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能力目标:能根据曲线变化情况知道物质溶解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及从量的观点认识固体溶解度。
【学习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会查看、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解性?什么叫饱和溶液什么叫不饱和溶液?
二、引入新课:如何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呢?
引导启发学生 提示:饱和溶液在什么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
三、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1、归纳学生的汇报结果,给出溶解度的概念。
追问:你能理解这样规定的意义吗?能寻找到四个关键的要素吗?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是为了定量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强弱。
公式:
2、设置疑问: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怎样表示这种变化关系最直观、形象,又便于应用呢?
3、溶解度曲线
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4、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曲线上点、交叉点的意义。
(2)随温度变化情况 提示:随着温度如何变化?归纳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小结: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如:NaCl)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应用 完成教材P168“观察与思考”,归纳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练习】
指出下列各句的含义及判断是非:
1、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2、20℃时,100克饱和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3、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3.3克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克
4、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
选择:
1.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gA物质,在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比较则是 ( )
A、A的溶解度大 B、B的溶解度大
C、二者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 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
3.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
的变化趋势是 。
⑵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
义是
⑶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
80℃时4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
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板书: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三、固体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如:NaCl)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布置作业:P24页4、5、6题
教学反思:本节知识难度较大,对溶解度知识掌握还需进一步练习。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课堂巩固:,课上巩固应用,学习任务三:,课堂巩固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