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编排,三篇课文都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的。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和主人公一起游历,共同感受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艰辛。
《鲁滨逊漂流记》是这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梗概”和“节选”两部分组成,这样的组合形式还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小语教材中唯一的一次。“梗概”是对作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了解梗概是把握名著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本篇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故事。梗概部分的插图描绘的是鲁滨逊带着狗到森林去打猎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身临其境地理解鲁滨逊当时的窘境。
“节选”部分则详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理性思考,前半部分写鲁滨逊在岛上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后半部分写他米阿尼对严酷环境的心理斗争,也是他身处绝境能顽强生存下来的原因,凸显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阅读外国文学,一般都会遇到的困难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或是一长串的名字,以及由此带来的复杂的人物关系。好在《鲁滨逊漂流记》一课人物较少,基本以主人公活动为主,所以理解起来相对简单。至于当时航海的时代背景——诸如新兴资产阶级、殖民扩张等,与单元语文要素之间并无多大关联,无需过度拓展资料,反而方便学生全力投入作品情节,更聚焦主人公的形象。这种简单的喜欢也是维持他们持续阅读的能量之一。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五年级已经阅读了中国古代经典名著,对文化精华的吸收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基础、文化需求和阅读技能,如今把眼光从国内放到国外,也是符合了学生成长的需要。
【教学目标】
1.结合一次次阅读,会利用分类梳理等方法自主学习“流落”等22个新词。
2.通过自读发现、了解梗概的特点和作用,抓住梗概中的关键词句,根据游历的时间顺序,列出主要情节的小标题,并在小组合作共学中,完成整部作品主要内容的概括,完成展板的布置。
3.能联系梗概,判断出目录某一缺失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加深写好梗概的框架意识,为后面的单元习作有所铺垫。
4.初步感受对鲁滨逊这个人物的大概印象,为节选部分的学习埋伏笔。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了解梗概,并以所列小标题为支架,梳理出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2)进一步运用梗概,填补目录空白内容,形成梗概创作必须的顺序意识和代表性事件选取意识。
2.难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期待,有一定的阅读计划,初步体验到阅读外国文学经典的成就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知道,读书节期间,要给展览馆布置一下外国名著长廊,每节课分担完成一块展板。这节课我们主要承担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这一本。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
1.出示课文梗概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交流:
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鲁滨逊穿着破烂,手持猎枪,孤身一人在丛林生活。
2.板帖课题,引出主人公:
这位手持猎枪、目光坚毅的人就是鲁滨逊,也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的主人公。
3.引导学生交流:你以前对《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小说有哪些了解?
课件出示作者笛福及《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资料。
《鲁滨逊漂流记》名片:
作者:笛福
地位:西方文学中冒险小说类经典作品之一。
创作过程:以当时一个真实故事为蓝本,采用自述方式,创作了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故事。
要想清楚地知道小说的主要内容,完成今天的任务,就得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任务一)
1.学生自读课文。
2.归类识词。
(1)出示词语,请学生读词,并尽可能发现每组词语的特点。
流落 凄凉 寂寞 恐惧 倒霉 侵袭
理智 宽慰 心平气和 焉知非福
(2)教师适时点拨:第一组都是描写困境,第二组是他乐观面对的心理表现。
3.启发思考:借助这些词,结合故事内容,你能联想到什么?
预设:能联想到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遭遇的危险与内心的状态。
4.是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请你带着这份理解,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二题。
5.整体感知,发现不同。
提问: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
预设:课文的编排形式不同,本课是由梗概和节选片段两部分组成的。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梗概。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电影、电视和小说故事的简单介绍等。翻开一本书,我们一般能在封面、扉页、封底见到它。
梗概是对一部作品的浓缩和概括,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原著的大概内容。
(2)出示梗概,介绍:
这篇梗概就是按照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写了鲁滨逊历险的过程。
三、聚焦梗概,了解主要内容(任务二)
1.默读梗概,了解故事的内容。
(1)启发思考:这篇梗概写了鲁滨逊的哪些事?用小标题概括。复习列小标题的方法:提取关键词、合并归纳相同或相似自然段的内容。
(2)出示课后题一,思考:第一个小标题“流落荒岛”具体指梗概中的哪一部分?是怎么概括的呢?
小组合作讨论,借助支架思考:找出第二节中的关键句;再联系本段其他内容进行整合。
预设:先找出关键句: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这一句中的关键词是“流落”,“这种地方”就是上文写到的“这是一个五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由此可以断定是“流落荒岛”,而前一句介绍的是他流落荒岛的经过。
(3)引导学生默读梗概的其他段落,尝试列出小标题。
①小组二次合作:
先各自独立默读,划出关键词句,再进行合并、归纳,在组内交流。
②微课温馨提示:
概括小标题的时候,不仅要做到准确、全面,还要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将相同或相似的自然段内容进行合并、归纳,分清主次,抓关键词进行概括。
预设讨论要点
3-5自然段 做木筏(3)、搭帐篷(4)都是为了“定居”(5),即“建房定居”
第6自然段 蓄养山羊、培植麦子,合起来便是“蓄养培植”
7-8自然段 发现脚印、救出“星期五”,前者是因,可定为“救星期五”
9-10自然段 救出船长、回到英国,前者是后者基础,所以定为“回到英国”
梳理并板贴到展板上: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4)课件同时出示以上内容。
将讨论后的结果摘录到相关段落旁边。
(5)借助小标题说说主要内容。
鲁滨逊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流落荒岛。面对严酷环境,他一一克服,在那里建房定居、驯养培育,还救出“星期五”陪伴自己。在岛上生活28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答案不唯一)
自由练说。
指名说。
2.引出话外音:有人说,既然有小标题,那么梗概也可以写成它那样的形式啊!
四、比较思辨、感悟梗概(任务三)
1.梗概是不是像标题那样越短越好?看看更多的标题。
出示课堂作业本第三题中的“材料二”。
2.小组第三次合作讨论:
说说标题和梗概的差异。
不安分的鲁滨逊
初次航海
再次航海
死里逃生
荒岛日记
抗争病魔
劳动创造
环岛航行
预设并出示:
标题只是概括了主要情节,而梗概是把作品中的关键事件有顺序、有逻辑地贯穿在一起,是整个作品的浓缩和概括。梗概并非越短越好,它不仅简明,还要兼顾完整性、连贯性和可读性。
3.联系梗概,推断第九章至第十一章的主要内容。
不安分的鲁滨逊
初次航海
再次航海
死里逃生
荒岛日记
抗争病魔
劳动创造
环岛航行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新的希望
第十三章 重返故乡
第十四章 故地重游
预设:这几部分主要内容是——
鲁滨逊在岛上艰难生存的情况:包括搭建帐篷、捕鱼、种植庄稼、救“星期五”、注意是否有过往船只,以及和野兽的战争。
4.提问:通过阅读梗概,鲁滨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说说理由。
预设: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
5.启发思考:通过阅读梗概,我们初步了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读完梗概后,你特别想深入了解些什么?有不少影迷特别推荐“救星期五”一段,我们来欣赏一下——
(1)播放一分钟左右视频
(2)你可以建立一个阅读手账本,规划好每天阅读的内容,准备在单元读书会上和小伙伴分享阅读心得吧!
五、你可以知道更多。
课后读一读整本书,进一步了解鲁滨逊。
六、板书:
鲁滨逊漂流记
建房定居
救“星期五”五
回到英国
蓄养培植
流落荒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喜欢冒险,有虚荣心、可爱,勇敢、机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PPT出示图片,板贴封面、尼尔斯图像,出示影视片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活动,交流评价,导入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聚焦梗概,了解主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