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寡人之于国也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
掌握作者简介、文言实词虚词、课文翻译等基础知识。
体会孟子善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学习孟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永不过时的聪明睿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授课人:B站@小馒头呀老师
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孟子》是记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是模仿《论语》而著的,主要记录孟子的言行。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与《论语》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后世将他和孔子及二人的学说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的 “ 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 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是第一个明确主张民众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的人。2、邦国的主权在民。 一个政权的建立是要通过百姓认可的。3、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主张君王应做到“不扰民”、反复强调“不违农时”、“勿夺其时”的重要性。认为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4、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背 景 介 绍
战国中期,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 梁惠王—魏国国君。魏国在战国初期曾是强国,梁惠王后期军事上接连失败,在强秦的压力下,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山西)迁至大梁(开封)。35年(前335年),梁惠王邀请孟子前来,希望在孟子的帮助下富国强兵。第二年梁惠王死,襄王继位,孟子离去。
数( )罟( )不入洿( )池
鸡豚( )狗彘( )之畜( )
然而不王( )者
申之以孝悌( )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2-4):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5-7): 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第5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 第6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第7段,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①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之:取独。 于:介词,对于
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河内:今黄河以北的地方。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于:到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呀。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这样。
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谁像我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加多,这是为什么呢?"
1.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了,说得有理有据, 请找出他的论点、论据、论证(用原文句子回答)
论点: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论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例证自己治国尽心)
论证: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对比论证)
②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③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④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鼓,名词作动词。敲鼓。 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鼓之:敲起鼓来,发动进攻。古人击鼓进攻,鸣锣退兵。
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翻译:战斗已经开始。
或:有的人。 以:用,凭借,拿。 则:连词,那么。 何如:怎么样。 翻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凭自己只逃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逃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弃:抛弃。 曳:拖着。 走:指逃跑。 翻译:抛弃铠甲,托着兵器逃跑。
直:只是,不过。耳:罢了。是:这。翻译:只不过没有逃跑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啊。
无:通“毋”,不要。望:希望。 于:介词,比。 介宾短语后置句。
“大王喜欢战争,请(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击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抛弃铠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可以。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五十步”和“百步”分别喻指什么?
五十步喻指:百步喻指:
不如我用心(不移民、移粟)
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孟子是如何回答梁惠王的疑问的?你认为效果如何?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提出别人熟悉的问题来激发思考。
1.用对方熟悉的“战”设喻,便于启发对方,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2.“引君入瓮”的论辩方式,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引君入瓮”是论辩中常用比喻说理,之后连带反诘句而向对方发难,逼其回答,对方不回答则已,答则中其圈套,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违:违背,这里是耽误的意思。 胜:尽。
数:密。 罟:网。洿:深
斧斤:锛子,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以时:以,介词,按照。按照一定的季节。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丧死:为死去的人办丧事。死:动词作名词,死去的人。
判断句。翻译:这就是让百姓对供养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办丧事没有什么不满(遗憾)。
王道:以仁义治天下, 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能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能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能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能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孟子给梁惠王提出了哪些建议?有什么效果呢?
建议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斧斤以时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衣:名作动,穿衣。
宾语前置:畜鸡豚狗彘。 之:助词。豚:小猪。彘:猪。 畜:畜养。
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做事。
庠,序都是学校。商(殷)时代叫序,周代叫庠。 教:教化。
介宾短语后置:以孝悌之义申之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申:反复陈述。古代尊敬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义:道理。
介宾短语后置句:于道路不负戴。颁:通“斑“,头发花白。戴:顶着东西。
衣,食:动词,吃穿。 黎民:百姓。
然而:这样却。 王: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畜养鸡、猪、狗,不要耽误它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如此却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这是不曾有过的事。
建议种桑养蚕繁兴六畜生产粮食谨庠序,申孝悌
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道之成
这些建议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⑦“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译:(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不加制止。前一个“食”,动词,吃。后一个“食”,名词,食物。检:通“敛”,制止,约束。
翻译:路上有饿死的人。涂:通“途”,道路。饿莩:饿死的人。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非我也:否定判断句,(这)不是我(的过错)岁也: 肯定判断句,(是因为)年岁(不好)
是何异于:固定句式,译为: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罪:名词作动词,归罪。
翻译: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斯:则,那么。 至:到,指归顺。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狗彘食人食(贵族)涂有饿莩 (百姓)
孟子在最后一段用什么说理方法?想说明什么?
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
“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
3.施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
1、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民不加多。” 2、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3、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4、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通过回顾本节所讲内容,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全文似乎散漫无章,实则结构严谨,段落分明,以使民加多为主线贯穿全文,思路清晰。 句式较整齐,这样气势充沛,增强雄辩力。
1、通假字2、词类活用3、特殊句式4、古今异义5、一词多义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名词活用作动词(2)动词活用作名词(3)形容词作动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
①填然鼓之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③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①请以战喻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谨庠序之教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①是亦走也②非我也,兵也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①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②直……耳 直不百步耳。译为“只……罢了。” ③是……也 是亦走也。译为“这是……呀。” ④是何异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兵器/战士,士兵)(5)弃甲曳兵而走(逃跑/行走)(6)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7)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8)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
(1)数 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命运)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4、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
(2)直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3、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4、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五人墓碑记》 (拿出)
(4)兵 1、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2、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4、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
(5)胜 1、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超过)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中职语文第六单元*寡人之于国也精品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a href="/yw/tb_c403711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寡人之于国也精品授课ppt课件</a>,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孟子》简介,时代背景,学习目标,诵读探讨,疑问何也,写作特色,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六单元*寡人之于国也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11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寡人之于国也获奖ppt课件</a>,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简介,研读课文,全文小结,《孟子》简介,孟子的思想,读准字音,移其粟sù于河内,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7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教学课件ppt</a>,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4学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