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0页。
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 并默写四首诗歌。2.品味语言,领略诗歌的自然景物之美,理 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第一课时观沧海曹操诗经(《关雎》)楚辞(《离骚》)乐府诗(《观沧海》)绝句【四句的(五言、七言)】 (《江雪》《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律诗【四联(首颔颈尾)八句】(《次北固山下》《七律.长征》)古体诗(四言五言、 七言)古代诗歌近体诗自学初问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建安文学的开创者,鲁迅评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 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 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 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诗人当时正处在自 己事业的最高峰,《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 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 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登高望远,抒发满腔豪情。【诗歌大意】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的奇景。海水水波荡漾,山峰和岛屿高 高耸立。山上树木丛生,各种野草长得 很茂盛。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 浪 。日月升起落下,银河星光灿烂, 好像都出自大海之中。真是幸运极了,用这首诗歌来 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志向吧。6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导学追问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采用了什么手 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向荣姿态)(动静结合)秋风:萧瑟 洪波:翻涌(肃杀气氛)日月:运行一若出其中星汉:灿烂一若出其里虚实结合算 ? 荡 溶 概水波:荡漾 山岛:竦峙(壮阔场景)博大胸襟 远大抱负观 沧 海O研学再问朗读诗歌,你认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0主旨本诗采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手法, 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博大的 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 心壮志。第二课时自学初问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 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 开元初任荥阳主簿,参与编录四部书目,九年任洛阳尉,后不知所终。早年曾往来吴、楚间,多有描写江南景色之作,《全唐诗》存其诗10首。 6王 湾 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拂, 个, 悬,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挂江叶白帆高高面十分开阔着整风吹齐平起,江上春早,旧年未尽新春 已来。家书如何寄回我的故乡?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 洛阳。【诗歌大意】旅人前行的路,在那青山 之外。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9 导学追问【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炼字的角度) ①“阔”即开阔,传神地展现了江水几乎与岸齐平,广 阔浩渺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②“悬”即笔直高挂,江面开阔,风顺且平和,船帆在 风中高高悬挂。诗人以一帆高挂的小景呈现了和风吹拂、 大江直流的壮阔景象。00【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①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 未逝去,江山已显露春意。②“日”与“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残夜”和“旧年”象征着旧事物,诗句蕴含着新旧交替,新事物 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③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研学再问朗读诗歌,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主旨本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停舟 北固山下所见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积极 乐观的态度,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 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 富,善用夸张,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 谐多变,具有独特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 峰 ,与杜甫并称“李杜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天宝(唐 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 县尉。 0自学初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诗歌大意】在杨花落完、子 规啼鸣的时候,听说 你被贬到龙标去,还 要路过五溪。我把我 忧愁的心思托付给明 月,希望它能一直陪 着你到夜郎以西。6 导学追问1.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①描写了“杨花”和“子规”。②“杨花”即柳絮,有漂泊无依之感,“子规”即杜鹃, 它的啼叫凄凉哀伤。景物描写点明了暮春时节,渲染了 伤感的离别气氛,为抒情做铺垫。③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悲伤与同情。00C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任选角度赏析 )①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将自己对友 人的深情托付给明月。②诗人采用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 心人,希望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关怀带到夜郎西。③诗人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 一起,情景交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心。G研学再问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主旨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想象奇特, 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 关心。第四课时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唐)張籍天净沙 · 秋思自学初问元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分为杂剧和散曲 这两类。杂剧属于戏曲艺术,元代杂剧中久负盛名的作品主要 有:《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西厢记》(王实甫)等。散曲,一种和乐而歌的文学形式,分为小令和套数 (散套)。小令为单个曲子,常用于写景抒情;散套则由 若干个曲子连缀而成,适宜述复杂内容。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 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 ) 人 。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代 表作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 散曲 数量达百余首,被称为“曲状元 ”。 其小令《天净沙 ·秋思》脍炙人口,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户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游子还远在天涯。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所呈现的画面。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 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 看到将要回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驾在溪流上的小桥, 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 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 来,肝肠寸断。导学追问1.“小桥流水人家”在曲中有何作用?2.从这首小令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赏析】①以乐景写哀情;小桥流水处有人家,作 者却骑着瘦马独自在古道上前行;通过对比,反衬 出作者漂泊异乡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浪迹天涯、漂泊无定的悲苦;落魄文人的失意、痛苦、悲凉、孤独。 G“寥寥数语,妙境自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 的佳作 。”清代王国维评《天净沙 ·秋思》“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之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O研学再问展开想象,使用列锦的修辞手法,试仿写《天净沙 ·秋思》。写作技巧提示:景物铺排十情感表达。天净沙。露营电影零食吉他, 星空帐篷福娃, 球场草坪欢笑。明灯高照,师生怒放心花。天净沙。冬残阳冷树寒鸦, 古道枯草荒郊, 老驴西风破褂。一壶浊酒,惯看萧瑟天涯。G作者寓情于景,简笔 勾勒出一幅苍凉萧瑟的深 秋晚景图,寄寓了其漂泊 异乡的凄凉之感及浓烈的 思乡之情。1.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2.