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8:理解诗歌内容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8:理解诗歌内容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8理解诗歌内容-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08理解诗歌内容-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古诗词的赏析就是对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评价、鉴别和赏析。《课标》明确指出:诵读古诗词,能正确理解基本内容。但因为诗歌具有语言凝练、言简义丰的特点,还借助留白等表现手法艺术地表现主旨,因而考生在理解诗词内容时,存在以译代析、表达生硬,只抓一点、不顾整体等问题。
【考查重点】
古诗词阅读要深化内容理解与情感体验,要求深入理解古诗词的主题、意象、意境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通过对诗歌的语言、结构、修辞手法等要素的分析,把握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引导从作者的创作背景出发,结合历史情境和个人情感,体悟诗词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人生哲理。
【主要题型】
理解诗歌内容命题方式通常有:
1.某一句诗有哪些含义?
2.诗中的某个词语,内涵是什么?
3.用自己的话概括诗中主人公为何产生这样的情感?
4.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产生某种情感的原因。
5.这首诗歌,刻画了××的哪些特点?
6.本诗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为,请简要概括。
7.诗词中的哪各细节具有××的特点,请你归纳。
8.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体现在哪些方面?
9.“××”的原因是什么?
【重点提示】
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解题技巧】
古诗鉴赏考查对古诗词内容、语言、形象、情感主旨及艺术技巧的理解及运用,复习时,应在完成对教材诗歌梳理的基础上,分专题进行训练,归纳总结答题技巧,并适当在练习中巩固和拓展。
一、答题思路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设题有时会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2.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如把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把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把喜悦说成悲伤。
3.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选项中的表述结论,在原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二、常见错误类型
(1)语言风格类:故意译错词语、句意,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2)意境意象类: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3)技巧手法类: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虚实、动静互换。
(4)思想情感类:拔高情感、转移情感。
三、解题方法归纳
常见错误类型理解诗歌内容一个原则:忠实于文本。所有诗词的答案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从原文中归纳概括出来的。
很多问题的题干都有“结合全诗内容”等类似的文字,那么就是给考生提示,答案需要从全文去找,从诗词的整体考虑,不能够单独化、碎片化。
四、三个步骤
①划区域,分层次;
②找关键,明要点;
③抓重点,规范答。
考点一 :词句含义类
1、赏析某个词语。
点拨:一般要注意词语在描慕情状、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题一般要先解释词义,再描述其所描绘的情状,进而探究其深层情思。
格式:①先解释词义,②采用了……手法,③描绘了……情状④表达了……思想情感。
2、赏析名句(包括含义、手法、形象、画面、情感、哲理等)
答题思路:(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运用什么手法;3)有什么效果;(4)刻画了什么形象。(5)描绘了什么画面;(6)抒发了什么情感;(7)表达了什么哲理。(不一定面面俱到)
【例题剖析】
【例1】(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泸川纪行①
杜甫
自昔泸川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
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②生。
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
三杯入口心自愧,枯肠③无字谢主人。
【注】①杜甫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从成都乘船东下,路过了泸州,创作《泸川纪行》一诗。泸川即指泸州。②紫色:可解为紫气,即祥瑞之气。③枯肠:一作“枯口”。
【问题】本诗开篇写泸州久负盛名,请结合全诗概括“盛名”体现在哪些方面。
考点二 :形象分析类
鉴赏景物形象“3步骤”:
步骤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联想、想象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析特点,悟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例题剖析】
【例1】(2024·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问题】这首诗交织着诗人的种种痛苦和强烈的渴望,请根据诗歌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考点三 :要素提炼类
结合诗句的理解,根据内容提炼出要素。
【例题剖析】
【例1】(2024·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司空曙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问题】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
【例2】(2024·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题】诗歌前两句借事(物)起兴,请简述这两句所记之事。
考点四 :主旨理解类
常见主题(思想情感)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附:诗歌常见的感情基调或风格:清新、明丽、低沉、幽怨、哀伤、凄凉、刚劲、 积极消极、 浪漫、现实、豪迈、奔放、委婉
【例题剖析】
【例1】(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赏读《寻南溪常道士》,完成诗歌后面的问题。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①。
白云依静渚②,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淡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①震痕:古人游山多穿屐,此处指足迹,②渚:水中的小洲。
【问题】诗人在“望自然”的同时也在“望自我”。请结合“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一联,谈谈你的理解。
【例2】(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问题】体会诗中结尾两句的含义。
理解诗歌内容解题思路与方法
诗歌具有语言凝练言简意丰的特点,常常因此而省略许多内容;又由于声律和修辞上的需要,常会打乱语序。所以,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时,常常需要像读文言文一样,要抓住重要信息,补充省略的内容,还原句子顺序,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理解古诗要做到 四必看”:必看题目(识题定类),必看作者(知人论世),必看注释(关注典故),必看名句(赏析重点 )。要学会“泡”,从诗中提取出“人、时、地、事、景、物、情、理”等相关信息。还要学会归类整理,比较鉴别,最终做到不仅要努力把握古诗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这样才能算真正地读懂诗歌。
一、看标题,明意思。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往往是作品内容的高度概括,很多诗词标题就是文章的主旨。 学生要明白标题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从阅读诗歌题目开始来读懂诗歌内容。如《江城子·密州出猎》题目是“密州出猎” (“江城子”是词牌名,与内容无关),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容。
