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8179/3/1_17392964794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喜欢冒险,有虚荣心、可爱,勇敢、机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
【教材分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课文节选了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印江·乔埃被困洞中。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这部外国名著的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把握人物的性格;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人物关系。
2.就故事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体会汤姆·索亚敢于冒险、机智勇敢、善良的人物形象,完成“名著展板”。
3.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就故事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体会人物形象。
一、影片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知道,最近你们正在干一件有意思的事: 布置世界名著长廊。你们漫步在世界名著花园,体验鲁滨逊的荒岛生活,领略尼尔斯身上那神奇的变化,真是惊心动魄,意犹未尽。那今天,我们又会和一位怎样机灵古怪的小朋友一起去历险呢?看,他来啦!——(播放汤姆·索亚影片片段)
2.哎,这是谁呀?(汤姆·索亚)
3.是的,这就是著名大文豪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这一部世界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和汤姆一起去历险吧!课文节选了这本书的其中一个部分,来,一起读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二、初读课文,梳理人物(任务一)
1.请大家快速打开课本,翻到第33页,一边默读故事,一边想,除了汤姆·索亚,故事中还出现了哪些人物?
反馈:来,谁来说说,故事中还出现了哪些人物?咱们先说小孩子吧,有贝琪、哈克;大人呢?撒切尔太太、撒切尔法官、波莉姨妈、道格拉斯寡妇、印江·乔埃……
2.一下子这么多人物,没读过这本书的同学肯定很迷惑,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和汤姆·索亚又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听听小书虫的介绍吧!
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父母早逝,随姨妈生活。可姨妈却管不住他。他不是那种听话本分的乖宝宝,他是镇上的孩子头儿,带他们“玩打仗”,搞恶作剧,喜欢马戏,想当兵或牛仔。他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汤姆有几个好伙伴,像哈克、班恩、吉姆都是,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不过,后来,哈克因为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被她收养了,他总算是有了家。汤姆也有自己心仪的姑娘贝琪,就是撒切尔法官的女儿。对了,书中还有个大坏蛋,那就是印江·乔埃。
波莉姨妈
3.听明白了吧,那我们就来摆一摆以汤姆为中心的人物关系图。(动手板贴)(作为展板的第一部分内容)
家人
撒切尔夫人
道格拉斯寡妇
哈克
汤姆
贝琪
伙伴
伙伴
撒切尔法官
坏人
印江·乔埃
真好,你看,梳理人物关系是阅读小说,特别是名字很难记的外国小说的一种好方法。
三、再读课文,走进情节(任务二)
1.梳理情节
(1)同学们,人物关系清楚了,那再读故事就能读得更明白了,现在,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想一想文章写了几件事?尝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
(2)如果把这四件事串起来,那就是节选部分的梗概了,试试看!
文章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的故事。先讲述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再描述汤姆、贝琪回来后村里欢乐的场景。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历险的经过。最后讲述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撒切尔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坏人印江·乔埃被困洞中。
聊聊精彩情节
(1)那这些情节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谁来说说?
(2)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几个片段,来感受一下!
师生配乐读
★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倾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波利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白了。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
★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大家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你看,马克·吐温笔下的语言真是富有感染力,你能说说哪儿特别吸引你呢!(预设: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腻;语言夸张;由悲转喜,充满戏剧性)
四、聚焦情节,聊聊汤姆(任务三)
说得真好,细细品读这些语言,我们能感受情节的动人,那你能不能抓住情节和细节,来聊聊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聚焦课文的第4-15自然段,聊聊汤姆吧?(作为展板的第二部分内容)
【喜欢冒险】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虽然身体虚弱和疲惫,但是仍沉浸于这次历险难以自拔,可以感受到他喜欢冒险的特点。
【有虚荣心、可爱】
师:讲述时“夸张地吹嘘了一番”,绘声绘色地凸显了自己的英勇,可以感受到汤姆有虚荣心,又很可爱。
【勇敢、机智】
汤姆离开贝琪后,独自去进行探险,即使困难重重也不放弃,可以感受到他坚强勇敢的特点。再看汤姆是怎样找到出口的,在迷路的情况下他想到利用风筝线来探路;看见亮光后知道顺着亮光走,可见他非常聪明,足智多谋。
【有责任有担当】
找到洞口后,汤姆又“回去找贝琪”,面对已经绝望的贝琪,他费尽口舌进行说服,并帮助贝琪爬出洞口最终获救。这样的不离不弃可以感受到汤姆有责任有担当的特点。
【关爱朋友】
听说哈克病了,星期五便去看他,谁知道被挡在了门外。星期六、星期天一连两天也都没让他进去。过了星期天。他可以每天去看哈克了”,汤姆在洞里劳累和饥饿了三天三夜,睡了两天后,就马上去看望哈克,可以感受到汤姆关爱朋友的特点。
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分享,我们感受到汤姆·索亚是一个机智勇敢,重情义,爱冒险,同时又调皮捣蛋的孩子。汤姆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中立刻变得丰满起来。其实呀,如果你能真正走进整本书的阅读,你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呢!
出示整书目录,激发阅读整书兴趣
出示整书目录,找一找,山洞历险部分就是第三十—三十二章。
快来看看山洞里是一幅怎样的样子(配乐出示片段)
★ 洞顶上聚集着一大群一大群的蝙蝠,多得好像有几千只。烛光惊动了这些生灵,于是它们几百只为一群向下俯冲,尖叫着,疯狂地扑向蜡烛。
……
贝琪刚走出石洞,一只蝙蝠就用翅膀把她的蜡烛扑灭了。这群蝙蝠追了他们好长一段距离……
那汤姆是不是像他归来所说的那样呢?
★然而一次次的失败使他渐渐失去了信心,随后他便开始盲目地在各条岔道里乱闯乱钻起来,渴望能找到一条回去的路。他嘴里虽然一个劲地说着“没关系”,但他心里却被沉重的恐惧压得难受。他说话的声音都变了,听上去好像在说:
“这下可完了!”
……
书中像这样的冒险有几次呢?结合目录,找找汤姆经历了几次主要的冒险(交流)
课后试着阅读整书并尝试完成情节图(展板的第三部分内容),并给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冒险经历写阅读推荐语。(展板的第四部分内容)
小结:这节课,咱们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任务展板,真了不起!课后,请大家认真阅读整本书,继续完善展板。情节(小标题)
第1段
孩子失踪,无比悲痛
第2-3段
孩子脱险,全村欢庆
第4段
讲述历险,休养身体
第5-15段
探望伙伴,山洞被封
小组合作:在你的心目中,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细读第4-15自然段,结合故事情节和细节,展开讨论。将讨论要点记录在板贴上,在小组汇报时展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清人物关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交流精彩情节,感知人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PPT出示图片,板贴封面、尼尔斯图像,出示影视片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