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 并默写四首诗歌。2.品味语言,领略诗歌的自然景物之美,理 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第一课时观沧海曹操诗经(《关雎》)楚辞(《离骚》)乐府诗(《观沧海》)绝句【四句的(五言、七言)】 (《江雪》《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律诗【四联(首颔颈尾)八句】(《次北固山下》《七律.长征》)古体诗(四言五言、 七言)古代诗歌近体诗自学初问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建安文学的开创者,鲁迅评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 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 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 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诗人当时正处在自 己事业的最高峰,《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 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 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登高望远,抒发满腔豪情。【诗歌大意】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的奇景。海水水波荡漾,山峰和岛屿高 高耸立。山上树木丛生,各种野草长得 很茂盛。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 浪 。日月升起落下,银河星光灿烂, 好像都出自大海之中。真是幸运极了,用这首诗歌来 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志向吧。6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导学追问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采用了什么手 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向荣姿态)(动静结合)秋风:萧瑟 洪波:翻涌(肃杀气氛)日月:运行一若出其中星汉:灿烂一若出其里虚实结合算 ? 荡 溶 概水波:荡漾 山岛:竦峙(壮阔场景)博大胸襟 远大抱负观 沧 海O研学再问朗读诗歌,你认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0主旨本诗采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手法, 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博大的 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 心壮志。第二课时自学初问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 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 开元初任荥阳主簿,参与编录四部书目,九年任洛阳尉,后不知所终。早年曾往来吴、楚间,多有描写江南景色之作,《全唐诗》存其诗10首。 6王 湾 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拂, 个, 悬,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挂江叶白帆高高面十分开阔着整风吹齐平起,江上春早,旧年未尽新春 已来。家书如何寄回我的故乡?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 洛阳。【诗歌大意】旅人前行的路,在那青山 之外。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9 导学追问【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炼字的角度) ①“阔”即开阔,传神地展现了江水几乎与岸齐平,广 阔浩渺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②“悬”即笔直高挂,江面开阔,风顺且平和,船帆在 风中高高悬挂。诗人以一帆高挂的小景呈现了和风吹拂、 大江直流的壮阔景象。00【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①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 未逝去,江山已显露春意。②“日”与“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残夜”和“旧年”象征着旧事物,诗句蕴含着新旧交替,新事物 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③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研学再问朗读诗歌,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主旨本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停舟 北固山下所见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积极 乐观的态度,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 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 富,善用夸张,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 谐多变,具有独特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 峰 ,与杜甫并称“李杜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天宝(唐 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 县尉。 0自学初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诗歌大意】在杨花落完、子 规啼鸣的时候,听说 你被贬到龙标去,还 要路过五溪。我把我 忧愁的心思托付给明 月,希望它能一直陪 着你到夜郎以西。6 导学追问1.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①描写了“杨花”和“子规”。②“杨花”即柳絮,有漂泊无依之感,“子规”即杜鹃, 它的啼叫凄凉哀伤。景物描写点明了暮春时节,渲染了 伤感的离别气氛,为抒情做铺垫。③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悲伤与同情。00C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任选角度赏析 )①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将自己对友 人的深情托付给明月。②诗人采用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 心人,希望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关怀带到夜郎西。③诗人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 一起,情景交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心。G研学再问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主旨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想象奇特, 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 关心。第四课时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唐)張籍天净沙 · 秋思自学初问元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分为杂剧和散曲 这两类。杂剧属于戏曲艺术,元代杂剧中久负盛名的作品主要 有:《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西厢记》(王实甫)等。散曲,一种和乐而歌的文学形式,分为小令和套数 (散套)。小令为单个曲子,常用于写景抒情;散套则由 若干个曲子连缀而成,适宜述复杂内容。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 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 ) 人 。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代 表作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 散曲 数量达百余首,被称为“曲状元 ”。 其小令《天净沙 ·秋思》脍炙人口,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户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游子还远在天涯。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所呈现的画面。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 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 看到将要回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驾在溪流上的小桥, 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 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 来,肝肠寸断。导学追问1.“小桥流水人家”在曲中有何作用?2.从这首小令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赏析】①以乐景写哀情;小桥流水处有人家,作 者却骑着瘦马独自在古道上前行;通过对比,反衬 出作者漂泊异乡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浪迹天涯、漂泊无定的悲苦;落魄文人的失意、痛苦、悲凉、孤独。 G“寥寥数语,妙境自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 的佳作 。”清代王国维评《天净沙 ·秋思》“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之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O研学再问展开想象,使用列锦的修辞手法,试仿写《天净沙 ·秋思》。写作技巧提示:景物铺排十情感表达。天净沙。露营电影零食吉他, 星空帐篷福娃, 球场草坪欢笑。明灯高照,师生怒放心花。天净沙。冬残阳冷树寒鸦, 古道枯草荒郊, 老驴西风破褂。一壶浊酒,惯看萧瑟天涯。G作者寓情于景,简笔 勾勒出一幅苍凉萧瑟的深 秋晚景图,寄寓了其漂泊 异乡的凄凉之感及浓烈的 思乡之情。1.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2.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课后作业
相关资料
更多