二、看注解(小序),探缘由。
诗歌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抒发的特定的情感,注释和小序往往解说作品的写作原因、背景,所以,通过注解和小序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注解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也会向读者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特别是在考试试卷中,注释往往是出题人给考生的暗示。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称之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义。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
七、看尾句,卒章显志。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品诗句,通内容。
1.读字词,通大意。要过语言字词关,能顺畅无碍地读懂诗歌的字面含义。句要一联一联地读,词要一句一句地读,必须扫清文字理解的障碍。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文言,文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还涉及古代文化常识,就更增加了阅读的难度。积累的工作非一日之功,贵在长期坚持。
2.辨语序,补省略。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是诗歌,它是经过提炼的最精粹的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声律要求和修辞的需要,诗词的创作需要押韵、考虑平仄的变化等,所以诗歌的语言凝练、富于变化。辨析语序的倒装,就要从事理上,从上下文的内容上还原颠倒的语序。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关塞”。辨析句子内容的省略要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在阅读时采用“补白”的方法,依据上下文或全诗的情感主旨去揣测省略的内容,读出“言外之意”。
3.析意象,晓含义。
用意象表达情感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一方面,学生应积累那些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象征意蕴,符号化了的意象。另一方面,注意相同的意象在诗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如对柳树的吟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对同一事物不同的态度反映诗歌表达情感的不同。“诗言志”,只有读懂了情感,才真正读懂了诗歌。古代诗歌表达情感往往不是直白的,而是借助某些具体的意象或意象群“兴寄”,如梅花、竹、柳、松树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形成含蓄的美。如陆游《卜算子・咏梅》,表面上写的是梅花,实际上,作者运用兴寄手法,借物抒情,物我同一,以梅花自比,表现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和遭遇打击后的凄凉无奈。
4.抓诗眼,悟情感。
“诗眼”即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也有人把诗眼说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即全诗主旨所在。据此可知,诗眼就一首诗而言是一联或某一句;就一句话而言是某一个字。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其中后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一个“低”字,抓住了景 物的特点,而一个“近”字则赋予了景物以感情。诗人为何不说江清“人近月”而 说江清“月近人”呢?当然,除了要符合音韵、格律上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日暮客愁新”,所以月亮成了一个能理解诗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侣,它要主动靠拢来陪伴、安慰漂泊流浪之人。
1.(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旅夜书怀①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①本诗写于唐代宗永泰年间。当时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返回成都草堂。后来,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渝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重庆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描写微风吹拂小草、月夜停船的近景,展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B.第三、四句描写平野辽阔、大江浩荡的远景,体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欣喜。
C.第五、六句抒写自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出名的自嘲,也对政治上失意而深感不平。
D.最后两句中,诗人以沙鸥自比,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情怀。
2.(2024·辽宁抚顺·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立春日感怀①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②又逢春。
关河③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④。
[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剌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②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③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④簇五辛:簇,攒聚的意思。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本草纲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下面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颔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B.乙诗尾联紧承“为思亲”而来,“簇五辛”呼应了首联中的“又逢春”。
C.甲乙两诗都是述志诗,甲诗尾联直接抒发胸中正气,乙诗颈联间接抒发报国丹心。
D.甲乙两诗都有发问和慨叹,甲诗感慨国破家亡和身世坎坷,乙诗感慨岁月蹉跎。
3.(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鄂州南楼
范成大①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②垂钓手③,武昌鱼好便淹留。
【注释】①范成大: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②鲈乡:莼鲈乡,西晋文学家张翰在洛阳担任齐王司马囧的属官时,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于是决定辞宫回乡。本诗作者范成大亦是吴郡人,故云。③垂钓手:钓鱼翁,作者自谓。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诗人中秋出游,在南楼上听到悠扬笛声,不由想到此地关于黄鹤的传说。
B.颔联着力刻画南楼优美风景,南楼隔江遥对多情的汉阳树,长江默默斜抱着南楼。
C.颈联展现鄂州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的繁华热闹,夜市开放到深更,江面也喧闹非凡。
D.尾联诗人毫不掩饰自己对繁华的鄂州与美味武昌鱼的流连,愿意长久地居住在此。
4.(2024·天津南开·三模)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中的“一经”指儒家经典,“干戈”指兵器。这两句的意思是:我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入仕开始,以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B.颔联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C.颈联中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一语双关,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含蓄地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5.(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野兴
