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教学设计,共2页。
知识1:平行线
1. 平行的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图,AB与CD平行,记作AB∥CD,读作AB平行于CD.
生活中平行线的形象是很常见的.比如,两平行的铁轨、黑板平面相对的两边、数学本子中平行的格子线、立方体相对的棱长……
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1)“在同一平面内”是定义的前提条件,是区别于空间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的特征;(3)通常所说的线段、射线平行,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2.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或者相交.
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1)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两直线相交;(2)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3)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注意:理解平行线的定义要注意两点:(1)在同一平面内;(2)不相交.特别要注意: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但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不一定平行;通常所说的线段与线段平行、射线与射线平行指的是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知识点2: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注意把握“有且只有”的含义,它包含两层含义:“有”——“存在性”即存在一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唯一性”即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是唯一的.
2.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a∥b,c∥b,那么a∥c.
知识点3: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在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到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如图.
考点1:相交与平行的综合应用
【例1】 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共有几种情形?试画图说明.
解:共有4种情形,如图所示.
点拨:由平行线的概念可知,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也就是说: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
考点2:利用定义和公理的推论证明平行
【例2】 已知直线a∥b,b∥c,c∥d,则a与d的位置关系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解:a∥d.理由:∵a∥b,b∥c,∴a∥c.∵c∥d,∴a∥d.
点拨:由a∥b,b∥c,可知直线a、c都平行于直线b,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知a∥c;又由c∥d,可得a∥d.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技巧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