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7:古诗词阅读之比较鉴赏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古诗词阅读之比较鉴赏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古诗词阅读之比较鉴赏-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07古诗词阅读之比较鉴赏-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命题。命题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考查重点】
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象的内涵。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 (亦称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与意象的设题形式表现为判断人物的言行、心情、品质、追求,判断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意象的特点,意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等。解答人物形象与意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就意象来说,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或创作背景材料,或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
2.比较情感基调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十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
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赏析古典诗词,离不开对遣词炼句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解答此类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手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4.比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具体的考点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解答表达技巧赏析题,要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并按照"手法+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5.比较意境的营造
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解答意境赏析题,可以按照"客观形象十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的格式进行。
6.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诸如诗词文体知识(律诗、绝句、词牌名、词题),诗人字号雅称,诗词的作者、篇名、名句等。解答文学常识题,要求平时多注重积累,加强记忆。
【主要题型】
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
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重点提示】
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多角度比较。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解题技巧】
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其次读注解。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
三、整合归类,规范答题。
古诗鉴赏题之所以失分较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考生答题不规范,没有分要点,或者没有用诗歌鉴赏的术语答题。因此,根据题目要求整合归类,用术语如虚实相生、用典等答题,可以提高得分率。
考点一 :语言风格比较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抓动词,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
【例题剖析】
【例1】(2024·浙江金华·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寄家书有怀岁寒五友二首(其一)
【宋】钱时
坐拥云根兴未涯,江楼时复梦归家。
庭前一点梅初破,近日新添几个花。
读诗歌,从语言、手法、情感等方面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
考点二 :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画面,又称为情景、境界、氛围。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入“境”。
【例题剖析】
【例1】(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月夜忆舍弟 【乙】秦州杂诗①(其一)
杜甫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水落鱼龙②夜,山空鸟鼠③秋。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注释】①秦州:甘肃天水古称。安史之乱后,杜甫弃职携眷西行,客居秦州三个月,写下著名的《秦州杂诗二十首》。【甲】诗也写于秦州。②鱼龙:指鱼龙川,今名北河。③鸟鼠:指鸟鼠山,位于今甘肃渭源县。与“鱼龙”指代秦州境内山水。
1.安史之乱使杜甫弟兄分散,【甲】诗从 两个感官角度描写了笼罩着悲凉气氛的边地秋夜之景,【乙】诗则借 两个地名来表现秋的肃杀凄凉,暗示秦州也不是乐土。
2.两首诗创作背景相同,请简要说说抒发了杜甫怎样的情感。
考点三 :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比较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的比较鉴赏,一要了解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用事、借古喻今等;描写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二要了解各种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例题剖析】
【例1】(2024·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笋
朱松
春风吹起箨龙①儿,戢戢②满山人未知。
急唤苍头③斫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
咏新荷
蔡楠
朱阑桥下水平池④,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似水仙⑤吟意⑥懒,碧罗笺⑦卷未题诗。
[注]①箨(tuò)龙:竹笋的别名。②戢戢(jí):象声词。风吹竹笋声。③苍头:仆人。④水平池:水与池面相平。⑤水仙:水中女神。⑥吟意:吟诗的兴趣。⑦罗:丝织品。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等用。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笋》前两句写出了竹笋在春风中迅速成长的景象。
B.《新笋》后两句想象仆人冒雨砍笋的情景,流露出担忧之情。
C.《咏新荷》前两句写新荷的生长环境,后两句写新荷的特点。
D.《咏新荷》末句把尚未舒展的荷叶,比作卷着的空白绿色罗笺,极富想象力。
6.从内容或写作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考点四 :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比较鉴赏理解思想、把握感情,前提是读懂诗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整首诗定下了感情基调。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的朝代,人境遇、心情的不同,就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感情。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还有以景结句,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例题剖析】
【例1】(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①(其一)
清·王士禛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蓬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其二)
清·王士禛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注]①西樵、礼吉为王士禛两位兄长的别号。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东塘正落潮”,诗人傍晚泊船东塘,既点明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B.“孤蓬泊处”与“万里送行舟”都写到了客行之船,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书写离别。
C.“潇潇”与“萧条”,一写夜雨,一写枫叶,都通过描写萧索之景来抒发感怀,寄情深远。
D.两首诗都写到寒山寺的钟声,诗人夜半难眠,钟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又更添夜的清寒。
4.这两首诗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题解题思路与方法
“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是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新题型,它增加了题目难度,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词的赏析。这类题的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题材的诗词,但它们或思想感情不同,或表达技巧不同,或语言风格不同。如《二首》中的两首诗,其风格和表现手法相近又不相同。从命题角度看,多从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从题型设置上看,有单比较,但更多的是综合比较。题目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较多考查“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一、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从命题角度来看,多是对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对诗歌语言风格的品味,对诗歌中形象的解读等。
三、分类别解读
(一)比较情感基调
鉴赏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解答此类鉴赏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到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例如浙江杭州中考题:柳宗元的《江雪》与孙承宗的《渔家》比较阅读。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问题】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怎样的感受?孙诗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什么样的态度?
