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平方根2》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60053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平方根2》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60053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1 平方根教学设计
展开第 3 课时 平方根
教学目标 |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 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理解开平方运算和乘方 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 ||
教学难点 |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 ||
知识重点 | 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数的平方根。 | ||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 设计理念 | ||
思考归纳导入概念 |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9,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思考并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的数有两个,它 们是 3 和-3.受前面知识的影响学生可能不易想到 -3 这个数,这时可提醒学生,这里的这个数可以
是负数.注意 3 9 2 中括号的作用.
x 2 4 又如: 25 ,则 x 等于多少呢?
使学生完成课本 165 页的填表练习.
给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 a 的平方根.即:如果 x 2 =a,那么 x 叫做 a 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例如: 3 的平方等于 9,9 的平方根是 3,所以 | 这 个思考题是 引入平方根概念的切入点,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体验. 在等式中求出 x
的值,为填表做准备. 通过填表中的 x 的值,进一步加深时“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等于同一个数”的印象,为平方 根的引入做准备. | |
| 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观察:课本中的图 13.1-2. 图 10.1-2 中的两个图描述了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的运算过程,揭示了开平方运算的本质. 让学生体验平方和开平方的互逆关系,并根据这个 关系说出 1, 4,9 的平方根. 注意: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平方根的概念,先 不引入平方根的符号,给出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例 1:(课本的例 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9 (1) 100 (2) 16 (3) 0.25
建议教师要规范书写格式。 |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平方根产生发展的过程.(通常称为平方根.在研究有关 n 次方根的问题时,为使各次方根的说法协调起见,常采用二次方根的说法 3 表示+3 和一3 两个数.这种写法学生不太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宜不断提到。 通过此例使学生明白平方根可以从平方运算中求得,并能规范地表述一个数的平方根.这个例题也为后面探讨平方根的特征 做好准备. |
讨论归纳
深化概念 | 按照平方根的概念,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下列问
题: | 通过讨论,使学生对
有理数的平方根有一 |
| 正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0 的平方根是多少?负 | 个全面的认识.也是 |
数有平方根吗? | 平方根概念的进一步 | |
建议: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x 2 =a 中的 a 和 x 的取 |
深化. | |
值范围和取值个数得出. |
| |
根据上面讨论得出的结果填课本 166 页的表. | 体验分类思想,巩固 | |
注:学生刚开始接触平方根时,有两点可能不太习 | 平方根概念. | |
惯,一个是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即正数进行开平方 |
| |
运算有两个结果,这与学生过去遇到的运算结果惟 |
| |
一的情况有所不同,另 |
| |
一个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 |
| |
算,这种某数不能进行某种运算的情况在有理数的 | 加深对符号 意义的 | |
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中一般不会遇到(0 | 理解和对 平方根概 | |
作除数的情况除外).教学时,可以通过较 多实例 | 念的灵活应用. | |
说明这两点,并在本节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强化这两 |
| |
点. |
| |
引入符号:正数 a 的算术平方根可用 a 表示;正
数 a 的负的平方根可用 a 表示.例如…… |
| |
思考: a 表示什么意思,这里的 a 可取什么样的 | 测试学生对平方根概 | |
数呢? | 念的掌握情况. | |
而对于 x 1 又该怎样理解呢?这里的 x 又可取 |
| |
什么样的数呢? |
|
| 例 2 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如果有,求出它的平方
根,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64、0, 4 ,102 2
如果有要用平方根的符号来表示。 例 3:课本的例 5,求下列各式的值。 121 (1) 144 ,(2)- 0.81 ,(3) 196 562 56 2 (4) ,
建议:要让学生明白各式所表示的意义;根据平方 关系和平方根概念的格式书写解题格式。平方根和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是本章重点内容,两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区别在于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而它的 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联系在于正数的负平方根是 它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根据它的算术平方根可 以立即写出它的负平方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算术 平方根来研究平方根. 思考:- 15 的值是多少? | 熟练应用平方根的概 |
| 念,计算有关算式的 | |
| 值,是本课的主要内 | |
| 容。 | |
|
被开方数不是 完全 | |
| 平方数时,可用计算 | |
| 器求出它的近似值 | |
应用 |
| |
练习巩固 | 课本的练习小结: 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平方根?
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有什么规律?
怎样求出一个数的平方根?数a 的平方怎样表示? |
|
小结与作业 |
| |
布置作业 | 教科书习题 13.1 第 3、4、7、8、11、12 题。 |
|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 ||
2、本课主要是在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建立平方根的概念,要以等式 x 2 =a 和已有算 术
平方根概念为基础,并使学生明确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开平方与平方之间的互逆关系,把握了这些平方根的有关概念,正数、零、负数的平方根的规 律也就不难掌握了. 2、有关求算式的值的问题,一定要使学生体会到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本质上掌握其求法.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2 垂线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2 垂线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垂线的定义与性质的应用,巩固训练,熟练技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6.1 平方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6.1 平方根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1 平方根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1 平方根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