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寡人之于国也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学习重点: 一、积累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判断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二、了解《孟子》一书及孟子的仁政思想,明确梁惠王提出的问题内容以及目的。三、明确全文线索以及孟子展开论述的方式。(论证方法和语言、论述层次、思想深度)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亚圣”。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 《孟子》初步具备了论说文的特征。篇幅较长,内容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乱世的哲思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政治观: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时代背景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寡人之于国也》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它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陈述的孔子“德政”思想一脉相传,且有所发展。
(1)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2-3)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4)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以及“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tún zhì xù
A. 数(cù)罟 洿(kuā)池 弃甲曳(yè)兵B. 孝梯(tì) 饿殍(fú) 养生丧(sāng )死C. 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g)序之教D. 衣帛(bó) 畜(chù )养 请以战喻(yù)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语气助词连用,“罢了”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而)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于国尽心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梁惠王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
行动: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凶亦然。
尽心尽力却没有成效,所以感到困惑
想一想,梁惠王为什么会如此在意本国人口的多少问题? (结合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增添人丁,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所以他迫不及待地向圣人讨教救国强国之策,但他所做的一切,并不是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而是千方百计地争夺人口,满足其拓展疆土、争霸天下的野心,最终只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而不是福祉。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曳 v.本义:双手拽着一个人引申:抓住、拽着(弃甲曳兵)带着、拖着(摇曳)
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那么孟子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呢?
用设喻的方式,这样既不容易激怒对方,又便于启发对方。关于“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 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来设喻。当梁惠王回答说“不可,直不百步,是亦走也。” 就不知不觉地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的区别。梁惠王也就认识到自己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本质都是虐民暴政。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在句中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例:五十步笑百步!公款消费不分多少。
.…者…也(变式)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为、必、亦、即、诚、皆、则等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作谓语秦,虎狼之国。否定词非、未、弗、无、莫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供养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办丧事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孟子提倡的“仁政”有哪些具体内容?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本段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目的何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下层百姓) 一方面揭示出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反驳)以及君王对待臣民应有的态度。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全文以什么为线索,按照什么逻辑步骤论述的?
全文按照“民不加多”这一问题为线索,
寡人之于学习也,尽心焉而矣。物理差,则移其心于数学,移其力于英语;化学差亦然。察同桌之学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不加少,寡人之分不加多,何也?"同桌对曰:“君好睡,请以睡喻。周公召之,昏昏欲睡,弃笔曳书而倒。或半节而后醒,或整节而后醒。以半节笑整节,则何如?”曰:“不可,直不整节耳,是亦睡也。”曰:“君如知此,则无望分多于我也。”
用现代的观念评价孟子的主张
王道精神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3)统治者严以律己,不推卸责任
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内容ppt课件,共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王好战,弃甲曳兵,移其粟于河内,文本解读,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寡人之于国也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寡人之于国也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展示谬论初试论争,再读经典他山之石,填写表格细解技巧,思考讨论如何立论,思考讨论论证技巧,学以致用熟练操作,学以致用提升能力,原典补充饥荒辨因,综合运用写作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八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八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精品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的思想,核心话题,民不加多,语言现象,通假字,名词活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典型例题,例题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