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 第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700858/0-17392679442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 第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700858/0-17392679442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 第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700858/0-17392679443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
小学1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1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李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的收集: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过程,了解数据收集的意义和方法。教材通常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如制作班牌选择颜色、调查同学喜欢的校服颜色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
数据的整理: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计数,形成有条理的数据记录。教材会介绍用“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并通过比较不同记录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便捷性。
数据的表示:介绍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学会用这些图表来表示数据。通过绘制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学生能够将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得清晰明了,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对图表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教材会设计一些基于统计图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单元教材分析:
编排特点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力求在每个教学环节都紧密围绕课标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教材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完整过程,从而深刻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
循序渐进: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从一年级下册的“分类与统计”单元开始,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分类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到了二年级下册的“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教材进一步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围绕数据收集、记录和呈现来展开教学,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调查方法并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
情境导入:教材通过创设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导入新课,如学校运动会、班级订做校服等,这些情境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这些情境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便于他们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实践操作: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例如,通过投票、计数、绘制统计图等活动,学生能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从而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题分析
教材中的例题涵盖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统计的魅力与实用性。以下是对几个典型例题的分析:
例题1:制作班牌选底色。这个例题通过制作班牌选择底色的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用统计解决问题的需求。学生需要确定调查的对象(班级同学)、调查的内容(班牌颜色)、调查的方式(举手)以及呈现数据的方法(统计表)。通过这个例题,学生能够体验到完整的统计过程,并初步了解统计表的应用。
例题2:调查同学喜欢的校服颜色。这个例题通过调查同学喜欢的校服颜色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和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的知识。例题中,学生会讨论并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如举手、投票等),然后用统计表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学生能够得出哪种颜色喜欢的人最多,从而为学校订做校服提供建议。这个例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还让他们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数据,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学生还应学会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能够读懂统计图表中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学生能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培养初步的数据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理解数据的意义,并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学生能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理解数据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数据,并能根据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具体来说,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收集的方法:学生能够掌握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以及呈现数据的方法。
数据整理的技巧:学生能够学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计数,形成有条理的数据记录。同时,学生还应掌握用“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并体会其便捷性。
数据表示的方式:学生能够学会用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来表示数据。通过绘制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学生能够将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得清晰明了。
数据分析的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对统计图表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会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还应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如平均数、最多、最少等。
教学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随机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具体来说,教学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数据的随机性:数据具有随机性,即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试验或调查,所得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一点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多次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活动,从而逐步体会到数据的随机性。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不同的统计图表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呈现需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难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让他们了解各种图表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尝试绘制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并通过比较和讨论来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单元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1)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1)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时间
1课时
主备人
参备人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
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
导入
(10)分钟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新课
教学
(20)分钟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最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10)分钟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通过看表格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本练习题做一做及练习册
教学反思
第1单元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2)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2)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时间
1课时
主备人
参备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
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
导入
(10)分钟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课代表。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给数学老师帮忙。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新课
教学
(20)分钟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2)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选谁呢?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1.理解题意。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择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他们两人所得到的票数,谁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生自由发言。)
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生一起参与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整理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
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票,每个“正”字代表五票。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1: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2: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3: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10)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本练习题做一做及练习册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1 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1 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预习反馈,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1 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