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06717/0-173201702377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06717/0-17320170238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06717/0-173201702386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共7页。
古代诗歌四首 分层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海日生残夜(升起) 杨花落尽(杨树开的花)B. 老树昏鸦(黄昏) 古道西风(秋风)C. 歌以咏志(咏叹) 风正一帆悬(挂)D. 星汉灿烂(银河) 次北固山下(停宿)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等。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C.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D.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3.语文学习小组开展诗歌鉴赏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小语深情朗诵诗歌,其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D. 小桥/流水/人家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此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B.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 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中的“乱”字,描绘了暮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D.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二、填空题:6.《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 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与 、 、 合称“元曲四大家”。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 ,字 ,号 , 代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 ”之称。8.《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 (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 、 合称“三曹”。9.《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 代诗人。10.小鲁展示了自己的鉴赏成果,请你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答:①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默写:11.班级开展“诗意如水”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以下积累卡片。四、诗歌鉴赏:12.阅读能力点:感受诗歌意境、描绘诗歌画面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①夜声急。 佳期②旷何许,望望空伫立。【注释】①杵(chǔ):舂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②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拆解训练(1) 步骤一:读原题,初步思考问题 如果你打算为这首诗歌配一幅插图,请根据诗歌意境,用散文化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画面内容。(2) 步骤二:拆解小题,梳理答题思路审题,理解题干要求。配有插图的诗歌一般都有具体的人物或景物,下列诗句,最适合配插图的是( )A.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B.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C.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 找出诗中的意象,描绘诗句画面。 (1)通读全诗,找出诗歌前三联中的意象。(2)下列场景与诗中所描绘场景不符的一项是( )A.明月高悬夜空 B.寒鹊栖息树梢 C.庭中槐影稀疏(3)诗歌尾联中“望望”和“伫立”的是( ),颈联还称其听到杵声,所以画面中也应该呈现这一场景。A.明月 B.惊鹊 C.作者 D.邻居(4) 归纳整体意境。 (1)下列对诗歌意境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寂静清冷 B.开阔苍凉 C.孤单凄凉 D.清新明丽 E.朦胧恬静(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①月光映照下的露珠晶莹剔透,庭院中的槐树也在月光地映照下显得清冷孤高,这体现出明月对万物的一种淡如水的关怀。( )②颔联中惊鹊之“未定”和飞萤之“入”形成动态对比,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表现出诗人不知何去何从的徘徊。( )③这首诗歌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意境的成功营造。徜徉其中,我们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5) 步骤三:根据拆解,形成答案 (6) 创新设问同为写明月,本诗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你的阅读简要说明。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杨花”指的是“柳絮”。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王昌龄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不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3.【答案】B【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朗读节奏需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B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内容,根据选项逐一分析。6.【答案】马致远元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解析】略7.【答案】李白太白青莲居士唐诗仙【解析】略8.【答案】曹操孟德东汉末曹丕曹植【解析】略9.【答案】王湾唐【解析】略10.【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思乡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解析】在整体理解这四首诗歌的基础上,补充该思维导图。11.【答案】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洪波涌起观沧海【解析】略12.【答案】【小题1】略【小题2】B【小题3】露珠飞萤槐树BC【小题4】AC×√√【小题5】明月悬于秋天的夜空,将光彩照于晶莹的露水之上寒鹊被惊起,彷徨不知何定,萤火虫早已循着灯光飞入屋内院子里的槐树只剩稀疏的枝丫,诗人沉默伫立,聆听邻居的捣衣声,凝视明月 整幅画面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意境【小题6】两首诗都借明月抒发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孟诗还借月亮抒发了孤寂、失落、惆怅之情;李诗则通过想象,赋予明月生命和同情心,借明月传达对友人的宽慰。【解析】1. 略2. 略3. 略4. 略5. 略6. 略水之态水之诗水之思静谧之水(1)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千百年来,流水不息,诗行不辍,情思不止。飘零之水(2)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开阔之水(3) , 。(王湾《次北固山下》)磅礴之水(4)秋风萧瑟, 。(曹操《 》)诗歌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意象明月、 惊鹊、 、杵声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