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2024)科学七上同步课件+教案+同步作业含答案
初中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获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获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与要求】
5.3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⑨举例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知道对光和调焦的方法,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能用绘图法正确表达观察到的显像。
2.科学思维:能独立对光、调焦,了解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和方法、正确绘图。
3.探究实践:通过模仿练习,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4.态度责任:养成爱护显微镜并规范操作显微镜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浙教版七上第2章第1节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第2课时内容: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技能之一。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熟悉显微镜的规范使用,为后续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及至学习生物学知识作准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思路】显微镜结构→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需要借助显微镜。
实验室中的显微镜通常以可见光为光源,属于光学显微镜。
学习使用显微镜,应先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和基本的操作方法。
引入新课。
显微镜的结构
1.光学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2.光学显微镜的镜头与放大倍数:
(1)目镜与物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当使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
先介绍结构,后介绍使用,符合学生的思维。
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步骤:
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调距和调焦、观察等。
2.取镜和安放:
取镜:拿到显微镜后,左手需将镜座托住,右手需将镜臂握住,姿势正确,轻拿轻放;
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3.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注意:光线较暗时凹面镜;光线较亮时,可使用平面镜。
4.放置载玻片:
①载玻片是用显微镜观察东西时用来放东西的玻璃片;
②将载玻片的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放置,并用压片夹固定。
5.调距:
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6、调焦与观察:
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注:上下、左右都颠倒的物像。
7、高倍镜观察:
当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物像时,必要时,可换成高倍镜,并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继续观察;
注:
①高倍镜下物像较暗,可适当增大亮度,如使用大光圈和反光镜;
②观察对象不在视野中央时,可适当移动载玻片:
若目标偏上,则向上方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若目标偏左,则向左侧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若目标偏右上角,则向右上角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8. 整理
(1)实验结束后,先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物镜、目镜被弄湿或弄脏,应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边,将镜筒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立。
(4)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中.
分组实验:练习使用低倍显微镜
老师一步一步介绍、示范。使学生先熟悉步骤与注意事项,
然后才能模仿着正确使用。
介绍正确的操作后,让学生实验,有利于学生能熟练使用。
学生探究实践后完成“问题讨论”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3节 多姿多彩的动物公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精品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优秀第4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