分析此题我们就可以抓住能传达作者的物象体会,《江雪》中“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等词语,都表达了作者孤寂的内心感受,从《渔家》一诗中的“不解渔家苦”、“好作”可看出作者对画家的批评。
因此,答比较情感基调题时,我们要注意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二)比较表达技巧
比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首先要熟知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其次要了解各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我们结合中考题,《月夜》和《早行》的比较阅读来具体学习一下。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问题】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动衬静”能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直观形象的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月夜》,夜是静的,这里“虫声新透绿窗纱”寂静的夜里一声虫叫更显月夜的寂静,《早行》中诗人早起出行路过稻田草虫的鸣叫让清晨更鲜寂静,答案很明显:《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蒙眬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因此解答比较技巧题时我们要注意:分清类别、解析语句、明确效果。
(三)比较语言特点
鉴赏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例如《题红叶》与《行宫》的比较阅读题。
题红叶
[唐]韩氏①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①韩氏:宣宗宫人。这首诗相传为唐宣宗时宫人韩氏所写。
【问题】韩诗运用了托物言情的手法、元诗运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试体会两首诗的语言风格。
体会语言风格可以从作者及具体的诗句入手,韩氏为一宫女,这首诗托物言情,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现,可见诗歌语言是委婉含蓄的,元诗以白头宫女闲聊玄宗的事情写出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语言表达平时如话,答案不难得出: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
因此,答比较语言特点的题时,我们要注意:明作者、析关键、辨风格。
(四)比较诗歌形象
这里提到的诗歌形象有两种,一是作品塑造的他人形象,二是诗人自我形象,不管考察的是哪种形象,分析的方法是一样的,主要有:
1、抓关键,人物相关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
2、注意环境描写,如: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3、注意前后的对比烘托。
4、注意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请看两首《从军行》比较阅读。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为: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陈诗中一、二两句可看出,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红旗直上天山雪”写出一行红旗正在向风颠移动,而风雪中红旗不乱,以足见从军将士的精神。因此,这里的征人形象是高大的、积极乐观的、豪情满志的。王诗同样写了边塞生活,一个关山曲调,一个撩乱的心理描写,一个“秋月”的意象,足以把征人的背井离乡的悲怆表达出来了。(答案: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因此,解答比较诗歌形象题时,我们要注意抓关键词、观环境、明形象。
小结:
1.读懂诗歌,理清大意。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然后读注解,最后读诗(词)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诗(词)句去加以印证。读诗(词)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词)来读,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及诗(词)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词)作诗意的解读。
2.辨别异同,知同辨异。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词)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词)中不同甚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词)中找到具体依据。还可以从题干对另一首诗(词)的解说中寻找线索,发掘两首诗(词)的不同之处。
一、选择题
1.(2024·辽宁锦州·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凉州词三首(其三)
张籍
凤林关①里水东流,
白草黄榆六十秋②。
边将皆承主恩泽③,
无人解道取凉州④。
【注释]①风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境内。②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过去了六十年之久。③恩泽:恩惠赏赐。④凉州:泛指陇右失地,代宗宝应、广德年间沦于吐蕃之手。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
B.两诗都借景抒情,甲诗表达了诗人因受排挤而产生的孤寂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报国杀敌收复失地之情。
C.乙诗用“六十秋”写出吐蕃占领陇右之地时间之久,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感慨、愤激的谴责。
D.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甲诗中“大漠”“孤烟”“长河”等意象营造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乙诗中“水”“白草”“黄榆”等意象表现了荒凉萧瑟的边城风光。
2.(2024·辽宁大连·三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①千门②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③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④。
【注释】①却望:回头望。②千门:泛指京城。③川原: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④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的首联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描绘了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
B.甲诗中“家书抵万金”写出消息隔绝、久盼不至时的心情,易使人产生共鸣,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C.乙诗首联中的“闲”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春草的自由舒展,反衬诗人内心的愁苦。
D.两首诗都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感时伤世及思家之情。
3.(2024·辽宁大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①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注释】①砧声:这里指捣衣声。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于自然中入景入情表达了游子的羁旅之思。