陆游【宋】①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宁甘结袜系,不作拜车尘。
施药乡邻喜,忘机鸟雀驯。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赀②身。
①诗歌写于诗人被罢官多年的晚年时期。②赀:有钱财。
下列对本诗内容或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一位头戴葛巾、手拄藜杖,在微风细雨中悠闲行走的老者形象。
B.颔联用张释之为王生结袜和潘岳谄媚高官的典故,表达诗人不愿趋炎附势的人生态度。
C.颈联中诗人为乡邻施药治病,与鸟雀相伴相依,自己获得了生活的喜悦和内心的和顺。
D.尾联诗人表示已到初夏也无惧炎热,只因自己并非身份高贵之人,流露出晚年的凄凉。
6.(2024·山东青岛·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记写战事,表达了将士报效朝廷的忠心。以表浓重颜色的词语写战争场景是本诗的突出特色。
B.前两句既是写景也是记事,句中的“压”“摧”二字写出了敌军气势之盛, “开”字表现了守城将士的雄姿。
C.“角声”“秋色”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了战争的气氛, “燕脂”是指塞上的泥土在夜色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壮美。
D.“易水”运用荆轲《易水歌》的典故,烘托了战争的悲壮,表现了将士们舍身报国的豪情。
7.(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莓苔”和“履痕”写出了雨后山中人迹罕至,呼应了诗题中的“寻”和“隐居”。
B.颔联中“依”写出环境冷清,“闭”写出春草疯长遮蔽门户,凸显隐居处破败荒芜。
C.颈联“过”写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随”写山道峰湖路转,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D.尾联写诗人虽寻访不遇,但已体会到宁静、恬适的情趣,无需与道人再言“禅意”。
8.(2024·辽宁锦州·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 【乙】寒夜江口泊舟
王湾 储光羲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寒潮信未起,出浦缆孤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一夜苦风浪,自然增旅愁。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吴山迟海月,楚火照江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欲有知音者,异乡谁可求。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颈联妙在作者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B.“吴山迟海月”中“迟”字用得精妙,迟迟望不见月亮,揭示出诗人因山川相阻而不能望月思乡的悲凉愁绪。
C.两诗首联叙事,“客路”“出浦”,点出诗人离家出游的处境,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D.两诗尾联都由写景转为抒情,前者抒发了诗人身在异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后者透露出诗人虽身处异乡却寻到知音的喜悦和感慨。
9.(2024·湖北武汉·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自洛之越
孟浩然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感慨人到中年,岁月蹉跎,勤勉一生却一事无成,内心感到落寞。
B.颔联表明诗人想去吴越,醉心山水之间,他已经厌倦洛阳京城的满眼风尘。
C.颈联中诗人以傲岸不屈的姿态,潇洒告别官场,到吴越之地泛舟寻山问水。
D.诗歌尾联,诗人在饮宴的过程中反省了自己,意识到应该在世间留下清名。
10.(2024·新疆·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泫然有感
陆 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②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舆图:地图。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事无成老已成”中“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失望与遗憾。
B.“不堪岁月又峥嵘”的“不堪”指不能承受,“岁月又峥嵘”指年华不断流逝,这是诗人因年复一年的蹉跎而发出的感慨。
C.“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说秋天一到大雁从北地飞来,诗人触景生愁,这个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一样的。
D.颈联意思是说要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恐怕还是需要志在报国的书生的,这是年纪老大而壮心不已的诗人真诚的期盼。
11.(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人游塞
齐己(唐)
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 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①草膻。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
注:①碛:沙漠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描写“野桥”“行尘”表现出送别地点的荒凉。
B.颔联借“秋风”“客路”表现出此去路途的艰辛、遥远。
C.颈联赞美边塞丰饶富足,借此表达对友人的安慰与祝福。
D.尾联想象友人睡下后,思乡之情将凝成眼泪在梦中流淌。
12.(2024·辽宁·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①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②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解】①张来: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②鞍马困:鞍马劳顿,指辛苦奔走于道路。③豁我怀:使我开怀。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词用典故用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B.乙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
C.甲词中“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是“空、徒然”的意思,写出了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D.两首词均借梦境,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13.(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①四州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趈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漳汀封连:指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与柳宗元一同被贬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分任这四州刺史。②趈(zhǎn):风吹颤动。③薛荔:一种萸生植物,也称木莲。
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楼远眺,辽阔荒凉的天地引发诗人无尽的愁思。
B.颔联描绘荷花和薜荔在风雨中的动人姿态,安抚了诗人的心。
C.颈联描写遮眼的山岭和曲折的江流,表达诗人对好友的思念。
D.尾联写诗人与好友虽同在这蛮荒之地,却仍无法联络的痛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8:七上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8七上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18七上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6:九上课内古诗词阅读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6九上课内古诗词阅读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16九上课内古诗词阅读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4:八上课内古诗词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4八上课内古诗词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14八上课内古诗词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