.指导朗读。
(五)父亲缝补棉被的背影。
1.自读课文第9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2.讨论回答。
3.课件出示: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4.读句子,你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吗?为什么?
5.指名回答。
6.指导朗读。
三、回顾全文,感悟中心
1.课件出示:“……醒来,枕边一片湿。”
2.读句子,思考:课文为什么会这样结尾?
(这样的结尾,既照应课文开头的“我刚刚梦醒”,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3.全文多次写到姑爹的小渔船,作者为什么要一次次地写摇船、船上做饭、船上睡觉?和课题《父爱之舟》有什么联系?
4.默读全文,思考回答。
5.教师总结:是父亲摇着船把“我”带到人生的一个个驿站,这条船承载着父亲无尽的期望。这样一步步地紧扣文题,一步步深化主题。
四、总结写法
这篇课文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些琐碎的小事,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激。这种写法叫作以小见大。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学着运用。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描写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句子,摘抄下来。
2.课外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在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环节中,营造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当时反差较大,再加上课堂上指导朗读还不够细致,学生读得不够多,读得不够生动、投入,致使氛围不够,情感不能得到升华。
教学建议:教学中可以采用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读文识字,整体感知,再读课文,弄清脉络,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父爱之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父爱之舟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设计,共5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