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高教版2023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件+教学设计 [新学年上课必备]
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x、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也无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富强、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而一个国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因此,各个诸侯为称雄,都希望自己的国家人口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贤者数人其中就有孟子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二人一见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
数( )罟( )不入洿( )池
衣( )帛( )
鸡豚( )狗彘( )之畜( )
然而不王( )者
移其粟( )于河内
申之以孝悌( )
第一部分(第1段):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疑问。
第二部分(2-3段):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5-7段):孟子阐述“仁政”具体内容,即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呀。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谁像我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加多,这是为什么呢?"
1.梁惠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
梁惠王: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觉得自己治理国家非常尽心,但百姓并没有增多,所以他很困惑,有抱怨。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会发现,梁惠王“尽心”的真正意图是扩充兵力,图谋重振雄风。
2.梁惠王如何佐证自己对国家已经是“尽心焉耳”?
从两方面描述救灾的具体措施突出了他的自矜,自以为“尽心”的骄态。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鼓,名词作动词。敲鼓。 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鼓之:敲起鼓来,发动进攻。古人击鼓进攻,鸣锣退兵。
则:连词,那么。何如:怎么样。
弃:抛弃。 曳:拖着。 走:指逃跑。
“大王喜欢战争,请(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击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抛弃铠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可以。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3.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
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用设喻的方式,这样既不容易激怒对方,又便于启发对方。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事例来比喻什么?
比喻梁惠王的治国与邻国之君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五十步”和“百步”分别喻指什么?
不如我用心(不移民、移粟)
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此)王道之始也。
无通“毋”,不要。望:希望
违背,这里是耽误的意思。
锛子,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
为死去的人办丧事。死:动词作名词,死去的人。
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以,介词,按照。按照一定的季节。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能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能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能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能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供养活着的人。 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
数:密。 罟:网。洿:深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畜养鸡、猪、狗,不要耽误它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如此却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这是不曾有过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认真做事。
庠,序都是学校。商(殷)时代叫序,周代叫庠。
古代尊敬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通“敛”,制止,约束。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否定判断句,(这)不是我(的过错)
肯定判断句,(是因为)年岁(不好)
5.孟子是如何回答梁惠王的疑问的?
正面论证,施行仁政的措施
比喻论证,引王正面回答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反面论证,行王道的应有态度
论述了使民加多的途径——实行仁政。这部分分三个层次论述了推行王道实行仁政而使民加多的基本途径、根本途径及应持的正确态度。基本途径: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吃穿问题。在这个层次里,孟子运用了“连锁推理”形式。就是用前边推出来的结论作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又用这个新的结论作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如此往复。孟子首先从“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推出“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结沦。又用“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这个结论作前提,推出“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个新的结论。又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个新的结论作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王道之始”。
6.孟子认为使民加多的途径是什么?
论述了使民加多的途径——实行仁政。这部分分三个层次论述了推行王道实行仁政而使民加多的基本途径、根本途径及应持的正确态度。基本途径: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吃穿问题。在这个层次里,孟子运用了“连锁推理”形式。就是用前边推出来的结论作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又用这个新的结论作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如此往复。孟子首先从“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推出“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结沦。又用“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这个结论作前提,推出“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个新的结论。又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个新的结论作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王道之始”。
7.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是什么?可不可以删去?
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扶苏以数shuò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屡次数cù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密、细密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 《赤壁之战》 计算(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4)兵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句意是:我对国家。)河内凶 (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句意是:河内遇到饥荒。)请以战喻 (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句意是,让我用打仗来作比喻。)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句意是:七十的人可以凭借它吃到肉。)弃甲曳兵而走 (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句意是,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或百步而后上 (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句意是,有的人逃跑百步后停止下来。)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寡人之于国也优质作业ppt课件,文件包含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第6课《寡人之于国也》含视频pptx、612《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612《寡人之于国也》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原卷版docx、612《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高一语文同步612《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寡人之于国也课堂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寡人之于国也pptx、《寡人之于国也》同步学案docx、《寡人之于国也》知识梳理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寡人之于国也一等奖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知识链接,研读课文,孟子的思想,问题探究,语言现象总结,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2动词活用作名词,活着的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