B.甲诗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的秋郊之景,并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C.“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呈现出一幅银辉泻地、微微闻到风中飘荡桂香的美妙场景,衬托诗人惬意喜悦的心境。
D.乙诗通过色、香、声、感,将“秋夜”与“客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清丽秀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简答题
4.(2024·甘肃陇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扬子江①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②,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①扬子江,米江在南京一带称扬子江。文天祥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1276年,文天祥历北海经长江口南下之时,作《扬子江》一诗述志。②磁针石:指南针。
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语:这两首诗中,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甲】诗中,诗人将国家的局势和自己的遭遇分别比作“ ”“雨打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小文:而【乙】诗中,诗人将自己 比作永远指向南方的“磁针石”,表现了自己 决不罢休的坚定信念,展示了自己对南宋王朝的耿耿忠心。
小语:同样是抒志,【甲】诗的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自己 ,对后世影响深远。
5.(2024·浙江台州·模拟预测)在读书方面,古人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请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乙】
南园(其五)①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①这首诗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今河南宜阳)家中所作。②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为表彰太原首义和秦府功臣,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画像于凌烟阁。
这两首诗对于“读书”的看法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的内容与情感进行分析。
6.(2024·浙江金华·三模)“古诗组”同学找到了孟浩然的两首古诗,请你参与探究。
【注释】
①孟浩然求仕未成,漫游吴越一带。开元十三年秋自洛阳出发,沿汴河南下,经广陵渡江至杭州,然后过浙江越州(今绍兴)。此两首诗即作于此时。浙江:即钱塘江。②引领:伸长脖子远望。③越中:即今浙江绍兴。④耶溪:即若耶溪,出若耶山,北流入运河。溪旁有浣纱石古迹,传说西施曾浣纱于此。⑤桡:船桨。⑥泓澄:水深澄澈。
(1)请任选诗中的连续两句,描述作者看到的风景。
诗句:
描述:
(2)这两首诗的写作时间较为接近,都是在游历绍兴一带所作,但在写法上颇不相同。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阐述其不同。
三、诗歌鉴赏
(一)(2024·陕西·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小语读这两首诗感到极富有音韵美,请你结合两首诗句,举例说明它们的音韵特点。
8.小语发现《蒹葭》开头和《黄鹤楼》结尾描写的景物都很凄清,但作用并不相同。请你帮他说明这两处写景句作用有何不同?
(二)(2024·贵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李 花
[宋]杨万里
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
莫学江梅作疏影,家风各自一般般。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9.上面两首诗中都出现的情景是( )
A.落英缤纷B.繁花似锦C.硕果累累D.人花相映
10.两诗均为写花,其实都是借花喻人,托物寓意,请你分别指出两首诗歌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境界。
(三)(2024·北京·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登高成为文人抒怀的一种途径。这组诗中共同使用了“① ”的意象,意蕴丰富:《望岳》中其缭绕山间,诗人望之,感到② ,不禁产生了登山的渴望;《登飞来峰》用其借代奸邪小人,用典直抒胸臆,表现作者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独坐敬亭山》中其无伴且慢慢飘离,读之,便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③ 。
12.古代文人万般诸事皆可抒怀,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的一项是( )
A.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四)(2024·河北邯郸·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感遇(其二)
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①,亦自有芳菲。
未浮②盈③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①兰蕙:兰和蕙,都是香草,多用来比喻贤者。②浮:用满杯酒罚人,这里指饮。“浮”有的也写作“泛”。③盈:满。
13.甲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请结合画线句分析此笔法。
14.乙诗借用“东篱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处境?
15.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甲】
渡浙江问舟中人①
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
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②望天末,
何处青山是越中③?
【乙】
耶溪泛舟④
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⑤弄溪渚。
泓澄⑥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6:九上课内古诗词阅读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6九上课内古诗词阅读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16九上课内古诗词阅读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古诗词阅读之鉴赏艺术形象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0古诗词阅读之鉴赏艺术形象-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10古诗词阅读之鉴赏艺术形象-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9:古诗词鉴赏之诗句赏析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9古诗词鉴赏之诗句赏析-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09古诗词鉴赏之诗句赏析-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