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4.3平面镜成像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91489/0-17272622283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4.3平面镜成像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91489/0-17272622284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4.3平面镜成像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91489/0-172726222844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从展示生活中镜子里的像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较为深入客观的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它们的准确关系,再通过对虚像的了解为后面的凸透镜成像教学做铺垫。本节内容主要建立在前面学习的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是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光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光的反射的具体分析和应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光学知识,知道了光的反射规律,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出发,慢慢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光路原理,并利用其原理提炼出虚像的概念,这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能够接受,但是要学生利用虚像的概念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是一个从抽象到形象的过程,对于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的初中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这需要我们指导学生反复运用,逐步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现象的习惯和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形成。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
核心素养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乐于交流,敢于表达,感受物理思维的巧妙并获得成就感。
2.在实验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虚像。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建立在前面学习的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是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光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光的反射的具体分析和应用。它既可以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透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这一节是运用物理规律、提高物理技能的一节,也是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节。教材力求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来解释物理现象的科学习惯和分析归纳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接触物理知识不久,从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过探究经历,也有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他们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正在形成,学习叛逆情绪较高,但好奇心强,有比较强的求知欲;思维和行为较活跃,乐于观察思考生活,爱好动手,但个体的基础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时期的学生个性张扬,有自己的见解,创新精神强,充满活力,好学好问并富有幻想,但是他们高昂的学习热情往往是短暂的,对任何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缺乏毅力。
教学目标
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产生乐学、爱学的心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难点: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观看小视频——能在水中燃烧的蜡烛。
教师提问:为什么蜡烛能在水中燃烧呢?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
通过简单的小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环节二:认识平面镜
如图所示,平滑且能够反光的表面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平面镜。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
使学生明确平面镜的概念。
环节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师提问:如图所示,小鸭在平面镜中的像是什么样子的呢?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探究活动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薄玻璃板、支架、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一张、刻度尺、笔。
探究步骤:(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
(2)垂直纸面放一薄玻璃板(平面镜),用笔沿着玻璃板画一条直线,以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
(4)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B的位置。
(5)多次重复实验。
(6)拿掉玻璃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B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思考。
学生听讲,并在教师讲解过程中了解实验进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进行一定思考。
学生在教师介绍完实验步骤后,开始分组探究。
引起学生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兴趣。
让学生根据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避免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步骤进行操作,而不理解实验目的、仪器的作用等,做到真探究、真实验。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替代蜡烛是
否与像重合
物体到镜面
的距离(cm)
像到镜面的
距离(cm)
实验结论。
请看演示视频。
下面大家分组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教师提问:分组实验结束了,谁来分享一下实验结论?
交流与讨论。
教师提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
(2)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什么?
(3)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
(4)用薄玻璃板的目的是什么?
(5)反复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并回答:①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1)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
(2)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3)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防止前后两个面成两个像。
(5)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实验后的讨论与交流环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过程和实验设计。
环节四:平面镜成虚像
教师提问: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什么?
(2)为什么我们能从平面镜中看到像呢?
请阅读教材第102页“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内容。
教师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师介绍虚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虚像是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
教师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例1 水里的“月亮”是真实的吗?它是怎么形成的?
例2 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8 m,井水水深5 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
例3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
学生回答:
(1)光的反射。
(2)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了平面镜中的像。
学生认真听讲。
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什么是虚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四:平面镜成虚像
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平面镜成虚像。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七彩作业》第四章第3节第1课时。
2.“练习与应用”1~4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知识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①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平面镜成虚像。
通过回忆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下基础。
环节二:平面镜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成像,典型应用:镜子。
2.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路,典型应用:潜望镜和光热发电。
学生听讲并思考。
介绍平面镜的应用。
环节三:例题
例1 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关于潜望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漫反射
D.用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例2 在一些狭小的房间的墙壁上挂上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 )
A.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两倍
B.改变光路的性质
C.使房间内更明亮
D.成实像
学生当堂练习,加强解题训练。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四:球面镜
球面镜:我们可以把勺子的里外两面分别看作是凹面镜和凸面镜。
对光线的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凸面镜的应用:汽车的后视镜、路口的反光镜(都是为了扩大视野)
凹面镜的应用:太阳能灶(会聚太阳光)。
例3 如图所示是一条盘山公路,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最大范围地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反射规律,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 (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思考并答题。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能力。
及时巩固球面镜的相关知识,检验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和成像。
2.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七彩作业》第四章第3节第2课时。
2.“练习与应用”第5、6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反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先检测,猜想与假设,探究课题,设计实验,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